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10_魏书 >

第295章

10_魏书-第295章

小说: 10_魏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赦之例。'检上请之言,非应府州所决。毒杀人者斩,妻子流,计其所犯,实重余宪。准之情律,所亏不浅。且怜既怀鸩毒之心,谓不可参邻人任。计其母在,犹宜阖门投畀,况今死也,引以三年之礼乎?且给假殡葬,足示仁宽,今已卒哭,不合更延。可依法处斩,流其妻子。实足诫彼氓庶,肃是刑章。」尚书萧宝夤奏从瑒执,诏从之。

  旧制,直阁、直后、直斋,武官队主、队副等,以比视官,至于犯谴,不得除罪。尚书令、任城王澄奏:「案诸州中正,亦非品令所载,又无禄恤,先朝已来,皆得当刑。直阁等禁直上下,有宿卫之勤,理不应异。」灵太后令准中正。

  神龟中,兰陵公主附马都尉刘辉,坐与河阴县民张智寿妹容妃、陈庆和妹慧猛,奸乱耽惑,殴主伤胎。辉惧罪逃亡。门下处奏:「各入死刑,智寿、庆和并以知情不加防限,处以流坐。」诏曰:「容妃、慧猛恕死,髡鞭付宫,余如奏。」尚书三公郎中崔纂执曰:「伏见旨募若获刘辉者,职人赏二阶,白民听出身进一阶,厮役免役,奴婢为良。案辉无叛逆之罪,赏同反人刘宣明之格。又寻门下处奏,以'容妃、慧猛与辉私奸,两情耽惑,令辉挟忿,殴主伤胎。虽律无正条,罪合极法,并处入死。其智寿等二家,配敦煌为兵'。天慈广被,不即施行,虽恕其命,窃谓未可。夫律令,高皇帝所以治天下,不为喜怒增减,不由亲疏改易。案《斗律》:'祖父母、父母忿怒,以兵刃杀子孙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若心有爱憎而故杀者,各加一等。'虽王姬下降,贵殊常妻,然人妇之孕,不得非一夕生。永平四年先朝旧格:'诸刑流及死,皆首罪判官,后决从者。'事必因本以求支,狱若以辉逃避,便应悬处,未有舍其首罪而成其末愆。流死参差,或时未允。门下中禁大臣,职在敷奏。昔丙阝吉为相,不存斗毙,而问牛喘,岂不以司别故也。案容妃等,罪止于奸私。若擒之秽席,众证分明,即律科处,不越刑坐。何得同官掖之罪,齐奚官之阙

  。案智寿口诉,妹适司士曹参军罗显贵,已生二女于其夫,则他家之母。《礼》云妇人不二夫,犹曰不二天。若私门失度,罪在于夫,衅非兄弟。昔魏晋未除五族之刑,有免子戮母之坐。何曾诤之,谓:'在室之女,从父母之刑;已醮之妇,从夫家之刑。'斯乃不刊之令轨,古今之通议。《律》,'期亲相隐'之谓凡罪。况奸私之丑,岂得以同气相证。论刑过其所犯,语情又乖律宪。案《律》,奸罪无相缘之坐。不可借辉之忿,加兄弟之刑。夫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爵人于朝,与众共之,明不私于天下,无欺于耳目。何得以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驷马不追。既有诏旨,依即行下,非律之案,理宜更请。」

