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 >

第40章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第40章

小说: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阎罗王十八大臣及诸地狱眷属发愿,恳请佛力加持,令他们早日离苦得乐,成等正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解怨释结第九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一切众生。皆有怨怼。何以知之。若无怨怼。则无恶道。今恶道不休。三途长沸。是知怨怼。无有穷已。经言。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有心者皆得作佛。而诸众生。心想颠倒。贪著世间。不知出要。建立苦本。长养怨根。所以轮回三有。往来六道。舍身受身。无暂停息。何以故尔。一切众生。无始已来。暗识相传。无明所覆。爱水所溺。造三毒根。起四颠倒。从三毒根。起十烦恼。依于身见。起于五见。依于五见。起六十二见。依身口意。起十恶行。身杀盗淫。口妄言绮(音起)语。两舌恶骂。意贪嗔痴。自行十恶。教他行十恶。赞叹十恶法。赞叹行十恶法者。如是依身口意。起四十种恶。复依六情。贪著六尘。乃至广开八万四千尘劳门。一念之间。起六十二见。一念之顷。行四十种恶。一念之间。开八万四千尘劳门。况复一日所起众罪。况复一月所起众罪。况复一年所起众罪。况复终身历劫所起众罪。如是罪恶。无量无边。怨怼相寻。无有穷已。
    一切众生都有结下怨恨的冤家对头,怎么知道呢?如果没有结下怨恨就不会有恶道,而现在恶道从未休止,所以这些怨结也没有穷尽之时。因为有无明和贪爱,起了贪嗔痴三毒,才有了种种颠倒妄见,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苦为乐,以乐为苦,以美为丑,以丑为美等等。眼耳鼻舌身意,贪著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念念之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更何况是一日、一月所造之罪。因为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求,而杀盗淫妄,不择手段,制造怨恨妒忌无量无边。怨怨相对,相寻相报不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四颠倒:这里指凡夫的四种颠倒:一,常颠倒,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二,乐颠倒,于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三,净颠倒,于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四,我颠倒,于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四念处是破此四颠倒的修行方法。
   十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六十二见:是外道的邪见,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本: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法为对象,起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见,如是五四共成二十见;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为对象,起有边际、无边际、亦有边际亦无边际、非有边际非无边际等见,如是二十见,连上面共成四十见;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为对象,起有去来、无去来、亦有去来亦无去来、非有去来非无去来等见,如是二十见,连上面共成六十见;此六十见又加上根本的色、心二见,共成六十二见。
   而诸众生。与愚痴俱。无明覆慧。烦恼覆心。不自觉知。心想颠倒。不信经说。不依佛语。不知解怨。不望解脱。自投恶道。如蛾赴火。历劫长夜。受无量苦。假使业报有终。得还人道。如是恶人。终不改革。是以众圣起大慈悲。正为如是怨怼众生。我等相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摩诃萨。救苦为资粮。解怨为要行。不舍众生。忍苦为本。我等今日亦复如是。起勇猛心。起慈悲心。等如来心。承诸佛力。树道场幡。击甘露鼓。秉智慧弓。执坚固箭。普为四生六道。三世众怨。父母师长。六亲眷属。解怨释结。已结之怨。一切舍施。未结之怨。毕竟不结。仰愿诸佛诸大菩萨。以慈悲力。以本愿力。以神通力。同加覆护。折伏摄受。令三世无量众怨。从今日去。乃至菩提。解怨释结。无复冤对。一切众苦。毕竟断除。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奉为四生六道。三世众怨。父母师长。一切眷属。皈依世间大慈悲父。
   亲情孽缘唯心所造  若不放下永处六道
   心念口诵弥陀圣号  断恶修善极乐报到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把电话打到我家,哭着喊着求我帮他找离家出走的妈妈。我正在写这本《漫谈》,便把小灵通递给了从外地来我家做客的果红师弟。果红问:“你妈妈是不是因为你不好好学习,生气才出走的?”他说,是。又问他:“你学习成绩差是迷恋看黄盘黄书造成的,对吗?”他惊讶地说:“我的事您怎么只听我的声音就知道了?求您告诉我,我妈在哪儿?她已经离家两天了。”果红问:“你爸爸呢?”他说:“爸爸早就过世了,只有我和妈妈相依为命。我马上要参加高考了,因为迷上了黄盘,心里老是在胡思乱想,学习成绩就下来了。妈妈总骂我,前天又骂我,我跟她吵了起来,她赌气走了。求您救救我妈。”说着哭声传了过来。
