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 >

第23章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第23章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所部,第31、第46两军,共约六个师。
  蔡延锴部,四个步兵团。
  邓龙光第64军二个师。
  叶肇第66军二个师。
  第43军一个师和教导总队。
  空军飞机一百架。
  总计:十五万四千六百四十二人。
  参战各部队根据蒋介石、白崇禧的命令,秘密地从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向南宁运动。
  白崇禧将反攻部队分成东、西、北三路军。
  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五个师组成。攻击大高峰以西地区。
  东路军由蔡廷锴等部四个师组成,攻击钦宁公路以东地区。
  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十个师组成(另有约六个师的预备部队),反攻昆仑关一带。
  12月7日以后,今村中将不断得到报告,说南宁以北约四十公里的地方,将有十万中央军开到,反攻昆仑关。狂妄的今村中将对此付之一笑,断言在南宁以北的山地间,绝不可能有十万大军通过。
  12月中旬。就在今村中将趾高气扬之际,中国军队已按总指挥白崇禧将军的命令,不声不响地进入了攻击地区,十多万大军分别埋伏在南宁以北的山地里,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全线出击。
  12月16日。
  机械化第5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在谭莲村召开团长以上军官会儿宣布本军作战任务和计划。该军担任主攻昆仑关的任务。其三个师的战斗部署为:郑洞国的第1师担任昆仑关正面进攻;戴安澜第200师为总预备队;“德国将军”邱清泉第22师迂回敌后,插入昆仑关与南宁之间,向六塘守敌进攻,切断南宁与昆仑关的交通联络,断昆仑关之敌的退路。
  会议正在进行,陈诚和白崇禧两位上将一同到前线视察各部队准备情况,特地到第5军集结地,检查和巡视了这支王牌军。两人来到会场,陈诚板着面孔,威严地命令杜军长必须如期拿下昆仑关,否则,要杜军长提着脑袋去见蒋介石。
  杜聿明笔挺地立在陈诚面前,神情严峻地大声回答“是!”
  军官们见之,无不肃然。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保密工作和大军的调动,如同一个月前日军顶着狂风巨浪出击一样出人意料。十多万大军就在今村认为完全不可能通过的地方,顺利通过,在今村认为不可能集结的地方集结起来。杜军长的机械化重炮兵旅,开到昆仑关附近丘陵地带的密林中,在距敌前沿阵地仅三四华里的地方,迅速构筑起阵地,一排排炮口悄悄对准了敌人的阵地。邱清泉的第22师战车部队,已从昆仑关以北的思陇越过重重大山,经太平村向昆仑关南面的五塘地区穿插。
  12月17日。
  今村中将仍在庆幸自己聪明正确的判断,认为南宁北面无战事。上午八时许,他放心大胆地命令及川支队向龙州和镇南关进攻,去夺取中越边境上的两个战略要地。
  及川少将率领本支队乘坐数百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从南宁出发。
  当天晚上八时。埋伏在山地里的中国军队,在坦克的导引、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昆仑关发动了全线反攻。
  排炮怒吼,地动山摇,昆仑关被火光和浓烟吞没。
  中国军队喊着复仇的口号,海潮般地扑向敌军阵地。
  邱清泉的机械化战车部队,突然出现在昆仑关侧后敌军眼前,一举攻占了五塘、六塘地区,切断了昆仑关守敌的退路。
  杜聿明和其他各路反攻部队指挥官都在第一线指挥督战。杜军长胸前挂着望远镜,冒着敌军猛烈炮火和敌机的俯冲轰炸,从容镇定地指挥部队,一步一步地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昆仑关守敌。
  反应迟钝的今村中将到12月18日才得知中国军队大举反攻昆仑关的消息,他不顾攻、防双方的优劣状况,当即决定围歼反攻的中国军队。令第21联队首先向昆仑关急进增援。
  12月18日。
  下午五时,第21联队从南宁出发,八时许到达九塘,立即被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邱清泉坦克部队切断了后路。坦克炮火将六塘至七塘的桥梁全部轰塌。整个联队被优势的中国军队分割包围,陷入了完全孤立被歼的境地。
  邱清泉指挥战车部队向被围之敌发动攻击,坦克车队冲出树林,在中央公路上向敌人冲撞扫射。敌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向两旁山地抱头鼠窜。
  公路上丢下累累敌尸和各式车辆二百多台,各种轻、重武器无数。
  同日,中国东、西两路部队也分别在南宁附近发动反攻。
  12月20日。
  今村中将又令中村支队从南宁出发,增援昆仑关。该支队刚行至五塘地区,又被邱清泉等部包围在二十五公里长的狭长山沟里,陷入绝境。
  今村这才感到情况不妙,急令正在向龙州和镇南关前进的及川支队主力回援昆仑关。
  12月21日,清晨。
  及川支队的伊藤大队,分乘一百零五辆大卡车,火速回返南宁救援。但是,当浩浩荡荡的卡车大队开到南宁以西附近时,突遭优势中国军队的伏击,车队陷入大军重围之中。敌伊藤大队多次突围,皆告失败。
  12月22日。
  中国空军连日频繁出动飞机,对昆仑关守敌和六塘至九塘地区被围之敌,实施猛烈轰炸。
  日军已频临弹尽粮绝状态。是日起,敌飞机对被围各处之日军空投弹药和食物。但是,天上“飞来之物”大多被中国军队给抢了过来,日军的飞机成了中国反攻部队的运输大队。
