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412章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412章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由于这是最上等人之路,因此称为「单一的道路」。在一切众生之中,世尊是最上等之人,因此这条路称为世尊之路。虽然也有其它人走在这条路上,但是由于这条路是由世尊所开创的,因此称为世尊之路;所以有一句话说:「婆罗门,世尊是未创之路的开创者。」这条路只在佛陀的法与律当中才有,是外道所没有的。因此佛陀说:「须跋陀,八圣道分只存在于我的法与律当中。」再者,「单一的道路」指的是它通向单一的目标,意即只通向涅盘。虽然在初步的阶段此法门可透过不同的方法来修行,但是到了后来它只趣向单一的目标,即涅盘。这就是为什么娑婆世界主梵天(Brpati)说:

    「佛陀充满慈悲,他见到无生的涅盘,并且见到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过去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未来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现在的佛与诸圣者也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此道路就是八圣道分,这是想要证悟涅盘的人必须经历的道路。」

    疏钞解释说:由于涅盘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没有爱欲共相伴随,因此称为单一。有一句话说:「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因此八圣道分是唯一的道路。

    为什么只有念处被称作「道路」呢?除了正念之外,不是还有其它的圣道分吗?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与正定。当然还有其它的圣道分,但是提到正念时,所有的圣道分都被涵盖在内了,因为它们与正念同在。

    注释继续解释说:称为「道路」的含义何在呢?其含义为它是通向涅盘的道路,并且是想要证悟涅盘者必须经历的道路。

    关于「单一的道路」,从前有下列这一段重要的讨论:

    小龙三藏长老(Elder Tipitaka…Culanaga)说:「念处之道是八圣道分中的前行道。」意即那是出世间圣道生起之前的世间修行道。

    他的老师小须摩三藏长老(Elder Tipitaka…Cul:「念处之道是合行道。」意即那是兼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修行道。

    小龙长老说:「尊者,此道是前行道。」

    他的老师说:「贤友,此道是合行道。」

    由于他的老师仍然坚持己见,小龙长老就默然不再答辩。他们结束讨论,但是没有达成结论。

    他的老师在前往浴室的路上思惟这件事,他背诵经文。当他诵到「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七年的人……」这段经文时,他下了一个结论:出世间道心生起之后,不可能一直处在道心之中持续七年之久,因为道心只生起一次,维持一个心识剎那而已,因此他的学生小龙长老的见解是正确的。那天正好是阴历初八布萨日,轮到小龙长老开示佛法。当开示正要开始时,小须摩长老来到讲堂里,站在讲台的后面。

    当小龙长老诵念开讲的偈颂之后,他的老师以众人可以听见的声音对他说:「贤友,小龙。」小龙长老听到老师的声音,就回答说:「什么事,尊者?」他的老师说:「我所说『念处之道是合行道』是不正确的;你所说『它是前行道』是正确的。」正如这般,古代的长老们并不会互相嫉妒,不会像握紧一束甘蔗那样地固执自己的见解。他们采取合理的见解,而舍弃不合理的。

    于是小龙长老了解到:对于连他的老师这般精通佛法的人都会混淆的观点,未来的梵行者就更加不能确定了。他想:「我要引用经典上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引述了《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中的这一段话:「念处之道这个前行道称为唯一的道路。」为了详细说明此事,并且显示为什么本经所开示的是前行道,他进一步引用《无碍解道》的话如下:「最上之道是八圣道分;最上之理是四圣谛;最上之法是离欲(涅盘)。这是唯一的道路,没有其它道路能使见解清净。依循此道路而行,你就能降伏魔王,灭尽众苦。」

    修行此单一的道路能获得七项利益,那就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悲伤、灭除痛苦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

    经文中所说的「使众生清净」意思是:使受到贪、瞋、痴等烦恼污染的众生得以净化;众生舍离诸漏之后,都能达到最高的清净。然而,借着身体的清净并不能达到佛法中所教导的烦恼之净化。

    伟大的知见者并不如此教导:

    众生由于身体的污染而污染,

    或由于洗净身体而得到净化。

    伟大的知见者如此宣示教导: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

    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

    (相应部.iii.第151页.P。T。S。版)

    所以《相应部.皮带束缚经》(Gaddulab中说:「染污的心污染众生,清净的心使众生清净。」

    至于「超越忧愁与悲伤」这一句,修行此法门能够超越忧愁,正如山达帝大臣(Ministeri)的例子;修行此法门能够超越悲伤,正如悦行(Patacara波咤左罗)的例子。

    在此我要先讲述山达帝大臣的故事。

    有一次山达帝大臣镇伏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国土边境的动乱之后回来。国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所以让他当国王七天,而且送给他一个善于唱歌跳舞的歌女。在那七天当中山达帝都沉迷于饮酒。在第七天时,他戴上各种装饰品,骑着大象前去玩水的地方。当他经过城门时,见到佛陀入城托钵,就在大象背上向佛陀点头表示礼敬,然后继续向前进。

    当时佛陀现出微笑。阿难尊者问道:「世尊,您为何微笑?」佛陀即解释说:「阿难,你看国王的大臣山达帝。就在今天,他会戴着各种装饰品来到我的面前,而在听完一首四行的偈颂之后证悟阿罗汉果,然后盘腿坐在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证入般涅盘。」