  尚书元修议以为:「昔哀姜悖礼于鲁,齐侯取而杀之,《春秋》所讥。又夏姬罪滥于陈国,但责征舒,而不非父母。明妇人外成,犯礼之愆,无关本属。况出适之妹,衅及兄弟乎?」右仆射游肇奏言:「臣等谬参枢辖,献替是司,门下出纳,谟明常则。至于无良犯法,职有司存,劾罪结案,本非其事。容妃等奸状,罪止于刑,并处极法,准律未当。出适之女,坐及其兄,推据典宪,理实为猛。又辉虽逃刑,罪非孥戮,募同大逆,亦谓加重。乖律之案,理宜陈请。乞付有司,重更详议。」诏曰:「辉悖法者之,罪不可纵。厚赏悬募,必望擒获。容妃、慧猛与辉私乱,因此耽惑,主致非常。此而不诛,将何惩肃!且已醮之女,不应坐及昆弟,但智寿、庆和知妹奸情,初不防御,招引刘辉,共成淫丑,败风秽化,理深其罚,特敕门下结狱,不拘恆司,岂得一同常例,以为通准。且古有诏狱,宁复一归大理。而尚书治本,纳言所属。弗究悖理之浅深,不详损化之多少,违彼义途,苟存执宪,殊乖任寄,深合罪责。崔纂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孝昌已后,天下淆乱,法令不恆,或宽或猛。及尔朱擅权,轻重肆意,在官者,多以深酷为能。至迁鄴,京畿群盗颇起。有司奏立严制: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小盗赃满十匹已上,魁首死,妻子配驿,从者流。侍中孙腾上言:「谨详,法若画一,理尚不二,不可喜怒由情,而致轻重。案《律》,公私劫盗,罪止流刑。而比执事苦违,好为穿凿,律令之外,更立余条,通相纠之路,班捉获之赏。斯乃刑书徒设,狱讼更烦,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非所谓不严而治,遵守典故者矣。臣以为升平之美,义在省刑;陵迟之弊,必由峻法。是以汉约三章,天下归德;秦酷五刑,率土瓦解。礼训君子,律禁小人,举罪定名,国有常辟。至如'眚灾肆赦,怙终贼刑',经典垂言,国朝成范。随时所用,各有司存。不宜巨细滋烦,令民预备。恐防之弥坚,攻之弥甚。诸犯盗之人,悉准律令,以明恆宪。庶使刑杀折衷,不得弃本从末。」诏从之。

  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兴和初,齐文襄王入辅朝政,以公平肃物,大改其风。至武定中,法令严明,四海知治矣。

 





志第十七

灵征八上

  帝王者,配德天地,协契阴阳,发号施令,动关幽显。是以克躬修政,畏天敬神,虽休勿休,而不敢怠也。化之所感,其征必至,善恶之来,报应如响。斯盖神祇眷顾,告示祸福,人主所以仰瞻俯察,戒德慎行,弭谴咎,致休祯,圆首之类,咸纳于仁寿。然则治世之符,乱邦之孽,随方而作,厥迹不同,眇自百王,不可得而胜数矣。今录皇始之后灾祥小大,总为《灵征志》。

