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 >

第43章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第43章

小说: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谢族人能歌善舞,首先在于他们懂得和爱好音乐。司徒谢安“性好音乐”,弟弟谢万死了,应守丧礼,十年不听音乐,但到晚年,虽同样有期亲之丧,照常令家伎演唱,好友中书令王坦之不以为然,写信要他遵守亲亲之道,不要听音乐了,谢安回信,说他听乐是“自娱”,对于“崇世教”,是不屑去做的(《晋书·王坦之传》)。由于谢安的带头,“衣冠效之”(《晋书·谢安传》),丧中听乐就成了社会风俗。    
    王、谢家族文艺修养的形成,有其社会和自身的原因。    
    第一,王、谢二族重视文化教育。在朝廷,于战乱频仍之时提倡教育,培养贵胄子弟,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东晋创建之时,晋元帝尚未正式即位,录尚书事王导就因军旅不息,学校停办,上书要求遵循西晋的典制,选择教师,恢复学校教育,令朝臣子弟入学就读(《晋书·王导传》)。    
    当淝水之战前后,尚书令谢石也因学校遭破坏,“上疏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同时要求在州郡普遍兴建学校(《晋书·谢石传》)。在家族,强调文化传家,抓紧子弟的文化教育,重文轻武。刘宋时王僧虔写诫子书,说有的人贵为三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相反布衣寒素之人,卿相倒很尊敬他。有的父子贵贱悬殊,兄弟名声大相径庭。何以会贵而不闻,贫而名显呢?何以父子兄弟地位迥异呢?原因就在读不读书(《南齐书·王僧虔传》)。王僧虔是令儿子读书的,诸子王慈、王泰、王志各有所长。他的诫子书,比较系统地说明读书的作用和王氏的治学传统。王筠认为有文化,代代有文章传世,是王氏的家风,故而要求子弟“仰观堂搆,思各努力”(《南史·王筠传》)。只有认识到家庭传统,加以继承,才是合格的王氏家族成员。王导的长子王悦,“弱冠有高名”,青年时就侍讲东宫,可见有学问,王导很喜欢他(《晋书》卷六十五)。王导次子王恬,“少好武”,不受王氏家族的重视,王导更是见他“便有怒色”,而见他哥哥“辄喜”。家庭与社会环境逼着王恬改变习性,晚年好交结士人,“多技艺,善奕棋,为中兴第一”。    
    第二,社会上层和王、谢二族均重视文学艺术。宋齐梁陈的皇帝和帝胄,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很高,而且颇具有文学艺术细胞,富有这方面的成果。前述宋孝武帝、齐高祖善书法不必说了,梁昭明太子编辑《文选》,传诸后世,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帝胄文学才能之一斑。皇家的志趣,极大地影响着臣下,吸引人去学习文艺,如《南史》所说:“先是宋孝武好文章,天下悉以文采相尚。”(《王俭传》)萧梁时也是“膏腴贵游,咸以文采相尚”(《南史·王承传》)。王、谢二族也很自然地以文艺要求子弟。王羲之教子学书是传家学,王僧虔也要求子侄学书法,其子王慈与堂弟王俭练书法时,来了客人也不停下笔来接待,可见在严格的家教下学书的专心致志。    
    第三,维护世族的必要条件。王、谢是大官僚、大庄园主世族,维持这样的世家,要有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所以掌握文化是世族的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同时由于它的官僚地主地位,有物质基础,能保证它的成员从事文学艺术训练和活动。世族因为已具有文艺传统,子弟对先辈的文艺才能和实践耳濡目染,也易于接受和把握。    
