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48章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48章

小说: 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清楚张洎在赵光义面前到底说了些什么,阎承翰也能猜出此人肯定又抖了不少别人的不是。他来到赵光义身边,轻声说道:

  “陛下,恕微臣说句不该说的话,微臣看这张洎不是个正人君子。”

  “那是什么?”

  “是,是个奸佞小人。”阎承翰鼓足勇气说出了口,生怕赵光义生气。

  赵光义没有直接评判,站起身来说道:“朕饿了。”

  “那好那好,陛下终于饿了,微臣这就传膳到庆云殿。”

  赵光义先自出阁,走到门口,停住脚步对阎承翰说:“你的眼力不错呀。不过你还不懂什么叫治国。为君之道,君子要用,佞臣也要用。有时候君子会给你败事,佞臣却会给你办成事!”说不清是张洎盛怒之下把芭蕉公主轰了出去,还是芭蕉公主盛怒之下愤然离家出走,总之,她只挎了一个装衣衫首饰的小包袱离开了张府。能到哪儿去呢?没处去,只能先找个尼姑庵栖栖身。汴京城虽然很大,尼姑庵却只有一个,在城西的建初坊尽头,唤做崇真院。院主是个江南老尼,前两年李煜的嫔妃窈娘等人决意出家,就是先到此庵暂住,后来才回江南的。

  芭蕉公主找到庵下时,天色已经微曛,庵门也闭了。

  “有人吗?”她拍了拍朱漆大门,大声喊道。

  门开了,一个中年尼姑出来说道:“施主,天已经晚了,明日再来上香吧!”

 
 
 
  芭蕉公主一边往门里走一边说:“我不是来上香的。”

  “那,那你来做什么?”见芭蕉公主一个劲儿往院里走,尼姑快步撵上她问。

  芭蕉公主也不答话,低着头只管往大殿奔。庵主从殿里迎出来,朝她双手合十,诵了一声“阿弥陀佛”。大概她已听到了刚才两个人的对话,直截了当地问道:

  “莫非施主是来剃度出家的?”

  芭蕉公主瞅了瞅老尼,不知哪儿蹿上一股火,高声骂道:“滚开吧你!我才不想像你们一样剃成个大秃子,男不男女不女的,成什么样子!”

  老尼无端遭到一顿臭骂,心中好生憋闷,但出家人慈悲为怀,不怨不怒,只得细声又问:

  “不知施主究竟到本庵做什么?”

  “我是离了家,可是不想出家,只想在你庵里借住几天。”

  “原来如此,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尼明白了芭蕉公主的意思,吩咐中年尼姑道:“施主遇到了难处,来借我佛之力,也是因缘。快去收拾一间闲房,让施主早早安歇吧。”

  中年尼姑遵照老尼的指派,很快在后院收拾出一间供过客留宿的小禅房。芭蕉公主踏进门,吓了一跳:

  “这么简陋!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不知施主还需要什么,请吩咐。”中年尼姑心里早就不高兴了。

  “算了算了,凑合着吧!”芭蕉公主不耐烦地朝尼姑挥了挥手。“你出去,没有我的应允,谁也不许进来扰我!”

  尼姑蹑步出去,把门扉给她带好。禅房里安静极了,这倒让过惯了喧闹生活的芭蕉公主感到十二分不自在。房间又很窄狭,她想来回走几步,刚抬脚就到头了!“真想像不出这些尼姑们怎么过活!”她不满地嘟囔了一句,而后四仰八叉往榻上一躺,“啊啊”地自叫自听了几声,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起床,她才把妆奁取出来,照着菱花小镜抿了抿发簪,搽上些胭脂,正不知到哪里舀洗脸水,中年女尼恰好给端来一盆水,盆是陶制的,很粗陋,芭蕉公主觉得嫌弃也没有用,将就擦了把脸,又细细匀了匀粉脸,便朝庵外走,走得还挺快。她要到哪儿去呢?初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走着走着,哎,有了!到徐铉府上看看去,早听说他随军出征已经回来了。

  三拐两不拐,她又摸到了徐府门前,“嘭嘭嘭”敲门。

  老仆开了门,一见是她,问道:“张夫人,有事吗?”

