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

第2章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第2章

小说: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这么个机构。由于担心这座11层办公大楼的使用者可能窥视神秘城的活动,国家
安全局干脆在工程尚未结束之前就将整座大楼租了下来。
    为了打消邻居们的好奇心并同他们和睦相处,国家安全局局长、海军三星中将
威廉。斯塔德曼曾经向这一地区的少数几位社区领袖简要介绍了神秘城的情况。
“我是胆战心惊地向你们讲这番话的,”他警告说,“避免大肆张扬是美国国家安
全局的规矩。”尽管如此,他还是向这几个人简要介绍了国家安全局的庞大规模。
“在美国所有的情报机构中,我们是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我们的雇员最多,我
们的预算也是最多……我们不仅在国家安全局总部拥有大量雇员,事实上在我们控
制的各个领域——主要是军事领域,我们的雇员数大大超过了马里兰总部的人数…
…我们的雇员数以万计,这一系统的预算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每年数十亿美元。”
    10年前,在位于神秘城中心地带的1 号行动大楼的第3 层,一大群人拥满了大
厅。弗兰克。罗利特站在讲台上,颁发为表彰他的功绩而以他的名字设立的年度奖
金。罗利特注视着以他的前上司命名的弗里德曼体育馆的听众,他的思绪无疑回到
了1930年6 月那个闷热潮湿的中午一一他足蹬白色的小山羊皮鞋,穿着蓝色哗叽呢
茄克衫走进黑暗的保险库,第一次了解黑室的秘密。此刻他的心里一定在感叹:黑
室的规模变得多大啊!
    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间里,发展这一机构的目的只有一个:破译极难对
付的俄罗斯密码系统,窃听其最为机密的电讯谈话。但是,在这些密码破译专家搬
进无菌的超级计算机试验室和干净明亮、没有回声的工作室之前,在新的冷战初露
端倪的时候,为了解开那个复杂深奥的谜团,他们曾潜入黑暗的湖底,走进泥泞的
沼泽……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第二章 汗水
    下士的皮鞋陷入了泥泞而肥沃的黑土地里,泥浆像溶化了的巧克力一样从紧绷
着的鞋带中间流淌出来。春天的夜晚又黑又冷。下士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巴,他踉踉
跄跄地向后退着,竭力想把肩上扛着的那个沉重的木箱子弄平稳点。他的身后跟着
好几个人,每个人肩膀上都扛着硬梆梆的木板箱,松木板条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
的芳香。除了蟋蟀的鸣叫和偶尔有人低声说话时发出的咕哝声外,四周一片寂静。
沉重的木板箱被人从船上抛入湖中央而发出的溅水声在这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刺
耳。德国人妄图把他们的秘密永久埋藏在深深的湖底。
    这是1945年4 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在数百英里外柏林的一个散发着霉味的地下
室里,阿道夫。希特勒偕他的新婚妻子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向第三帝国,向黎明作
最后的告别。纳粹的余烬即将永久熄灭,取代它的是苏联共产主义的熊熊烈焰。
    就在希特勒婚后自杀的五天之前,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多诺万将军向哈
里。杜鲁门总统上呈了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描述了爆发一场新的冲突的危险性。
多诺万警告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美国将面临一种新的局势,这
一局势潜在的危险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他告诫道,和任何已知的对手
相比,俄国“对美国是一个更加可怕的威胁”。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华盛顿和伦敦已经在秘密策划新的冷战的第一场战斗
了。同上一次战争不同,这场战斗将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战争的目的不是攻城夺
寨,而是捕捉信号;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强健的体能和枪炮子弹,而是复杂的数字
计算和高速计算机。人们以后将知道这项行动的代号是“信号情报”,而最初它用
了一个很斯文的名称“阅读他人的邮件”。信号情报行动包括两部分:通讯情报,
即窃听用普通语言进行的谈话;电子情报,即捕捉诸如雷达等设备发出的信号。
    在希特勒自杀前一个多月,这场战斗就开始了:由美英密码破译专家组成的一
支小分队乘飞机越过了英吉利海峡。这支小分队是代号为“目标情报委员会”这个
绝密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组织的使命是在战争行将结束时尽可能多地捕获德
国密码破译专家和密码破译设备。如果这一目的能够如期实现,盟国的密码专家就
能发现盟国中哪个国家的密码系统因被破译而容易受到攻击。与此同时,由于德国
人已经研究出破译苏联密码的先进办法,西方将因此而大大缩短找到破译苏联密码
系统方式的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抢在俄国人之前找到这些德国人和德国设备,
否则俄国人就可以利用德国人取得的成就破译美国和英国的密码。
    1944年夏天,美国电讯情报机关驻欧行动处处长乔治。A。彻上校一手创建了目
标情报委员会。这个组织的情况属于绝对机密,直至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美英两
国政府仍将它的行动列为超级机密。1992年,国家安全局局长将保密命令的有效时
间延长到2012年,这大概使目标情报委员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秘密。
