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95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95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 Anapana 来觉知呼吸。行、住、坐、卧;洗澡、洗衣、吃饭、喝水 … 日以继夜,除 了14
熟睡的时段,你都要觉知自然的呼吸。觉知得到了好安住。然后在修习内观时,日以继 夜
地觉知生起和灭去, anicca 无常。
所有的规定都很重要。这样的课程,没有新学员而少了很多干扰,人人都认真用功,
诚属罕有。要善用这个机会,这里的设备,以智慧安住你的觉知,一步一步地接近最终 的
目标。要善用这个美妙的方法。要善用正法来利益你自己,从束缚、镣铐及贪、瞋、痴 的
锁炼中解脱出来。愿你们享有真正的安详,和谐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15
第 二 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二天结束了。今天睌上我们要开始讨论开示,以便了解它与实际修行
的关系。
这个开示的名字叫大念住经 Maha…satipatthana Sutta 。 Sutta (经)就是开示的意思。 M aha
表示大,而的确有另一个较短的念住经。然而眼前的这部经文,详细地涉及比较多的题 材 ,
故称之为「大」。
Sati 是觉知的意思。它是正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在昨天有讨论过。它是要开
发的五根 indriyas 之一。它是五「力」 balas ,要精通法必须开发的力量之一。它是七菩 提
分 bojjhangas ( 觉悟的要素 ) 之一。正念 sammasati 是八正道中的一项。它字面上的意 思 ,
就如现今印度通用的 sm ¥ ti; 是「记忆」或「回忆」。内观不涉及过去的记忆,但你要经常
想到禅修的对象 ( 所縁 ) ,那就是在色身架构内与身心相关的实相。 Sati 另一个较佳和易
于理解的意思是觉知;而觉知必须是此刻如其本然的实相,不是过去的,亦非将来的。
Patthana 是安住的意思。 Pa 是广泛之意,也包括 panna 智慧这个字的组成要素。不单
对身心实相觉知,也要对这个实相的特性觉知:它如何生起和灭去 ; 它如何成为痛苦的 根
源 ; 它何以不是「我」 ; 它何以无实质性。这需要直接的体验。这不只是智力上了解的一
个表面实相。觉知必须与智慧同时安住,即是对实相的真实本质的了解。因此称之为大 念
住经 Maha…Satipatthana Sutta 。
经文开始是 :
Evam me sutam。
我是这样听说的 ( 如是我闻 ) 。
这话不是佛陀所说。内观的禅修者都应该知道这典故。
当佛陀在八十高龄过世时,在场的弟子中有些是已经完全解脱的阿罗汉,他们了解 每
个人,佛陀或是凡夫,都终将过世。这是自然的法则。其它在正法中还未修行到此程度 的
弟子就感到很悲伤,有些甚而在哭泣。然而,有一位年高而无智慧的老比丘却有不同的 看
法。老人家过世了,他觉得很高兴 : 从现在起,他们可以摆脱他的掌控而为所欲为。毕 竟 ,
佛陀自己教导的是 : Atta hi attano natho … 你是自己的主人。这件事显示,有一群对正法不
感兴趣的人,已经混入了僧团。他们加入僧团为的是可以获得在其它地方得不到的身份 地16
位,舒适的生活,和较多的供养及尊敬。
我很感激这位比丘。为什么呢?当大迦叶尊者 Mahakassapa ,一位睿智的上座比丘,
完全解脱的阿罗汉,佛陀的大弟子之一,听到了这话后,就决定要保存佛陀的真正教导,