  “以后不许再喊我张夫人,我把张洎那家伙休了!”芭蕉公主气愤愤地说道。“休”这个词是她来到汴京后才跟北方人学的,岭南人从来没有这种说法。可惜她只学懂了一半儿,她还以为不论男女,只要一方把另一方开销掉都叫做休呢。她这么一说,老仆觉得很好笑。

  “你家徐大人呢?”

  “一早就公干去了。”

  “我不信!”芭蕉公主自以为是地斥责老仆道。“徐大人很喜欢和我说话,你为什么总拦在前头?”

  老仆无奈地解释说:“今天可不是休沐日啊,夫人难道不知道?”

  “真的吗?”芭蕉公主瞪着两只圆圆的眼睛。“那好,我就在你家门口等,待会儿徐大人从外面回来,万事皆休;若是从府里出来,我再找你理论!”说罢扭身下阶,朝门外不远处一个卖糖梨的小贩走过去,梨车旁摆放着两只小木凳,她也不问,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徐府大门。

  “客人,要吃梨呀?”小贩捧着两个梨悄悄绕到她身边,笑容可掬地问道。

  芭蕉公主看也不看,摆了摆手:“不吃!”

  “不吃?不吃你咋坐在俺凳子上了?”小贩的凳子是专为招徕生意才摆的。不料芭蕉公主全然不懂小生意的艰辛,倒像逮住理一样斜瞪了小贩一眼,不屑地说:

  “坐会儿有啥了不起,又坐不坏!”

  “客人这么说就不合适了!”小贩满脸不高兴。“客人占着座位,一会儿来买梨的人赏小的生意,反倒没处坐,人家岂不生气?”

  “噢,就为这个呀!”芭蕉公主像是才明白过来,小手一扬:“那就拿梨来吧,我正饿了!”

  小贩马上换了和颜悦色,“哎”了一声,把两个擦得铮亮的大糖梨递给芭蕉公主,芭蕉公主嘴里嚼着,眼睛却片刻也没离开徐府。不知不觉间两个梨吃完了,没事儿人一样抹了抹嘴,依旧朝前注视,生怕看漏了。

  小贩磨唧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张开了口:“客人,那梨钱!”

  “噢!”芭蕉公主早把吃梨要交钱的事忘了,怀里胡乱摸了摸,仰头一笑:“我没钱!”

  “没钱?嗨!”小贩赔着凳子又赔梨,急得原地打了个转儿。“没钱你就别吃梨呀!”

  “是你非要让我吃嘛!”芭蕉公主自知理亏,口气明显地软下来,忽然灵机一动,指了指徐铉府门,说道:“别急,你没见我在这儿等徐大人吗?徐大人一回来,我还你二百个梨钱,还不行?”

  小贩有什么办法?也只能陪她一块儿盼徐铉赶快回府。直到正午之后,徐铉才骑着瘦马从街头走来。芭蕉公主像被牛皮弦射出去的箭一样一蹿而起,口里叫着:“徐大人!”飞跑过去。

  徐铉一见是芭蕉公主,现出一副难以琢磨的神色,怔怔地看着她飘到自己面前。

  “知道我等你多久了吗?快两个时辰啦!”芭蕉公主伸出两根纤指在徐铉眼前晃了晃。

  徐铉也没和她打招呼,突然狠狠地跺了跺脚,说道:

 
 
 
  “小祖宗,你惹下大祸了!你可把徐某连累苦了!”

  芭蕉公主骤然间满脸惊愕:“我,我怎么啦?”

  “你家那位张大人把徐某告到皇上那儿去了!小祖宗,你快走吧,快离开徐某吧,算是徐某求你了!”徐铉说着,把马缰绳丢给迎出来的老仆,抬脚便往门里走。

  芭蕉公主一把将徐铉的衣袖拽住,刚才的惊愕变成了愤怒,叫道:

  “徐大人等等,你说说清楚,张洎告徐大人什么了?”

