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385章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85章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心识剎那或中阴身这类的状态存在。如果一个人死后将投生天界,那么,在他今世的死亡心与天界的结生心之间没有任何心识剎那存在,也没有中阴身。死亡一发生之后,天界结生心立刻生起。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死后会下地狱,那么,在他今世的死亡心与地狱的结生心之间没有中阴身存在,他死后直接投生到地狱去。

    中阴身的观念通常是这样产生的:有些人死后投生在鬼道一段很短的时间,然后又投生到人道,他们会以为他们在鬼道的那段生命是中阴身。事实上,鬼道的生命并不是中阴身。实际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今世的死亡心之后,鬼道的结生心生起;在鬼道的死亡心之后,又有人道的结生心生起。由于过去的恶业,他们在鬼道受了一段很短时间的苦。当那个恶业的业力竭尽之后,因为成熟的善业,又再生起人道的结生心。

    还未能透视生死轮回真相或缘起的人,会误解那段短暂的鬼道生命为中阴身。如果他们能以观智彻底地辨识缘起,这种误解就会消失。因此我建议你以自己的观智来辨识缘起。那时,中阴身的问题将会从你的心中消失。

    答4…9:安般念的修行方法与四界分别观相同吗?为什么我们必须在修行安般念之后才能修行四界分别观?

    答4…9:这两种修行方法不同。

    如果想修行观禅,首先你必须辨识色法(色业处)与辨识名法(名业处),其次你必须辨识它们的因缘。要辨识色法,你必须先修行四界分别观。

    佛陀教导色业处时,总是先教导四界分别观的简略法或详尽法。你必须遵照佛陀的教导来修行。修行四界分别观之前,最好已有深厚的定力,如:安般念第四禅,因为它帮助我们清楚地透视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它们的因缘。

    不过,如果不想修行止禅,你也可以直接修行四界分别观,以此培育定力与透视力。我们在上次回答问题的讲座中已经讨论过这一点。

    问4…10:可否请禅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在禅修中所经验到的光?

    答4…10:禅修时所见到的光是什么呢?除了结生心之外,依靠心处(hadaya…vatthu心所依处)生起的每一个心(citta)都制造许多心生色聚。在这些心当中,止禅心(samatha…bhavana…citta)与观禅心(vipbhavana…citta)比其它心更强而有力,所以它们制造更多的心生色聚。每一粒心生色聚含八种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与食素,其中的「颜色」是明亮的。当止禅心与观禅心愈强时,颜色就愈明亮。由于色聚同时并且相续地生起,一粒色聚的颜色与另一粒色聚的颜色紧密地一起产生,犹如电灯泡一般,于是产生了光。

    再者,由止禅心与观禅心产生的每一粒色聚中都有火界,此火界(即时节;温度utu)也产生许多代新的时节生色聚。这现象不仅能发生于内在,也能发生于外在。这些色聚同样有八种色法: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与食素。由于止禅心与观禅心的力量,其颜色也是非常明亮的。所以一个颜色的明亮与另一个颜色的明亮紧密地一起产生,犹如电灯泡一样。

    心生色法的光与时节生色法的光同时产生。心生的「颜色」色法只能于内在产生;而时节生的「颜色」色法能于内在与外在产生,并且其光明向十方散布,有时甚至能遍及整个世界或世界系(cakkavala),乃至更远。散布的远近决定于止禅心与观禅心的强度:佛陀名色识别智所产生的光能散布到一万个世界;阿那律尊者天眼心(dibba…cakkhu…citta)所产生的光能散布到一千个世界;其它弟子观智所产生的光能向各个方向散布到一由旬'29'(yojana)、二由旬等等。

    通常禅修者在达到生灭随观智时才能了解此光乃是一群色聚,而在还修行止禅时并不了解这一点,因为色聚非常微细,只修行止禅很难了解及照见它们。如果想要确实地了解,你应努力修行以达到生灭随观智,这将是真正科学的方法。

    问4…11:那些已能辨识身体三十二个部份的禅修者,能否睁着眼睛见到别人身体内在的三十二个部份?

    答4…11:这必须视情况而定。初学者睁着眼睛只能见到身体外在的部份而已;只有用观智之眼才能见到内在的部份。如果你想很科学地了解此事,请用你自己的观智来看。

    然而,由于过去修行的波罗蜜,有些人能睁着眼睛看见他人内在的骨骼,例如:摩诃提舍(Maha Tissa)尊者。他精通于白骨观,经常观察内在的白骨为不净,达到初禅。并且经常以此禅那为基础修行观禅,辨识名色、名色的因缘、名色无常、苦、无我的本质。这是他通常的修行法。

    有一天他出外托钵'30'(pindapata),从阿诺罗富罗(Anuradhapura)走到大村'31'(Mahagama)去。在路途中他遇到一个女人,那女人发出笑声来,想引起大长老的注意。当他听到笑声而看向她时,他只看到那女人的牙齿,并且取它们为对象修行白骨观。由于之前持续的修行,他看到那女人是全副的白骨,没见到「女人」。然后,他专注自己的骨骼而达到初禅。以初禅为基础,他迅速地修行观禅。于是,就在道路上以站立的姿势,他证悟了阿拉汉果。

    原来,那个女人与丈夫吵架而离开丈夫家,要回娘家。她的丈夫随后追来,也遇见摩诃提舍大长老。于是他问大长老:「尊者,你是否看见一个女人从这条路上走去?」大长老回答说:「哦,施主(dayaka),我没看见什么男人或女人,我只见到一副白骨走在这条路上。」这个故事记载于《清净道论》的说戒品。