以免将来被这样的一群人扭曲。四十五年来,佛陀日以继夜地教导正法,夜间睡不到两 三
小时,而且甚至不是正式的睡觉,只是具足着智能的觉知和平等心。他讲了八万二千个 开
示,而他的主要阿罗汉弟子讲了另外二千个。总共是八万四千个开示。大迦叶尊者想到,
像这位老比丘等等人,必会在将来错引教导,代之以自己的话,并且去除重要的戒律。 因
此他决定召集五百位上座比丘,曾经亲见佛陀教导的阿罗汉,来背诵、编辑和鉴定佛陀 的
真正教说。只要少数几 个人就可以成就这项事功,但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并确保能被 承
认,他在佛陀入灭后即刻邀集了五百位比丘。他们要共同背诵佛陀的每一句教说,并且 给
予认可。
阿难尊者 Ananda
有人向他推荐阿难尊者为该集会的第五百位成员。阿难尊者与释迦牟尼佛同日出生,
是佛陀的堂弟,而且一起渡过童年及青少年期。当佛陀觉悟后,阿难尊者是诸多追随佛 陀
出家的家族成员之一。随着追随者的增加,工作量也增加,佛陀需要一位侍者。有些人 来
担任,但都怀有不同的动机。通常的动机是希望能私下见识到神通,但佛陀不鼓励在公 开
场合展现神通。另一个动机是能听闻到佛陀对某些哲学问题的解答,然而他绝不公开回 答 。
这种人都待不久,他们离开了。
佛陀到了五十五岁的年纪时,首肯了需要一位稳定的私人侍者。有许多上座比丘非 常
热切地要亲侍佛陀,但大家知道他属意阿难尊者。然而阿难尊者却保持沉默。事实上他 要
佛陀同意几项条件。有七、八项很有益的条件,佛陀悉数接受。其中之一是 : 如果佛陀 于
阿难不在场时演说开示,他必须于回来时向阿难补述。因此他在佛陀的最后二十五年中 听
闻了所有的开示。他在这之前也听过这些开示。由于他的练习以及过去的优良品德,他 有
惊人的记忆能力。如果他耳闻一次,就能于任何时只字不漏地覆诵,犹如今日的计算机 或
录音机一般。
阿难服侍了佛陀二十五年。他这么亲近而又非常崇拜佛陀,但他却不是阿罗汉,还 没
完全的解脱。他只是须陀洹 sotapanna ( 预流果 ) ,只初次体验到涅盘而达到解脱的第一 阶
段而已。过了这个阶段还有斯陀含 sakadagami ( 一还果 ) ,然后是阿那含 anagami ( 不
还果 ) ,然后是阿罗汉 arhant 。从这里你应当了解到,佛陀是不能解脱任何人的。阿难也17
深明正法 : 他教导成千个人成就了阿罗汉,然而他继续服侍着佛陀,却无暇精进。
因此大迦叶尊者去找他并说,既然佛陀已过世了,阿难应有时间了。而且身为一位 老
师,他对方法非常娴熟。他要求阿难用功修成阿罗汉来参加集会,因为他将是会中的宝 贵
人材。阿难欣然同意 ; 他将修持数日,成就阿罗汉来共襄盛举。
他斗志高昂地精进,立志成就阿罗汉。在当老师时,他劝诫人家不要长养自我,因 为
它是危险的障碍。但往往老师修行时,却忘了自己的教诲,而这就是此时发生的情况。 他
的志向是 : 「我必定要成为阿罗汉」。他毫无进展。大迦叶尊者来告诉他说,次日集会就 要
开始了,如果必要时将不再等他。如果他不是阿罗汉的话,他们将另觅他人。他再次整 晚
用功 … 「我必定要成为阿罗汉」。夜晚过去,旭日东升了。他用功得筋疲力尽,决定要休
息。他没哭,他有这个好品德。现在他并不志在成就阿罗汉。他全然接受自己只是须陀 洹
sotapanna ,而非阿罗汉 arahant 。就像一位优良的禅修者,保持着觉知感受的生起灭去, 他
休息了。现在他的心不再攀缘未来,而只在当下的实相上。就在他的头碰到枕头之前, 他
成了阿罗汉。
这就是中道。过度松懈,你无所成就。过于费劲,心无法平衡。阿难尊者参加了集 会 。
现在阿难尊者确切地被问及佛陀教说了什么,如此全部的佛陀教导就编篡而成。共 分
三个部分,称之为三藏 Tipitaka。 Ti 的意思是「三」, pitaka 一般意谓「篮子」,然而也意 指
