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秦始皇 >

第120章

秦始皇-第120章

小说: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斯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感激地说:    
    “多谢大王厚爱,臣一定为大王竭尽鄙薄之力。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大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为大秦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李斯提出厚葬韩非,向诸侯各国表明秦王政爱惜人才,秦王政哈哈笑道:    
    “对寡人来说有用的是韩非的那些著述,而不是他的一具僵尸,不仅要薄殓韩非,还要将他的尸首送交韩王安,谴责他派奸细来秦行反间,命他亲自来秦谢罪,否则,将派大军踏平新郑!”李斯对秦王政的这一举措又是吃惊又是叹服,吃惊秦王政用人只在一个“利”上,窥视出他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人,但又叹服他过人的见识,凭着一具僵尸却能为秦国谋取大利。    
    李斯称颂道:“大王实在英明,韩非尸首一旦送到新郑,韩王安不举国请降,也会割地请罪的,这一举措所起到的效用不逊于十万大军压境呀。”    
    李斯的拍马溜须并没有把头脑清醒的嬴政拍得忘乎所以,相反,嬴政听了李斯的话后却蹙眉叹息一声:    
    “小小韩国不足挂齿,可赵国就不同了,一个李牧就把我二十万大军拒之境外,倘若再有第二、第三个李牧出现,寡人须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攻破赵国呢?”    
    李斯心中一喜,忙拱手说道:    
    “小臣舍下有一个自诩能够除去李牧的人,臣也早想将他举荐给大王,只是此人性情怪僻,要求苛刻,臣怕他惹大王生气,一直没敢向大王提及此人,今见大王为李牧发愁,忽然想起了此人,这才向大王提及。”    
    “他有哪些苛刻要求,是要金要银,还是要官要爵,只要他有真才实学能为寡人做出大事,寡人都答应他!”    
    李斯急忙答道:“此人叫顿弱,本来是赵国人,在臣的舍下已经几年了,臣发现他确实才智过人,也机敏善辩。此人不求名不求利,对金银财宝与高官厚禄并不感兴趣,他只想求明君而辅,展露平生所学而青史留名,可他心高气傲,不愿委曲求全,他曾说除父母双亲之外,任何人都不愿下拜,他愿为大王所用,但却不愿向大王行跪拜礼,臣怎能把他举荐给大王。”    
    嬴政并不恼,嘻嘻笑道:“自古高人隐士都是清高古怪之人,超俗脱凡,行为怪僻,当然不能用常礼约束他们,寡人现在就召他,看看他是一个怎样古怪的人,能否委以重任。”    
    顿弱走进大殿,一点也不感到惊慌,好似一个庄稼汉到田地查看今年的收成一样,径直走到秦王政面前,打量一下秦王政,然后说道:    
    “大王请我到大殿来就等于接受我废弃行君臣大礼这一要求,臣见大王求贤若渴,并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初具明君雄风,我是否愿意为大王驱使,必须先请大王回答我一个问题之后才能确定。”秦王政觉得稀奇,此人确实是行为怪僻之人,恃才放旷,看他这态度似乎愿不愿留下是他主动,而我只有服从的份。嬴政并不恼,淡淡地问道:“请先生赐问?”    
