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细说明宫十六朝 >

第27章

细说明宫十六朝-第27章

小说: 细说明宫十六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成家舫上,新来了一位姑娘芳名凤奴的,生得桃腮杏脸,容颜似玉,杨柳纤腰,临风翩翩,真是凌波仙子一般。
当时那些探花浪子,闻得凤奴的盛名,都想吃天鹅肉,好似穿花蛱蝶,大家往来成家舫上纷纷不绝。偏是那风奴的性情
拘执,对于庸人俗客一例拒绝不见,必风雅的文人,才肯接待。有一天上,成家舫上忽然来了一个客人,穿着一身华服,
年纪约五十光景,看他谈吐隽雅,举止不凡,成妈妈知道他不是个常人,自然殷勤招待,那客一开口就指名要凤奴出见,
成妈妈晓得凤奴的脾气,怕她得罪贵客,便叫别个姑娘来侍候,那客人连连摇头,成妈妈没法,只得令凤奴出来,还再
三地嘱咐,叫她切莫慢客。谁知那凤奴见客人,竟和素识似的,大有一见倾心之概。成妈妈在一旁看了,暗暗称奇,又
因凤奴能改了脾气,不禁格外高兴。那客人和凤奴谈谈说说,又讲了些诗文,两人愈说愈觉投机,渐渐地两心相印,结
为风尘知己了。于是由凤奴吩咐舫上摆上筵席来,和那客人把盏高饮起来。酒阑席罢,凤奴居然留髡,掌着红烛和那客
人双双入寝。
    于谦像第二天上,那客人便取二千两银子来交给那成妈妈,叫她预备下酒席,那客人便飞笺召客,一时应召而来的
客人都是本城的三司大吏,如布政司、巡粮道、佥事、参议、提刑按察使、都转运使、同知、知府等,跻跻跄跄挤满了
船。舫中设不下许多筵宴,由成妈妈去和王家杜家的舫上商量,借他们的肪中设席。这一场请客酒,凡水陆上有名的姑
娘都被征来侑酒,浅斟低唱,好不热闹。大家直吃到月上黄昏,众官才来辞别主人,纷纷散去。成妈妈见那客人举止豪
迈,不知他是什么路道。私下去问那官吏的仆役,只知那客人姓云,也不晓得他的名儿。成妈妈料他必是京中王公贵人
的公子,或是袭爵的公爷,所以越发奉承得起劲了。那客人一连住了八九天,天天似这样地请客,把个菱湖上闹得乌烟
瘴气,大同的城内城外,谁不知道成家舫上来了一个阔客,包着凤奴,天天高歌豪饮,本城的官员也个个闹得头昏颠倒,
只是征花吃酒,把公事反抛在一边,那些百姓们闲着没事的,每天到江边来瞧热闹。瞧了回去,便将所见的事当作一样
新闻讲,后来巷议街谈,四处传遍。脑筋敏锐的人各自胡乱揣测,说那客人还是当今的皇帝。流言愈传愈多了,尤其是
那些纨绔子弟,因达不到凤奴的目的,暗地里更妄造谣言。于是有的竟疑那客人是个汪洋大盗劫着了皇家银子来结纳官
场的。
    那时巡抚山西的是于谦,浙江衢人,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大同的官吏天天在菱湖上选色征歌,把那公务抛荒下来,
不免人言藉藉。这消息传在于公的耳朵里,不觉大怒道:“身为治吏,不思整饬风化,反去效那纨绔的行为,不但有玷
官方,耽误政事,尤干国律。俺如不知道便罢,况既事实俱闻,非设法把那些画舫驱走不可。”于公口里虽这样说,心
上却很踌躇。以江上征妓的官吏,有大同三司在内,和自己是同寅,职务也不相上下,怎好去禁止他们呢?经他筹思了
好几夜,一天的晚上,于公令胥役备起一艘大船,亲自到江边来察看。果然见灯火辉煌,笙歌悦耳。许多官员团团坐着
猜拳行令,兴高采烈。于公看了半晌点头叹息,忽然叫过一个胥吏,命他伸上手来,在他的掌心里写了几句,吩咐胥吏
如此如此。那胥吏奉了命令,跑到江边来大叫道:“巡抚于公有紧急公文在此,请大同全体司官接受!”舫上的官吏闻
得于的公事,不敢怠慢,齐齐地立起来瞧时,那胥吏只伸着手掌,给众官瞧看,见上面写着四句道:舫上笙歌陆上孤,
乌纱红粉两相呼。
    为何打桨江南去,煮鹤焚琴是老夫。
    众官读罢,个个面面相觑,大家知道于公是个无情的铁面,他既出来干预,那可不是玩的。当下草草地终席,宾主
弄得不欢而散。
    舫上的那个客人和凤奴谈笑对饮,酒兴正豪,忽见众官仓惶走散,心里十分诧异,方待来问时,按察使马俊突然走