「经典」。第一部分是经藏 Sutta…pitaka ,公开的开示。
第二部分是律藏 Vinaya…pitaka ,是对比丘和比丘尼演说有关行为规范和戒律的开示。
对于在家众,五戒已经足够,但对比丘和比丘尼,就有二百条以上的戒律。这就是老比 丘
所反感之所在。
第三部分是论藏 Abhidhamma…pitaka (阿毗达磨),高级的法,有关自然法则的高深 真
理,一般人不易理解。是对整个身心范畴的分析研究,细述身( rupa 色 ),心( ( citta 识 ) ,
和心理因素、心的附随物、心的内涵( cetasika 心所)的实相。它完整解释它们如何交互
作用及互为影响,身心两者如何激发而共同及各别的生起,以及在内心深处的关连、流 动
及交流。只有透过内观的深入修持,而非单靠阅读阿毗达磨 Abhidhamma ,这一切就会变
得清楚。阿难尊者被要求背诵经 Sutta 及论 Abhidhamma ,而另一个戒行圆满的阿罗汉, Upali
优婆离尊者,则被要求背诵律 Vinaya 。
这个开示出自经藏。
阿难以 Evam me sutam 「我是这样听说的」开场,因为他是亲闻自佛陀的。他也对该18
经产生的场合做了说明。「有一次,世尊住在( viharati ) Kurus 拘楼国剑磨瑟达磨城中
Kammassadhanmmam ,与拘楼人在一起」。在印度,通常 viharati (住在)只用在觉悟的 人
或修习正法的人身上。拘楼国是那时北印度十六个城邦之一,现在称为哈理雅纳 Haryana ,
靠近德里及旁遮普的地区。佛陀称呼在场的禅修者为比丘们,并演说。
拘楼国 Kuru
佛陀为一个原因而在拘楼国演说这部经。不只是佛陀,乃至其它人都很尊敬拘楼国的
人民。在印度的另一传统中,薄伽梵歌 Bhagavad…Gati 开头的字句是: Dharmak ? hetre;
Kuruk ? hetre; 意思是在「正法的园地,拘楼的国度」。在另一个开示中佛陀宣说,拘楼国
人上至国王下至黎民,如何遵守戒律过道德的生活。这是很不寻常的,而今日所谓的戒 法
sila…dhamma ,在当时就叫做拘楼法 Kuru…dhamma 。道德就是他们的天性。
那时,在佛陀过去的一生里,当时的菩萨是拘楼国王。卡令伽 Kalinga ,现今的奥瑞
沙 Orissa ,是另一个国家,连年遭受着干旱和饥荒。时人相信,当人们不过道德的生活 时 ,
就会发生这样的饥荒,因为国王本人没过道德的生活。于是卡令伽的长老们谏请国王持 守
五戒,让全国人民仿效并予遵守。而遵循的戒必须取自戒行圆满的人,这点也很重要。 他
们所推荐的是拘楼国王,一位完人,其全国的臣民都过着道德的生活。
有两个婆罗门大使被派遣出去。他们告诉拘楼国王整个原由,并请求他将戒条写在 石
板上 : 他们会代表他宣读,那么人民就会开始持守而脱离痛苦。拘楼国王拒绝了。虽然 他
过着完好的戒律生活,但他觉得自己曾犯过一个小错。他把他们送往他年迈的母亲处。 她
也说自己曾犯过小错。于是他们又被送往大皇后处 ; 如是依次地到国王的弟弟,首相, 税
务大臣,大商人,甚至到战车的驭者和大门的警卫处。他们全部都说曾经犯过小错。
然而这些错真是微不足道。例如,国王曾经表演他的射艺。有一枝箭落入了水池没 浮
上来。它可能剌穿了一条鱼。实际是否如此,让人怀疑。拘楼国人就是这么的小心谨慎。
戒律的基础很重要。然而,在两佛之间,正法的其它部分遗失了,而这就是那时发 生
的情况。佛陀所传授的正法是圆满而清净的 …kevalaparipunnam; kevalaparisuddham… 没有
什么要增添或去除的。随着时间的过去,重要的部分遗失了。智慧 Panna ,最困难的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