    顿弱也不客气:“请问大王,天下有三种人,一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二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三是无其实也无其名,大王是否知道这三种人是谁?”    
    嬴政摇摇头,顿弱解释说:    
    “商贾有其实无其名,因为他们不种田不征战却满室财宝,这是投机而得;农夫有其名却无其实,因为他们整年操劳却食不裹腹,这是劳力者治于人;大王却是无其实与无其名,因为大王乘六世余烈,有雄兵百万,良将近千,谋臣过百,可是至今却没有统一天下,羸弱的韩国没有屈服,并不强大的赵国出了一个李牧就把二十万秦兵拒之境外,两战两败,天下人笑秦王无能呀!”嬴政虽然有些恼怒,却又不得不承认顿弱说得有道理,只好讪讪问道:    
    “请问先生,寡人怎样才能做到既有其名又有其实呢?”    
    “扫平天下,让六国臣服,天下归于一统,大王履至尊之位而制六合之势。”    
    嬴政听李斯说顿弱有除掉李牧的计谋,于是说道:    
    “扫平天下谈何容易,现在一个李牧都让寡人的二十万大军不能前进一步,如此相持下去令寡人实在作难,进不能取胜,退则令天下人嘲笑,请先生指点迷津。”    
    顿弱笑道:“对付李牧必须利用其所短而制之,大王却是以己所短攻其所长,当然必败无疑。”    
    “那么李牧所短是什么,先生一定清楚了?”    
    顿弱答道:“李牧为将做到了智、信、仁、勇、严,可谓上等将材;李牧为臣做到了忠、义、德、才、礼,也算是良臣。正是因为李牧既是良将又是忠臣,所以作为人则不是一个合于世通权变的人。对于将与臣则是用国家的标准对人的要求,而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朋友等个人标准来要求李牧,就可以看出李牧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常言说忠孝不能两全,李牧整日带兵在外,常年在代郡驻守边疆,哪有时间孝敬父母、陪伴妻子和照顾子女呢?也因为李牧要做忠臣良将,便不能损害国家利益而讨好朋友,不能徇情枉法给亲戚朋友开脱责任,所以李牧一定得罪许多人,包括朝中权贵之人。也因为他忠信二义,敢于犯上直谏,就是君主也不会喜欢他,他如今得到重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凭仗其军事才华、国家居于非常之际不得已而用之,倘若过了非常之期,李牧的才华被人忽略,此时再除去李牧易如反掌。因此,我建议大王先放弃攻赵,转而攻魏,留少许兵马与李牧捉迷藏就可以了。大王能做到这一点,我回一趟赵国,李牧必死无疑。”    
    嬴政听了顿弱分析得合情合理,相信他确实有过人之才,便向顿弱拱手施礼说道:    
    “先生的建议寡人铭记于心,寡人即日就照先生所说去做,此去赵国反间李牧的事就拜托先生了,先生需要什么尽管向李斯索取。”嬴政又叮嘱李斯说:“顿弱先生的行程所需你一定小心安排妥当,无论先生需要什么你都一定照办!”    
    李斯一一答应,他不得不钦佩顿弱游说的技巧,以退为进,用奇制常,以反克正,不仅不向秦王政行君臣大礼,反而让秦王政频频对他施礼,并敬为上宾。


