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章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章

小说: 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最终议定了赵匡胤的六字大谥。按照前朝的规矩,天子驾崩后的谥号一般为四个字,所以初议此事时,宰相沈伦、枢密使曹彬、参知政事卢多逊以及赵廷美等都同意太常寺递上的“英武圣文”四字,赵光义执意要再加上“神德”二字,来表示自己对先皇帝仁德感通神灵的敬仰之情。此事定下,又按照前朝惯例,将赵匡胤的庙号定为太祖。

  已经数日过去,赵光义两眼仍旧有些红肿,因为前几天他哭得太厉害了。新皇帝初立, 
 
 
万事攒集,虽然大丧期间新皇帝不再视朝,但这些天走马灯一样地接待众多臣僚,国丧中的赵光义一刻也没有闲着。

  “陛下!”阎承翰一溜儿小跑来到偏殿禀奏。“庆云殿已经收拾齐整了,圣驾今天就在那里好好安歇吧。”

  阎承翰说的庆云殿,就是大宋朝刚建不久由赵普建议陈列赵匡胤御物的那个殿。赵匡胤崩逝之后,赵光义不想在皇兄上仙的万岁殿里安寝,因为他一见到那个旧殿,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故而命阎承翰把庆云殿里的御物移到万岁殿陈列,自己住在庆云殿里。他想借“庆云”这两个字,让自己的心绪安宁一些。这几天的夜晚,他一直是在这间偏殿里凑合着和衣度过的。

  “好。”赵光义边说边站起身来,在御座前来回踱了几步,虽然还是一脸的倦意,但心情蛮好。“大臣们都宣来了吗?”

  “回陛下,沈丞相、曹枢密和卢参政都在殿外候着呢。”

  “宣他们进殿!”

  沈伦、曹彬和卢多逊依次进了偏殿,行礼之后,分坐在赵光义两侧。赵光义在几个人脸上扫视了一遍,才开口道:

  “三位爱卿,朕这几天陷在深深的哀痛之中不能自拔,有劳你们了,朕先谢过几位!”

  “陛下!”沈伦慌忙接口道。“陛下切不可哀毁过甚,伤了龙体。”

  “是啊。”曹彬接着说道。“陛下乃百官所瞻仰,万民所依赖。一切军政之务,臣等一定尽心力而为之,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等的职分。”

  赵光义点了点头,瞅瞅卢多逊,又瞅瞅沈伦,问道:

  “朕要更改年号的事,你们征求过大臣们的意见了吗?”

  “禀陛下,臣已经问过数位大臣,众人都说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甚好,只是历朝历代,不论有何原因,都要等到来年元旦才能启用新的年号,断无一年之尾便使用新年号的先例。”卢多逊率先答道。

  赵光义眉头紧皱,看上去有些不悦:“沈丞相,你也说说。”

  沈伦秉笏答道:“臣这些天一直忙于太祖权殡之事,还没顾上多问,是臣等的失职。”

  “朕没有问你失职不失职。”赵光义打断沈伦的话。“朕只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臣以为卢参政满腹文章,谙熟朝廷典故,所言皆有根据,但臣对陛下的苦心也十分理解,臣以为此事应当由陛下独断才是。”

  “理解朕的心意就好啊!”赵光义垂下眼皮,显出怆然之态。“这个晦气的开宝九年,太祖殡天,万民同泣。宫中失去了徐贵妃,军中失去了王全斌将军,前两天蜀中又奏报说吕余庆也随先皇帝去了,一想到这些,朕就忧心如焚!那些死守旧章的大臣们,就这么一点儿事,也非要引经据典,全然不懂得朕的心情,朕不过是想让天下早一天太平,国家早一天兴旺嘛!”

