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 >

第30章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第30章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16日,重庆国民政府宣布:自1941年下半年起,各省田赋一律征收实物(黄谷)。政府要做到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1942年8月1日,鉴于政府收粮困难,蒋介石电令四川省府,督饬各级行政长官一律在征粮期间下基层,向地主农民灌输国民党的收粮政策,指导乡长、保长、甲长向农民收粮。规定:凡阻挠征购及从中舞弊者,不论地位高低,督粮委员有权将其送交军法审判机关,就地军法从事。以期保持保甲长们的所谓廉洁。粮荒警报一直在叫,1943年5月时,四川米价已高达每石一千零二十元。成都光华大学的学生们因此吃不起饭,集体请求校方减低学费,救济生活;校方又集体向中央教育部请求救济补助;教育部又找谁救济呢?
  粮食成了大后方第一金贵之物,城市饥民因有公家保持低水平的供应,又在警察的警棒和枪刺的教导下,暂时平息了抢粮事件,但在广阔的乡村,那众多无人“供应”的饥民,就常常铤而走险,拦路抢粮。通往各战区和地方征粮送粮的路上,还经常发生盗匪袭扰事件。1943年6月3日。川康绥靖公署专门就此召集各地部队长官开会,布置武装护运公粮的任务。并将重要粮道,划分为若干区段,分派部队负责押送。
  1943年11月10日。
  重庆国民政府粮食部宣布实行粮食公仓制度,所谓公仓制度,也就是动员农户把粮食象存钱一样,存到“公仓”里去。“公仓”对农户所存之粮,实行水火兵盗保险。
  粮食变成了货币。
  1944年,大后方四川已有一支两千万人的灾民大军。成都、重庆每日饿死于街头无人收尸者,平均在十五人以上。这年9月,四川米价最高达每市石四千八百元。
  大后方民众生活艰苦不言而喻。大后方的军队和一般政府人员的生活同样难以过下去。
  1942年1月19日,中国陆军大学特六期学员夏鼎新等人,写信给军委执法总监何成浚上将,述说在校吃不饱饭之苦,请求补助。
  1942年2月2日,中央内政部参事包惠僧,因其家人口多,陪都米价昂贵,难于糊口,四处求人说情开后门,要求到生活较好点的战区去工作。
  1942年3月14日,少将参议兼中央考核委员会少将委员黄格,专门来找老熟人何成浚将军,求他写封信给陈诚,让他到六战区去工作。何问黄为什么要去前线,黄说陪都生活太苦,想到前线去拼将一命,吃碗饱饭,其他绝无侈望。何将军在日记中写道:“中央各机关人员,日日为柴米油盐所苦,不能专心致力于其职务者,实在十之八九以上……近以一般人生活艰窘,窃贼特多。”
  军委会军政部副部长张伯璇的两套旧西服和两双皮鞋被小偷偷去,派人立案清查,不久破了案,原来,小偷竟是军委会政治部里一个中校级部员,问其原因,那位当了小偷的统帅部中校部员说,家里负担大重,物价飞涨,工资又低,无法生活,不得已而做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
  10
  1943年隆冬。
  凛冽的雪风顺着峡江刮来,空气也象被冻凝固了。
  一位体魄伟岸的老军人,身着洗得泛白的棉布军装,从朝天门码头高高的石阶大步走到江边,蹬上一艘浅水火轮。小火轮一声汽苗拉响,溯江而上。小火轮载着他先后到江津、白沙、内江、隆昌、自贡、乐山、沪州,以及新津、成都等二十余县市。每到一处,那位高大的老军人,都要召集当地各界民众大会,即席发表演讲,或唱或说,激情满怀。他还亲手挥毫作画书字,在街头上摆摊义卖这些字画,并当场将义卖的钱捐献为抗战之用。
  他,就是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
  冯将军自从1937年下半年以后,基本上处于“二线”,在重庆深居简出,很少过问实际事务。到1943年,经济的枯竭压得蒋介石喘不过气来,几百万军队和漫长的长江战线的军费,实在挪用不开了。冯将军再也看不下去了,发起组织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自任总会长。
  大后方的民众,也像这连年干旱的土地一样,“油水”早被战争给榨干了。仅以四川的公债为例,从1937年9月第一次认购救国公债一千九百多万元开始,已先后认购、发行过“建设”、“军需”,“兴业”、“同盟胜利”等各种战时公债数十种,每次多在一亿元以上,有时一月发一种。如1940年5月才发放了建设公债一个亿,8月又发行兴业公债一个亿。而那些名目繁多的税款和抗战捐款,就更是压得老百姓叫苦不迭!
  再以献机捐款为例:
  1938年4月,重庆儿童发起捐购“中国儿童号”飞机运动。
  1941年2月,航空建设协会四川分会发起捐款献机一百架运动。
  1942年2月,重庆市民众捐款购买滑翔机一架;中国电影制片厂捐购“中国电影号”滑翔机十架。
  1942年3月,重庆和川东数县、市青年捐购战斗机一架,滑翔机二十架;成都青年捐购滑翔机一架。
  1942年10月,四川民众捐购“忠义号”战斗机二十架。
  1943年初,航空建设协会发起一元献机运动,计划购机三十架。
  1943年3月,重庆妇女界发起捐购“妇女号”飞机运动。
  1943年4月,国民兵团第二次献机运动,捐购驱逐机十架。
  其他还有“记者号”、“报人号”,等等献机运动……
  在合江县城召开的献金大会上,冯玉祥对着万头攒动的民众慷慨激昂他讲着:“同胞们,倭寇说三个星期即可灭亡中国,三个星期之后,又说三个月可以完事,三个月又过去了,他们又说至多半年,一定灭亡中国。现在,中日战争已经六年多了,我们还在自己的国土上生存着!这是我们前方几百万将士同敌人拼死故斗的结果!