第十章 尔虞我诈第156节 壮士(1)

    三    
    六月的夕阳落得更迟。    
    长长的余辉掩映下,函谷关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正当函谷关的守门吏卒推动那两扇厚厚的青铜大门时,一支长长的送葬队在吹吹打打的哀乐声中来到关前。守关吏卒恼火地叫骂道:“奶奶的,早不出关晚不出关,老子正要闭关你们偏要出关!”    
    另一个吏卒叫道:“先把棺材放下,逐个检查一下有没有行迹可疑的人。”    
    为首一人忙上前哀求说:“官爷,快放我们过关吧,我们就是这附近王村的,常来常往,哪有什么可疑人,今天不是为了殡葬谁敢来麻烦各位官爷。”    
    “不行,必须逐个检查,近日接到廷尉大牢的通报,说有一名逃犯要过关,让我等严加盘查,不能放过一个可疑之人,快令他们脱去孝服,逐次站好等待检查!”终于检查完毕。    
    “官爷,太阳就要落山了,快让我们过关吧?”    
    为首吏卒看看棺材,向前走近一步,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他急忙捂住鼻子后退几步。刚要说放行,一个小门门卒从旁边悄悄提醒说:    
    “李大人再三叮嘱,凡是可以藏人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这棺材——”为首的吏卒喝道:“你去让他们把棺材打开,仔细检查一下,看看里面装的是尸还是人?”    
    门卒迟疑片刻,喊道:“快打开棺材,老子要检查一下!”刚才那位领葬的人一惊,急忙上前说道:    
    “官爷,咱们这地方的规矩你也不是不懂,下地的棺材是不允许打开的,求官爷高抬贵手,不要再惊动死者了。”    
    领葬人说着,取出一些碎银递了上去:“这点小意思给几位官爷买斛酒吃吧?”    
    门卒看看为首的吏卒,吏卒接过银子拈了拈,把手一挥:“快走吧,下不为例!”领葬的人长吁了一口气。送葬队伍终于通过函谷关。    
    天完全暗了下来。棺材被抬进一座深宅大院,领葬的人打发走众人,悄悄移开棺盖,轻声唤道:“太子爷,快出来吧!”    
    太子丹从棺材里一跃而出,扑通跪在地上倒头就拜:    
    “皇甫兄的救命之恩丹永世不忘,我回到燕国后一定派人前来向皇甫兄致谢。”    
    皇甫仁把太子丹带到另一间房内,取出一个小包裹说:    
    “太子爷快上路吧,此地离函谷关不远,不宜久留,我救太子爷并不是为了图报,太子爷平安回到蓟城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太子丹匆匆换好衣服,再次流泪拜谢说:    
    “皇甫兄对我恩重如再生父母,大恩不说谢字,小弟就此拜别了。”太子丹抓起包袱,洒泪而别。    
    离开函谷关各地虽然追查得松一些,但仍然没有脱离秦国疆土,太子丹仍然不敢大意,几乎天天是夜行晓宿,尽量避开繁闹的集镇拣偏远的地方行走。    
    一个多月后,太子丹终于来到赵国的最北端代郡,离开代郡就到了燕国,此时,太子丹的心稍稍安定一些。    
    太子丹第一次质押秦国时,恰逢公子嘉也以太子的身份在秦国做人质,二人同住在广成传舍,虽然因为两国征战不休二人关系不睦,但由于都是人质的身份,也许是同病相怜吧,二人也经常往来。太子丹知道公子嘉也是血性之人,从来不愿向秦国低头服输,质押秦国时也暗中谋划削弱强秦,正是因为这一点二人才有共同的话题。如今,公子嘉因为废去太子之位,只好回到封地代郡,太子丹估计公子嘉抗秦之心一定不会因为地位改变而改变,他决定冒险拜见公子嘉。代郡公子嘉府第。    
    公子嘉正和樊於期谈论李牧两次大胜秦军的事,忽然闻报有一位故人求见,十分诧异,出门相迎。公子嘉一见太子丹,大吃一惊,只见太子丹衣衫破烂不堪,面容憔悴,人也晒得又黑又瘦,不是太子丹自报姓名公子嘉真认不出。    
    公子嘉惊问道:“天下盛传丹兄在秦国馆舍被歹人所害,为何突然来此,弄得如此狼狈?”    
    太子丹悲愤地说:“一言难尽,到府内再慢慢说吧。”    
    来到府内,公子嘉命人带太子丹沐浴更衣,并在客厅里设下酒宴为太子丹压惊洗尘,二人边吃边聊,太子丹这才把逃离秦国的经过告诉公子嘉。    
    当太子丹再次质于秦国时,太子丹感到秦王政对他的态度明显不如第一次,傲慢、冷漠不说,有时讲话像老虎戏弄猫一样让他承受不了。太子丹因为有第一次被扣押的教训,担心秦王政再扣留他不让他回国,曾在一次酒宴上询问嬴政何时允许他回国,谁知嬴政竟嘿嘿冷笑两声,说天雨粟、马生角、乌头白、日西出时才允许人回国。    
    对秦王政如此蛮横和霸道的回答太子丹又惊又怒,有一种说不出的屈辱和绝望,他只能把屈辱深埋心底,从而埋下一颗复仇的种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逃出秦国,回到故国,整顿兵马,联合其他国家前来复仇。    
    太子丹暗中为自己的潜逃作准备,他买通了吕不韦原来的门客,找到一个与自己相貌身材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