到舱中,一把挽了那客人的手臂回身便走。两人出了画舫,盘过旁边的小舟,匆匆地解了缆,望着城中进发。那客人一
时摸不着头路,再三地问着马俊,马俊才说道:“咱们的事,被巡抚于谦出来干预了,我恐你强项吃了老于的亏,所以
不和你说明,令你暂时离去那里再说。”那客人听了,直跳起来道:“于谦敢是要驱走画舫吗?如此俺那凤奴怎样呢?”
马俊笑道:“这且明天再看了,今夜就宿在我的署中吧!”那客人见说,很是怏怏不乐。不多一会儿,小舟拢岸,马俊
领那客人上陆进城,到了按察公署。马俊家丁打扫书斋。留那客人居住。一宿无话。
    第二天的清晨,那客人起身盥漱了,连点心也不吃,便要出城瞧那画舫。马俊劝他不住,只得备了三骑马,令两个
健仆陪他的去。那客人很是性急,一出城门就马上加鞭向菱湖疾驰,到了那里看时,不由地吃了一惊。但见湖中寂静。
画舫一只也看不见了。那客人慌了,逢着路人就打听,才知道今天的五鼓,被巡抚于公派了六名马弁,持着令旗督迫着
二十几艘画舫迁往江南去了。那客人和凤奴两情投合,正打得火热的当儿,一朝生生地叫他离开,好似乳孩失去了亲娘,
怎样不难过呢。这时他听了路人的话,呆呆地怔了半晌说不出话来。还是那两个仆人劝他进回城去再行商议,那客人如
梦方醒地口里应着,兀是控住马缰不走。想起昨夜还和凤奴谈笑,今天却变成了人面桃花,只剩下滔滔的碧水,依旧不
住地流着。那客人坐在马上,不禁悲从中来,竟伏鞍放声大哭,两个仆人看得又好笑又是可怜他。两人一前一后,替他
代控了丝缰,三骑马很扫兴地回城。
    及至到了署中,那客人一见马俊就大哭道:“糟了!糟了!俺的凤奴也吃那于贼驱走了。”马俊听说,也觉得于谦
的手段太辣了。便劝那客人道:“事已这样,哭也无益,不如星夜赶往江南,或者还能够和凤奴相见。除了这个法子,
没有别的路可走了。”那客人便止住了哭,即命雇起了小舟,并力望江南进行。但只说一句江南,地方正多,什么淮扬、
姑苏,哪处不是烟花所在,那客人从何处寻觅呢?可怜他东奔西走闹了三个多月,非但成家画舫找不到,并成家同业的
画舫也没有寻着半只。那客人似有神经病的,竟来见扬州知府罗裕昆,命他就境内饬役访查。罗裕昆见他痴痴癫癫地,
命衙役赶他出去。那客人却大声说道:“俺便是弃国的建文帝,成家舫子里的凤奴是俺所眷,你们快给俺找来。”罗裕
昆听了大惊,忙把他接待进去,一面飞报入金陵。
    其时守金陵的都御史龙英闻得这个消息,忙令罗知府陪着他同至金陵。那龙英是个新进的后辈,也认不得建文帝,
看来这件事不易解决的了。于是由龙英上疏入奏,宣宗皇帝看了奏牍,虽知道建文帝是不曾烧死,但这个自称建文的不
识是真是假,也弄得莫名究竟,便把奏章给杨溥看了。杨溥奏道:“建文逊国已久,当太宗皇帝宾天后,他穿着僧装入
都,仁宗皇帝怜他无家可归,敕建宁国寺给他居住。不到半年,他便蓄了发私自出京,不知去向,现在却又在那里出事,
终不怕他做出什么大事来。到底他做过四年的皇帝,似这般在外招摇,很觉骇人听闻。陛下宜谕知龙英,将建文押解进
京,先辨别他的真伪,如其果是建文,陛下不忍诛戮他时,可把他设法软禁以终其天年,免得他飘泊天涯,别生枝节。”
宣宗帝见说,点头称善,随即谕旨下去。
    不日龙英解着建文帝到来,当日觐见宣宗,建文帝但直立不跪,宣宗便令朝臣辨认,却一个也认不得他。因为建文
帝在二十多岁出亡,只仁宗登极时回京过一次,如今已是五十多岁了,朝中又都是新进,谁认得什么建文帝?宣宗忽然
想起了内监吴亮,曾侍候过太宗皇帝,想他一定认识建文的,命内侍召吴亮上殿,吴亮也认不真切,摇头说是不像建文
帝。建文帝在旁大喝道:“你不是吴亮吗?当年俺在仁寿宫进膳,掉一只肉球在地,俺说了声可惜,你就去伏在地上把
肉球吞下肚去,还说替俺增福,你难道忘了吗?”吴亮听了,忍不住去捋建文帝的左臂道:“倘是故主,左腕有一粒朱
痣的。”说着见腕上果有红痣,吴亮忙跪下大哭起来。宣宗见是真建文帝,自己是他的侄辈,不便于难为他,当下和三
杨计议,封建文帝为愍王。又下谕道:“皇叔允炆,着令在西苑宁寿轩居住,无故不得擅离。”建文帝这时才得了安身
之地,那随他出亡的汪秋云早死,其它如牛景、金焦等一班臣子,闻说建文帝进京受封,他们也各自散去了。后来建文
帝直到七十多岁上病死,总算得着善终。杨士奇像

