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

第123章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第123章

小说: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个地域很大,谁都可以去勘探,去竞争,毋需批准;于是另一家国营公司石油自治公司开始勘测,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石油。
    在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发现石油使法国欣喜若狂。在那里法国将第一次控制中东以外、“盎格鲁一撒克逊人”鞭长莫及的石油资源(虽然壳牌石油公司也是开发阿尔及利亚石油的伙伴)。同年后期发生的苏伊士危机只增强了“撒哈拉”对法国的重要意义,又一次证实在石油和政治支持上依赖不可信任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的危险——这次指的是美国人。法国人觉得他们被美国盟友出卖了。再者,那次危机对法国人的自尊和经济稳定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法国政府的经济委员会号召加强国际勘探活动,特别是在非洲。委员会宣告说,“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安全的基本条件。”
    这一切使得新发现的阿尔及利亚石油以及它的迅速发展更具关键性和决定性意义。“撒哈拉”在法国成了一个有魔力的词。“撒哈拉”将使法国摆脱对外国人的倚赖并免受外汇危机的极端痛苦:“撒哈拉”将使法国工业的重振成为可能:“撒哈拉”将成为法国对德国的战后经济奇迹发生地鲁尔区的回答。戴高乐亲自于1957年前往撒哈拉油田作私人的访问,那是在他重掌政权的前一年。他对住在沙漠营房里的石油人员说,“你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我们国家的伟大的机会,是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机会。”
    把石油运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油田深人沙漠的腹地;即使像水那样极简单的东西也必须用卡车来拉,要越过几百英里的没有路的荒地。可是到了1958年,在发现石油后的两年内,第一批石油开始从沙漠流出,向法国输出。不过撒哈拉石油的输出有一个很大的不方便。阿尔及利亚陷入了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流血战争,战争于1954年就已经开始,阿尔及利亚反叛者认为撒哈拉沙漠是阿尔及利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法国人对此作出相反的抗议。撒哈拉石油生产的未来前途不能完全认为是稳定的。实际上,在有些法国人圈子里,认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意大利的马太先生正在勾结反叛者想获取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撒哈拉石油的优惠供应。
    可是法国政策的一击起了作用。不论要冒多大风险,到了1961年,那些主要属于或受制于法国的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生产的石油相等于法国需求量的94%。第二年,阿尔及利亚正式赢得独立。但是戴高乐同阿尔及利亚人谈妥的埃维昂协定保证维持法国在撒哈拉石油上的地位。
    不过很难说同阿尔及利亚的交易能维持多久。为了增强法国的全面石油地位和同石油大公司进行更有效的竞争,石油自治公司于1965年同石油勘探局的国家公司集团合并,后者在法国发现和开发了一个重要的天然气田。燃料部部长安德烈。吉拉德解释道,“我们决定以现实的态度来适应国际形势。”合并的公司名为石油勘探和活动企业,普遍称为ELF -ERAP。 最后它被简称为ELF ——该企业的一种汽油牌子的名称。在阿尔及利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石油勘探和活动企业发动了一次全球性的勘探活动,因此不仅成为一家新的主要公司,列入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名单里,而且也成为世界上最大工业集团之一。
    在其他国家里,生产也开始形成规模,这是受到热切希望一下子发大财的独立经营公司的鼓动。尽管它们在中东已拥有巨大财产,它们还是想分散它们的石油来源,以免万一波斯湾附近的国家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它们可不遭扣押。正如壳牌石油公司一位常务董事于1957年所说的,它们想“在商业上采取守势,而不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冒孤注一掷的险”。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于1937年就联合在尼日利亚开始勘探,最后在1956年在尼日尔河的沼泽三角洲发现了石油的苗头。但是世界上别的地方都不能同荒凉的沙漠王国利比亚所展示的异乎寻常的现象相比拟。这个现象改变了世界石油工业,最终还将改变世界政治。
    利比亚的头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人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的巨大的沙漠斗争中,数以千计的坦克在利比亚的砂砾石块上来回滚动。正是在那儿,隆美尔的部队由于长期缺乏燃料,最终遭到覆没。甚至他们的燃料计量表的数字在降低时,双方都不知道他们打仗的地方离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储藏石油的地方仅仅一百英里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从军事观点来看,利比亚无足轻重。它只是美国在东半球的一个主要轰炸机基地惠勒斯空军基地的所在地而已。除此之外,在国际上它算不上什么。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是由三个显然不同的“省份”被相当武断地连在一起而创立的。在它的摇摇晃晃的政治制度的顶上坐镇着年老的伊德里斯国王,他实在并不喜欢当国王。实际上,他有一次写了一封辞职信,但是沙漠部落游民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阻止他退位。利比亚是一个非常穷困的国家,受尽干旱和蝗灾之苦。它的经济前景很难说有什么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月里,它的主要出口货物有二:细茎针茅,是用来制造钞票纸的一种草;以及废金属,是从轴心国和同盟国军队留下的武器及生锈的坦克和卡车上收集来的。