    这是一个例子。任何像摩诃提舍大长老那样彻底修行白骨观的禅修者,就能睁着眼睛看见别人的骨骼。

    '1' 菩萨-立志要成佛(圆满正觉)的人。(P…E Dict p。491)

    般若panna-智慧。

    '3' 三藏tipitaka-佛陀的教法收录为三大类,称为三藏。即:

    一、经藏sutta…pitaka-修多罗藏。佛陀用一般的词语解释离苦得乐的道理;包括止观的实修指导。

    二、律藏vinaya…pitaka-毘尼耶藏。佛陀制定弟子应当遵守的戒条及规范,以便净化身、口、意,提升道德与人格。

    三、论藏abhidhamma…pitaka-阿毗达摩藏。高深的教法;佛陀用抽象的词语叙述世间与涅盘的究竟真理。(Ess Abh p。1)

    '4' 般涅盘parinibbana-完全的涅盘(无余涅盘);五蕴的完全息灭;不再有生死轮回。(P…E Dict p。427)

    苦行-折磨自己身体的修行法。(古代印度相信如此能成就圣道,解脱痛苦。)佛陀呵斥这种修行法。(P…E Dict p。22; p。297)

    '6' 圣者ariya-证悟四道、四果这八种圣位的人皆称为圣者。bhⅠ。26; p。66)

    '7' 授记-肯定的预言。预言某人未来必然会得到的成就。

    '8' 比库尼-佛教的女性出家人,遵守三百多条戒。

    '9' 沙弥samanera-佛教的男性出家人,遵守十条戒,尚未接受比库戒,必须跟随比库学习。

    '10' 大长老mahathera-或译为:大上座。受比库戒之后经过二十个雨季或二十个雨季以上的资深比库。

    '11' 尊者Bhante-或译为:大德。乃是一种敬称。

    '12' 袈裟-佛教出家人所穿,染成褐或黄色的布。(P…E Dict p。212)

    '13' 神通abhibba-超过平常人的特殊能力。有五种世间的神通:

    一、如意通:能显现各种变化,如:分身、穿墙、空飞等。

    二、天眼通:能看见远近之物,如:看见天界、恶道众生等。

    三、天耳通:能听见远近之声,如:人间、天界等声音。

    四、他心通:能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念头。

    五、宿命通:能记忆过去世所发生的事情。(Ess Abh p。166)

    经中还提到第六种,乃是出世间的神通:漏尽通(断尽烦恼的智慧;经由修行观禅所得。bh Ⅸ。21 p。343)

    '14' 放逸pamada-疏忽、大意、懈怠、懒散。(P…E Dict p。416)

    '15' 阿僧祇劫asavkhyeyya…kappa-无数劫。阿僧祇:无数。劫:世界从生到灭所经历的时间;极长的时间。(Con P…E p。37; 77)

    '16' 四种遍净戒catuparisuddhi…sila-比库的四类清净戒:

    一、别解脱律仪戒:谨慎遵守比库的戒律与威仪。

    二、根律仪戒:六根接触六境时保持正念,不因境而生贪瞋等。

    三、活命遍净戒:以清净诚实的言行取得资生物品,不行邪命。

    四、资具依止戒:如理思惟受用衣、食、住、药的真正目的。

    bh Ⅸ。28 p。347)

    '17' 头陀行-头陀dhuta:意为「抖落」;抖擞精神以去除恶行及障碍。(P…E Dict p。342)以极简朴的生活方式训练少欲、知足等德行。有十三种修行法,称为十三头陀支(dhutavga)。(清净道论?第二品)

    '18' 阿兰若行-隐居于远离聚落的寂静处或森林。(P…E Dict p。76)

    '19' 一切知智-无所不知的智慧。(P…E Dict p。681)佛陀的智慧。

    须陀洹culasotapanna-修行观禅达到缘摄受智的禅修者称为小须陀洹。初果须陀洹圣者已经完全灭除邪见与怀疑;他们永远不会再投生于四恶道,并且再投生人道不超过七次就会入涅盘。若禅修者达到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他们能暂时去除邪见与怀疑,与须陀洹类似,但还不是真正的须陀洹,称为小须陀洹。他们来世不会投生于四恶道。(Ess Abh p。406)

    '21' 沙门samana-出家人、隐居修行者。(P…E Dict p。682)

    梵志-佛教以外其它宗教的出家修行人。(P…E Dict p。430)

    '23' 盗法-学习佛法得到成就之后,不表明是从佛法中学来的,而宣称是自己的本事。

    '24' 编者注:三轮教法指的是无常、苦、无我这三种共相。

    菩提bodhi-证悟;智慧或道智。(P…E Dict p。490)

    '26' 三明vijja-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乃是六神通之中的三项。(P…E Dict p。617)

    '27' 中阴身-北传佛教所提到,在今世(前有)死亡之后与来世(后有)投生之前的中间生存状态(中有)。

    '28' 死亡心cuti…citta-在一生之中的最后一个心,其功能是执行死亡。bh Ⅲ。8 p。124)

    '29' 由旬yojana-古代印度测量距离的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七英哩(十一公里多)。(P…E Dict p。559)

    '30' 托钵pindapata-比库以钵接受的食物。比库依靠他人布施食物而维持生活的方式。(P…E Dict p。458)

    '31' 阿诺罗富罗与大村都是斯里兰卡的地名。

    第五讲

    如何辨识名法

    前言

    在上次的讲座中,我解释如何修行四界分别观,以及如何分析称为色聚的色法微粒。在这次讲座里,我要就如何辨识名法(nama…kamm名业处)作一些说明。在观禅(vipa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