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14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举行了进军像皖苏、破击陇海路和平汉破击战(与陈谢兵团共同举行的)等战役,歼敌7万余人,配合刘邓和陈谢大军恢复并扩大了中原
  解放区,粉碎了敌人在中原战场上的防御体系。同时吸住国民党军约90 个旅,减轻了我其他战场的压力,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任务。
  1948 年1 月~3 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先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随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华东野战军以第1 、第4 、第6 纵队组成第1 兵团(亦称粟裕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准备挺进江南,担负开辟华南战局的任务(后该兵团奉命仍留中原作战);以第7 、第9 、第13 纵队及渤海纵队(1948 年2 月组建的,袁也烈任司令员)组成第2 兵团(亦称山东兵团和许谭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兵团继续留在山东执行内线作战任务;以第3 、第8 、第10 纵队组成第3 兵团(亦称陈唐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兵团归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抽调原内线兵团之第2 纵队南下华中,会同原在华中的第11 、第12 纵队组成第4 兵团(亦称苏北兵团和韦吉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后未随兵团行动),吉洛任副政治委员,兵团留苏北地区执行进一步开展华中战局的任务。这时,华东野战军36 万余人,华东军区部队38 万余人。
  1948 年5 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陈毅到中原局工作,并任命他为中原局第二书记和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5月21 日,中央军委决定粟裕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6 月至7 月,华东野战军第1 、第3 、第4 、第6 、第8 、第10 纵队,两广纵队(原东江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9 、第11 纵队,在粟裕等同志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发起豫东战役,歼敌9 万余人,至8 月,山东兵团连续举行了胶济路西段(周村、张庄)、胶济路中段(潍县)、津浦路中段(兖州)等战役,共歼敌14 万余人。同时,陈唐兵团会同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解放洛阳,歼敌2 万余人;苏北兵团先后进行了益林、盐(城)南、陇海路东段、众兴和涟水等战役战斗,歼敌2 万余人。
  1948 年秋,华东野战军主力奉命在中原野战军之第9 、第11 纵队及部分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发起了济南战役,全歼守敌10 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使山东省除青岛等少数城市外全部获得解放。同年11 月上旬,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在部分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进行淮海战役,歼灭敌军55。5 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为我军渡江和解放江南大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49 年2 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辖4 个兵团和1 个特种兵纵队。
  第7 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姬鹏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辖第21 车(含第61 、第62 、第63 师),腾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第22 军(含第64 、第65 、第66 师),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35 军(含第103 、第104 、第105 师),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
  第8 兵团,陈士柔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24 军(含第70 、第71 、第72 师),王必成任军长,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第25军(含第73、第74、 75师),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第26军(含第76、第77、第78师),张仁初任军长,王一乎任政治委员;第34军(含第100、第101、第102师),何基洋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罩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0军(含第58、第59、第60师),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军(含第79、第80、第81师),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军(含第88、第89、第90师),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军(含第97、第98、第99师),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8军(含第82、第83、第84师),朱绍清任军长,陈美藻任政治委员;第29军(含第85、第86、第87师),胡炳云任军长,张藩任政治委员;第31军(含第91、第92、第93师),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
  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员,张凯任政治委员。以胶东军区武装编为第32军(辖第94、第95师),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治委员,暂归山东军区指挥。两广纵队拨归第四野战军建制,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这时,华东军区约42万人,第三野战军约58万余人。第三野战军组成后,主力于3月中旬进至庐江、无为、滁县、六合、扬州和如皋一线,进行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4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随后解放了杭州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至6月1日,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歼敌约40万余人。
  第7兵团在第二野战军与华东军区一部的配合下,解放了浙江省及沿海大部分岛屿。第10兵团干7月上旬由苏州地区车运南下,向福建进军,8月17日解放了福建省会福州市。接着又举行了漳(州)厦(门)金(门)战役,至10月中旬,解放了福建省及沿海大部分岛屿,歼敌约10万余人。
  为了完成中央军委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及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统一和加强华东地区的军政领导,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于1949年7月合并(其名义仍保留)。同时,对野战部队的机构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第7兵团兼浙江省军区,该兵团第23军拨归第9兵团建制,第35军全部地方化;第8兵团部撤销,大部与华东军政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军政大学(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小部与第34军军部合并组成南京警备司令部(含第24和第25军),第26军拨归第9兵团建制;第9兵团第20、第23、第26、第27军,准备执行解放台湾的任务(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30、第33军调归淞沪警备司令部建制;第10兵团在福州市解放后,即兼福建省军区。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1950年1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第三野战军第30和第35军番号,其成员拨归华东海军建制。8月,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以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野战军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11月。以第29和第32军军部组建为铁道公安司令部。 
 
四、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0月31 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到1946年3月,全区歼灭土匪7万余人。在这期间,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气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斗争方针和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 “七。七决议”)精神,决定利用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分散、暂难继续大举进攻的时机,进一步集中力量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同时,加紧部队的整顿和建设。8月至10月间,先后以山东第1、第2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第7纵队,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华中第3师(欠第7旅)组成第2纵队;以山东第7师及华中第3师第7旅组成第6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第3、第4纵队,陕甘宁第359旅和南满独立第1、第2、第3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l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余人。为加强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1947年3月,建立了9个炮兵团, 27个营, 120个连,l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并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剿匪、“土改”中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组成10个骑兵闭和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