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303章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03章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赞成、鼓励,而这样的结果,势必将人心引向罪恶而自我毁灭。所以对能造成自他痛苦的行为,我们应当把它安立为罪业或黑业,以此来进行遮止,才能使人心出离痛苦。同样,不正当、不健康的性行为是导致自他、家庭、现世、后世诸多痛苦的因,为什么要赞许、宣扬、维护它,使它合理化而肆意泛滥呢?难道人类是想毁灭自己吗?

    五、有些人以“食色性也”作为淫欲滥行的理论依据。

    但我们要用智慧抉择,淫欲真正的本质是什么,“食色性也”的“性”,是指人类的俱生烦恼,既然其本质只是一种烦恼,有什么必要对这种烦恼自性安上“美好,快乐,清净,永恒”等的概念?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烦恼,它的果就是生死。许多持邪见者认为,离欲节欲是压抑人心,是禁锢人心的安乐,是刻意折磨自己。对此以比喻来破斥,譬如染上吸毒恶习,如不对治,就会导致严重的迷乱,而堕入无法自拔的地步,所以面对毒瘾,理智的方法是应当克制,才有希望摆脱。同样淫欲是由无始以来的习气力所形成,具有强大的势力,面对它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欲放纵,另一种是以理智对治,最终根除。采取前一种方式,只会象饮盐水越饮越渴一样,结果是越陷越深,而采取后一种方式,虽然暂时要与自己的习气作斗争,要有一种克制、转化,但最终会使自己超越淫欲而达到真正的解放。所以,节欲离欲才是理智之道。针对善根深厚的修行人,为了了脱生死,要求是绝对断淫,对于在家男女,不得已缓而求其次,暂时将淫欲规范在正淫的范围之中,以求能逐步过渡到离欲,最终还是以离欲才能出离生死。

    六、有些所谓的性学专家认为:性是推动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

    我们要问:这个源动力是从哪个层面说的?如果它会将人类推向灾难,是否还需要这种源动力呢?以流转的角度观察,性不仅仅是整个人类流转的源动力,而且是整个三有轮回的源动力,因为一切凡夫都是以淫欲而生死的,这没有不成立之处;可是从解脱的角度观察,如果不遮止这种迷乱,凡夫的生死何时才有机会解脱?生死的源动力是爱欲无明,而不是智慧,以无明力只会引起业和痛苦,所以这种迷乱力不是要让它发展,而是要根除。人类所具有的善心与智慧,才是引导人类向上的动力之源,这才是真正需要发展提升的。

    七、还有人说:**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我们要知道所谓婚姻的意义在哪里,对在家人来说,婚姻要负责人类的延续,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依托父母,才能来到人间,因此在家男女结婚成家,是应负起孕育新生命的责任。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新生命获得了宝贵人身,要使这个生命健康地成长,除此之外,纵欲并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人身的宝贵品质,只在人具有突出的意志力、智慧力、善心的力量,如果能够开发它,就会以这种品质产生出伟大的事业、道德与成就,也就是善用人身宝筏,能度过恶趣苦海,获得增上生善趣,最终从生死苦海抵达出世间三乘菩提的彼岸。所以,凭借人身可以引发出一切人类美好的德行,一切戒定慧的成就,现前真正大自在、大安乐的境界,这才是人身大义。

    行淫不是人身大义,反而与这些宝贵品质相违:

    以邪淫黑业的力量,人的心力无法集中,在邪思妄想当中,不必说伟大的成就,就连一件小事也不能专心处理圆满,这不是和意志相违吗?

    受淫欲蒙蔽,人会没有智慧,也就是邪淫与智慧相违,被淫欲牵引蒙蔽,人的心量变得如针眼般小,在这种状态中,人的智慧是无法开展的。人类的智慧境界,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中才会出现,绝不可能以纵欲而现前,不必说出世间的圣果,连天人境界、世间高超的技艺也无法现前。所以淫业的作用,是障碍而不是增上人类的智慧。

    淫欲冲动时,也相违善心的状态,因为它是强烈自私的状态,淫欲增上时,人会产生强烈的占有欲,这种心态和舍己为人的善心状态相违。为了满足占有欲,甚至可以摧残、损害他人,可以不惜一切手段。邪淫也使人产生种种负面心理,譬如虚诳心、嫉妒心、谋害心、玩弄心。人执著在**上,会泯灭兄弟友情、儿女亲情、敦伦孝道,贤善之心都将被障蔽。

    以上讲了邪淫的过患,即:以邪淫会导致事业、家庭、身心的败坏,障碍智慧与善心,消减意志力,障碍功名富贵、长寿健康,所以,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比邪淫更严重的灾祸了。面对这强大的俱生烦恼,在家居士应当以理智将它限制在正淫的范围之中,但如果为了解脱,进一步就要断淫。

    己二、语业分四:一、妄语 二、离间语三、粗恶语 四、绮语

    以下学习四种语言黑业,应注意两个重点:第一,是要了解每种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准确认识业的相状之后,返观三门,认识到自己落在何种业中;第二,是要认识黑业与苦果的必然关系,由此发起对黑业的远离欲。

    庚一、妄语分三:一、何为妄语 二、引公案说明妄语及其果报 三、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辛一、何为妄语

