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

第38章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的城市接驾的人也有好多,曹寅只是若干人中的一个。

  《红楼梦》中描写的“元妃省亲”过程,与曹寅接驾四次的哪一次过程也不相同,倒是同史料记载的高士奇在杭州接驾一次的过程完全相同。高士奇就是康熙朝那个位高权重的“南书房侍读”,号称“万国金珠供澹人”(高士奇字澹人)的著名人物,他是康熙皇帝的亲近之臣,也可以说是宠臣。蔡元培先生在《〈红楼梦〉索隐》中对这个人有详细考证。康熙朝朝廷党争严重,高士奇是“南党”领袖之一,康熙二十九年,由于以明珠为领袖的“北党”的攻击,高士奇被皇帝解职归里。

  高士奇是杭州西溪人,与洪昇是同乡。说来也巧,二人不仅同年生(1645),同年死(1704),还几乎一起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不过在京期间高士奇当了大官,发了大财,洪昇却只当过国子监监生,一个穷学生,没有一官半职,穷得时常断炊。不过二人之间的友谊却历久弥新,保持终生。洪昇在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受到朝廷的“斥革”“下狱”处分,康熙二十九年从北京返回故乡杭州,与高士奇返籍时间也在同一年。

  康熙皇帝一共南巡六次,其中在洪昇生前南巡四次,分别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和四十四年。《红楼梦》通过元妃省亲隐写的这一次接驾,是隐写的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这一次康熙皇帝巡幸到了杭州,驻跸在浙江巡抚衙门特备的行宫里。高士奇闻听皇帝到了杭州,作为当朝老臣、皇帝当年的心腹,提出请皇帝到他的家乡西溪一游,让他尽一尽地主之谊,接驾一次。康熙皇帝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就有了《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元妃省亲”的全过程。

  其实,高士奇早就知道了康熙皇帝要再次南巡的消息,为了接待皇帝,他事前做了精心准备,特意修建了接驾的花园——西溪山庄。这个西溪山庄的特点就是竹林茂密,十分清幽。康熙皇帝到了这里后,十分喜欢这里的宁静淡雅,亲自赋诗一首,赞美这里的“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还亲笔为西溪山庄题写了“竹窗”二字。朋友们可以仔细想一想,这个西溪山庄是《红楼梦》中的什么地方呢?相信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潇湘馆的最大特点,就是“窗前也有千竿竹”,窗前不论昼夜,都有竹影摇曳。为什么《红楼梦》作者单单把潇湘馆称为“有凤来仪”?就因为这里才是接待康熙皇帝的真正场所!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红楼梦》中接待元妃的地点是整个大观园,不仅是潇湘馆啊?问得好极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是整个西溪景区,面积很大,高士奇的西溪山庄(也就是潇湘馆的原型)只是其中的一个景点。朋友们有时间,不妨亲自到西溪实地考察一下。今天的西溪,已经被辟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游人正旺。历史上的西溪,从宋朝直到清朝,却是一个都市里的村庄,风景十分秀美、幽静,犹如一个天然少雕饰的妙龄村姑,杭州籍的历代致仕官僚和风雅文人,都愿意到这里来构建别业庵堂,以躲避尘世的喧嚣,做养静的场所。西溪的主要标志性景物,是梅花、翠竹和芦苇,这与《红楼梦》中大观园是完全一致的。

  高士奇的西溪山庄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其地点今人称作“高庄”,也就是高士奇初建的村庄的意思吧。高庄的附近,有洪府和洪园,这是洪昇的故园,从小的天堂。这里应该是大观园中“怡红院”的原型。洪府洪园是洪的六世祖、明朝成化年间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洪钟所建。洪家是个“百年望族”,“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洪家祠堂联)。高士奇接驾时,洪家已经败落,但故宅故园还在,外观上当年的豪阔气势还在。皇帝乘船去高士奇的西溪山庄,要经过西溪的很多景观,皇帝在西溪游览,也要游览这些著名景点,洪府洪园在当地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应该是游览景点之一。洪与高士奇关系密切,又是近邻,很可能参与了高士奇的接驾活动,所以能在《红楼梦》中把元妃省亲全过程写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

  在高庄、洪园的前面,还有“花坞”,历史上这里香花遍地,香飘十里,是游览西溪必到的景点之一。古人称香花为“蘅芜”(或者“蘼芜”),所以《红楼梦》中把这里称为“蘅芜苑”,让薛宝钗居住。不过今天花坞早已不存在了,被一个很重要的单位占用,人们只能通过史籍和传说来了解当年情况了。

  西溪的核心景区中,首推“秋雪庵”,每到秋季,芦花如雪,蔚为壮观,故名。这里历来是游览西溪的首选之地。在《红楼梦》大观园中,作者把这里写成了“芦雪庭”,供探春居住。书中“芦雪庭”也叫“芦雪庵”或“秋爽斋”。湘云在这里烤鹿肉吃,黛玉就曾说“我为芦雪庵一大哭”。“秋雪”和“芦雪”都是秋季芦花如雪的意思,《红楼梦》作者取名还是很尊重原地名的。

  秋雪庵附近,有个地名叫“藕香桥”,是游人到秋雪庵的必经之处。这里原来是个竹桥,今天桥已不存,但地名仍在。在藕香桥旁边是著名的曲水庵,庵前的水面中,原来还建有一个四面临水的亭子,叫做“藕香榭”。《红楼梦》作者是原封不动地把以“藕香”二字命名的一桥一榭写在书中的大观园里面,让惜春居住。藕香桥附近,水浅滩多,盛产红菱,古人称这里为“茭芦庵”,在《红楼梦》里,作者把它写成了大观园的“紫菱洲”,让迎春居住。

