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高山流水 >

第38章

高山流水-第38章

小说: 高山流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新的、向前追求的,但也因人类具有反省的智慧而不断自我克服与不断超越的。因之,在结合人文与科学、平衡发展两者的基础上,人类的未来可以充满希望与光明。我此处所指的人既是个体的人,也是集体的人,如人的社会或社群等。人文一如科学,是群体的事业,也是群体精神的凝聚。两者的目的都在关怀人与发展人,同时以人为主体,也以人为客体,更不用说也同时以人为本体来结合人的主体性与人的客体性。    
    我们就人文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意义及未来理想提出下列的看法。    
    一、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明面临海洋的挑战,在埃及人测量农田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航海术与天文学,形成科学理性的精神。此一发展当然并非偶然,因为它来自浓厚的自觉自发精神。希腊人的理性精神也见之于对客观永恒真实的追求,发展了对人的批评的理解,也为后来的西方人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模型。希腊人的人文精神也十分发达,并因科学知识的发展,重视结构,重视原理,但又用之于具体事物,创造了生动的雕刻艺术,发展了体现公平竞争的奧林匹克运动比赛制度,并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度。在雅典Pericles时代就已成就了一个实际上把科技和人文结合的范例。更重要的是,古典希腊文化提供了一个人文与科技同源,两者又交相引发与交相辉映的发展模型。古典希腊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身体与心灵发展的平衡,非常重视对物质宇宙与自然的知识、个人才性的自由发挥,以及对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参与支持。雅典人的教育理想境界(peideia)就反映了此等精神。    
    二、当代西方从15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精神是由人文价值的追求唤醒。当时的哲学家强烈地表达对入世生活的肯定,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赞赏,由欣赏此一世界之美,进而追求此一世界之真。故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的发展,经由宗教改革,走向自然科学的研究,增长了人类对自然的知识,由理论发展为实用的科技。更由理性的自由思考透视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长之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导向了资本主义。又因人文的关怀与正义的追求,发展了社会主义。在此一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人文的关怀也导致民主思想的复苏,打破传统的专制政治,促进了现代民主国家的诞生。    
    质言之,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抬头与持续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现代性的建立,把人类的历史与社会推向一个新的文明,名之为现代文明或理性文明均可。它代表了一种人文与科技结合的新形态。在此发展过程中,显然有一趋势,即是科学逐渐成为最大的主导或主宰力量,而与之俱起的功利主义也成为文化与生活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显然科技的发展与功利的追求已成为现代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最为核心与最为前沿的战略价值。缘之而俱起的权力挂帅、霸权主义与环境污染问题却在人类并未完全自觉的景况下,使人类进一步陷入生存的困境与发展的危机中。这是否意味着人类自人文的关怀走入了人文的否定?亦即丧失了人文的动力与人文的愿景,并失去理性的批判精神,落入了发展的陷阱与歧途?此正是人文与科学或科学与人文的疏离与异化所引起的当代人类的危机,也可以视作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在经济起飞后面临的发展危机。    
    三、这个发展危机的涵义是:科学精神可以流于科学独尊主义,把一切纳入科学与技术之中,又把科学与技术纳入到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经济体系之中,从而对人文精神产生冷漠、拒斥,甚或压抑。另一方面,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原动力的丧失也能把人推向狭隘的价值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甚至后现代的虚无主义。也因为如此,人文精神也逐渐丧失其原始的活力,甚至走入宗教的神秘主义与个人崇拜的恶质现象。由此可见,无论科学与人文,如果只知一味自我膨胀而不知自我调节,也不知尊重对方,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步提携对方,必将酿成对人生与社会的大害。    
    四、世界走向全球化将更是科学和人文认知相互补充与相互激励与制约的重要性的一个契机。科学家如不重视人文教育,将无以理解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体系的格局对人类均衡发展的重要,且有可能将科学技术沦为仅为个人经济牟利的工具。同样,如果人文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浪涛中不以科学为重,或蔑视科学的知识,最后也会导致文明的大幅度的落后与自我的封闭。    
    下列我将列举科学与人文所代表的一些核心价值,以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科学与人文的相互独立性以及两者的相互依赖性,并由此洞见两者必须脱离孤高自赏之境,彼此亲切问讯与交谈并热情交往,携手为人类文明再造辉煌。    
    人文及其层次科学价值及其层次    
    情感理智    
    直觉论证    
    想像事实    
    审美求真    
    文化生活(含工作与休闲)专业探索    
    整体感思对象思维    
    主体自由化客观规律化    
    道德修养知识开拓    
    理性沉思理性认知


第五部分人文与科学的分解与结合(2)

