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

第6章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第6章

小说: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注意最重要的专门术语或专门名词;了解它的惫义,并同时记住它的外文原义。因为,一门学科中的重要名词,常代表它的一些基本观念,而且在书本中重复出现。读者如一开始就能把它记熟,以后读下去自然就省力了。
第二,注意书中最基本的问题和解释。一门学科,无论内容如何复杂,它总是有一定的范围和研究的主题。如果读者能先把主题的基本概念弄清楚了,在读一本新书或听教授讲课时,就不会再觉得格格不入了。
(二)力求加强语文能力
按大专学生一般的语文程度,读中文课本大致没有困难,但如读英文教科书,则相当吃力。目前,各大学教学采用英文本作教科书的现象,相当普遍,不仅理农工医各科是如此,就是属于社会科学的法商教育等各科也是如此,你如果有机会到各大学图书馆里去看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科学的专门知识研究,都须靠在英文书籍中去寻求。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英文的阅读能力,而想要研究专门性的学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这一点,而且多数人在中学阶段读英文吃尽苦头,有些人看到英文就会象前面所说的“临书恐惧”。既然做了大专学生,那就要下定决心学点专门学问。因此,要想做一个象样的大专学生,必须先建立两个观念:其一,读原文书是研究学问的必经阶段,在心理上必须接受读原文书的艰苦。其二,读专攻科目的第一本原文书,切忌只持应付考试但求过关的态度。应该想到,读了第一本就为第二本打好基础。
根据我个人教授大一普通心理学的经验,充实学生的学科基础与加强其语文能力,两件事可以同时并行。我采用两本教科书,一本是中文书,要求学生精读,每章必须写摘要之外,并须自己写出五个以上像考试用的题目,目的使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部及每个专题,都获得清楚的概念。另一本是英文书,版本每隔三五年换一次,配合中文书的进度,指定章节页数,要求学生必读。每章的指定阅读,以节的专题为范围,数量由少而多,由年度开始时每章的l/4增加到年度结束时的2/3 。指定阅读的节题,按先后编成号码。每隔二至三周考试一次。考试时不另出题,只将考前阅读过的章节依次编号,让学生们自己临时抽签决定,然后“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参照书本答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逼着学生平时用功,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一般大学生平时懒散,考前“考古”的坏习惯。因临时抽签决定考题,学生们须事先准备全部指定的阅读资料,无法投机取巧。其二,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困难建立起阅读所需的语文能力。语文的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克服的,必须靠恒心和努力。中学时代被动读书养成了习惯,进大学后不能立即转变为主动。来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由逐渐的进步而建立信心,最后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独立求知。此种教课方式,开始时虽有困难,但一学期过后,同学们都能适应良好,一年过完升了二年级后,读原文书就不再有什么困难了。
二、有关读书方法简介
(一)从三到论至六到论
谈到读书方法,不能不提一下中国人一向主张的三到论:眼到、口到、心到。1925年胡适提倡加上手到,于是就交成了后来流行的读书四到论。
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现点看,读书时眼、口、心、手同时并到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学习心理学中有一种新的理论,叫做“资讯处理论”(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 : 把人类学习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解释:
第一阶段,由感宫吸收外界刺激,并将之转化为神经生理的能量送入中枢,这叫做输入。
第二阶段,神经中枢收到输入的资料,按性质分类处理以备应用,这叫做储存,也称记忆。
第三阶段,在需要的时候,按照外界刺激线索的引示,储存的资料即可随时取出使用;这叫做输出。
资讯处理是解释人类学习记忆中的大脑功能,此一理论也就是后来电脑设计所根据的原理。
按学习心理学的解释,上述资讯处理论是以三阶段看法来说明刺激反应间关系建立的历程。个体接受刺徽要靠感官,对同一刺激各类感官并用时所得的资料,其准确性远较单一感官所得者为高。这现象尤以对生疏的刺激为然。我们常经验到,在面对完全生疏的刺激情境时,除了用眼着、手摸、口尝之外,还可能用鼻子去嗅,用耳朵去听。人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收取更多更确实的资料,也可以说他在对未知情况去求知。这样看来,读书四到仍然不够,应该再加上“耳到”。现在教学上讲究视听教育,特别是学习语言与音乐的时候,耳朵不到怎能成呢。甚至再扩大读书范围,从读一本书扩大到搜集资料独立研究时,五到还不够,应该再加上“脚到”。有人说研究学问要做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地步。如果只待在书桌前,不进图书馆,不到实验室、不下田野,不进书店、不访问调查、不跟人请教讨论,怎能搜集到研究所需资料呢。现今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范围不再像古时那样只限于代代相传的几部经典。要读书,不但必须出门寻找,而且更须懂得在庞大知识堆里去挑选。因此,我提倡读书六到论: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脚到。
(二)八种方法四个原则