  地震

  《洪范论》曰:地阴类,大臣之象,阴静而不当动,动者,臣下强盛,将动而为害之应也。

  太宗泰常四年二月甲子,司州地震,屋室尽摇动。

  世祖太延二年十一月丁卯,并州地震。

  四年三月乙未,京师地震。

  十一月丁亥,幽兗二州地震。

  真君元年五月丙午,河东地震。

  高祖延兴四年五月,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

  十月己亥,京师地震。

  太和元年四月辛酉,京师地震。

  五月,统万镇地震,有声如雷。

  闰月,秦州地震,殷殷有声。四年正月,雍州氐民齐男王反。

  二年二月丙子,兗州地震。四年十月,兰陵民桓富反,杀其县令。

  十月丁卯,并州地震有声。

  三年三月戊辰,平州地震,有声如雷,野雉皆雊。

  七月丁卯,京师地震。五年二月,沙门法秀谋反。

  四年五月己酉,并州地震。

  五年二月戊戌,秦州地震。

  六年五月癸未,秦州地震有声。

  八月甲午,秦州地震,有声如雷。乙未又震。

  七年三月甲子,秦州地震有声。

  四月丁卯,肆州地震有声。

  六月甲子,东雍州地震有声。

  八年十一月丙申,并州地震。

  十年正月辛未,并州地震,殷殷有声。

  闰月丙午,秦州地震。

  二月甲子,京师地震。丙寅又震。

  丙午,秦州地震有声。

  三月壬子,京师及营州地震。十二年三月,中散梁众保谋反。

  十九年二月已未,光州地震,东莱之牟平虞丘山陷五所,一处有水。

  二十年正月辛未,并州地震。

  四月乙未,营州地震。十二月,恆州刺史穆泰等在州谋反,诛。

  二十二年三月癸未,营州地震。

  八月戊子,兗州地震。

  九月辛卯,并州地震。

  二十三年六月乙未,京师地震。

  世宗景明元年六月庚午,秦州地震。

  四年正月辛酉,凉州地震。

  壬申,并州地震。

  六月丁亥,秦州地震。

  十二月辛已,秦州地震。正始三年正月,秦州民王智等聚众二千,自号王公,寻推秦州主簿吕苟兒为主。

  正始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地震。

  六月乙已,京师地震。

  二年九月己丑,恆州地震。

  三年七月己丑,凉州地震,殷殷有声,城门崩。

  八月庚申,秦州地震。九月,夏州长史曹明谋反。

  永平元年春正月庚寅,秦州地震。三年二月,泰州沙门刘光秀谋反。

  九月壬辰,青州地震,殷殷有声。

  二年正月壬寅,青州地震。

  四年五月庚戌,恆、定二州地震,殷殷有声。

  十月己已,恆州地震,有声如雷。

  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恆州之繁畤、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后尔朱荣强擅之征也。

  十月壬申,秦州地震有声。

  十一月己酉,定、肆二州地震。

  十二月辛未,京师地震,东北有声。

  二年三月己未,济州地震有声。

  阙

  月丙戌,京师地震。

  三年正月辛亥,有司奏:「肆州上言秀容郡敷城县自延昌二年四月地震,于今不止。」尔朱荣征也。

  四年正月癸丑,华州地震。

  十一月甲午,地震从西北来,殷殷有声。丁酉,又地震从东北来。

  肃宗熙平二年十二月乙已,秦州地震有声。

  正光二年六月,秦州地震有声,东北引。五年,莫折念生反。

  三年六月庚辰,徐州地震。孝昌元年,元法僧反。

  孝静武定三年冬,并州地震。

  七年夏,并州乡郡地震。

  山崩

  《洪范论》曰:山,阳,君也;水,阴,民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坏,百姓将失其所也。

  太祖天赐六年春三月,恆山崩。

  世祖太延四年四月己酉,华山崩。其占曰:山岳配天,犹诸侯之系天子。山岳崩,诸侯有亡者。沮渠牧犍将灭之应。

  世宗景明元年五月乙丑,齐州山茌县太阴山崩,飞泉涌出,杀一百五十九人。

  四年十一月丁已,恆山崩。

  正始元年十一月癸亥,恆山崩。

  延昌三年八月辛已,兗州上言:「泰山崩,颓石涌泉十七处。」泰山,帝王告成封禅之所也,而山崩泉涌,阳黜而阴盛,岱又齐地也。天意若曰:当有继齐而兴,受禅让者。齐代魏之征也。

  大风

  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

  太宗永兴三年二月甲午,京师大风。五月己已,昌黎王慕容伯兒谋反,伏诛。

  十一月丙午,又大风。五年,河西叛胡曹龙、张大头等各领部众二万入蒲子。

  四年正月癸卯,元会而大风晦冥,乃罢。

  五年十一月庚寅,京师大风,起自西方。

  神瑞元年四月,京师大风。

  二年正月,京师大风。三月,河西饥胡反,屯聚上党,推白亚栗斯为盟主。

  世祖太延二年四月甲申,京师暴风,宫墙倒,杀数十人。

  三年十二月,京师大风,扬沙折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