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26章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26章

小说: 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二、三、四……”

  丁谓感觉到给他撑伞的参军正用发抖的手死死拽着他的衣后襟,他猛地一甩,差点儿把参军撞倒,吼了声:“慢!”然后迈开大步,毅然朝老头儿走了过去,走进乡民中间。数数儿的声音戛然而止,人群也倏然间寂静下来。丁谓本来担心乡民们会立即把他撕碎,然而奇迹发生了:所有的人都没有动,愣愣地瞅着他。好大一会儿,老头儿才说道:

  “把转运使守好!”

  这大概就是蛮人的风俗。众人开始拥着丁谓向后退,那几个参军、主簿干瞪着眼,直到乡民们退回很远,才无可奈何地回了州城。谁都明白:眼下要想赎回丁谓,只有找回许知州,可是丁谓不下令,其他人都是许知州的属下,莫说找不到许知州,就算找到了,谁敢去抓他?

  施州的官吏和城中百姓在惊恐中度过了整整一天。雨停了,围困州城的乡民不但没有减少,反面一批接一批地拥过来。按照老头儿的命令,如果许知州今天再不前来伏罪,第二天一早便要攻城。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大变化,杨崇勋带领夔州兵马赶到了施州。原来许知州那日回衙后,越想越怕,于是骑了匹快马赶到夔州去搬救兵,杨崇勋听罢,想带兵前往扑剿,州钤辖担心杨崇勋把兵带走,万一夔州再乱就无法收拾了,两人争吵了半天,杨崇勋仗着是朝廷派来的官,硬是带上施州许知州,把兵都开到了施州。进城不久,杨崇勋便下令施州厢兵也跟在队伍当中,几千兵马来到城外。

 
 
 
  乡民们骤然紧张骚动起来,大首领传话让各部蛮人不必慌乱,又来到丁谓面前,说道:

  “你立刻下令让官军退回城里,不然的话,先砍下你的脑袋!”

  丁谓一直没受捆绑的折磨,看守他的人按时给他送饭送水。听了老头儿的话,立刻想到肯定是杨崇勋带兵来了,对这个新情况他既喜又忧,喜的是总算把消息传到了夔州,忧的是自己被牢牢控制在蛮人手中,杨崇勋不动则已,只要一动,那就不止是自己要死于非命,还要搭上不知多少人的性命!想到这里,立刻对老头儿说道:

  “请大首领放本使回去劝他们退兵!”

  老头儿第一次露出笑容,不过是几声狞笑:“鬼头,想逃回去带兵杀我们?”

  这一回丁谓气势壮了,态度虽不强横,口气却硬了许多,望着老头儿,又瞥了瞥他身后的壮汉们,说道:

  “本使如果是那等狡诈之徒,昨天就不会走到大首领的身后!本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乡亲们着想。大首领如果相信本使,万事皆休,倘若执意和朝廷作对,岂不又出了一个王均?”

  几句话把老头儿噎住了,他从心里感到,丁谓和其他州官的确不同,再说不放他出去,官兵也不可能退,想了想,招呼骆伟等人,嘱咐道:

  “你们护着丁运使到官军队前。带上弯刀,他敢耍鬼头,一刀砍了!”

  骆伟麻利地用一根绳子拴住丁谓的脚踝骨,另一头儿系在自己腰间,与其他乡民跟在丁谓身后,朝杨崇勋军阵缓缓走来。此时杨崇勋刚听兵曹参军讲完乡民的习性,正考虑如何出击,见丁谓走过来,在马上拱手说道:

  “丁大人不必害怕,杨某立即下令剿贼!”

  “杨大人!”丁谓最怕杨崇勋说这句话,使劲朝杨崇勋摆手。“千万不要出击!施州百姓都是英雄,不是贼寇!”

  杨崇勋抬眼望去,乡民们像蜂群一样压了过来,还齐声喊道:

  “日神保佑!日神保佑!”

  双方越靠越近,杨崇勋跳下马道:

  “这些刁民不替朝廷剿贼,倒和丁大人为仇,不是盗贼是什么?丁大人不必害怕,出什么事由杨某一人承当!”

