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5三国三十六计 >

第60章

25三国三十六计-第60章

小说: 25三国三十六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驻皖东部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严重的威胁。 
  张云逸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面对敌人大兵压境,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不利处境,他主动与中原局领导刘少奇等连夜研究作战方案,最后决定:找准敌人薄弱部分,集中兵力,歼其一路,再及其余。具体方案是指挥部所属特务营,迅速强占池河东岸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坚守待援;指挥机关后勤的勤杂人员和民兵,立即行动起来,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支援特务营的战斗行动;第四支队第十四团迅速从红心铺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支援大桥镇,第四、五支队主力六个团的步兵,集中于津浦路西,利用驻安徽桂系部队与驻江苏的国民党军的派系矛盾及其行动难以趋于一致的弱点,反击对我威胁最大而战斗力较弱的地方顽军,以巩固路西阵地,然后挥戈向东,各个击敌,粉碎敌三面合击;与此同时,派干部连夜动员群众过河,对到来的国民党部队表示欢迎,欢迎他们前来与我们一道共同抗日,重申大局,并向其晓以利害,希望他们枪口对外,避免摩擦。其余主力部队则做好一切准备,待敌人向我进攻时,予以坚决的反击,决不手软。 
  后来战役的进程完全按照张云逸所设想的那样发展。当国民党不顾抗日大局,悍然发动内战,向新四军进攻时,在张云逸的统一指挥下,南路新四军部队一举击溃了进攻江北指挥部的李本一顽军1000余人,将其赶回古河,使该敌企图与颜仁毅部会合围攻江北指挥部的计划成为泡影;北路新四军部队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法,先攻占定远县城,待颜仁毅主力从张桥据点倾巢北上增援定远时,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生俘包括其支队副司令在内之敌数百人。 
  历时九天的自卫还击战,新四军大获全胜。但是,张云逸以统一战线的大局为重,没有命令部队继续追击颜仁毅部队,而是及时提出和谈,从而以淮河南铁路为界与桂系东西分据的有利局面终于出现了。 
  各个击破之例说——西山军智胜强敌 
  1771年,越南平定省发生阮文岳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当时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阮氏王朝,北方是郑氏政权。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西山军消灭了阮军的大部分主力。这时,北方郑氏统治者郑森想趁机捞一把,派黄五福带兵南下,攻占了阮朝首都富顺(今顺化)。阮氏朝廷逃跑后,西山军和郑军直接发生接触。两军开始交战,互有胜负。后来黄五福打了一次胜仗,西山军遭到很大损失,退回归仁。 
  北方郑军乘胜南下,这时阮军力量有所恢复,再次派兵北上,西山军腹背受敌、形势极为不利。起义军要想摆脱这种困难的处境,最好是利用郑阮之间的矛盾。因此,阮文岳决定和郑军讲和,专门对付已经削弱的阮军。黄五福占领富春后,郑军中瘟疫流行,失去了战斗力,不能再打下去。为了让西山军和阮氏作战,使他们互相消耗力量,也愿意讲和。起义军领袖表面上接受了郑森的封号,阮文岳作了郑氏的“壮节将军”,阮文惠也接受了“前锋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投降和交出自己军队的领导权。西山军和郑军讲和以后,得到了休整恢复的机会,着手巩固归仁根据地,一边积蓄粮草,一边修筑城池。由于北方暂时停战,消除了后顾之忧,起义军的主力调向南方,专门去打击阮氏的残余力量。 
  1776年和1778年,西山军两次南讨阮军,都取得了很大胜利。阮文岳自称西山王,表示完全独立,取消郑氏所加的各种封号;后阮文岳又自称为皇帝。1786年,西山军北上,消灭了郑氏政权。 
  各个击破之例说——英军堵住泄密途径 
  托布鲁克失守后,英国在北非的形势发发可危。丘吉尔亲临北非战场,彻底改组了英国军队,并与新任的北非战场指挥官亚历山大将军及蒙哥马利将军讨论了英军失利的原因。他们认为,在兵力上,隆美尔从来没有占据过优势,只是坦克比英国的稍好一些。他的部队至多不超过10万人,其中一半还是战斗力不强的意大利人,而英国军队有75万人。显然,隆美尔成功的秘诀另有他因。英国人经过分析,意识到很可能是隆美尔掌握了英军的作战计划和行动方案,英国人的情报安全工作肯定出了漏洞。 
