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林氏三兄弟 >

第13章

林氏三兄弟-第13章

小说: 林氏三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林育英在红四方面军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他首先代表中央欢迎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回到陕北,然后着重宣传了中共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林育英的报告,受到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欢迎。    
    1936年12月16日,朱德、张国焘回到了保安。为显示中央对张国焘的欢迎,林育英向毛泽东建议在红军大学举行一个欢迎朱德、张国焘回到陕北的联欢晚会。毛泽东同意了这一意见,当即指示红大校长林彪组织500人的队伍到路边去欢迎,并搭建一个土台子,以供他和张国焘作演讲时用。    
    联欢会之后,林育英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代表中央找张国焘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将功补过,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    
    张国焘见林育英又找他,心里很不自在。他结结巴巴地说:“林育英同志……”    
    林育英看出了他的心思,连忙接上去说:“张政委,你这几天辛苦了!”    
    此时,张国焘别的没有考虑,最担心的是中央是否给予他处分,今后怎样对待他。他试探性地问:“洛甫(即张闻天)、润之(即毛泽东)、恩来他们近日开什么会没有?”    
    “开了会。”    
    “哦……”    
    林育英见他心里有些紧张、害怕,对他说:“国焘同志,我今天特地到这里来,主要是受党中央之托来与你谈谈心。”    
    “嗯……”张国焘不自然地点了一下头。    
    “你有什么新想法,也可与我谈谈。”    
    “育英同志,”张国焘做出一副很诚恳的样子说,“我对你说句心里话,我对你这个‘共产国际代表’是很信任、很尊重的。要不,我恐怕回不来,甚至两路红军还有打起来的可能。我回来后,别的想法没有,就是我今后还要工作,还要做人,望你向党中央反映一下我的要求,希望同志们今后不要歧视我,不对我的夫人杨子烈及孩子们另眼相看……”    
    林育英见他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光想自己的问题,对他说:“你这次回来,中央是欢迎的,但有两点你必须做到,第一,真心实意地服从中央的领导,这个服从,不是口头上服从,而是心里要服从;第二,对自己在长征途中的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最好是向中央写个书面检讨材料,以取得同志们的谅解。如果你这样做了,我想,中央对你的问题会有个实事求是的决定,同志们对你和你的家属也不会歧视,更不会另眼相看。”    
    “你估计中央对我的问题会有什么结论?”    
    “这就要看你的态度了。”    
    “我……”张国焘心里很紧张。    
    “国焘同志,”林育英耐心地对他说,“红军在长征途中出现的分歧,在全党、全军造成的影响是很不好的,损失也不小。希望你对这个问题仔细思考一下,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你应负什么责任。至于其他的问题,如中央给你的问题作什么结论,给你分配什么工作,暂时不要去想它。如果你把问题说清了,对自己的错误又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相信党中央会公正合理地研究处理这个问题的。”    
    张国焘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林育英又多次找张国焘谈话、做工作。    
    对于林育英在争取张国焘北上直至回到陕北的工作,老革命家王鹤寿等人1982年3月1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纪念林育英的文章《忠心为国,虽死犹荣》中,曾有大段的叙述。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理论家、史学家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2节 受命援救西路军

    1936年10月下旬,原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2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为西路军。    
    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由于这次西渡黄河作战系战略上的失误,战术上起不到大的作用,加上环境生疏,准备不足,没有后方,补给困难,西路军陷入了困境。    
    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地区后,曾连续给中央发电,请求中央派部队援救。    
    为救西路军,2月24日,毛泽东给在西安的周恩来发电,告知听说围剿西路军的马步芳很爱钱,请他考虑是否送一笔钱给马步芳,要求马容许西路军回到黄河以东。周恩来接电后,与国民党的代表张冲等人作过多次交涉,没有起作用。    
    1937年2月26日,根据西路军的要求,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组织援西军问题的指示,并决定抽调第四、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军及一个骑兵团组成援西军。2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    
    西路军组成后,毛泽东特地将林育英请到窑洞里问:“中央决定你和刘伯承组建援西军,你有什么意见?”    
    在毛泽东找林育英谈话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已决定林育英任中共中央工农部部长,张闻天已将中央的决定告诉了林育英,他思想上已有所准备。现在毛泽东又说要他任援西军政委,他没有讲任何价钱,马上回答说:“中央的决定我服从,只是……”    
    “只是什么,说完嘛。”    
    “我怕完不成这个任务。”    
    “怎么完不成呢?”    
    “我过去长期做党务工作,没有打过仗。这次一下子去带万余人的部队,恐难胜任。”    
    毛泽东见林育英有顾虑,对他说:“我听洛甫、林彪他们讲,你是个很聪明的人,相信你会完成任务的。”    
    谈了一阵,毛泽东又问林育英:“你还有其他想法没有?”    
    “没有。”    
    “信心足不足?”    
    “有信心。”    
    “那好,”毛泽东又接着说:“不过,这个任务很艰巨。长征途中,许多干部战士在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危害下,曾三过草地,吃苦甚多,又牺牲了不少人,干部战士有怨气,还有一些人受张国焘的错误思想影响较大,因而,援西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务很重,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去不行。所以,中央决定派你去。军事上,伯承同志很强。这样,援西军的文武两将都是硬角色。”    
    “伯承同志很强,我向他学……”    
    未等林育英说完,毛泽东大笑起来:“你也很行啊!你是湖北人,湖北不是有‘惟楚有才’的说法吗?你也是楚才嘛!”    
    “主席过奖了!”    
    又谈了一阵,毛泽东对林育英说:“西路军危急,时间紧迫。你赶快与伯承同志商量一下,先把陕北的部队带出去,再在甘肃镇原县将部队全部集中起来,然后相机援助和接应西路军。”    
    “我马上就出发。”    
    林育英出窑洞时,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祝你们旗开得胜!”    
    林育英点了一下头,然后向毛泽东挥手告别。    
    第二天,林育英与妻子涂俊民、堂弟林彪告别,然后与刘伯承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3节 援西军中巧工作