  “杨大人误会了,施州百姓不是有意和官兵作对,他们是受了冤屈!”丁谓急忙解释道。一眼瞥见了许知州,瞪起眼睛斥责道:“你还懂得回来?”

  许知州本以为自己是立了功的,回到施州后,才听说蛮人把丁谓当人质扣押起来,一时慌了手脚,可事到如今,除了敦促杨崇勋出兵之外,再无良策。如今见丁谓既怨且怒,知道大事不好,后脊梁直冒虚汗。急切间他跑到丁谓面前,伏在地上叩头请罪,暗里想把捆在丁谓脚上的绳子解开。骆伟等人还没出手,丁谓先踢了他一脚,骂道:

  “你还想把本使置于不义之地?”

  许知州慌忙爬起身,垂手呆在丁谓面前。丁谓不再与他说话,双手一拱,朝杨崇勋道:

  “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杨大人万不可先行动手,待我与大首领商谈,让许知州向乡民谢罪,事态便可缓和。”

  杨崇勋并不清楚许知州惹了什么祸,又怕丁谓出差错自己回朝不好交待,听丁谓如此说,便答应了。丁谓转过身回到老头儿面前,说道:

  “大首领,刚才本使的话你们都听见了,官军并没有想杀害乡亲的意思。本使提议让许知州面对所有施州百姓赔礼道歉,然后我们讲和,发兵剿贼,怎么样?”

  老头眨了眨诡谲而犀利的眼睛,问骆伟等人:

  “狗官要给我们赔礼,知道该怎么做吗?”

  “知道!”骆伟等齐声回答。

  丁谓朝杨崇勋举手示意,让许知州前来赔礼。许知州早吓得面如土色,杨崇勋黑虎着脸骂道:

  “还不快滚过去!”

  “是是!”许知州浑身哆嗦,像往地狱里走一样哭丧着脸,挪一步千斤重,来到丁谓身边,合起双手向人群鞠躬。话还没出口,被骆伟猛力一搡,推进了人群,但见众人齐声呐喊着挥拳朝许知州身上猛砸,不消片刻,许知州哀号着栽倒在地,双手抱着头,杀猪一样尖叫不止。众人哪管这些,你抡一拳,我踢一脚,直到知州躺在地上不再滚动,众人还不肯放手,怒骂着狠狠地往他身上跺,恨不得把他肠子肚子都跺出来。丁谓虽然没有亲睹这个场面,但众人的呼喊和知州的哀叫却听得一清二楚。他一言不发地等待着,身边的老头儿不时朝他察言观色。

  骆伟挤到大首领跟前,喘着粗气说道:“神爸爸,狗官已经打死了!”

  老头嘿嘿奸笑了两声,问丁谓道:“你说怎么敛他?”

  “照当地习俗吧。”丁谓没想到许知州被乡民活活打死,面色呆滞地答道。

  老头儿朝骆伟吩咐:“丁运使既然发了话,那就把他敛在低谷里。记住,敛之前一定要为他祈神!”

  骆伟走开,老头儿又对丁谓说:“我们当地的风俗,好人要敛在高冈上,来世成为贵人;坏人要敛在低谷里,来世成为饿鬼!”

  人群的骚动慢慢地静下来。望着天上的太阳,老头儿得意地对丁谓说道:

  “看吧,天晴了,暖了,是因为冤死的人已经走出了阴暗的地狱!”

 
 
 
  丁谓脚上的绳子被人解开,那汉子把绳子挽起来,大手拍了拍丁谓的肩膀,说道:

  “旧账两清,丁运使可以回去美美睡觉了!”

  “不!”丁谓大叫了一声,站在老头儿面前说道:“大首领,人命抵了,朝廷的圣命可还没有奉行呢!”

  老头儿眨了眨眼,问丁谓道:“丁运使能保证你的下属不再随便杀我乡亲?”

  “这不用大首领嘱咐,朝廷三令五申,要以民为子。许知州罪有应得,本官一定如实向朝廷禀报!”

  “你怎么向乡亲们保证?”老头儿逼问道。

  丁谓略一想,对老头儿说:“老人家先带人到远处高阜之下,待本使命人回城取酒,和大首领歃血而盟!”