    大众听到佛陀与阿难尊者之间的交谈。那些持有邪见的人心想:「瞧那乔达摩沙门在做什么!无论他的头脑里想到什么,他都用嘴说了出来。他说那个戴着各种装饰品的醉汉会在今天去到他的面前听闻佛法,然后证入般涅盘。但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今天我们就会捉到他在讲骗话。」反之,那些有信心的人则心想:「诸佛神通的确太奥妙了!今天我们将有幸能够见到佛陀的风釆以及山达帝大臣的风釆。」

    山达帝大臣将该天一部份的时间用于在河里玩水,然后去到花园,坐在饮酒堂里。当时那位歌女即刻来到舞台中间,开始表现她唱歌跳舞的才华。为了能表现更美妙的风釆,她已经断食了七天。结果就在那天,当她正在展示歌舞的才华时,她腹中生起犹如刀割之痛,就像把她的心脏给割开一般,于是她就那样张着嘴巴及双眼倒地而死。

    山达帝大臣说:「去看看那女人!」「主人,她已经死了。」听到这些话时,山达帝大臣心中即刻充满强烈的忧愁,而在过去七天中所喝的酒都消失了,就像一滴水掉入炽热的破瓦片中一样。他对自己说:「除了佛陀之外,还有谁能去除我的忧愁?」

    因此,傍晚时,在众卫兵保护之下他去见佛陀。礼敬佛陀之后,他说:「尊者,我正遭受如此这般的忧愁。我来见您是因为知道您能去除我的忧愁。请作为我的依靠。」当时佛陀向他说:「你的确找到一位能为你去除忧愁的人。在过去数不尽的次数里,当这个女人如此死去时,你为她悲泣,所流的泪水已多过四大洋里所有的海水。」如此说后他诵出以下的偈文:

    清除一切属于过去之事,

    不使未来有任何事生起,

    若不执着此二者间之事,

    你将能安详地步上旅程。

    (经集.第949偈)

    这首偈颂中说到的「执着」是指认定对象为「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自我」。这首偈颂教导我们应当去除渴爱、邪见及骄慢。如果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那是骄慢;如果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的」,那是渴爱;如果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的自我」,那是邪见。因此,无论对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对象,你都不应作意它们为「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自我」。应当净化这三种执着。如何净化呢?你必须观照过去、现在、未来的五取蕴为无常、苦、无我。山达帝在听闻那首偈颂时就是如此修行。

    佛陀说完那首偈颂时,山达帝大臣即证得阿罗汉果、四无碍解智及诸神通。他检查自己的寿命,知道自己只能再活很短暂的时间,因此向佛陀说:「尊者,请允许我证入般涅盘。」虽然佛陀知道山达帝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但是他想:「那些外道聚集在这里的目的是想要捉到我讲骗话。但是他们并不会成功。那些有信心的人聚集在这里,心想:『我们将有幸能够见到佛陀的风釆以及山达帝大臣的风釆。』当他们听到山达帝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时,对行善的信心将会提升。」

    因此佛陀向山达帝大臣说:「那么就告诉我们你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然而不要站在地上说,应该在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说给我们听。」山达帝大臣答道:「好的。」在顶礼佛陀之后,他升上离地面一棵棕榈树高的空中,然后回到地面再次向佛陀顶礼,之后再次升上空中。如此渐次地上升,直到升至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盘腿坐在那里,说道:「诸位尊者,请细听我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于是说出以下的故事:

    「于九十一个大劫之前,在观慧佛(Buddha Vipassi)的教化期里我投生在曼都马帝城(Bandhumati)的一户人家。那时我心想:『什么工作能帮助别人去除需求及痛苦?』如此思考时我发觉那是弘扬佛法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致力于该项工作:我激发其它人行善,而我自己也行善;我在布萨日时持守布萨八戒;我布施食物、听闻佛法以及到处宣说:『没有任何宝物能比得上佛法僧三宝,所以应当礼敬三宝。』

    观慧佛的父亲曼都马帝王听到我的声音就召我过去,问道:『朋友,你四处走是在做什么事?』我回答道:『皇上,我到处宣扬三宝的特质以及激发其它人行善。』国王又问:「你用什么车乘?」我回答道:『皇上,我依靠双脚四处游方。』当时国王说:『朋友,如此游方并不适合你。你就戴上这串花,然后骑着马去游方吧。』如此说后,他给我一串犹如珍珠链一般的花,同时又送给我一匹马。

    国王如此善待我之后,我继续四处宣扬佛法。过了一些日子,国王又召我过去,问道:『朋友,你四处走是在做什么事?』我回答道:『皇上,跟以前一样。』国王说:『朋友,马对你来说并不够好,你就坐在这辆车里去游方吧。』如此说后,他送给我一辆由四匹骏马拉的马车。当国王第三次听到我的声音时,他又召我过去,问道:『朋友,你是在做什么事?』我回答道:『皇上,跟以前一样。』国王说:『朋友,马车对你来说并不够好。』于是他给我许多的钱财、一套华丽的珠宝及一头大象,因此我就戴上所有的珠宝,骑着大象,四处去行善及弘扬佛法经历八万年。在那段时期里,我的身体时常散发出檀香,从口腔则散发出莲花香。这即是我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