    但是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地质学家中越来越多的人推测这个国家也许会产油。
    为了鼓励探勘和开发,1955年的利比亚石油法提供好几块较小的特许开采地,而不像波斯湾国家那样提供很大的特许开采区。掌管该法的利比亚石油部长解释道,“我不要利比亚像伊拉克或沙特阿拉伯或科威特那样开始。我不要我们的国家被抓在一家石油公司的手掌里。利比亚打算给独立经营的公司许多小块地,它们在东半球的其他国家里没有石油生产和特许开采地需要保护,因此没有理由制止勘探和生产,相反,在利比亚它们倒能干得越多越快越好。石油法还提供了另一个刺激。政府的收入限定在它的石油的实际市场价格上计算,其价格要比越来越虚构的牌价低些。这意味着利比亚的石油要比来自其他国家的石油更有利可图。这就是一个极好的理由为什么任何一家公司都要使利比亚的生产达到最高限度。利比亚石油部长说这样安排的中心目标是:”我们要迅速发现石油。“
    分散化的战略起了作用。1957年,在第一轮谈判中,十七家公司成功地投标争取总共八十四项特许开采权。利比亚的重型货车开始转动了。然而工作条件算不上方便。这个国家十分落后。没有通向外面世界的电话。谁要打一个海外电话给美国,他必须飞到罗马去打。地质学家在油田工作上的进度受到他们以前从未遇见过的障碍的影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地雷估计有三百万枚。地质学家和油田工人常常被未发觉的地雷炸伤或炸死。各公司组织了探测和清除地雷的小分队;后来不得不把那些曾经为隆美尔埋地雷的德国人招募来扫除地雷。
    初期的勘探结果使人失望,人们产生了灰心丧气的情绪。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处理库房的器材、租赁地和别墅,准备撤走。后来在1959年4 月,在地中海岸南面约一百英里的一个名叫泽勒坦的地方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交上了好运。国务院为英国外交部下了一个总结:“利比亚中了头彩。”带讽刺意味的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想结束在利比亚的牌局了。毕竟它已持有阿拉伯一美国石油公司特许开采权的30%份额,看来已经足以提供无穷无尽的石油;而且它又是伊拉克石油公司和伊朗财团的成员以及在委内瑞拉的最大的生产者。然而,尽管风险看来非常大,在利比亚搞到石油还有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好处。曾经担任新泽西标准公司全世界生产协调员的M。A。赖特说,“我们去利比亚搞石油的目的之一是以此来同中东进行竞争。有了另一个原油的来源,我们同沙特人打交道就有比较有利的地位。”
    此外,像其他公司一样,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倾向于认为在利比亚所冒的政治风险低于在波斯湾国家或委内瑞拉所冒的风险。
    泽勒坦发现石油之后,一股勘探热就开始了。到了1961年,发现了十块良好的油田。利比亚开始输出石油了。油质非常高,都是“可爱的”(即低硫的)原油。
    同波斯湾的重质原油(大部分可炼出燃料油)相反,利比亚的原油可以精炼成更大比例的汽油和其他轻质“洁净”的产品,这些产品对欧洲越来越庞大的汽车队来说是太理想了,而且完全适合于目前正在开始的环境保护时代的需要。再者,利比亚石油生产的地点几乎好得不能再好了;它不在中东,运输也不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或绕过非洲之角。从利比亚出发,这个短途旅行又快又安全,跨过地中海就到意大利和法国南海岸的炼油厂。到了1965年,利比亚已是世界上第六石油输出大国,占世界输出石油的10%。到了六十年代末,利比亚日产三百万桶以上;1969年它的产量实际上已超过沙特阿拉伯的产量。对一个在十年前还没有发现任何石油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成就。
    但是随着如此迅速和出乎意外的繁荣的来临,利比亚的商业环境逐步受到腐败的侵蚀。似乎人人都伸手要钱。一位石油企业的总裁抱怨说,他的公司正在“被一点一滴地耗尽”完了。一位在西方石油公司(一家美国独立经营和获得相当多的利比亚特许开采权的公司)工作的地质学家巴德。里德回忆说,“如果你使用任何一家当地的承包商,敲诈就来了。压力来自种种地方。如果内兄是海关关员,那么突然间某一宗你需要报关通过的设备迟迟不放行。如果你要保证你的设备能到达,那你要同某一货车运输公司或某一承包商号作交易。”管理王室的家族特别出名的是他们要的赏钱非常大。这个家族的一位年长的成员遇到车祸因而触发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一个美国石油人员解释说,因为此人之死“真正使人难以捉摸这回究竟该向谁去行贿了”。
    利比亚石油的大幅度激增,显著地影响了世界油价,迫使苏伊士危机后已经开始下降的油价进一步下跌。凡是苏联石油中断的地方,利比亚石油的洪流就涌进去填空。在利比亚,一半以上的生产掌握在独立经营的石油公司手里,许多这样的公司,不像大公司,都没有自己的销售出路。它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加以节制,因为它们没有其他供应来源加以保护。更有甚者,由于存在着为了保护和鼓励高成本的国内石油而规定的限额问题,利比亚的石油被排斥在美国市场以外。因此,政治以及经济和地理加在一起,迫使在利比亚经营的独立石油公司都去挤入唯一的欧洲市场并拼命地图谋以任何代价出售它们的石油。不仅在欧洲而是全世界都有寻求市场的石油,其数量超过需求。结果形成残酷无情的竞争。1960到1969年之间,石油市价每桶下跌三十六美分,降低了22%。把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在内,石油价格下跌更为严重——降低了40%。新泽西标准公司的霍华德。佩奇回忆说,“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