  “一言为定!”

  丁谓大步走到杨崇勋等人身边,吩咐参军道:“速到城里取几坛酒搬到那边去!”又对杨崇勋说:“杨大人,这些事你都看在眼里,如今只要悉心安抚,朝廷的旨令即刻便可施行了。烦杨大人陪下官对蛮人说几句话,宣示朝廷恩德,下官先谢过了!”

  杨崇勋一直住在京城,哪见过这等场面?不过他对丁谓的胆略着实钦佩,如今再帮丁谓煽一煽火,大家脸上都好看,于是爽然答应。

  施州城北有片山,山下是块平地,一条小河从山脚下缓缓流过,河边长着疏疏密密的树木,天热时,施州人常到这里来乘凉洗澡,往来的民人客商累了渴了,也到这里歇歇脚,喝几口清凉的河水。河边旧有几张石桌石凳,盟誓就在这里举行。州吏们在石桌上摆好两只瓷碗,斟满酒,丁谓和老头儿分别在桌对面石凳上坐了下来。乡民们都想目睹官府和蛮人如何结盟,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那些挤不进去的人纷纷趟过小河站满山坡,上万双眼睛一同注视着那张小小的石桌。

  打横的是杨崇勋和骆伟。骆伟从腰间拔出一把尖刀,递给丁谓。丁谓看了看老头儿,慢慢地将袖子捋起,咬紧牙将刀尖在自己的左腕上一划,殷红的鲜血滴进了酒碗。

  “噢!好!”山上山下响起震天的叫声。丁谓把刀还给骆伟:

  “请!”

  骆伟刚刚把袖子捋上去,被老头儿喝住:“慢!”说罢朝骆伟伸出手来,让骆伟割他的腕子。骆伟不敢动手,乖乖地把刀递给老头儿。只见老者毫无怯色,将自己的手腕倏地割破,血也滴进碗里。

  “噢!好!好!”

  骆伟把两人面前的酒碗换了个个儿。丁谓双手端起酒,对老者说:

  “大首领,为了大宋朝的昌盛,为了施州百姓的祥和,干了这碗酒!”

  老头儿也端起酒,说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干!”

  两碗酒同时饮尽,人群中有的跳,有的叫,有的拍巴掌,还有个大嗓门儿的唱起了当地的山歌:河水缓缓哎淌又淌,山路弯弯哎长又长。

  漂亮的阿妹哎巧梳洗哟,一心要嫁哎如意郎。又是一片笑声,叫好声。

  “大首领,你老人家还有什么不信任朝廷的吗?”杨崇勋插进话来。

  老头儿先用双手朝山上摆了两下,喧闹声渐渐停了下来。

  “丁运使,大英雄!”老头儿竖起大拇指。“按我们夷人的风俗,一旦和外人结了盟,就会誓死不变心,而且要立盟碑为证,哪个违了誓约,就要在石碑前自己碰死!”

  “大首领,这更不成问题,本官和丁运使一定会如约制碑。只是我辈受朝廷委派,当务之急是剿灭贼寇,这碑等杀贼回来再立,行不行?”

  老头儿看看杨崇勋,又看了看丁谓,叮嘱道:

  “那立碑之日必须要写在今日!”

  “一言为定!”丁谓大声应道。





第四十一回 丁运使受召回朝

  咸平四年十月底,雷有终、上官正等将领一路追杀王均,追到富顺,两军相遇。与此同时,丁谓、杨崇勋所率蛮兵数万人也恰好从东路赶到。王均攻进富顺,企图据城而守,怎奈小小一座城池,哪里经得住官兵、蛮兵昼夜攻打!王均见大势已去,一条绳子吊死在富顺县衙,其伪属官开门投降,至此为止,蜀中之乱再次被朝廷平定。

  消息很快传到朝廷,赵恒还没来得及和宰辅们商议,次日早朝,便集议此事。宰相吕蒙 
 
 
正因病已经一个月没有上朝,李沆、枢密副使王旦、翰林学士王钦若等都已齐集,异口同声庆贺蜀中大捷。

  “朕不想多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