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

第19章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第19章

小说: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人名字典    里面常会有名人的简单生平介绍与书目表。
6。基本参考工具书    这种参考工具书如中文或西文的参考书书目,淡江大学曾素宜教授就著有《西洋社会科学文献概论》(学生书局),里面就有对工具书的介绍。这也有助于我们迅速去搜集资料。
其他如西方的《综评期刊》 (Review Journals) ,往住是以年为期,根据主题将过去全部的论文分类列出来。亦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资料,前面常提到的教科书也不例外。
(三)要多跑几个地方
资料分散各处,往往不易一次全部收集齐全,必须借多跑腿来克服这个困难。以各校图书馆而言,往往你有我也有,我没有你也没有,缺乏各自重点的发展以及彼此的配合。如果是开架式的图书馆还好,偏偏有很多重要图书馆就是采取闭锁式的,给搜集资料带来相当多的困扰。美国史丹福与柏克莱两校的图书馆之间有交通车,只要在图书馆申请卡片,就可以凭卡坐车到对方的图书馆去借书,我们还没有那么进步,只有政大的社会科学中心,外校学生可凭学生证进入阅读,也可影印资料。因此,多跑几越,久而久之,驾轻就熟,就较能克服这种先天的限制。当然,我们更希复图书馆能更进步,免得学生们一下子就望而却步。
除图书馆外,一些民间或公家的资料中心也可以在必要时去查阅参考,如联合报与中国时报都有专设的资料室,这些资料对一些与社会问题有关的题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不可漏掉。
(四)请教资料管理人员
台湾的图书管理人员常不能做到一个资料供应者,而只做到一个资料的保存者。但他们的职责就至少应两者并重,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图书馆,多跟他们请教是可以省很多时间的,毕竞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摸得绝对比我们清楚。在此,我们愿呼吁国内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扮演自己角色时,务必了解何者才是一个真正图书馆人员的职责所在。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在图书馆知识外,兼具必要的专业知识,这样对知识的保存与供应会有更大的裨益。
总而言之,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我们等于身处资讯之海一般,如何在海中寻求定点,无论如何要遵守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来,才不会被资讯之海所淹没。在此,我们也希望各校教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方法要略作改进,不要在他们精神不易集中的新生训练里教这个,而是应由各系在一二年级的课程内给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概念,帮助他们节省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
五、报告的形式与要点
一篇读书报告,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些什么?
这等于是谈报告的形式要件问题。一般而言,一篇报告除题目之外,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导论(引言);其二为本文,其三为结论。我们把搜集到的资料组织起来,动手撰写,成为一篇有骨有肉的文章。也有人细分如下:
1。引言   研究的目的、方法、架构、范围等等的概略说明。
2。历史性回顾   前人研究此问题的回顾及其存在的优块点。
3。个人研究所得  谈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张,对前人的褒贬等。
4。结论   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5。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表示你负资任,一宇一句都是有根有据,绝不向壁虚构,如书局、出版地、出版年月、著作者姓名… … 皆不可漏掉。
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读书报告皆应包括这些应有的内容要点。