  “陛下,臣以为前朝旧制也并非金科玉律,应当随人事而变更。倘若一切都遵循旧制,那还算什么大宋新朝?陛下此意上合天心,下合万民,当改则改,不必有所顾忌!”曹彬开口说道。

  “这……”卢多逊瞅了曹彬一眼,有些不服气地哼了一声。

  赵光义见沈伦、曹彬均已表态,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下吧。”又扭头吩咐阎承翰道:“传旨翰林院起草诏书,大赦天下,自即日起,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

  “遵旨!”伺候在赵光义身后的阎承翰应声出殿。

  “沈丞相,其他几件面子上的事情考虑得如何了?”赵光义又问沈伦。

  “回禀陛下,给王侯们加恩的圣诏,臣已经命学士院草拟好了,请陛下过目。”沈伦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两卷素绢,呈给赵光义。

  赵光义打开来,边看边点头,说道:

  “违命侯李煜加封陇西郡公,王后周氏加封郑国夫人,朕也算是对得起他了,不知这个李煜懂不懂朕的苦心。恩赦侯刘进封卫国公,也真是给足了脸。说心里话,朕真有些为几位爱卿抱不平呢,这几个降王,爵位都已经在你们几位之上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悔过之心。”

  “这两个人都很有意思,那李煜终日里只惦记着王后周氏,他的旧臣徐铉对臣说过两三次了。”沈伦接着赵光义的话说道。“那个刘就更逗人了,一定要陛下为他成就一门亲事,还说如果再让他鳏居下去,他就要一头撞死!”

  赵光义轻蔑地笑笑,低声说了句:“这些事由朕慢慢处置吧。”停了片刻,又问:“吴越王钱俶没有赏典吗?”

  “启禀陛下,臣与卢参政多次议过此事,拟给钱俶增加食邑三千户,吴越王、兵马大元帅的旧号不变,不知陛下能否恩准,所以没敢写在奏札上。”

  赵光义“嗯”了一声,说道:“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钱氏一直对我大朝毕恭毕敬,难能可贵呀。依朕的意思,索性给他加食邑五千户。钱俶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下一步看他如何待我大宋吧。”

  “陛下,诸皇子覃恩封赏之事,臣等也拟了一个草案,请陛下审度。”

  赵光义又打开另一封绢草,上面写着中书省拟定赵廷美晋封齐王,依祖制继任开封府尹。这赵廷美是谁呢?其实就是赵光义的弟弟赵光美。光美为什么又叫廷美了呢?因为赵光义如今做了皇帝,臣下名字中犯忌讳的字都必须改掉,这就如同当年赵匡胤做了皇帝,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是一个道理。其次是太祖的长子赵德昭晋封为武功郡王,大朝会时班在宰相之 
 
 
上;次子赵德芳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大朝会时班在宰相之上;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晋封卫王、同平章事,班也在宰相之上;次子赵德昌,也就是宋皇后一直抚养着的小宝儿,授山南东道节度使,由于年纪尚小,暂时不能上朝。

  他皱了皱眉,又很快舒展开来,把绢札轻轻放在案上,说道:

  “爱卿真不愧是先皇帝和朕的心腹大臣,此议甚好。”

  沈伦紧提着的心一下子舒缓下来,他偷偷瞟了卢多逊一眼,下意识地揩了揩头上的微汗。

  “陛下,太原前线的潘美将军听说先皇帝晏驾,悲恸欲绝,请求回京师为先皇帝送葬。”曹彬换了个话题奏道。“臣已差人火速赶往河东,命潘将军加紧围城,力争早日拿下太原,用河东大捷告慰先皇帝在天之灵。”

  赵光义神色凝重地望着曹彬,说道:

  “曹枢密,朕正要与你商议此事。朕的意思是让潘美将军立即率军回京,满足他对先皇帝的一片忠心!”