        
    五、基于人性需求的多元性与有机性,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必须在文化生活中平衡发展并相互支持,方能达到持续增长与发展,并促进文明更新、文化创新的活力的目标。总结来说,科学价值表现的是科学精神,也就是表现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重方法、重开放、重系统、重效果的精神。与之相较,人文价值却表现了下列两种基本精神:一是个体人的整体性的平衡与充实,也就是人性、人心与人身所包含的知情意欲的平衡与充实,也可以说是人的身心与人的精神求善的实践与美的满足,而不只是知识上的求真的开拓;二是社会整体生活世界内涵的充实与丰富多彩,使人与人之间具有更多的理解、沟通与感情,因而也更能激荡人心的想像能力与思考能力,为社会带来创新的眼光与活力。    
    六、从以上表达的人文价值来分析,我们可以把人文价值或人文精神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是表达在文学(包含诗、散文与小说)与艺术(包含各种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的艺术)的活动之中,因为文学与艺术要表达的是情感直觉想像与审美。第二层次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却表达于伦理与道德的实践活动之中,因为此两者要表达的是生活秩序与规范的需要,同时也要显示人之为人的人格的完整与理想的一致与卓越。第三层次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要表达的是理性思想的批判、整合与综合能力,并以涵盖与透视生活、生命与存在的真谛为其目标的。此即为自觉的哲学的思考活动。它作为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的最高表达事实上已经结合了科学的价值与科学的精神,并取得一种“超融的”统一,亦即创造了一个既超越又包含两者的理智的空间,为科学的具体活动与成果以及人文的具体活动及其成果建立一个平衡、互补与互动的关系面或关系体。在此一意义下,哲学的思考是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的结合点,也是两者的制高点,随时考验着一个文化中人文与科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也提示两者的现实状态与问题,甚至界定与规范两者的性质与关系及其发展的未来。    
    七、中西哲学的不同显示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的人文心态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也要指出人文的价值与人文的精神在本质上并不与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相冲突,因为两者各自代表了两种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两种集体或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及其个人提供一个价值丰富与充实的个人与集体生活的模型,如我以上所指出。故而,如果一个文化传统有所偏向,并不表示其内在必然的缺陷,也不表示其无学习与引进新价值的能力,更不表示为了引进一个价值,必须要取消或打倒一个原有的价值,如引进或学习科学必须要消除或打倒人文或人文的某一精神与部分。引进与学习的重点应在扩大眼光与延伸生活领域与思维空间,使原有的人文与科学价值得以充实与转化,甚至激活为创新的动力与资源。以此来检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之争,可以看出一条鞭思考方法的肤浅性与片面性。无论是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都是有问题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同样也都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体用的内在关联未能说清。在一个深入的本与体及与体与用的理解框架下,更好的说法应是中西互为体用,演化出一个“超融的”但却是开放的复杂系统以结合两者,而非约化与消除其中的差异与多元。    
    八、除了哲学的统合性的作用外,此处又必须指明,伦理学是以辨别是非善恶为基础的。辨别是非善恶固然可以看成是实践理性的作用,但如果有第一层次的人文表达,比如透过文学创作(小说或戏剧)来表达,其感人的效果与影响的范围,可能要比实践理性的批判强得多。此点说明不同层次的人文价值是共同分享与互相依存的,并没有价值上的高下之别。另举一例,人文价值中有伦理与宗教的精神。伦理是一个社会成为社会的生活秩序与生活价值,其建立与发展,既有德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更有意志情感的成分。宗教信仰自然是人文的一部分,虽然有终极关怀或终极超越的关注,但在一般实践经验中却有更多的意志与情感成分,其目的在安顿人心,寄托生命。一个成熟而又合理化的宗教不但往往构成一个文化传统的主导力量与特色,而且能够借信仰的情感导向伦理的崇高善行与良好人品,或可名之为信仰伦理。此点表明了伦理与宗教在文化实践生活中可以相互依持的可能。    
    最后要指出的是:人文价值可以利用科学价值来实现其创新与发展的目的,正如科学的价值可以在一个广泛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提升探索的对象与延拓思考的空间。科学的人文化,一如人文的科学化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整合发展与文化创新的意义。    
    九、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与现代化与全球化相互推行的关头,对人文的同步发展是最为急需的。这与培育高品质的公民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建立生活的内在秩序以维护生活的开放与进取意识有密切关系。显然,中国目前的现代化事业已造成了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与农村人口的大迁移。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各项冲突矛盾将因社会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甚至因心态结构与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变化、包含概念的不定化、意义的模糊化,与价值标准的转移化而不断发生。如果不正视人文的价值,在教育系统、学术系统与媒体系统中予以宣导与发扬,此一价值混乱与标准失落的现象将不断深化,而我们的社会生活将逐步流入肤浅、虚假、冷漠、势利、人情淡薄与人性扭曲。当然,这不一定妨碍我们进入一个高科技的甚至高效率的技术性的现代社会,但是这会是我们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