    援西军组建起来后,工作难度相当大。    
    由于干部、战士对援西任务、目的不明确,林育英到部队时,一些干部、战士纷纷向他和刘伯承提问:为什么刚回陕北,又要去甘肃?当初,为什么要调西路军过黄河?有些同志听说这次援西路程有3000多里,而且又要过沙漠,有畏难情绪,还有的找种种借口,不愿去“援西”。    
    林育英感到,在部队未出发前,要给官兵们作个动员报告,向大家告知援西的意图和必要性,统一部队的思想。他与刘伯承商量后,决定开一个誓师大会。    
    3月5日,林育英在援西军出师动员大会上讲了话,他说:    
    西路军的同志西渡黄河后,经过数月的艰苦作战,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党中央决定派我们援救他们。西路军是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他们是为新中国而战,是为人民而战失利的。现在,他们遇难,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红军长征后,部队损失很大,经过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革命的骨干、党和人民的财富,也是革命的火种。西路军的每一个同志也是如此。今天,中央派我们西进援救西路军,就是挽救火种,挽救财富。这次援西虽然要走3000多里路,而且还要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但为了革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发扬过去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和舍己救人的精神,营救、援助我们的阶级兄弟。我相信、经过千锤百炼的红军将士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这次会上,刘伯承司令员也讲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政委、司令员的战前动员报告,使援西军将士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当天,部队从三原、淳化出发,日夜兼程西进。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部队于3月中旬到达甘肃镇原县。    
    部队一停下,立即收到西路军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中说,他们经过数次血战,迭遭挫折,干部、战士大部牺牲、被俘。余下人员被迫上了祁连山的康隆寺,已经弹尽粮绝。援西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必渡河。    
    收到这份电报后,援西军与西路军的电信联络中断。    
    林育英从刘伯承手中接过电报,心情沉重地说:“看来,西路军已经完了。”    
    刘伯承坐在石凳上,心里很痛苦。过了好一阵,他才说了一句话:“这个损失好大啊!”    
    林育英对刘伯承说:“是不是将司令部的同志召集拢来开一个会,研究一下抢救失散人员和伤员问题,然后给中央发个电报,报告西路军已经失败,我们的部队可否停止前进。”    
    刘伯承同意林育英这个意见。    
    中共中央马上来了电报,要求援西军暂时屯兵镇原,一面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一面进行整训。援西军司令部根据中央的指示,将第四军驻扎在镇原县屯马镇,三十一军移到平原镇,司令部驻在镇原县城内。    
    3月20日,援西军在镇原县城广场上召开了一个连以上干部会,会议由林育英主持,刘伯承在会上念了西路军发给援西军的最后一封电报。    
    电报一念完,场上气氛马上变了。有的失声痛苦,有的低头抽泣……    
    刘伯承讲了几句话,也讲不下去了。坐在场上的林育英、宋任穷也泪流满面。    
    过了半小时,场上还有人在哭,还有人在流泪……    
    林育英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他深知:泪水流得再多,也帮不了事业的忙。目前最要紧的是化悲痛为力量,把部队带好。他用手帕抹掉了泪水,向全军干部讲道:    
    同志们,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难过,西路军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支很好的队伍。他们当中,有的参加了黄麻暴动,有的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冲杀出来的工农子弟,还有的是威震川东的游击健儿,他们和我们援西军的指战员亲如骨肉,情同手足。听到他们失败的消息,大家痛心疾首,非常难过,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