  是日夜间,由于双方短兵相接,许多地方处于混战状态,中国军在九塘以北互相发生误战,双方用手榴弹对炸了一整夜。
  12月23日。
  上午十一点时许,支队长中村少将正高举战刀嚎叫着指挥部队突围,一颗开花子弹从他左颊处贯穿,把他那满脸横肉扯去一大块,顿时血涌如注。经紧急包扎处理后,这位已不能吱声了的“钢军”将军,又挥舞着战刀,指挥残部拼死突围。
  12月24日。
  中村支队主力从七塘拼死朝昆仑关突进,早晨八时,中村少将在九塘以西督战,受到邱清泉部队近距离机枪扫射,当即毙命。
  中村支队主力四千多人被歼灭。
  中国军队打扫战场时,在旅团长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夕写道:
  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
  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
  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
  支比俄军更强的军队……
  12月28日至30日。
  中国军队连续对昆仑关发动攻击,战斗异常惨烈,山山岭岭躺满了中、日两军的尸体。
  昆仑关之敌弹尽粮绝,他们只得挖野菜食落穗充饥。一个个蓬头垢面,在饥寒交迫中作垂死挣扎。
  他们的炮弹打光了,就把枪炮砸毁或埋藏起来,烧掉军旗,削成竹枪竹刀同中国军队作最后拼杀。
  12月31日。
  在1939年的最后一天里,中国军队以重大代价,全歼了昆仑关守敌,夺回了昆仑关。
  今村中将向统帅部报告:“在此地带上(指昆仑关),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1940年1月初旬。
  日军第21军安藤吉将军决定对昆仑关的中国军队来一次意想不到的奇袭,以夺回昆仑关。遂由广东境内调兵西进。
  1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支援第21军的南宁奇袭作战,下令从关东军调来两个飞行中队,配置于华南。
  1月22日,近卫混成旅团和第18师团等部,分别在七塘和南宁以南集结完毕。
  此时,白崇禧、陈诚、张发奎等人已拟好昆仑关防守作战方案。
  但是,日军在中国军队尚未部署就绪,后续部队亦正在向昆仑关开进之时,突然发动反攻。日军机群连续出动,对昆仑关及其附近中国守军进行突击轰炸,又对向昆仑关运动的中国军队进行阻击。
  由于中国军队后续部队未及时赶到,昆仑关地区守军仓促应战,左右两翼薄弱点很快暴露于敌前。日军主力在一周内,如狂风扫落叶似地连续攻陷了昆仑关西边的武鸣、思陇;北面的宾阳、邹圩、上林等地,切断了昆仑关后路,在清水河流域一带,与守军对峙,震撼了整个黔桂后方。
  此时柳州、亘山一带兵力空虚。若敌人渡江北进,不需大的兵力,就可使中国军队难于抵抗。柳州方面一片惊慌,民众多作逃难准备。凡可使用的后方部队,甚致尚在训练中的军校学生,都已准备开赴前线御敌。
  2月3日。
  昆仑关失守。中国守军受到沉重打击。
  陈诚、白崇禧等人马上变更兵力部署,加强两翼,侧击敌后。以一部兵力占领左侧要点,企图阻敌北进;以主力由贵宾路方向迂回出击,企图切断北进之敌的后方交通线。
  但是,日军此次行动,旨在奇袭反攻,誓报“钢军”被歼灭之仇。他们以突然的行动发动闪击战,达到重创昆仑关中国军队之目的后,在中国军队大举反攻之前,于2月10日,突然掉头南下。除第5师团等部仍留守南宁和附近主要据点外,主力则于钦州湾安全登船远去。
  真是一次远距离漂亮的奇袭作战。
  2月24日。
  中国军队第二次占领五塘和昆仑关在内的战略要地。
  第5军军长杜聿明中将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永远悼念和呼唤,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长眠在昆仑关上的二万七千零四十一名将士的亡灵。













  第04章 艰难岁月
  1 
  蒋介石于1939年末在长江下游两岸发动的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使日军看到了蒋介石军队的强大和对侵华日军构成的严重威胁。于是,招致了日军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残酷报复。这就是1940年以后的近两三年的艰难时期。
  1940年初,日本方面为抵销重庆国民政府,决心推出汪精卫,建立全国性的汉奸政权。“建国”的人选、组织、机构都早已按日本人的旨意准备好了,只等“黄道吉日”,粉墨登场。
  1月16日。
  汪精卫向蒋介石发出通电,威逼他赶快向日本人投降,否则,他的“新中国”一成立,重庆国民政府就将被取代。通电称:
  兆铭(汪精卫)对救国夙有决心,如先生始终坚决予以拒绝,则兆铭不能再顾虑此事,势必先全力谋求局部和平,再选择到达全面和平之途径。除此而外,别无他途。先生如能以国命民生为重,此时毅然决定大计,与日本停战媾和,根据近卫声明之原则,以求其具体实现,则兆铭及各同志必能与先生同心协力,迅速实现全国和平。
  蒋介石对汪精卫发出的通电,不予理睬。
  3月30日。
  南京城各高大建筑物上突然挂起一面面青天白日旗。各主要街道上,一群又一群的游行队伍,喊着和平建国的口号穿城而过,大街小巷横空扯起了大字标语:
  热烈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和平建国万岁!
  上午。
  一长溜大小汽车越过铁路,行驶在南京城中央大道上。汪精卫和新“中央政府”各院部及各委员会的头面人物,伫立车上。好一派春风得意景象。
  车队驶入“国民政府”院内,在宁远楼举行就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