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

第73章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第73章

小说: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当再次提出同一问题时,陆军和海军的总参谋长都保持沉默。天皇对他们不能作出适当的答复表示遗憾。随后,他从和服内取出一张纸片,朗读他祖父明治天皇的一首诗:普天之下皆兄弟,何故连连起烽烟?大厅内寂静无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惶恐不安。”这时,永野大将起身说,只能在所有其他办法都不能成功时,才会使用武力。会议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中”结束。
    即将来临的冬季气候支配着采取军事行动的期限。如果军方计划在1942年春季前行动,那么它在12月初就必须如此办理。然而,近卫仍希望在战争以外找到某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在9 月6 日的御前会议之后,内阁开始讨论能否大量而迅速地增加合成石油的生产。近卫说,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与其把大量资金用于战争,还不如把资金投入这样一项计划。但是计划署长说,那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需要四年时间,数万亿日元,以及大量的钢铁、管道和机械设备。此外还需集中大量的熟练技术人员和四十万名以上的煤矿工人。近卫的建议被搁置起来。9 月末,四名手持匕首和短刀的男子袭击近卫的汽车,想暗杀他。刺客虽被击败,但近卫首相已不胜震惊。
    10月2 日,美国正式拒绝近卫与罗斯福会晤。不久,近卫因未能找到一项令人信眼的避免战争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而辞职。10月18日,好战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首相。他历来坚持认为外交无用,反对与美国达成任何妥协。野村大使在返回华盛顿后无奈地说他自己形同“行尸走肉”。由于外交陷于僵局,罗斯福本人也不由得像东京和华盛顿的有些人那样听天由命了。可是,他还是抚慰野村说,日美两国之间“尚未到最后关头”。
    自从仲夏以来,停泊在洛杉矾附近港口内的两艘日本油轮一直等待着装运、同上规定供应的石油。11月上旬,那两艘油轮终于启锚,空舱驶回。此时,没有人再能怀疑石油禁运绝对是事实了。在东京,由于冬季几乎马上到来,日本政府作为报复,断绝对美、英两国大使馆的取暖用油供应。
    自10月至11月,日本的高级将领和政界领袖经常在皇宫里的一间小屋内会晤,继续就最终开战问题展开辩论。反来复去,议题总是归结到石油。日本的石油进口在1941年急剧下降。储备也日益减少。“据现有记载,情况很清楚,时间和石油这个因素当时像幽灵那样笼罩着会议桌,”一位历史学家后来写道,“作出战争的决定被认为是驱除这个幽灵的最迅速可行的办法。”
    11月5 日,多数高级领导人举行了一次御前会议。像在大多数情况下那样,天皇习惯在会议过程中缄默不言。“剃刀”东条首相概括了大多数人的立场。他宣称:“美国人从一开始就认为日本会因经济压力而屈服”,但这一点将证明是错误的。“如果我们采用持久战,那就会有种种困难。我们对持久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即使有些担心,我们又怎能让美国继续为所欲为呢?从现在算起,两年后我们就没有军用石油了。船舶将停航。当我想到美国在西南太平洋加强防卫,美国舰队扩大,以及遥遥无期的支那事件等等问题时,我就感到困难无穷。……我担心,如果我们坐视不问2 两三年后日本会变成一个三等国家。”
    会议建议向美国提出强硬的最后要求。若遭拒绝,日本就开战。东条询问大家:“诸位是否还有其他意见?”无人提出反对。他便裁定这项建议获得批准。
    在11月的第三周,一位日本外交官抵达华盛顿,提交一份列有各种要求的清单。对于国务卿赫尔来说,它无异是一份最后通碟。同一周内,另有一份日文原本发到华盛顿,“魔术”破译的11月22日通知野村的电报说:由于“你无法猜测的原因”,美国最迟必须在11月29日以前同意日本的最后建议。因为“此后事态将自由发展”。
    11月25日,罗斯福告诫他的高级顾问们说,战争可能来得很快,甚至会在一周之内。次日,赫尔向日本递交一份照会,提议日本从印度支那和中国撤军,以换取美国恢复对日贸易。东京竟将这一建议作为美国的最后通碟。同日,11月26日,一支原来集结在千岛群岛的日本海军特遣部队奉命起航,无线电静不发报,其目的地是夏威夷。
    虽然美国对那支特遣舰队一无所知,但陆军部长史汀生确实送交过罗斯福一份情报,指出有一支庞大的日本远征军正在从上海向东南亚移动。“他大为生气,可以说是勃然大怒,说他没有看过那份情报,”史汀生评论说,“他还说,这改变了整个形势,因为它是日本人背信弃义的证据;他们一边谈全面停战,或者说全面撤军,一边却派遣远征军南下。”由此,总统终于对几乎在二十年前他的那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得出答案:日本人不可信。次日问]月27日,赫尔告知史汀生,他已完全放弃对日本的谈判。国务卿说:“我已洗手不干了。”他又说,此事现已转给陆军和海军去处理。就在那天,华盛顿向美国驻太平洋地区的各司令官发出“最后警报”,其中包括对夏威夷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上将在内。给赫斯本德的电文一开始便说“本电应被视为战争警报”。
    直到最后一刻,东京总还有一些人认为前途是一场灾难。11月29日,元老们会晤内阁人员和天皇,极力主张日本最好还是谋求某种外交解决而不要同美国的强大力量交锋。对此,东条首相答复说,继续维持破裂的经济关系意味着日本日趋衰弱。日本领导人在研讨中无不认识到,由于美国的资源、潜在力和持久力,长期战争将日益有利于美国。但那些军国主义者竟如此迷信自己的力量,以至于好战成性,完全把顾虑置之度外。战争已如脱缰之马。