  “可是,我们前方的将士,还穿着草鞋,有的还赤着双脚,扛着单发步枪,同凶恶的日本鬼子拼杀。我们的将士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我们的将士受伤后得不到医治而死亡者无计其数!在长江两岸战场上,我们的将士在淫雨季节里没有雨衣,只能穿着湿衣服坚守在战壕里!”
  冯玉祥说到此处,已声音嗖咽,老泪横流。
  会场上,闻者无不为之泪下。
  冯老将军接着说:“同胞们,我发起节约献金运动,完全是出于本人的良心,是受前方将士的精神鼓舞。同胞们,让我们都拿出自己的良心吧!今天,无论老少男女,都要立个新的志向,下个新的决心,那就是:不把倭寇打出中国决不罢休!同胞们起来!献出你们的良心和赤诚,用我们所有的力量,支援前线、支援抗战!”
  前方抗日将士的事迹感动了人民,千万民众争先恐后捐款捐粮。合江白鹿乡施晋先一次献金六十万元;合江县工商地主兼私立祖毅中学校长陈秋农,捐款六十二万元;乡绅丁慎辉、木材商人雷绍清等人也捐献了三十万元。
  合江国立女子中学校长龚慕兰女士,将自己一枚金戒子脱下交给了冯老将军。在她的带动下,该校教师、学生共捐出金戒指二十多只。该校许多女学生在大街上给人擦皮鞋,用劳动挣的钱捐献。姑娘们的口号是:爱国不分珍域,爱国没有顾虑,爱国超居人前。
  冯玉祥出色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姑娘们善良的心。合江女中师生真正的表现出了“爱国没有顾虑”的性格,赶排了话剧《嫁给勇士们》,用通俗、朴实的语言抒发对抗日将士深深的爱,推动节约献金运动的深入发展。
  合江第十四陆军医院住着一批从前线转来的荣誉军人,他们最知前方之苦,节约口粮四百五十斤,捐献国家。
  合江救济院的孤寡老人们也掏腰包,凑了一千元,捐献出来。
  合江三青团、民教馆等团体,举行了三天时间的篮球义赛,卖了三万元,全部捐献。
  节约献金如火如荼地开展,合江地区却下起了绵绵细雨。县城大街小巷,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在雨帘里奔跑叫卖《节约献金专刊》。孩子们滑倒了,浑身泥水,不哭不喊;把卖报得来的每一文钱都献给了国家。
  国家的危机也使那些吝啬鬼、守财奴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合江《党政公报》报道:
  冯玉祥将军在这国家生死关头,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合江,使醉生梦死的人们,有钱不出的绅商及出钱未够、发国难财之流梦醒了,觉悟了,抬起头来,挺起胸膛,节约所有的靡费,献出自己所有的金钱,以洗罪赎愆,从此作一个堂堂正正的爱国好男女,黄帝的好子孙……
  在国家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候、冯玉祥将军是“带着兴奋的心情”还是一种沉痛的心情,暂且不去计较,总之,他的行动使许多人觉悟了,梦醒了。
  当时的合江只是个二等县,人口四十来万,连遭三年天灾,同时多次遭受敌机轰炸,满目创伤。但他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献金达一千二百五十多万元。
  冯玉祥也被人民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爬上城外赤水河与长江会合处的马街渡口悬崖,运足底气,挥毫写下四个斗大的字:
  还我河山!
  并在这四个字后头附跋一段:“民国三十二年春,余以节约献金救国来合江,此间同胞,爱国超居前人,突破各地成绩,为书武穆遗训以作纪念。”
  在内江,金台旅馆经理李焕章向冯玉祥表示,从今后每年向国家捐献黄谷六百担,直到抗战胜利为止。
  在自贡,盐商余述怀一马当先,捐了一千万块;自流井大老板王德谦不甘落后,捐了一千五百万元。
  在献金高潮中,有人献了六百万元而不留姓名,感动得冯玉祥一口气写下好长一首打油诗“……祥受大感动,感动泪沾衣;何
  以报大德,打过鸭绿去!”
  川省主席张群捐了一万块,在他的带动下,成都献金顿呈高潮;
  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丐帮队伍走上献金主席台,将各人多年讨来的共计二千二百五十元钱,双手擎着交给冯副委员长。冯玉祥含着眼泪代表政府将钱接过来,又代表政府庄严宣布,将这笔钱回赠给乞丐们。但他们说啥也不再接受政府的回赠。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永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博动。
  内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学生,家乡沦陷,生活非常艰苦。时已严冬,许多学生尚无寒衣。学生郑德信、熊汇莹等人发起每人捐十元运动,很快就有百多人签名认捐。
  在江津,许多来自沦陷区的大中学生,成群结队到轮船码头扛大包、下苦力,到大街上替人擦皮鞋,挣钱捐献。
  在江津召开的献金大会上,出现了某大学先修班、新本女中、女师学院附中、聚奎中学等校学生爱国献金的竞争场面。各校学生竭尽全力,一再追加捐款数。沦陷区迁来的国立第十七中学的学生在再也追加不出钱的情况下,宣布全体节食一天,追加一万元。
  在前方,张自忠将军在就义以前曾对部属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别无其他办法!
  在后方,青年学生们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献出良心,别无其他办法!
  重庆《大公报》赫然通栏标题:
  我们都跪下了!
  报道的是白沙一次献金大会情况。
  冯玉祥将军亲自主持大会,当商会代表宣布献金六十万元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