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秦始皇 >

第40章

秦始皇-第40章

小说: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韩国派大将公孙婴率兵五万,燕国派将渠统兵八万,楚国派大将景阳领十万人马赶到魏国听候信陵君指挥。魏国都城大梁。    
    安王正在为秦军逼近国都一愁莫展,忽然接到信使奏报,颜恩回来了,不但请回信陵君,而且带来五国人马救魏。颜恩把在赵国的经过简单讲一遍,魏王十分高兴,握住颜恩的手说:“颜公为魏立了一大功,寡人感激不尽,等到击退秦军,寡人一定重赏爱卿。”    
    颜恩急忙跪倒在地,谢罪说:    
    “臣是有罪之人怎敢领赏,只请大王赦免臣的死罪,臣就感恩不尽了。”    
    安王十分诧异,“卿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何罪之有?”颜恩泪流满面地说:“臣自告奋勇去赵国请公子,是为了向大王将功折罪,十年前如姬娘娘替信陵君窃取兵符就是罪臣帮如姬娘娘送交公子的。如姬娘娘为了不累及他人饮鸩自杀,罪臣因而苟活至今,十余年来,罪臣总觉得有愧于大王和如姬娘娘。如今大王有难需要信陵君相助,罪臣才冒死去赵国请公子,以此向大王陪罪,臣已经为大王完成使命,隐藏在心底的罪责也吐了出来,可以无愧于大王和如姬娘娘了,恳请大王治罪!”    
    魏王扶起颜恩,“卿已经把罪责说了出来,足以见卿对寡人是忠诚的,事过境迁,过去的事早已如过眼烟云,卿如今又为寡人立下大功,过去的罪责既往不咎,希望卿尽心辅佐寡人度过难关。”颜恩连连叩首,“臣感谢大王对臣的宽宥,为国尽忠孝命大王是臣的本份,臣一定竭力使社稷免遭罹难。”安王听说信陵君已经率五国兵马星夜赶赴战场前线,又派卫庆统领二十万人马到信陵君帐前听令。这时,蒙骜兵围郏州,王围困华州,信陵君根据奏报分析说:    
    “秦兵听说我为上将,一定加紧进攻郏州和华州,妄图在我赶到之前拿下这两地。而这两地仅仅相距五百多里,击其一另一个必然来救,必须将他们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赵将庞问道:“那么先打哪一个呢?”信陵君略一思忖,说道:    
    “据我所知,蒙骜骁勇善战,王稍逊之,先打弱敌,把硬敌留在后面,战术上称为先吃肉后啃骨头。”众将哈哈大笑,韩将公孙婴却提议说:    
    “王虽弱,当我们攻打他时,蒙骜必然率兵救援,敌军里应外合对我军进行反包围,凭蒙骜的骁勇只怕我军抵挡不住。若派重兵围截蒙骜,势必浪费太多兵力,给围歼王造成不利。”    
    信陵君急忙解释道:“作战贵在灵活,讲究虚实二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令敌人估摸不透。我们在集中优势兵力攻打王时,对蒙骜运用疑兵战术。”“何谓疑兵战术?”卫庆问道。    
    “蒙骜知道我来迎敌,他一定猜测我了解他骁勇,认为我会亲自与他对垒,而我偏偏不这样做,只派卫庆和景阳两位战将率十万人马在郏州城外围筑成坚壁营垒与蒙骜对峙,所有营垒上遍插我的旗号,营盘要扎得大而空,给蒙骜造成误会,认为我率重兵到那里准备和他对阵呢。但你们二人只是坚守营寨不许出战。另一方面,我率主力部队悄悄赶往华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王,只要王一败,蒙骜失去呼应部队,无论多么骁勇也难逃一败,到那时,即使他发现中计也已经晚了,因为我已经率领大军回师郏州。”    
