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的影响+ >

第1章

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的影响+-第1章

小说: 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的影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6…08…18 23:51:41 
大 中 小 
 
教育真的不是理论,你必须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注意自己的反应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这是鸣迪找到的一篇文章,原本刊于《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4月27日,标题为“孩子:请尊重我们好吗?”,可见大陆也有人比较早地关注到克氏的思想。

◎孔祥敏
 
        最近一期的台湾《光华》杂志,封面打的标题十分醒目:台湾孩子没有人权?!内文指出,儿童也是有人权的。有的家长或许还会诧异地问:“我的小孩也可以跟我讲人权吗?”
 
        《光华》里面打了个有趣的比喻。假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老师就会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西方老师却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上回在新加坡演讲,也曾调侃东方的家长。他说以色列学生回到家里,父母往往关心地问:“今天你在学校里问了些什么问题?”然而,亚洲父母就会问孩子:“今天你的测验得了多少分?”如果答案是97分,那么父母也会再追问一句:“另外3分去了哪里?”
 
        照笔者看,以上所说的“东方价值观”,肯定是出自儒家思想的渊薮。旧时的儒家幼儿读物《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就明定父亲须负起“管教”的职责。经中亦以“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好母亲不只以身体力行来教导孩子,更要注意孩子居住的环境,幼年所受到的影响是什么。
 
        我想《三字经》这里所说的,其实也很有道理。这指出了当孩子还在稚龄阶段,父母的管教、督导和关切是很重要的。家长都不应该逃避这样的责任,孩子要是缺乏教养而走上歪路,以后就是社会负担的加重。

        对孩子严格教育是必须的,而且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现在的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古老大山压迫下,对孩子不是毫不讲道理的严,就是不管不问的放纵,严重扭曲了孩子们的天性,这实际上都侵犯了孩子们的自由成长的权利。所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这几年我们不断听到一些悲剧性的事件,一些孩子在父母的严酷教育下,忍受不了学习的重压精神崩溃而自杀,有的学生在高压下反弹,残忍杀害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另一方面,在金钱至上学费高的让家庭破产的今天,读书无用论重新流行。家长认为学费高昂交不起学费,又看不到利益,不愿让孩子上学,孩子看到姐姐哥哥上完学后找不到工作,再加上竞争激烈,厌学之风越来越盛。
 
        当然,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穷地区,无数的孩子无法上学,虽然他们的父母支持,孩子们渴望,但他们上不起学,甚至他们的学校也不断的破产。而且这种状况近10年来,越来越严重,而且他们的命运几乎无人关注。
 
        一些城里人,为了赚钱,让自己有些天赋的孩子到酒吧唱歌。城市打工群体的孩子,在城市没有上学的资格,能上也交不起学费,自己办学又遭惩罚。还有一部分人利欲熏心,不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在街头卖花要饭赚钱。甚至一些父母,为了自己赌博,竟然买掉自己亲生的孩子。
 
        最近,《北京文学》有两篇文章叫做《教育:“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长”》和《教育:“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教师”》,孩子是无辜的,有罪的是家长和教师,是我们的社会,是我们教育政策。整个社会必须认真反省,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当然,也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传统儒家思想所忽略的地方,恐怕是在其以集体而非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东方社会中“养儿防老”的观念,就是一种集体的考量。
 
        倘若人们把儒家教条视为不可逾越的行为模式,就更加容易矫枉过正了。极端的想法包括“慈母多败儿”、“棒下出孝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小孩有耳无嘴”等等。《三字经》里头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强调“成功”的父母都以儿女的飞黄腾达为荣。
 
        偏差出在哪里?《光华》访问的台湾“内政部”儿童局“局长”刘邦富所说,这主要因为父母视儿女为财产,妨碍了儿童人权的伸张。
 
        实际上,即使在东方,也并非每种哲思都带儒家功利思想。印度禅修哲人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曾写过一部《一生的学习》(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的书,里头提出这样的质问:
 
        “父母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有孩子?他们要孩子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名声,继承自己的产业?他们要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开心的缘故,为了满足自己情绪上的需求?如果是这样,孩子就只能是父母的欲望或怯惧心理的投射。”
 
        克氏也说,父母应时时反躬自省,声称爱孩子的父母往往错误地教导自己的子女,给孩子灌输妒忌、仇恨与野心。父母也会因此而鼓动民族或族群的对抗情绪,带来战争、毁灭,最终导致可悲的灾难,并会以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名义把人放到你死我活的位置上。
 
        细想起来,政治巨人要是把人民当孩子,并据为私有财产,其实也会产生上面所说的各种恶果,造成更大的灾难。
 
        难怪阿拉伯哲学家纪伯伦(Khalil Gibran)在其名著《先知》(The Prophet)里面,有个简短但精辟的篇章《论孩子》。爱心老人冰心的翻译是这样的: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让我们从望子成龙的大山下从金钱的深渊中解放出来,还孩子读书的权利,自由成长的权利,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我们配做父母吗?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