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153章

相应部经-第153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诸比丘!为断此三种漏,应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五
  
    诸比丘!为断此三种漏,应修习此四念处。’
    第五 不死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不死集起道
    正念与善聚
    波罗提木叉
    恶行友受漏
  
  第六 恒河广说
  
  '五一~六二'第一~十二
  
  ※ 二
  
    “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诸比丘!如是比丘,修习四念处、'多修四念处,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临入于涅槃。
  
  三
  
    诸比丘!比丘云何修习四念处、多修四念处,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临入于涅槃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是修习四念处、多修四念处,则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临入于涅槃。”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九一经原典第五卷三八页以下。
  
    摄颂曰:
    趣向东有六
    趣向海有六
    二六一十二
    以此说本品
    若广说恒河者,应以念处广说。
  
  第七 不放逸品
  
  
  '六三~七二'第一~十
  
  
    如来与足迹
    屋顶与根核
    夏生花王月
    日衣等十句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三九经(原典第五卷四一页以下)。以念处广说不放逸品、念处品。
  
  第八 力所作品
  
  '七三~八二'第一~十
  
    果与种子龙
    树木与瓶芒
    虚空与客河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四九经原典第五卷四五页以下。但今之摄颂不同。
  
    力所作品(终)
    以念处可广说品。
  
  第九 寻觅品
  
  '八三~九三'第一~十一
  
    寻觅与次第
    漏与三苦碍
    垢与舍与受
    渴爱九寻觅
    以念处可广说于品。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六一经,原典第五卷五四页以下。
  
  第十 瀑流品
  
  ※'九三~一O三)第一~九
  
  ※ 二
  
    “诸比丘!有五种上分结。以何为五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
     诸比丘!此为五种上分结。
  
  三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五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此四念处。”
    摄颂曰:
    瀑流与轭取
    系随眠妙欲
    盖蕴上下分。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七一经(原典第五卷五九页以下)。
    瀑流品(终)
    以念处应广说于品如广说道相应,广说念相应。
    第三念相应(终)
  
  
第四 根相应
  
  相 应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应供等觉者
  
  第四 根相应
  
  第一 清净品
  
  '一' 第一 清净
  
  一~二
  
     舍卫城因缘……于此处,世尊说示曰:
  
  三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诸比丘!此为五根。”
  
  注1 杂阿含二六、二(大正藏二、一八二a)
  
  '二' 第二 预流(一)
  
  ※ 三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五根之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为不堕法,决定趣于等觉。” 注1 杂阿含二六、三(大正藏二、一八二b)。
  
  '三' 第三 预流(二)
  
  ※ 三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为不堕法,决定趣于等觉。”
  
  注1 参照前经。
  
  '四' 第四 阿罗汉(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比丘对此五根之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无取而解脱,诸比丘!故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弃重担、逮得己利、尽有结,名为正知解脱是。” 注1 杂阿含二六、四(大正藏二、一八二b)。
  
  '五' 第五 阿罗汉(二)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比丘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无取而解脱,诸比丘!故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弃重担、逮得已利、尽有结,名为正知解脱是。”
  
  注1 参照前经。
  
  '六' 第六 沙门婆罗门(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不能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之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四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认之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注1 杂阿含二六、九(大正藏二、一八二c)
  
  
  '七' 第七 沙门婆罗门(二)
  
  ※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知信根、不知信根之集、不知信根之灭、不知信根之顺灭道;不知精进根……乃至……不知念根……乃至……不知定根……乃至……不知慧根、不知慧根之集、不知慧根之灭、不知慧根之顺灭道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四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知信根、知信根之集、知信根之灭、知信根之顺灭道;知精进根……乃至……知念根……乃至……知定根……乃至……知慧根、知慧根之集、知慧根之灭、知慧根之顺灭道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注1 参照前经。
  
  '八' 第八 应观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应于何观信根耶?四预流支是。应于此观信根。
  
  四
  
     诸比丘!应于何观精进根耶?四正勤是。应于此观精进根。
  
  五
  
     诸比丘!应于何观念根耶?四念处是。应于此观念根。
  
  六
  
     诸比丘!应于何观定根耶?四静虑是。应于此观定根。
  
  七
  
     诸比丘!应于何观慧根耶?四圣谛是。应于此观慧根。
  
  八
  
     诸比丘!此为五根。”
  
  注1 杂阿含二六、五(大正藏二、一八二b)、二六、三四(大正藏二、一八五c)。
  
  '九' 第九 分别(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以何为信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有信,对如来之菩提坚信:如是,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诸比丘!此名为信根。
  
  四
  
     诸比丘!以何为精进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发勤而住,为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法,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不舍轭。诸比丘!此名为精进根。
  
  五
  
     诸比丘!以何为念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对长久以前之所作、长久以前之所说,忆念、随念。
     诸比丘!此名为念根。
  
  六
  
     诸比丘!以何为定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以舍为所缘,得定、得心一趣。
     诸比丘!此名为定根。
  
  七
  
     诸比丘!以何为慧根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有智慧、圣、决择而正顺苦尽,成就生灭慧。 
     诸比丘!此名为慧根。”
  
  注1 杂阿含二六、六(大正藏二、一八二b),二六、一四(大正藏二、一八三b)。
     2 不惧辛劳之重担。
  
  '十' 第十 分别(二)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三
  
     诸比丘!以何为信根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有信,坚信如来之菩提:如是,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诸比丘!此名为信根。
  
  四
  
     诸比丘!以何为精进根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发勤而住,为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法,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不舍于轭。彼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使之不生,生欲、精进、发勤、策励于心;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为使断,生欲、精进、发勤、策励于心;对未生之善法,使之生,生欲、精进、发勤、策励于心;对已生之善法,为使住、不忘失、倍增、广大、修习、圆满,生欲、精进、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