    楚将景阳略有顾虑地问:“卑将和卫庆冒充将军与蒙骜对垒,万一蒙骜识破我们的计策呢?”    
    “二位将军只管虚张声势,造成决一死战的假相,同时,找一和我身材相仿的人扮成我的模样每日在营前露面一次,让秦军以为我在视察军营。”    
    卫庆又有所疑问,“万一将军围歼王不顺利,无限期拖延下去,公子的这些计谋不就落空了吗?”    
    信陵君笑道:“将军不必多虑,我破王大军也不是与他正面硬拼,而是另有奇计,你只管和景阳将军把蒙骜迷惑住就可,至于如何打败王本将军另有妙计。”    
    信陵君让卫庆、景阳依计行施后,对赵将庞道:    
    “少华山东连太华山,西临渭河,秦军必定用船运送粮草,而运送粮草的船只一定停在渭河里,你带领一只人马前去劫持秦军粮草!”    
    “末将遵命!”    
    信陵君又对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道:    
    “你二人各率一支人马在少华山左右两侧埋伏,阻击秦军救援押运粮草的人马,同时,接应庞所劫持的粮草。”信陵君安排完毕,又对三人道:    
    “我军劫持秦军粮草只是施计,并不是目的,只以劫粮为诱饵,诱王出兵,我等将敌军主力分散击毙,以歼敌主力为最终目的。”    
    众人领命而去后,信陵君只派颜恩留守大营,自己和朱亥等人率五万精兵也悄悄赶往少华山。    
    蒙骜兵围郏州,节节胜利之际,忽然听说信陵君从赵国回来,并率韩、赵、魏、楚、燕五国兵马前来营救郏州和华州。蒙骜吃惊不小,估计这次伐魏可能无功而返。当今天下,信陵君的大名无人不知,十年前就以窃符救赵之举名震天下,这十年来旅居邯郸广纳门客,潜研兵法,对于行军打仗有独到见解。现在由他率军前来迎战如何对敌呢?蒙骜也是不甘服输之人,寻思道:信陵君善于用兵,我蒙骜也不是平庸之辈,今番就在魏国较量一下,比试高低,即使我败也败个心服口服。    
    蒙骜召集帐下将领宣布说:“本将军和王各率一支人马伐魏,我等在郏州,王将军在华州,我二人一左一右相互呼应,并肩向大梁推进,所向披靡,以此形势攻打下去大梁很快就在包围之中,不料,眼下情况突变,信陵君率五国人马前来迎战。”众将领倒吸一口凉气,马上议论纷纷,王绾提议说:    
    “信陵君率五国军队迎战,兵力胜我十倍,敌众我寡不可战!这是其一;其二,我军入侵他国为不义之师,失道寡助,而信陵君是捍卫国土,正义之战,得道多助!其三,我国虽有三支大军东伐,从进军速度而论,惟我们这支大军深入敌国境内,可谓孤军深入,缺乏后援;其四,信陵君向来以善用兵闻名天下,名声远扬,威震人心,与他正面对敌,凶多吉少;其五——”王绾还没说完,小将李信就站起来反驳道:“以王将军之见,我等现在就该撤军了?”“正是这样!”王绾正色说道。    
    李信鼻子一哼,“胆小如鼠!一个信陵君有何惧怕的。他不过是魏国公子,曾经因为偶然一次机会挫败我秦军就令你闻风丧胆,传扬出去丢尽我军的脸面!”    
    王绾正视着李信,冷冷回敬道:    
    “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打一次胜仗尾巴就翘上天,吃亏在后头呢。”