六、实质内容应具标准
怎样才是一篇好的读书报告?除了上述形式要点之外,更童要的是一篇报告的实质内容。根据大家读报告与写报告的经脸,我们认为以下六点可视做品评一篇读书报告的标准。
(一)架构秩序井然,层次条理清晰
一篇好的读书报告,必须架构井然,层次分明,让人循序研读,极易掌握重心所在。因此,说明问题、提出讨论的过程,必须重视各章各节的连贯性,彼此除各自处理的重点不同外,须具有一个明晰的内在逻辑相呼应。各章节的比重亦应均衡,国内常有些论文,往往犯了不够均衡的毛病,如过份注重名词的定义,光谈定义就花掉很大的篇幅,或是把很多不相干的资料,不加组织即堆积在文章内,而最后的分析与综合又往住草草了事,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缺乏架构与层次的文章,只给人文字堆积的感觉,而无法掌握其脉络,更遑论其血肉与精神了。
此外,作者的基本假设与观点,常常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点所在,有些作者没把这些主张写出来,而行文当中潜意识皆以此为引导,但读者未必能够了解,就必须揣摩猜想,不仅易滋误会,而且浪费时间。因此在层次分明的情况下让你的内在逻辑能够突出、明显,是一篇好报告的重要条件。
(二)资抖具三标准,时近权威可读
国外谈到科学论文,常强调三个标准:时近性(recency)、权威性(authority),与可读性(readability)。报告中是否搜集到最新的资料。对过去的研究是否穷尽,是谓时近性;权威性是指是否为第一手资料,是否看了最权威性的文献。总而言之,运用资料、整理资料、务求其精致确实,然后才能作消化吸收的工作。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繁杂的资料混进来,另一方面可以使文章本身也能具有某种程度的权威性。
(三)行文简洁明了,构句通达流畅
我们的报告是要写给别人看的,我们必须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我们笔下的文字,因此撰写时,必须简单明了,令人一看就懂,而且有兴趣往下读,此即所谓的可读性。国内的科学论文常见的现象是不够明白流畅。欧化的句子屡见不鲜,一些跟常用文字语法不甚切合的东西都进去了。通篇诘屈聱牙,令人不忍卒读。这样空有好的观点与洞见,又有什么用呢?尤其大学生的读书报告,我们通常不会在观点与创见上作太严格的要求,而是文章有条理,文字说得明白就算不错了,因而读书报告的可读性益形重要,有这方面的良好训练,将来无论做不做研究,对个人的立身处事皆会有所助益,此外,能注意到文章形式上的优美,如摘要、前言、书目、附注、结论、本文等都能简明有序,以及文章内起承转合的用字遣词(如:但是,不过,在这一方面,在另一方面…… 等)也注意到了,亦是讲究可读性的必要手段。
(四)立论要讲证据,态度坚守客观
写知识性的读书报告与写抒感性的故事小说不同,不能凭一己之意愿去尽情发挥.要有根有据,所谓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写小说的人,没有事实根据,他可以创造一个故事,塑造一些人物,虚构一些情节。写读书报告,是就书本上或现实生活中找一个问题,然后从已有资料中去寻求解答。换言之,在基本上,写读书报告是一种已有资料重组的历程。所以,如果没有资料,你当然写不出报告。有资料你选用不当或误置误解,也写不出好的报告。写读书报告是写学术论文的准备。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立论要有证据,证据是从有关资料中搜集分析研判而来的,分析研判资料必须态度客观。科学性论文也并非不容许作者表示个人的意见,而是说意见必须客观,他的话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原则的。唯其如此,他的论文才有价值。
(五)治学必须严谨,论文要求真实
这也就是真实性的要求。有些人明明没有看过的文献,硬要写在参考资料里(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人明明是第二手资料,硬要说是第一手资料,诸如此类,都是作伪的行为,有悖真实性的要求。学问本是求真、求善、求美的,如求真都做不到,如何会是一篇好的读书报告呢?
(六)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这是读书报告较高层次的要求,在作整理.叙述、分析后,提出个人的新方法、新理论、新研究成果、新研究工具等等。前面我们也谈过,不宜过分期望大学生有多少创见(有,当然最好),但他至少可以提出个人的疑问,或是很诚实地承认只了解此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无个人的洞见,这就可以了。因为这就做到对学问的有所肯定与有所否定(换句话说已登学术之堂了),久而久之,在摸索中不断激发出兴趣,也不断地自我成长,洞见与创新自会培养出来,此所谓“顿悟之前必有渐修”也。



第五篇  怎样撰写学术论文
一、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
(一)对学术论文的基本认识
在讨论主题之前,先让我们对本篇主题的性质与内容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本文所说的学术论文,主要是指大学研究生的硕士与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及大专学校教师的升等论文而育。因为这两类论文均需严格审核始能通过,在内容与形式上一向要求甚高,故而特别值得当做专题来探讨。
第二,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表达,必须先有研究,而后才有论文。平常不潜心于学术研究者,势不能单独从论文撰写技巧的讨论中获得助益。因此,要讨论学术论文的写法,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其一,对主修的专门知识有相当的基础,其二,对主科内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相当的了解。
第三,对修读高级学位(硕士或博士)的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只是代表他研究期满的最后作业。如果拿胡适所说“为学当如金字塔”的话做比喻,学位论文是金字塔的尖端,是研究生在研究期间由博而专的结果。建金字塔,必得先有广阔基础,而后才有高耸的尖端。换言之,塔的尖端不是凭空悬上去的,是由深厚的基础和广大的塔身筑造上去的。同理,一篇学位论文不是空手写出来的,是长期研究水到渠成发展出来的。我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有些研究生误将平常修课与期末论文视为两件事,修课时但求得学分计成绩,对各科目的内容不作深入探究,对已有的知识不作超越思考,只想先把学分读完了,然后再集中全力去完成论文,此种将“修课”与“论文”分段处理的办法,常会使他在着手作论文时遇到“无从着手”的困难。这现象尤以平日兼差与在职进修的研究生为然。要想避免这种困难,最好一开始就把每门课、每次专题讨论、每篇读书报告等有关学术.研究活动,都与将来学位论文的可能发展建立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此,使自己先在心理上早有准备,而后在一切研习活动中,自然多出一种求知的动机。这样做不但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彼此连贯,更容易在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中导找到将来学位论文的专题。
第四,学术研究的范围甚广,不同学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其表达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论文写作方法,仅以社会及行为科学为主。其他学科如物理科学、生物科学以及人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作法,不在本文讨论之例。
(二)学术论文的品评标准
凡是计划写论文的人,总会想知道,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论文?或者想知道,研究所的学位论文考试,或是大专教师升等论文审查,通过与否究竟根据什么标准?耍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一篇论文的内容与品质两个层面去分析,一般审查论文的人,都是先看内容,后评品质。
对研究所学位论文的考试,过去一般都是由口试委员( 3~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