    文学艺术是一种文化,是人类财富,是丰富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表明他文化程度高,生活丰富,创造力强,是好的事情。王、谢家族倘若诗歌一点不能写,看书画不知精妙之所在,见了跳舞就羞答答,对各种文艺表演都看不出名堂,则是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愚昧的表现,那么也就未必能如此长盛不衰。这是我们研究王、谢二族的文学艺术生活所得到的最一般的启示,想来也是有益的。


第五部分 文艺娱乐第六节 皇家“买卖街”游戏

    有的皇帝觉得宫中生活无趣味,不如民间的丰富吸引人,于是挖空心思想出玩的点子,以改变惯常的生活面貌。有的直接到民间活动,有的则把民间生活移植到宫内,尝一尝其中的滋味,有的则是别出心裁,超出了民间生活范畴。请看几件事情。    
    西汉成帝(公元前32~前17年在位)喜好微服出行。他从宫中后门出走,跟随的只有五六个人或十几个人,他们穿白色衣服,戴平民帻巾,有时骑马,有时乘小车,侍从和成帝同坐在一个车子上,因为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不要仪仗,也不搞警跸。为了瞒人,成帝改易自己的姓名。他去向不定,有时逛市区,有时游郊野。远近也没有谱,走远了就出长安境界,到了旁的县。吃住就在民家,与下人们坐在一起谈笑饮食。时间也不顾长短,有时几天,害得大臣们不知道皇帝到哪里去了。车骑将军王音、刘向等劝阻他的微行,好几年过后他才不私自出去了(《汉书·五行志》、《汉书·成帝纪》)。《汉书》称赞成帝“善修容仪”,“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又说他“博览古今,容受直辞”。这样素质好、注意风度的皇帝,好到市井中游玩,且与修明政治毫无关系,所以成帝是两面人。    
    京剧《梅龙镇》是演明武宗朱厚照出游塞外的事,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武宗于正德九年(1514)开始微行,但只在京城近郊活动,到十二年(1517)去宣府,宠臣江彬在这儿给他营建镇国公府,武宗自称镇国公朱能,江彬将京城的珍玩女御送来,并进奉民间女子。武宗又游历大同,乐不愿返,典膳李恭请回京,被拷打死。他把宣府住宅称为“家里”(《明史纪事本末·江彬奸佞》),将京城大内置于脑后。明武宗微行与汉成帝有所不同,他是大队人马,规模大,时间长,公开进行,这是帝王微行生活的发展吧。    
    明《帝鉴图说》中汉灵帝列肆后宫图第一个在宫中做“买卖”的大约是东汉灵帝(168~188年在位),这里说的买卖指其开商店以为玩乐,其实他真有一桩买卖,就是卖官鬻爵。他在西园卖官,规定中央三公九卿、地方守令等官职的价格,如三公售价1000万钱,关内侯500万,没钱可以先赊欠,到任后再还。崔烈通过贿赂灵帝乳母以一半价钱买官司徒,灵帝到授官时颇为后悔,说可惜1000万没有到手(《后汉书·崔烈传》)。这位君主玩乐的招数颇多,其一是耍狗,在宫内给狗用冠带打扮起来,好像它们也做官,又让狗与人交配,看着取笑。有一天一只狗突然跑出宫门,到了一个司徒的府里,真是具有讽刺意味。在灵帝卖官与戏狗的政治下,买官的司徒与冠带的狗,无不表明政治的黑暗与污浊。灵帝还好驾驴,在西园驾四匹白驴,亲自执辔头,让驴在园内来回跑,于是高兴得不得了。他这玩法,公卿贵族竞相学习,争着买驴,使驴价涨到同马价一样高。灵帝再一个玩法就是开旅馆。他在西园里,令宫女扮作客店主人,他穿着商人服装来投店,住下后,由宫女送来酒食,于是一块吃喝,心里特别痛快(《后汉书·五行志》)。    