第二十三章英宗小皇帝

    再说宣宗皇帝自杀了孙贵妃,复了胡皇后的中宫位置,眼前六宫嫔妃没一个出色的,心里非常地不怿。司礼太监谭
福,窥透宣宗的心事,将侄女罗妹献进宫来。那罗妹也有五六分姿色,宣宗便纳为侍嫔,又过了几天,晋罗妹为贵人。
一天宣宗私行出宫,在西华门外,遇见一簇的官眷,往宝庆寺进香。宣宗无意中随着他们前进,忽见官眷里面有个妙龄
的少女,皓齿明眸,容貌很是妩媚,杂在众妇女中好似群星捧月,愈显得她的娇艳出色了。宣宗呆呆跟着,不觉看得出
神,直待那些妇女烧好了香,在寺里随喜了一转,便走出大雄宝殿,宣宗忘了所以,竟去走在妇女们一起,被三四个健
仆把宣宗直推出寺外。一群妇女就在大殿上登轿,家人拥着,飞也似地去了。
    宣宗回到宫中,命内侍去一打探,才晓得那女郎是锦衣卫王成的女儿莲姑。宣宗便谕知王成,说要纳他女儿做妃子。
王成不敢违忤,立时将莲姑护送进宫,宣宗即册封莲姑为贵妃。那王贵妃为人善于献媚,及能吹弹歌唱,宣宗把她宠幸
得什么似地,天天在西苑里赏鉴那王贵妃的轻歌妙舞,足足有五六天不理朝政。那时恼动了兰台直谏的徐弼,他说君王
纵情声色,必然国亡无日,便捧着奏疏来西苑叩宫直谏。
    宫门的侍卫,不肯放徐弼进去,徐弼大喝道:“俺有国家大事面奏皇上,你敢耽误俺的工夫吗?”那侍卫被徐弼喝
住,任徐弼直进西苑,到了拥翠轩前,又被内监拦住,依样给徐弼叱退,竟望着“莲壶佳境”处走来。到了楼下,早有
两个内侍阻挡道:“皇帝有旨,无论国威大臣,非奏诏不得进内。”徐御史晓得宫禁的规例,只得说道:“烦你代奏皇
帝,说都御史徐弼有紧急大事面陈。”说着,一个内侍匆匆地进去了好半晌,出来问道:“徐御史可有奏疏?”徐弼答
道:“疏是有的,却非面呈不可。”那内侍听说,又进去了好一会,才出来说道:“皇帝谕令徐御史暂退,有疏可进呈。”
徐弼见说,只有把袖中奏章递给内侍,却在楼下叩头大哭道:“皇上荒弃朝政,臣下惶急,愚臣今日冒死进谏,不避斧
钺,如见不得圣容,愿死在楼下的了。”说罢又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