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782-一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21章

2782-一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21章

小说: 2782-一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覆没,旅长也被活捉。后来胡先生马上从各部队抽调精兵强将,十几天时间里又把1旅组建起来了。现在让1旅先进延安,说明1旅还是英雄的1旅嘛!”裴昌会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空城延安(2)

    现在,国民革命军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占领延安的消息已经由空军首先传到了南京,国防部里张灯结彩,一片欢呼。而蒋介石却瘫坐在沙发上,良久不语。从1935年10月开始打延安至今,11年零5个月过去了。有道是十年磨一剑,而现在是11年又半载才拿下延安。黑发人都打成了白发人!谈何容易啊?!这一仗,用了国民党军战略资源近3/5的家当,也倾注了蒋介石几乎全部的精力。第二日,蒋介石专电胡宗南:“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之积愤,殊甚嘉赏,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    
    蒋介石的嘉勉让胡宗南通体舒坦。    
    但延安只不过是一座空城。蒋介石所期待的要俘获的中共首脑人物已全部撤走,所有重要的文件和装备,要么焚毁,要么转移。全城找不着一个百姓,找不到一头牲口,也找不着一粒粮食。一切都是事先有条不紊安排好的。胡宗南占领延安,也仅仅是占领延安这个位置而已。    
    但对善于做文章的胡宗南来说,延安就绝不是一座空城了!占领延安,本来就是一出好戏。既然是一出好戏,就不能把它演砸了。胡宗南给国防部的报告是这样写的:我军经七昼夜激战,英雄的1旅终于在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毙敌俘敌5万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详细战果正在清查中。    
    这个报告有两处与事实不符。第一个是1旅占领延安的时间,胡宗南把1旅占领延安的时间整整提前了6个小时;第二个是战果方面,延安已是一座空城,胡宗南根本无任何“战果”可言。至于时间提前几个小时那就算了,关键是把所谓的“战果”吹得太离谱了。    
    但就这么一个离谱的报告,却让蒋介石大感兴趣。那几天他像秀才待榜,怀着满腔的希望和激动一遍遍打电话给范汉杰,问详细战果怎样,有没有重要虏获?有没有中共首脑人物和重要的党政军文件?中共首脑人物去向如何?但这一切,范汉杰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又一遍遍打电话问胡宗南。每次胡宗南都哼哼哈哈,找几句不沾边的话搪塞过去就算了事。后来范汉杰就干脆打电话问裴昌会,问他战况是不是这样。裴昌会当然也不好揭穿胡宗南的把戏,只是说“战报发出去后已由盛参谋长转报国防部了,这就是根据”。再问,裴昌会也打起擦边球。范汉杰就这样夹在蒋介石、胡宗南之间,又尴尬又狼狈。直到23日,他终于告别这半个月的传话筒工作,飞到新乡去了。    
    虽然都知道胡宗南的战报是假的,但国防部仍告行政院,要在全国庆祝“陕北大捷”。在国防部看来,这当然是一个值得大做特做的题材。剿共二十几年,什么时候有过这么令人振奋的战绩呢?一下子端掉了“共匪”的老巢,使其首脑人物都到处流窜,正好能鼓舞一下江河日下的军心和士气。此役足可以证明,国军仍然是神勇的国军!    
    对占领延安反应最快的当数记者们了。20日《中央日报》头版头条就发表了文章,《国军收复延安,生俘共军一万余人》的标题赫然醒目。一时间各地大报小报竞相转载,生俘共军的数字也不断窜升,最多到了5万余人。    
    那几日胡宗南一直生活在举国的褒扬和吹捧之中,得意之相自不用说。但就在这时,国防部一个通知,使他脸色大变。国防部说,为了更好地宣传国军的神勇,政府将组织一个专门的记者团赴延安参观战绩,采写战地新闻。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转延安胡宗南由生感慨