    大西洋两岸的高级指挥官们很快即认识到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潜在价值。1944
年9 月,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给伦敦盟军总部德怀特。D。艾森豪威
尔将军发了一封密码电报,命令他给予目标情报委员会最优先权。同一天晚些时候,
马歇尔又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了一份清单,详细列举了他要求目标情报委员会缴获的
项目内容,其中包括能搞到手的所有密码破译文件和设备。
    目标情报委员会成员位于极少数知道美英已破译德国高级密码这一绝密消息的
人物之列。同时他们还知道,谁在获取希特勒的密码机密贮藏地的竞赛中获胜,谁
就会在下一场战争——不管是热战还是冷战——中占据有利位置。由于目标情报委
员会中的许多成员将掌管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战后密码破译中心,这场战争最终
还是得由他们来进行。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德国最优秀的密码专家一直在研究美国、英国和俄国的密
码系统,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幸运的话,在第三帝国的某个废墟里,盟国将找
到破译复杂的苏联密码的钥匙,从而为完成这项目前进行得很不尽人意的工作节省
数年的时间。此外,在某个锁着的地下室里很可能存放着一些被德国人截获并破译
的俄国电报,这些电报将大大有助于盟国洞悉苏联在战后的政治和军事企图。与此
同时,战俘审讯记录和其他文件将清清楚楚地显示美英密码系统存在的缺点和弱点,
而这些缺点和弱点在未来的冲突中很可能会造成致命的损失。
    由于所有关键的密码分析中枢机构都设在柏林,这一行动就显得愈发紧迫;俄
国军队很快就将占领这一地区。因此,“这项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空运行动同时占领
并掠走主要的信号情报中枢机构的一切物资”,目标情报委员会在报告中说。这些
信号情报中枢机构的位置已被盟国用绝密破译手段确定下来——德国人用高级密码
机加密的电报已被英美专家破译。
    正如目标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这次行动要实现下述四项主要目的
:1。获悉德国破泽英美密码的努力已进展到何种程度。
    2。防止德国针对英美而进行的密码破译行动所获得的成果落人溃败的德国军队
手中;3。抢在德国人采取破坏行动之前夺取德国的密码技术和发明;4。在对日作战
中利用电讯情报的价值。
    “目标情报委员会的使命是极为重要的,”这份文件总结道,“美国密码分析
人员当时并不知道美国的通讯联络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或不安全的,他们也不知
道敌人的密码分析能力究竟有多强,物资条件究竟有多好。”
    目标情报委员会的计划是赶在纳粹战争机器土崩瓦解之前迅速俘获敌方的密码
技术专家、文件和设备。到1944年圣诞节前,这一计划已基本拟订出来。然而,短
短几个月内,德国已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希特勒的密码破译机构已四散而逃,这项
计划“已经难以实现”。英美伞降小分队俘获敌方密译专家和物资的可能性已经很
小了。
    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情报委员会决定让六支小分队处于待命状态,随着英美军
队的推进而将他们空投到敌人后方。这几支小分队将“占领并利用已知的和新发现
的信号情报目标,同时还要搜索其他的信号情报目标和人员”。
    布莱切利公园是一座维多利亚时代修建的庄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
间里,未来的目标情报委员会的成员们都在这座庄园中单调乏味的哥特式砖木结构
小楼里辛勤劳作着。布莱切利公园隐藏在雾蒙蒙的英格兰白金汉郡之间,它的正式
对外名称是“政府密码学校”。战后它更名为“政府电讯总部”。将这个机构建在
这座庄园是因为它位于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之间,便于招募新的雇员,距离伦敦
也只有47英里。
    在俭朴的办公室里,由数学家、语言学家和英语教授组成的工作小组绞尽脑汁
研制对付纳粹德国的致命武器。正如目标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德国的
高水平密码“虽然构思得非常巧妙”,英美密码破译专家的智慧却“更胜一筹”。
    盟国显然具备大规模窃听德国通讯的能力,近来,有人据此提出疑问:盟国是
否很早即发现了大屠杀的迹象?“盟国电讯情报部门从战争开始就一直在利用法国
密码,”国家安全局历史学家罗伯特J。汉耶克最近在安全局的弗里德曼礼堂做报告
时说,“在截获的维希政权的外交电报以及法属殖民地的无线和有线通讯中,盟国
很快就发现了排犹言论。”迫于德国占领当局的压力,法国从1942年开始将犹太人
集中起来,然后用船将他们送往“重新安置地点”,也就是集中营。
    根据汉耶克所做的一项综合研究,盟国电讯情报部门能够从法国维希政权同外
国首都之间的有线和无线通讯中分析出有关将犹太人集中起来的消息。电话中经常
传出询问被拘押在法国集中营的亲人下落的焦虑不安的声音。但这类情报几乎没有
受到任何关注,盟国关心的重点一直是军事战略通讯,而不是普通的外交电文。汉
耶克说:“有关大屠杀的情报对盟国战略来说是不重要的。电讯情报部门知道有关
大屠杀的情报吗?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破获情报,而在于盟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正在
发生的事究竟持什么态度。”
    1945年3 月,当英国阴冷漫长的冬季即将结束时,目标情报委员会各行动小分
队呈扇形穿越德国,四处搜寻德国密码破译人员以及他们掌握的书籍和设备。被安
排到布莱切利公园工作的美国陆军少校保罗I。奈夫回忆说:“有一天,我们接到一
个紧急电话,他们偶然在一个古堡里抓到了一群德国人——全是从事密码编写和电
讯情报的专家。布莱切利公园很快把我派了过去。”几天之后,奈夫到了德国萨克
森州的那座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