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知道点中国哲学 >

第22章

知道点中国哲学-第22章

小说: 知道点中国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兵家鼻祖———姜子牙

    姜子牙就是吕尚,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我们还是喜欢称他为姜子牙。    
    吕尚曾经非常穷困,年纪很大了,还常到渭水之滨垂钓。一天。文王将出外狩猎,占卜得到:“捕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于是,文王西出狩猎,果然遇吕尚于小溪之上。俩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祖先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到达周邦,帮助周国振兴。’难道说的就是您吗?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吕尚为“太公望”,立为周之国师。    
    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于是吕尚、散宜生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文王。     
    文王归国,便与吕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为此,吕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和新奇妙计,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吕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过了九年,开始发扬光大文王的事业。为了探察诸侯是否会集而东讨商国,在军队出行时,国师吕尚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白旄宣誓说:“各方诸侯,带领你们的军队和你们的舟船,齐来汇集,逾期不到,将兴师屠戮。”他率军队到达孟津时,来会集的诸侯竟然有八百之多,可见当时周国的威望之高。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商朝国土中竟达1800多个。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在兼并混战中形成的较大的诸侯国。    
    又过了两年,商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萁子。武王要伐纣王,但占卜结果却不吉利,而且兵未出行,又遇到暴风雨。众大臣都很恐惧,只有吕尚坚持出兵,他说那些占卜用的龟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么吉凶。武王最终听从了吕尚的意见,在牧野向军队训话,之后开始攻打商纣王。在这场战争中,吕尚的战略战术和指挥都很得法。     
    在战略指导上吕尚善于把握战机,他选择商军主力远征东夷,纣王在国都朝歌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有利时机领兵出战。周军甲兵四万五千人,加上其他诸侯国军队,在朝歌南面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萁县西南)和商军展开激战。战略时机的正确选择是周军最后取胜的重要前提。     
    在战术运用方面,吕尚攻心为上,他亲自率领百名精锐冲击商军阵脚。因为打前阵的是奴隶,吕尚初战告捷之后,武王便率主力跟进围歼,加上商军中奴隶兵的倒戈,周军很快大获全胜,商朝被灭。     
    周朝建国之后,将吕尚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吕尚东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对他说:“我听说过时机难得而易于失去,作为一个客人,安于路边旅店中的享乐,恐怕不像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样子。”太公听了,夜里穿起衣服马上前行,天亮时到达营丘,正好遇到莱国的人来与他争夺营丘。     
    吕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周王下令给吕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     
    太公吕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


第二部分兵圣———孙武

    孙武也就是孙子,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受家庭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到了吴国。    
    到吴国之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著书,等待时机。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巳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    
    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春秋时期先进的社会思想交合的产物,是尚武崇智的齐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时也是孙武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当今,《孙子兵法》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其在非军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其中智慧,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第二部分田忌赛马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曾和魏国将军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再出外活动。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里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孙膑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于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自然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第二部分吴起兵法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邑(现在山东曹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法家。他最初在鲁国做将军,后又到魏国,战功卓著,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守。他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军事力量也很强盛,与诸侯共有大小76次战争,其中64次全胜,对魏国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魏文侯死后,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只好去了楚国。楚悼王重用他为令尹,即宰相。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世袭的贵族制度。他同时整顿武备,四处征伐,使楚国也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旧奴隶贵族发动叛乱,吴起躲到宫中,伏在楚悼王的遗体上,以为这样就可以免一死,因为按照当时楚国的法律规定,有敢施兵器于王身的要诛灭家族。这些对吴起恨之入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杀吴起,命令士兵放箭射死了吴起,然后又残忍地将他的尸首五马分尸,这在信仰鬼神思想的古代,是极其残忍的刑罚之一。后来,因为有的箭射到楚悼王身上这件事,被牵连处死的家族有很多。    
    《吴子》是吴起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汉书·艺文志》收录有四十八篇之多,但后来基本都散失了,现在的《吴子》只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应该是吴起在魏国时所写。    
    在书中,吴起对于战争的性质做了有益的探索,他指出,战争的起因有五种,即争名、争利、积恶、内乱、困饥。进而将战争区分为五种不同的性质: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    
    在战略战术方面,吴起强调战备,选择有利的战机,同时要随机应变,积极地利用地形。对于政治对军事的作用,吴起也很重视,强调将两者结合使用,这样就能使国家和军队内外团结,争取战争的胜利。    
    对于作战的主体军队,吴起强调兵要精干,要严格练兵,他认为精兵三千就可以具有“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的巨大能量。同时,赏罚严明也要做到,将帅爱兵,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才能强。吴起就是率领着自己练出来的精兵,用五万人,和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最终打败了秦的五十万军队。


第二部分伍子胥过昭关

    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