    妄语。事者,谓见闻觉知 四,及此相违四。能解之境,谓他领义。

    妄语之事有八种,即:见、闻、觉、知,未见、未闻、未觉、未知。能解之境,是指能领会语言意义的他人。

    意乐分三:想者,谓于所见变想不见,及于未见变想见等;烦恼者,谓三毒;等起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

    妄语的意乐分为三种:

    想,是见想变为未见想,未见想变为见想等。“等”字包括闻、觉、知这三种情况,即未闻却说已闻,未觉受变想为觉受,未分别了知变想为分别了知。所谓“变想”,只是在他人面前变而已,对自己来说,未见只是未见之想,不会是见想。

    烦恼,指贪嗔痴中任何一种。等起,是覆藏想(指变想)、乐于言说的心。

    加行者,谓或言说,或默忍受,或现身相,此复所求,或为自利,或为利他,随为何故,说悉同犯。此中说于妄语、离间及粗恶语,虽教他说,其三亦成。《俱舍本释》于语四业,皆说教他亦成业道。《毗奈耶》中说,起此等究竟犯时,要须自说。

    妄语的加行有很多种方式:

    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有言说、书面陈述,有以默认所说的意义,有以手式等肢体语言表示等。

    从动机上来说,不论是为了自利或为他利,不论是由于怖畏,还是为了获取财物,都属于犯妄语罪。

    从能加行来说,《瑜伽师地论》中说:对妄语、离间语、粗恶语,不仅是自说,即使教他说,也成为业道。《俱舍论自释》对于四种语业,都说教他作也成就业道。《毗奈耶经》中则对四种语业究竟违犯的界限,界定为需要自己亲口说。

    究竟者,谓他领解。《俱舍释》说:若他未解,仅成绮语。离间粗语,亦皆同此。

    妄语究竟,是对方已经领会语意。《俱舍论自释》说:如果他人没有理解语意,就仅仅成为绮语。离间语和粗语也是这样判定。

    辛二、引公案说明妄语及其果报

    宋代名相司马光曾经说起他幼年的一件事,他说:“小时候我剥核桃吃,姐姐来帮我剥皮,没剥下来就走了。一个丫头用开水烫,皮便撕下。姐姐转回来问,是谁剥下核桃皮的,我说是自己剥的,父亲恰好路过听见,呵斥我说:‘小子!怎么可以撒谎,况且是在骨肉之间,能这样做吗!’我从此终生都不敢说不合实际的谎话。”

    这则公案当中,未剥核桃皮变想为剥核桃皮,是妄语之想;贪求名声是妄语的烦恼;覆藏未剥皮想而乐于显示自己剥皮的欲,是妄语的等起;为了自利——以显示有能力求得赞叹而言说,是妄语的加行;听者也领会语意,是妄语的究竟。司马光知惭有愧,认识妄语不好之后,勇猛改过,从此一生也不敢说谎,这是具有防护相续的不妄语。

    这是以贪名而造妄语业,生活当中,为了谋取名声、地位、财富、恭敬,人会隐藏真实一面,说虚假的语言,这样心口不一,都是妄语,只会染污自相续成为修法的障碍。人要脸面,往往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缺陷,在交谈当中不自觉地就会说妄语掩饰,或者为了显示自我,容易夸大自己的功德,这些地方都要仔细反省,才能修好口业。

    《感应篇汇篇》中说:

    唐朝有位姜抚,他穿戴道士的衣冠进入京城,无人认识他,他就说自己有几百岁,有长生不死救度世人的方术。在他侍奉唐玄宗时,得到皇上的恩宠而名闻一时。后来,有一位太学生荆岩去见他,问他说:“先生是哪个朝代的人?”他说是梁朝人。荆岩又问他:“当时你作官了没有?”他说:“曾经作了西凉州节度使。”荆岩呵斥说:“岂能这样诳妄,上欺于天子,下诳惑世人,梁朝是在江南,哪里去找西凉州,只有四平四安四征四镇将军,哪里来的节度使。”姜抚无以应答,惭愧得无地自容,几天之后就死去。

    这则公案当中,姜抚造了严重的妄语罪。妄语的事,是姜抚的生平等事;能解的境很广,上至于天子,下至于听到他事迹的无数人民;妄语的想,是非几百岁变想为几百岁,非梁朝人变想为梁朝人,非西凉州节度使变想为西凉州节度使等;烦恼是对名利的贪心;等起是覆藏真实情况而乐意如是言说的欲。妄语的加行是为了自利而言说;究竟是听者领会话语的意义。我们欺骗一个人,就会愧对一个人;我们欺骗一百人,就会愧对一百人。姜抚是欺骗了全天下,所以当谎言揭穿时,他无地自容,无法面对天子、百姓,妄语对他的内心造成了巨大压力,使得他在惶恐忧愁之中几天便死去,是妄语黑业把他摧毁的。

    有一位姓张的占卜士,擅长星象学,但他一般都是揣测人的意向,推算多不如法,或者往往受别人暗中嘱托,颠倒而说,误人大事。后来他嚼舌而死。张某既然以舌根造作妄语,蒙骗世人,现世须以嚼舌惨死来受报,除了现报之外,还有后世更深重的苦报。

    《楞严经》说:“炫惑无识,疑误众生,死后当堕入无间地狱。”

    《禅秘要经》云:“若有四众,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此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自不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电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时,啖热铁丸。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喑哑,癃残百病,以为衣服。如是经苦不可具说。”

    《禅秘要经》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