  经过侦破和袭击德军无线电站所缴获资料的分析,英国人得知隆美尔拥有三条获得英军作战计划的渠道。一是德国人早已破译了美国人使用的“黑色密码”,从而截获了美国武官从开罗发往华盛顿的所有电报,这些电报中详细报告了英军在北非的兵力、装备、增援以及英军在埃及和整个中东的计划;二是隆美尔专门成立了一支无线电情报部队,利用沙漠作战流动性大,无线电话被广泛使用的特点,窃听英军前线的谈话内容,从而得到最有用的无线电情报;三是德国人在开罗有一个十分顽强而严密的间谍组织——“康多尔小组”,它由两个德国间谍和一伙奇怪的小特务组成,利用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和圣战者组织,了解了许多关于英国兵力、部署、意图的情况。 
  英国人掌握了这些情况后,立即采取有力的行动,袭击了隆美尔的无线电情报基地,通知美国更换了密码,破获了开罗的间谍组织,通过这些行动堵住了英国情报泄露的漏洞,从而也封锁了隆美尔的耳目,实际上是断了他的情报来源,使他无法再借助于精确、具体的情报来击败英军。然后,英国人在北非战场作了新的部署,蒙哥马利将军设下一条诱敌深入之计,诱使隆美尔进入沙漠很深,流动性大和地形复杂的拉吉尔地区,在这里埋伏了3个装甲师的重兵。由于隆美尔已不能再从情报来源中获得英军的意图,很容易地中了计。1942年9月1日,隆美尔发动了进攻,一开始便遇上英军预设的地雷区,猛烈的轰炸阻遏了他的快速推进,使他丧失了惯用的依靠突然袭击取得成功的机会。隆美尔不得不改变进攻路线,恰好钻进了蒙哥利的圈套。由于进入了流沙大的拉吉尔地区,德军的坦克、卡车很快东倒西歪,英国皇家空军趁机轰炸和扫射,隆美尔终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宣布撤退。战斗的结果,隆美尔损失了4800人、50辆坦克和70门大炮。这样,夺取开罗的最后一次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评析' 
  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 
  先发制人之例说——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生四子,长子建成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玄霸早死,四子元吉为齐王。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屡立大功,权势很大,太子建成感到李世民威胁他的地位,就与元吉勾结想除掉李世民。 
  当时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等多次对他说:“大王因功高被怀疑,靖等愿效犬马之力。”劝李世民早想办法。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侵,唐高祖命元吉率兵抵抗。元吉乘机召集军队,准备与建成约定时间举事,除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应变行动,国家必定有灭亡的危险。周公是圣人,难道没有兄弟骨肉之情?为保存国家,大义灭亲。现在大王临危不断,坐等受屠戮,怎么成就道义?如果不采纳我们的意见,我们将逃身草泽,不能够在大王身边。”李世民听从了他们的计谋。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扰乱后宫,并说:“臣没有丝毫对不起兄弟之处,今天他们想杀我,好像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如果我今天冤枉而死,与父王永别,九泉之下,见到王世充等贼也感到羞耻。”唐高祖听了以后,惊讶地说:“明天一定查问这件事,你应该早点告诉我。” 
  四日,李世民率他的心腹九人到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有变,马上回马,准备回宫府,李世民的伏兵出击,杀死建成、元吉,扫除建成、元吉的残余势力,不久,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先发制人之例说——张柬之先杀后奏 
  女皇武则天晚年宠幸面首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俩。这两兄弟经常侍候在武则天左右,百般讨武则天欢心,并以武则天为靠山,贪赃枉法,欺凌群臣,群臣因武则天对二张的袒护,而无可奈何。 
  武则天宠幸张易之、张宗昌胜过自己的骨肉子孙。她的儿子李显,虽然已被立为太子,但却幽居东宫,不得参预朝政。李显软弱无能,惧怕武则天。有一次,李显的两个未成年的子女私下议论了张易之、张宗昌,不料被武则天知道了,追问李显,李显竞吓得回东宫后让自己的两个子女服毒自杀了。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她只让张易之、张宗昌二人在她身边,把一切国事统统交给二张处理,不许大臣近前。大臣们担心二张擅权篡位,焦急地筹划对策。宰相张柬之,年已80岁,决心自己冒风险,出面组织策划铲除二张。他先个别地做守卫皇宫的羽林军的工作,联络了武将,再联络朝中一批正直的大臣,商议如何动手。但谁也不敢担“犯上”之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