   果红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妈在哪里,但我知道她没有死,她说你改不了坏毛病,她活着也没指望了,还不如死了清净。”小灵通那边立刻传来了哭喊声:“我妈临走时就是这么说的,您怎么知道的呀?求您告诉我她在哪里,我去跟她认错,我一定不看那些东西了。”果红说:“你要真想让你妈回来,就必须断荤腥跪在你家佛像前。你家是不是供了一尊瓷质的观世音菩萨像?”对方回答是。果红对他说:“我看到观世音菩萨面容很严肃,他说你若不改正错误,今生的命运会很悲惨。”对方一听,惊恐地问自己该怎么办?果红叫他每天必须吃素,跪念《地藏经》两到三部回向众生,念满二十一部,你妈肯定回家。你若心诚,也许念上几部你妈就会回来,但二十一部必须坚持诵完才能消除你跟妈妈吵架的恶业。今后不仅不能再看那些东西,还要销毁,否则佛菩萨,天龙护法也会远离你家。上学期间,每天可在睡觉前和上学、放学途中背诵十遍以上《大悲咒》,你就会有好的成绩。
   第三天,他妈妈从家里打来了电话,除表示感谢外,又问她儿子的事。我也让她断荤腥,每天诵一部《地藏经》,将来儿子不仅一切顺利,她自己也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下边是果红师弟观察的他们母子的前世因缘:
   英国有一个富有家庭的大男孩,自幼好逸恶劳,学业不求上进,与多个女孩交友,吃喝玩乐。有一次,开车带着他最喜欢的一个女友去很远的地方去玩。途中发生了争执,男孩一时气恼把女友赶下了车,自己回家了。当他冷静下来后,立即调转车头去找女友,可是已不知去向。女孩下车后,见四周渺无人烟,心中害怕。此时忽听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于是她向教堂走去。
   第二天神父派车把她送回了家。她后来得知男孩生病在家,便背着父母来男孩家看望。他们经过这场风波,感情加深。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但因女孩父母坚决反对而未成眷属。
   前生没作成夫妻,今生却成了母子。又以不同的身份演绎了一次前世情缘。是观音菩萨加持,宣化上人的弟子果红,让他们母子走上了学佛之路,愿他们母子今生道业有成。
   又复皈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如是三世一切众怨。今日在六道中。已受怨怼者。愿以佛力。法力。贤圣力。令此众生。悉得解脱。若于六道中。应受对者。未受对者。愿以佛力。法力。贤圣力。令此众生。毕竟不复入于恶趣。毕竟不复恶心相向。毕竟不复楚毒相加。一切舍施。无怨亲想。一切罪咎。各得销除。一切怨怼。皆得解脱。同心和合。犹如水乳。一切欢喜。犹如初地。寿命无穷。身心永乐。天宫净土。随意往生。念衣衣来。想食食至。无复怨怼斗诤之声。四体不为变动所侵。五情不为尘惑所染。众善竞会。万恶争消。发起大乘。修菩萨行。四等六度。一切具足。舍生死报。同成正觉。
   我们皈依三宝,祈愿凭借佛、法、贤圣三宝之力使六道众生中已受、应受、未受怨对者都能罪消障除、解脱怨对、身心安乐,能随意往生天宫和净土,最终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具足四无量心和六度万行,究竟成佛。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参加发愿的人越多,心越诚,受益众生越多,确实能消除一定的罪业,能助众生拔罪灭苦。但若众生终不能断恶修善,忏罪悔过,则不能从根本上离苦得乐。修行是自己的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只靠外力不能究竟。能发慈悲心的大愿,可使发愿的人成就无量功德,灭除了自己无量罪业。许多人都深有体会,尤以断荤腥、持戒律者最为明显,或恶疾消除,或与有怨怼者的关系得以改善等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何者怨根苦本?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细滑。常为五尘之所系缚。所以历劫长夜。不得解脱。又复六亲。一切眷属。皆是我等三世怨根。一切怨怼。皆从亲起。若无有亲。亦无有怨。若能离亲。即是离怨。何以故尔。若各异处。远隔他乡。如是二人。终不得起怨恨之心。得起怨恨。皆由亲近。以三毒根。自相触恼。以触恼故。多起恨心。所以亲戚眷属。亟(音急)生责望。或父母责望于子。或子责望父母。兄弟姊妹。一切皆然。更相责望。更相嫌恨。小不适意。便生嗔怒。若有财宝。亲戚竞求。贫穷之日。初无忧念。又得者愈以为少。愈得愈为不足。百求百得。不以为恩。一不称心。便增忿(音奋)憾。是则才怀恶念。遂起异心。故结仇连祸。世世无穷。推此而言。三世怨怼。实非他人。皆是我等亲缘眷属。当知眷属。即是怨聚。岂得不人人殷勤悔过。宜各至心。五体投地。
   什么是产生怨对之苦的根本呢?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执,使我们无量劫来轮回生死不得解脱。我们都有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等种种眷属,这恰恰是我们产生三世怨对的根本,一切怨对都是从亲爱开始的,若没有亲爱就没有怨恨,若能远离亲爱,就能远离怨恨,若是两个人各自在不同地方没机会接触,是无法产生怨恨的,之所以能产生怨恨,都是来自于众生间亲近接触后,因为自己的贪嗔痴三毒烦恼而自寻烦恼,产生了怨恨心。
   若一个人有财富时,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亲戚朋友竞相攀附索求,而当初贫穷之时,则穷在闹市无人问。得到资助的人总觉得给的少,越给越觉得给的不够,每次索求都得到满足也没有感恩的念头,稍有不满足则马上忿忿不平,动起了恶念头,从此结下了冤仇,生生世世怨恨不休。由此说来,三世的怨对不是他人,都是我们历代的亲眷。而我们的亲眷,也正是宿世的冤亲债主又来聚首,知道了这个真相,我们怎能不殷勤忏悔无量劫来的业障呢?让我们各自诚心地五体投地,反省忏悔。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三十四五岁的年纪,在他们县城里,可以说是郎才女貌。丈夫在机关工作,妻子在县城开一家鞋店。有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和一个不到六十岁的婆婆。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作丈夫的特别孝顺母亲。
   妻子叫秀竹,她向我诉苦时声泪俱下。她说,丈夫非常爱自己,与他结婚后,直到生小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