  徐铉恨不得一步躲进府门去,可是被芭蕉公主死死拽住,无法脱身,只得如实相告:

  “你这位夫君太厉害了!唉,都是江南过来的人,何必相煎太急呀!他居然告我勾引他的妻室。你说说看,我徐某的冤枉能到哪儿去诉?”

  “那你不会也给他编点故事吗?”芭蕉公主并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

  “他恶人先告状,徐某就是长上一百张嘴,皇上也不会相信我的话呀!”徐铉无可奈何地叹道。“今天就有大臣参奏徐某,说徐某廉耻丧尽!唉,等着遭贬吧!你,你……”

  芭蕉公主这才感到事情比她想的要严重很多,刚才那副欢快劲儿全没了,颇为歉疚地

  说道:

  “真的是我连累徐大人了?不怕,徐大人如果遭贬,我来陪着你!”

  徐铉吓得头都快炸开了:“哎呀,我的祖宗爷,你快回家吧,千万别再来陪徐某了!”

  芭蕉公主怅然若失地说道:“我没有家了,你让我回哪儿去?”

  “这个,我也顾不得了,夫人,徐某要静一静,求你饶了徐某吧!”徐铉恨不得给她下跪磕头,好不容易挣开她的手,一步跨进府门,“砰”地把两扇门关死了。

  这件事真让徐铉窝囊透了!若是因为别的事遭弹劾,他还可以强口而辩。勾引他人妻室,这是多难听的字眼啊!况且世情就是如此:只要有人说出这种事儿来,哪怕是空穴来风,大伙儿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你不去辩解,兴许会把事态化解一点,若是再强颜力辩,别人会到处给你传扬,而且会越传越邪乎。他这大半辈子还从没有碰到这样黏黏糊糊的恶心事呢!

  他呆呆地坐在案旁,不知道下一步该受到何种处分。这个不知死活的芭蕉公主,她不说赶紧躲一躲,反而打上门来,要让别人再见到,不是勾搭又是什么?别人正饿,她还紧着给别人添饭,真是傻透了!

  “傻透了!”他不由嘟囔出声来。然而正是这个“傻”字,忽然又让他感到一种自生民以来几乎绝迹的真纯。芭蕉公主一点心眼儿也没有,可是她丈夫,还有那些和她丈夫一样的人倒是不傻,又聪明又狠毒,懂得不择手段地整人!赵德昭刚刚被人谗害死,没几天又轮到了自己,这些事都是那些聪明透顶的人干的!与其和这些聪明人往还,还真不如与芭蕉公主这样的大傻瓜交往来得真率。他又想起刚才芭蕉公主说她已经离开了张洎,那她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她是不是真想住在自己家里?那叫什么事!可如果让她流落在汴京街头,岂不太残忍了?就这样胡思乱想了半天,才勉强吃了几口饭,一觉睡去。

  门外的芭蕉公主愣了好半天,才拖着无力的脚步往回走,口里还喃喃自语:

  “我把他害了?我把他害了?真是的!”

  卖梨的小贩把她截住:“客人,梨钱!”

  “你明天还在这儿卖,我会还你十倍的钱!”再说赵光义自从赵德昭死后,变得有些怪异,有时候独自发呆,有时候喜欢踽踽独行,不过有阎承翰跟着,也显不出什么。张洎向他禀奏了徐铉和李煜的事情之后,他的性情变化更大,臣下明显地感觉到他越来越暴躁。不仅对大臣们如此,对他最喜欢的女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款款柔情了,比如昨天在宋皇后那里,本来气氛很好,宋皇后把他哄得十分高兴,可他突然问宋皇后:“先皇帝是不是真有立德昭为太子的举措?”宋皇后告诉他有,他又问见过没见过先皇帝的遗诏。宋皇后回答说:“不但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赵光义翻脸骂她扯谎,弄得宋氏大为委屈,扭转身去不再理他。按宋皇后的经验,小嘴儿一撅,赵光义一准来哄她,可这一回赵光义不但没搭理她,连道声别都没有,甩下她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