  提醒朋友们注意《红楼梦》书中各景点名称的微妙之处:“潇湘馆”为什么称为“馆”?因为它是皇帝驻跸的馆舍;“怡红院”为什么称为“院”?因为它是洪家庭的府邸;“蘅芜苑”为什么称为“苑”?因为它是一个大花圃;“芦雪庵”(秋爽斋)为什么称为“庵”(“斋”)?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出家人清静梵修的庵堂,古代读书人喜好借寺庙读书,所以这里也是读书人闭门苦读的好地方;“藕香榭”为什么称为“榭”?因为这里只是一个水中的亭子;“紫菱洲”为什么称为“洲”?因为这里本来就是盛产红菱的洲渚。大观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蓼汀花溆”,其真实原型就在西溪的“蓼汀沙溆”,在《西溪志》上有明确记载。如此等等,洪在《红楼梦》大观园的描写中,忠实地记录了故乡的景色,真是“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啊!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红楼梦》大观园与杭州西溪的山水形势。西溪位于杭州西部十里左右,与西湖只隔一道山梁,山南是西湖,山北是西溪,当年西湖很热闹,西溪却很清静。《红楼梦》书中说大观园筑在“帝城西”的一个“仙境别红尘”的地方,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当然可称“帝城”,城西距“红尘”不远的仙境,就是西溪。西溪依山面水,山下面就是转山河,山水的特点是横向的,绵延很长的;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书中怎样形容大观园景致:“衔山抱水”,水随山转,正是西溪转山河的特色。“五云中”建有楼台,五云山恰是杭州一座山脉的真实名称。“山水横拖千里外”就更形象了,活脱画出了西溪山水横向分布的典型形势。

  康熙皇帝来西溪下轿乘船的地方,后人称为“迎驾桥”至今地名犹存;这里应该就是《红楼梦》中描写元妃登船的地方“蓼汀花溆”。康熙皇帝到达西溪山庄后,看到竹影在西溪山庄的窗上摇曳,心情大为高兴,御笔题写了“竹窗”二字。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红楼梦》中为什么单单把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因为这里就是西溪山庄的原型,潇湘馆的竹窗景色,是御笔亲题的,来头大得很!

  朋友们注意到《红楼梦》描写大观园省亲灯火辉煌盛景时,那块“石头”说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么?石头说,自己是被“夹带”着观看到如此盛景的,由此想到了昔日自己在“大荒山”的荒凉,今日经历这般胜景还想作几篇《省亲赋》、《灯火赋》等等。这段话暗含着洪自己的真实经历:高士奇接驾,洪作为一介草民,也是西溪山庄的邻居,确实是被“夹带”着方能观看皇帝巡游场面的;看到如此胜景,洪不由得想起十年前自己由于在京城获罪,被朝廷革去了功名,永远断绝了仕进的道路,痛心疾首跑到京郊盘山(大荒山)去逃禅,夜听虎啸猿啼时的凄凉。做什么《省亲赋》之类,本来就是洪所长,当年在北京,康熙皇帝巡视国子监,洪正在这里读书,曾经写过“一百韵”的五字排律,歌颂皇帝的盛举。这次洪是否又写过歌赋,就无从考究了。话说回来,《红楼梦》的创作,不就是最好的《省亲赋》么?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扬州、南京、杭州都是必去之地,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你凭什么断定《红楼梦》书中写的就是第三次南巡的场景呢?这是因为,康熙皇帝巡幸中,别的地方都重复去过,惟独到杭州西溪巡幸,只有一次。《红楼梦》记叙的元春省亲场面是如此独特,大观园的景色与西溪完全相同,省亲的过程与康熙巡幸的过程完全相同,与康熙其他次南巡及巡幸其他地方的活动,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推论,《红楼梦》描写的就是这一次,也只能是这一次!

  西溪面积很大,景点众多,康熙皇帝游览的景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红楼梦》在描写宝玉为大观园题写匾额的场面中,在描写元妃游览大观园的场面中,把姐妹们后来居住的地点都写到了;但是,书中后来又出现了“凸碧堂”、“凹晶馆”等开始并未交代的景点,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景点当时康熙皇帝未去游览,所以《红楼梦》书中描写元妃省亲场面时也就未做交代。

  这些书中开始未交代的景点在西溪也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应是冯梦祯家的“西溪山堂”,由于建筑的地势相对较高,所以《红楼梦》中命其名曰“凸碧堂”。康熙南巡时,冯梦祯的儿子冯云将(一说孙子冯千秋)在此居住,著名的冯小青被虐待致死的悲惨故事,就是发生在他的家庭中。《红楼梦》中使用了冯小青的著名诗句:“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凹晶馆”的原型,应该是著名文人汪然明的“西溪水阁”。汪然明这个人很豪爽,有“黄衫豪客”的美称,收养或资助过很多落魄文人和漂泊名妓。由于建筑的地势低洼,园中又有个很大的池塘,天光水影,很是清幽。这里是汪然明接待往来文人女史的地方,藏舟楫于池中,客人来此,既可以在池边纳凉,又可以方便登舟驶往西溪其他景点,所以《红楼梦》中命其名为“凹晶馆”。明末著名妓女诗人柳如是与黄皆令,就曾经长期居住在“西溪水阁”中,并经常在此馆的水池边联诗对句,她们的诗作,也由汪然明资助出版。

  《红楼梦》书中赵嬷嬷说的甄家接驾四次,王熙凤说的王家准备接驾一次,按时间推算,都不是大清王朝的事情!不是清朝难道是明朝的事情么?也不是,明朝的正德皇帝生前喜好南巡,但时间过于久远了,大概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