  “旋师?”曹彬心中微微一震。“陛下,太原城内已经陷入了混乱,破城是指日可待的事。此时回师,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朕心中有数。凭着朕对契丹人的了解,我朝遇到国丧,他们十有八九要乘势出兵,要出兵先要援救太原,这样一来,潘将军的处境就格外危险。昨天江南转运使樊若水来见朕,给朕出了个好主意,就是要先把南方小国彻底扫平,然后再集中精兵大举北伐。朕不想对钱俶兴兵动武,但如果不给他一点暗示,他还是不肯主动归国。眼下我精兵全在河东,朕打算用这些兵马告诉钱俶,不要再耽搁了。”

  “臣不知调潘美大军回京师,钱俶能会到何意?”曹彬一向精于揣摩,可今天赵光义这番话,却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赵光义笑了笑,反问道:“曹枢密猜猜看,樊若水给朕出了个什么主意?”

  曹彬低着头,沈伦瞅了瞅卢多逊。

  “哈哈,这个樊若水,他告诉朕,以他在江南这两年的观察,钱俶不像李煜那样死心眼儿,只要吓唬他一下,他就会乖乖地把两浙之地献给大宋。南方人不是习惯于水战吗?我大宋只要摆出一副操练水军的架势,钱俶就明白了。朕把潘美调回京城,就是想让他那数万大军在京城之西顺天门外开凿一片大池,朕连名字都取好了,就叫金明池。”

  曹彬初听此话,觉得近乎荒唐。然而曹彬毕竟是曹彬,他立即猜想到,赵光义命几万大军凿池练习水战,不过是个托词罢了,他的用心,很可能是想把全国最精锐的这支禁军安放在眼皮底下,以稳定京城的局面。看来这位新皇帝,要比先帝赵匡胤更有心机!

  “陛下远虑非臣等所及!”曹彬深深赞许道。“臣这就差人前往河东,命潘美将军速速回京。”

  “不用了,朕昨天已经派人去了。”

  曹彬心中又是一惊:莫非是新皇帝对自己产生了疑心?他脑子飞速地旋转,仔仔细细地搜索自己这几天来有没有得罪新皇帝之处。尽管自己素来小心翼翼,但毕竟威权太重,新皇帝有所猜疑也是正常的事。他当机立断,立即请求道:

  “陛下,臣早有一事要奏。”

  “说说看。”

  “眼下海内未宁,尚在用兵频频之际。臣身为枢密使,又兼禁军总帅,身边缺少得力的助手,时时感到力不从心。臣请推荐一人担任枢密承旨,祈请陛下恩准。”

  赵光义的目光一直注视在曹彬脸上,半晌才“嗯”了一声。他何尝不知道曹彬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个当口,他倒真想听听曹彬想推荐谁进枢密院,因为通过这个人选,他就能判断出这位总揽兵权的关键人物对自己这个新皇帝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

  “开封府判官柴禹锡。”

  赵光义暗舒了一口气,随后不无赞叹地说道:“曹枢密举荐的人一定错不了,朕岂能不准奏!”

  “谢陛下!”

  这些天赵光义一直摸不透曹彬的心思,直到这时,他才算对此人有了点把握:柴禹锡不是曹彬的部下,他一直待在晋王府,在外人眼里,柴禹锡无疑是自己的亲信。如今曹彬推举他,分明是在表明愿意合作的态度。这就太好了,只要曹彬能与自己同心,天下大势就定了一半。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新朝就要有新气象。曹枢密深体朕意,朕甚感欣慰。”赵光义再次向曹彬示意。顿了片刻,又问沈伦和卢多逊:“中书门下事务繁冗,不知两位丞相有没有考虑人事上的变更?”

  沈伦应声奏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敢以烦劳为辞!”

  卢多逊心中冷笑,暗暗骂道:“傻老头儿!”他早听出了赵光义的弦外之音,而且猜想赵光义十有七八要重新起用老丞相赵普,因为他这个皇帝的宝位,是赵普一手把他扶上去的,如果真的如此,就算是触犯天颜,也要拼尽全力加以阻止!

  “陛下为臣等考虑,臣等能不感激涕零!”卢多逊先上了句好听的,紧接着把话岔开。“中书堂后五房孔目官久病,不能应付日常行走,臣意推举贤王府里的赵白为中书省干当官。此人做事还算精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