    记者是无冕之王,这一点胡宗南心里清楚得很。对于记者,他是既爱又恨。他希望记者把自己占领延安这件事大写特写一番,弄得天下妇孺皆知他胡宗南的美名,最好还能留名青史,但又害怕记者到延安后刨根问底,戳穿了自己的骗局。所以现在的胡宗南心头还是有些沉重。他赶紧开了个会,决定成立一个“战绩陈列室”,指定第二处处长刘庆曾和新闻处处长王超凡专司负责“战绩”筹备工作。    
    干这种事,刘庆曾和王超凡可谓是得心应手。胡宗南会吹,他们就会造。一个下午,刘庆曾和王超凡就报上了一个“战绩筹备计划”:在延安周围设立10个战俘管理处,从周围乡村抓青壮劳力若干,一律穿上杂色服装,编成几个俘虏队,加以训练,充当俘虏。如果人数不够,就从守城的整编第27师中抽选灵光的士兵加以补充。如果人数还不够,记者参观时各个战俘管理处就互相抽调充数。对于武器,步枪抽调驻甘泉的整编第17师的三八式和汉阳造,不足的就由延安警备部队中分别抽调,白天将枪支送到“战绩陈列室”,晚上又秘密送还部队。所有的武器上都贴上标签,注明缴获的时间和地点。另外,还在延安附近修造若干坟墓,立上木牌,标明国民党阵亡将士生辰和籍贯。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找一个人充当共产党的旅长,加以训练,抬出来与记者对话,等等。    
    胡宗南越看越激动:“可以嘛,还挺像回事的嘛!”当即就同意了这个“战绩筹备计划”。    
    安排好了这件事,胡宗南觉得轻松多了。喝了杯茶,又伸了个懒腰,恰好熊向晖送来国防部电报,要一份在攻占延安一役中出过力的官兵和单位名单,准备奖励表彰。胡宗南应了一声,很骄傲地提笔写下了夺得占领延安的首功单位: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    
    但这个时候,90师师长陈武正在延安和军长董钊认理,他歪着脑袋直喊:“我90师连续几天担任强攻,师长旅长一齐上阵督战,死了好多弟兄才杀开一条血路,凭什么一纸命令就要我们让道?还有1师那个狗日的团长,他那么嚣张!不是考虑军机重大,老子非枪毙了那狗日的不可!”    
    董钊一言不发,他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当初他接到胡宗南那道命令的时候,就觉得不妥,就知道陈武会骂娘。但人家胡先生的命令能违抗吗?他一句话就能生杀予夺,谁敢不从?胡宗南悬赏1;000万法币的命令是他董钊传达的,要90师让道的命令也是他董钊传达的。但他也是左右为难,不得已而为之啊!现在的胡宗南享誉全国,领尽风骚,自己却替他受这股子窝囊气,心里也不痛快着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陈武的火可以向董钊发,但董钊的火向谁发呢?董钊想来想去,还是装一回傻,做个息事宁人的和事佬算了。    
    董钊备了一桌好酒菜,拉起陈武的手,强装笑脸说道:“陈师长,90师的作风我是知道的。功,我会给你们记上一笔。占领延安,功在党国。功在党国的事,就不要分先后啦!那个团长,我会处理的。奖金嘛,你就放心!来来来,咱们喝酒,咱们喝酒。”    
    一顿酒足饭饱,陈武的火也消了。董钊跑到胡宗南那里,死缠硬磨要了两份奖金,才算把事情彻底摆平。    
    胡宗南本不想支付这1;000万的,他说:“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指到哪,打到哪!哪来这么多■嗦话?”但熊向晖说了几句,让他改变了主意。熊向晖说:“先生,国防部通知的那个记者团就要来了,那个陈武也是个大老粗,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万一记者在延安活动的时候,他又吵又嚷,不守规矩,影响多不好呢?先生您看,还不如给他得了,免得节外生枝!”    
    熊向晖所说的“节外生枝”就是指“战绩陈列室”一事,要是陈武憋一肚子气没处发,把这件事给抖出去,那不出大洋相了?胡宗南觉得有道理,满意地朝熊向晖点点头,勉强地答应了。但心里还在骂陈武,也在骂董钊。    
    到24日,占领延安已整整四天时间了。胡宗南决定去延安走一圈,去看看这个革命红都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天寒地冻。但胡宗南刚得了二等大绶云麾勋章,心里暖融融的,靠在座椅上哼着欢快的小调,和着吉普车的隆隆马达声,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向延安抵近。    
    留守延安的整编第27师为胡宗南的到来搞了一个隆重的入城仪式。那天,27师动员强迫好些附近群众夹在军队中间,手拿红绸缎,载歌载舞欢迎胡宗南的到来。胡宗南感觉跟英雄似的,又是挥手,又是致意,那种受到军民共同欢迎的热烈场面,他今生今世也恐怕只有这一次。他觉得,政治攻略延安,在这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延安没有西安的高楼,也没有西安的闹市,只有土街,只有窑洞,却引起了胡宗南的极大好奇。胡宗南一行中午抵达延安,匆匆吃过午饭,他便从枣园开始,把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转了一大圈。    
    他一边走,一边看,还在一边想,对每一孔窑洞都看得很仔细,尤其是毛泽东住过的。在一间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胡宗南发现了张纸条,一手苍劲有力的浓墨狂草书写着“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这显然是毛泽东留给胡宗南的。但这个纸条没有对胡宗南形成足够的刺激,因为此时的胡宗南自以为是一个胜利者,他把毛泽东的纸条看成是失败者无奈的宣泄罢了。    
    转了一圈下来,胡宗南有一个惊奇的发现,所有屋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转移的家具也摆得整整齐齐。他早就听董钊、刘戡报告过,延安城格外的整洁有序。开始他还想不到是怎样的整洁有序,今天亲眼看见,不禁无限感慨起来,共军的慌而不乱,共军的镇定自若,国军永远无法与之相比!    
    胡宗南住在原陕甘宁边区银行,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里隐蔽,安静,又安全,适合胡宗南居住。胡宗南总觉得延安有一种无法说出的神秘,像隔着一层布一样,反正看不透,也搞不明白。他真的无法想像,如此简陋的环境,如此落后的设施,竟然能造就出这么一支劲旅,和装备精良的国军较量这么长时间,而最后的输赢,还没有一个定数。    
    


第二部分:扬长避短胜出一筹 以弱胜强稳定西北31旅青化砭遭歼(1)

    “如果共军向北撤退,则以‘二马集团’从庆阳、环县、定边一线围堵,我部经安塞北上,从北、西、南三面夹击聚歼共军于志丹、吴旗地区,或者把西北野战部队驱赶到绥蒙沙漠地区;如果共军向东北撤退,则以榆林邓宝珊集团沿无定河向南,我部沿咸榆公路北上,南北夹击,将共军歼灭于佳县、吴堡地区或赶过黄河。”这是占领延安当天,胡宗南向蒋介石报告的下一步行军方案。    
    但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自撤出延安,就在胡宗南的视线里完全消失了。胡宗南天天派飞机侦察,地面部队也拉网式搜索,都没有发现我野战部队的蛛丝马迹。这个时候,蒋介石一天几封电报,要胡宗南寻找共军主力决战,搞得胡宗南火烧火燎,也跟蒋介石给自己发电报一样,天天给董钊和刘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