中国人做学问一向是原则重于实际。读书三到也好,六到也好,在理论上都讲得很有道理,可是实行起来,还是不够具体。原来所谓的“读书三到”到底指的是读什么书?是在什么情况下读书?都没交代清楚。胡适提倡“读书四到”; 那是特别指在“精读”的时候才用的。譬如他讲“眼到”时说:“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一点一撇,外国宇a b c d ,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若按现在读书心理来看,精读只是读书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些时侯并不宜于精读。基于这个理由,接下去我们要介绍素来重视科学、实际、具体可行的现代心理学家们所设计的读书方法。配合不同需要,针对各种情境,心理学家们设计了很多种读书方法。以下是其中常见的八种,各种方法均以缩写英文字母表示,其全文及译注各附其下。
1 。 SQ3R 法
S=Survey—浏览   此法为美国爱阿华大学教授罗宾逊
Q=Question—问题(F。P。Robinson )在二次世界
R1=Read—阅读   大战时为美军特种训练所设计。使
R2=Recite—回忆  用时先浏览教材之一章或一节,由
R3=Review—复习  概念中提出问题,在阅读时寻找答 
                 案借以保持主动与集中注意。读一
                 段后暂时停止,从回忆中加强记
                 忆。最后复习全章使学习得以系统
                 整理。此法适用于阅读一般教科书
                 与参考书。
2。PQ4R 法
P=Preview—预读   此法系由前述罗宾逊的方法演变而
Q=Question—问题  来,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所创用。此
R1=Read—阅读     法包括六种活动。首先对要读的某
R2= Reflect—反应 一章预读一遍,注意各段的标题及
R3=Recite—回忆   首尾两段内容。阅读时将间题、反
R4=Review—复习   应、回忆三种活动交互并用,并特
                  别在反应时力求发现书中隐含的深
                  层意义。最后复习时与前法相同。
                  此法适用于阅读教科书与参考书。
3.OK4R法
O=Overriew—浏览  此法也是由罗宾逊的方法演变而
K=Keyideas—要点  来,由美国康乃尔大学所创用。此
R1=Read—阅读     法也包括六种活动,其特点在于建
R2=Recall—回忆   议读者在浏览时特别注意书中要
R3=Reflect—反应  点。要发现书中要点,除住意各段
R4=Review—复习   标题外,每段开头首句与结尾末句
                  常为要点所在。有的书籍特将专有
                  名词用黑体字排印,也都是要点所
                  在,此法造用于阅读教科书与参考书。
4。SCORE 法
S=Satisfy—决意    此法适用于研读教科书与参考书,
C=Copy—摘记       包括五种活动。读者可自行决意先
O=Objectives—目标 读书中哪一章,读前先看标题并将
R=Read—阅读       之变为问句写在笔记本上,并在题
E=Evaluate—检核   间预留空白准备填答。至于如何读
                   法,可以自定目标(按学科目的要
                   求),然后边读边记。最后一章读
                   完再检查一遍以求贯通。此法尚主
                   动,重视笔记,特别适于写报告搜
                   集资料之用。
5。OORE法
O=Overview—浏览   此法比较简略,只包括四个活动,
0=Objectives—目标 在缺乏充分时间阅读时适用。先浏
R=Read—阅读       览一遍,选定要读的目标用铅笔做
E=Evaluate—检核   成记号,然后阅读。读后再复检一
                   遍以求加强记忆。此法不重笔记,
                   用于一般阅读。
6。RORE 法
R=Read—阅读      此法适用于阅读学术性的期刊杂
O=Outline—摘要   志。通常此类资料多存图书馆,非
R=Review—复读    属个人所有,故不宜在书页上笔记
E=Evaluate—检核  划线。找到所需要的文章之后,先
                  概略地阅读一遍,而后边读边写摘
                  要。读完再从头复读一遍,最后再
                  行检查以求贯通。现在影印方便,
                  可先将要读的文章影印下来,然后
                  再改用前述第四种方法笔记精读。
7。LORE 法
L=Listen—倾听    此法特为利用视听教育设备而设计
O=Outline—摘要   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录音
R=Review—复听    演讲稿时,必须采用此种方法。先
E=Evaluate—检核  将录音带从头到尾听一遍,特别注
                  意开场一段。有了概念之后,利用
                  录音机的暂停装置,边听边记,写
                  出摘要。如系整理演讲稿,摘要之
                  后还需详记内容。其他一般资料,
                  摘要即敷应用。记录之后为恐遗
                  漏,再做复听与检核工作。
8。LOVE 法
L=Listen—倾听    这是一种练习听讲作笔记的方法。
O=Outline—摘要   此法使用时可由两人合作,其中一
V=Verbalize—补述 人读一段文章或口述一件事实,另
E=Evaluate—检核  一人则边听边记摘要。完成一段落
                  之后,记录者向朗读者出示笔记内
                  容请他核对,如有遗漏,再行补
                  述,以便填足。两人角色可随时交
                  换,继续进行。新闻记者学习做访
                  问记录,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上介绍的八种方法,大致包括了各种读书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