    珍珠港12月1 日,日本特遣舰队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仍未被发觉。日本一艘战舰上一位航空指挥官在12月1 日的日记中写道:“事已全定,听天由命。既无可喜,亦无可忧。”东京向其使领馆下令销毁密码。一名奉派侦察华盛顿日本大使馆动静的美国军官发现使馆后院正在烧毁文件。
    12月6 日,星期六,罗斯福决定直接向天皇发出一份私人短简,以求驱散不祥的“乌云”。电文在当晚9 时发出。稍后,罗斯福告诉一些来访者说:“凡夫俗子刚刚向天于发出他的最后信息。”
    12月7 日,华盛顿时间下午12时30分,罗斯福接见中国大使。总统说,他预计亚洲方面会有“犯规行动”。他还说,他有一种预感,日本人可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干出某种“卑劣的”事情。华盛顿时间下午1 时,他仍在同中国大使交谈。就在此刻,东京时间12月8 日上午3 时,罗斯福的电文终于面呈天皇。在太平洋中部,那是12月7 日凌晨,日本舰队正驶近夏威夷群岛。旗舰上飘扬的正是1905年在对马海峡消灭俄国海军的日本主力舰上悬挂的旗帜。飞机正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全体作战人员接到通知,他们将要去摧毁美国企图诈取日本在世界上应有地位的能力。
    夏威夷时间上午7 时55分,炸弹开始向珍珠港内的美国军舰落下。
    珍珠港袭击开始后一小时,野村大使在另一名日本外交官陪同下来到国务院。他们待在一间外交官候见室,同时赫尔正接到总统的紧急电话。
    “有一份报告说,日本人已开始进攻珍珠港,”总统以沉着而又急促的声音说。
    “这份报告是否已经核实?”赫尔问。
    “没有,”总统回答说。
    两人都认为报告可能是真实的。可是,赫尔认为仍有百分之一并非如此的可能性。他让两位日本外交官走进办公室。野村已从新闻广播中获悉那次攻击,他羞怯地将一份长篇文件递送给美国国务卿。赫尔佯作阅读东京为其行为所作的辩护。他无法抑制他的愤怒,说道:“我在五十年担任公职中,从未读到过如此充满虚伪和谎言的文件——虚伪和谎言达到如此极端厚颜无耻的程度,我至今难以想象这个地球上还有哪个政府会提出这种文件?”他在饭店套房里同野村大使进行长达数月之久的秘密会谈又有什么作用?在这位农夫出身的政治家赫尔看来,这两个外交官就像“一对咬死羊的恶狗”。
    两个日本人都不再置一词。会晤结束旭无人上前为他们开门,因为他们现在已成为敌人。他们自己开门走出赫尔的办公室,走进一部正在等候他们的空电梯下楼,自己向大街走去。
    那天整整一天,来自珍珠港的报告源源不断地涌入华盛顿,内容颠三倒四,支离凌乱,最终则令人沮丧。“来自夏威夷的消息很糟,”在那个漫长的星期日结束时,史订生在日记中写道,“真难以想象我们在那里的人情况如何;他们早已接到警告并保持警惕,总不至于那么惊慌失措吧。”这场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美国高级官员已经充分预计到日本的进攻迫在眉睫。但他们预期的是进攻东南亚。事实上,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在夏威夷,没有人认真考虑甚或意识到日本人可能或者将会对美国本土基地的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正如马歇尔将军在1941年5 月告知罗斯福总统的那样,他们认为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是“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大多数美国官员似乎都已忘记——或者从不知道——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大获全胜便是以突然袭击旅顺港的俄国舰队开始的。
    归根结底,双方都低估了对手。正如日本人想不到美国人在技术上能够破译他们的绝密电码,美国人也想不到日本人能够发动一场技术上如此复杂的战役。确实,在事发之初,罗斯福的有些高级顾问认为德国人指挥着那次袭击;他们以为日本人不可能单独行事。而且,双方都误解了对方的心理状态。美国人无法相信日本人竟会行动得如此大胆,甚至不计后果。他们错了。日本人打算以珍珠港一战来破坏美国人的士气,然而这次攻击反而使美国人斗志昂扬,团结一致。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事后看来,美国政府从获得的大量情报中应该识破日本人的企图,包括通过“魔术”破译的日本密码电文中获悉有关秘密通讯的宝贵情报。但在导致攻击前的紧张的几个月内,明确的信息却迷失在各种错综复杂、自相矛盾和含混不清的情报“噪音”之中。毕竟也还有不少迹象表明日本即将进攻苏联。有时在关键问题上,“魔术”及其情报的发送搞得乱七八糟。这是美国重要人物之间在重要信息方面互不通气这个更大错误的一部分。它也许是造成珍珠港悲剧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仅次于那些认为这样一场攻击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人们所犯的错误。
    一着之错等待的日子已经过去。日美两国现已交战。但珍珠港不是日本的主要目标。夏威夷不过是一场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的军事进攻的一部分。在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那几个小时内,日本也正在轰炸并封锁香港,轰炸新加坡和菲律宾,轰炸威克岛和关岛,占领泰国,入侵马来亚,进军新加坡—一并准备入侵东印度。袭击珍珠港的战役旨在保护侧翼—一通过重创美国舰队来保护日本入侵东印度和东南亚的其余地区,并由此来保护其海上通道,尤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