第五章 一步登天第53节 六国伐秦(4)

    杨端和阻止二人争执下去,“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他信陵君来了,咱怕也没有用,大王令我等东征六国扫平天下,遇到几个棘手的茬儿是难免的,是刺就把刺儿给剥去。秦军一向无敌于天下,怎能在一个信陵君面前就退却呢?如果我们这支人马不足以与信陵君为敌,那就和王将军的兵马合为一处,共同迎战信陵君,也许能够打败他所率的合纵部队,报邯郸之仇。万一合并后仍不足以对抗信陵君,可以向另外两支兵马求救,让桓齿奇、王陵他们增援我军。”    
    蒙骜见众将士仍在议论,故意不加制止,他也想听一听众人的意见是否有可取之处,他的儿子蒙武却有点不耐烦了,霍地站了起来,粗声粗气说道:    
    “诸位不必空发议论了,信陵君虽然智勇双全,名震天下,但家父也饱读兵书,行军布阵无不精通,凭爹爹的才华,对付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信陵君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我等听从指挥奋勇杀敌,打败信陵君不在话下!”蒙骜瞪了儿子一眼,训斥道:    
    “小小年纪就如此狂妄!自古骄兵必败,大敌当前不认真研究破敌策略,岂可口出狂言!”    
    蒙骜虽然口头上训斥儿子,心里对儿子刚才的一番话还是认同的,他见蒙武垂头坐下,扫视一下众将领缓缓说道:    
    “不可轻视五国之师的实力,更不能小瞧信陵君用兵的谋略,但也不可长他人之气灭我军威风!本将军听了众人刚才的议论,我也谈谈个人对敌的一点看法。信陵君不是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闻名天下吗?现在我也同他斗智斗谋,一决雌雄!”    
    蒙骜分析说:“我与信陵君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交锋过,但彼此都相互了解,信陵君知道我骁勇,我知道他多谋。正是这样,前来迎战的信陵君一定采取由弱到强的打法,他会派重兵将我困在郏州城外,然后派奇兵潜到华州,突然袭击王将军的兵马,妄图一举击破王将军,使我丢失呼应之力,然后再向我发动猛烈攻击,因为王一败,我军孤立无援,以一敌众,必败无疑。”    
    “那蒙将军准备如何破敌呢?”王绾问道。    
    “我将用疑兵迷惑信陵君围困我的大军,派主力部队赶往华州增援王粉碎信陵君偷袭王打败王将军的目的,使两支人马左右呼应共同对敌,只要信陵君首战锐气被挫,五国部队的气势就成了强弩之末,那时再合兵一处抵挡信陵君大军,胜利在望。”    
    李信提出异疑说:“我大军主力人马去华州救王将军了,这里营盘空虚,万一信陵君不按照蒙将军分析的这种思路有兵,我军大营岂不被信陵君轻易夺去,大营失守,等于我军已经失去一翼,响应之势不存在,一支孤军迎战五路人马胜败不言而喻。”蒙骜笑道:“若是一般领兵之人,正如你分析的这样,一定先来围困我,与我直接对敌,以硬抗硬。但这次对手却是信陵君,他决不会这样做的,‘避其锋芒打其虚弱’是信陵君一贯作战之术。”    
    蒙骜见众人将信将疑,安慰道:    
    “各位只管依计行事,打败信陵君之后本将军一定奏请大王重奖你们!”    
    正在这时,探马来报,说信陵君亲率大队人马在郏州城外扎营,意在将我等困在郏州,就地歼灭。蒙骜闻报暗暗吃惊:信陵君用兵果然不凡,这么快就把我军给围住了,真可谓兵贵神速!蒙武看看爹爹,轻声问道:    
    “要不要改变战术,现在还来得及。”    
    蒙骜摇摇头,“信陵君用兵确实够快的了,但正如我所料,果然是派重兵围困我,不让我发兵援救王,就不知我已经识破他的诡计,将计就计,跳出包围圈,派主力部队星夜赶往华州与王汇合,共同迎战信陵君的偷袭。”    
    当天夜里,蒙骜只留蒙武和王绾率两万老弱病残之人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主力人马悄悄向华州进军,准备与王合兵一处迎战信陵君。为了不惊动前来扎营围堵的魏楚两国军马,蒙骜下令每人口中衔着一枚铜币,马蹄上包着夹衣,马嘴也给扎了起来。大营内,灯火通明,旌旗林立,守卫放哨士兵依然如故,以此迷惑楚魏军队。    
    蒙骜率军疾行,天亮时分到达华阴境内,将士一夜行军,人困马乏,此地距华州已经不远,蒙骜下令部队稍稍歇息片刻,补充一些水食再走。    
    大军刚休息不久,就有探马来报,说有一支军队正向这边赶来,蒙骜吃了一惊,估计是王和他想到一起了,也率军从华州赶来和他汇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