    北齐后主(565~577年在位)在宫中设贫儿市场,游乐其中,是继承灵帝的玩法。后主8岁被立为皇太子,10岁其父武成帝称太上皇,他即帝位,13岁父死亲政。他性喜奢侈,造宫苑,修寺院,宫女一裙值万匹,镜台值千金。他和汉灵帝一样有犬马之好,给御马用毡罽,为看马交配,特设专庐,用十几种食物饲养,又给马、犬、斗鸡封号,什么开府、仪同、郡君,不一而足。他与灵帝一样以犬马拟人,真是无独有偶。他喜好非时之物,而且说要就得办到,如一天晚上要蝎子,第二天早上就收了三斗。    
    自以为一生都是喜事,作“无愁曲”,自弹琵琶自唱歌,因此人称“无愁天子”。当北周在晋阳击败他的军队,他以重加官赏来募人抵敌,但又不出一物,到正经用场上竟吝啬得很。他去劳军,有人教他要慷慨流涕以激励人心,但届时他却哈哈大笑,使将士不能奋发而解体,终于被北周俘虏,赐死,哪里是“无愁天子”呢!最奇的是他在邺城华林园中设立一个贫穷村舍,自己穿着破衣烂衫,装成乞丐,向人讨饭;又设了一个贫穷市场,亲自来交易,讨价还价,以为乐趣(《北齐书·后主纪》)。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在位),16岁继位,19岁被废,也是一个喜犬马之乐的君主。他日夜在后宫戏马,与宦官、倡伎打鼓,喊叫不停。他为捕捉老鼠玩,有时通宵不眠。夜间玩乐到五更才睡,中午起床,接见官员只好放到午后,有时就不接见。他也爱出游,但同汉成帝、明武宗又有所不同。他逛街市,要到三四更出发,敲击大鼓,排列仪仗,点明火把,让宠幸的潘贵妃乘卧舆,自己骑马相随。所去的方向没有一定,奇寒酷暑,落雨下雪,照常进行。又用黄门几十人为骑客,善走者几百人为逐马,招摇过市,百姓跟着看热闹。他游郊区,将所经过的几十里内居民都赶出去。他建造芳乐苑,山石楼阁,好树美竹,应有尽有,又在里面设立市场,太监每天早晨送进酒肉及各种食品,他令宫人充当卖酒妇,让潘妃当市令(管理人),自己当市魁(首领)。买卖时,如有价格、斤两等等争执,双方找市令潘贵妃评判解决。他以为这种生活很有意思而乐此不疲(《南齐书·东昏侯纪》)。    
    宫中设市场,可能以清朝乾隆年间圆明园内的买卖街规模最大,使汉灵帝、东昏侯等人相形见绌。买卖街设在圆明园福海的东边,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商店。据徐珂编的《清稗类钞·圆明园有商店》记载,大小商店莫不具备,有茶馆,有饭肆,有估衣店,甚至还有用小筐卖瓜子的小摊。店主人都是太监。店内的营业和市面上一样,茶馆里发出哗笑声,饭馆里有高声叫喊的点菜声,就是乾隆皇帝逛到这里,大家也是照常进行,并不回避,让皇帝真像置身于市井中,以取得欢乐感。乾隆帝有个爱女和孝固伦公主,许配宠臣军机大臣和亩臃嵘鹨蟮拢馕还饔杏铝Γ┠凶埃媲〈蛄浴K笪鹬τ褚叮钟心凶悠室阅凶幼悦谖椿榍埃芎瞳|不叫“公公”,而叫“丈人”。有一天乾隆帝带着公主逛买卖街,在估衣铺看到一件大红呢夹衣,十分喜爱,恰巧和蛋嗟酱耍〉劬拖蚬魉担蚰阏扇艘ィ瞳|自然凑趣,赶快用28两银子买下来送给公主。乾隆帝六下江南,东巡盛京,北狩塞外,四幸五台,所游之地多矣!然而那是在百官眼下活动,远不能为所欲为。在圆明园买卖街,周围不过是近侍、内监,行动要自便些,故而喜好搞这一类游乐,在宫内做起“买卖”。他一死,继位的嘉庆帝正碰上川楚陕白莲教起义的头痛事,没有闲情逛买卖街,就把它关闭了。    
    从事市肆活动及微服出行的这几个君主,除了乾隆帝和明武宗之外,不是亡国之君,就是把国运推向灭亡边缘的人,而明武宗自己也很快丧生。他们搞这类活动,不过是作为一种游戏。他们是天下最有钱的人,把挥金如土视为正常的现象,可是他们倒想学小家子气,亲自做买卖,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