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林氏三兄弟 >

第19章

林氏三兄弟-第19章

小说: 林氏三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办法可以,”朱德极力赞成说,“而且也只有采取这样的办法,才能治好他的病。”    
    在毛泽东的亲自关照下,中央有关单位迅速与苏共中央取得了联系。20世纪20年代,林育英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见过斯大林。30年代,他在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工作期间,与斯大林有过多次接触,斯大林对林育英留有深刻的印象。此时,中共中央请求苏方派专机将林育英接到苏联治病,斯大林当即表示同意。    
    不久,苏联派来的专机降落在延安机场。    
    对党中央请求苏联派专机接林育英到苏联治病的经过,林育英事前不知道。苏联飞机来了,他先是惊奇,后是不同意去。他认为,他的伤难以治好,没有必要去苏联。    
    他不愿出国,延安的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后来,中央一些负责人轮番到医院劝他,他仍不同意去。他说:“我的伤病我心里清楚。这个样子,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医生,也治不好的,不要浪费苏联的资金、药品。有很多八路军的伤病员急需治疗,还有一些烈士的后代及其他人要去苏联,让他们去吧。他们的伤病治好了,还可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林育英的伤病那么重,仍在关心他人。他的美德,使很多来看他的人感动得流泪。    
    他执意不去,毛泽东和中央其他负责人无法,只好尊重他的意愿。结果,苏联派来的这架专机将延安的其他伤病员和一些烈士子女接到了苏联。    
    1994年11月,笔者在北京见到熟知这件事的一位老同志,他谈到这件事时,仍十分激动地说:    
    林育英是个特别关心他人,完全不顾自己的人。依我看,当年他如去了苏联,有可能治好伤病,可他就是不去。他心里只有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些伤病员和其他病人,就是没有他自己。他的高贵品质和情操,如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当我想起他的那些往事,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他的感情,他是个少有的好人!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32节 临终留言给林彪

    1941年8月4日,一队日军战斗机飞到延安上空。    
    日军飞机这次轰炸的目标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后,炸弹如雨点般地往下倾泻。不一会,一颗炸弹落在林育英的窑洞门口爆炸,窑洞被震得天摇地动。巨大的爆炸声,使林育英的大脑、心脏受到刺激。他的病急剧恶化。    
    随后,他的身体出现水肿。他的秘书、警卫员及妻子涂俊民见他生命垂危,连忙将他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延安名医何穆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彻底检查,结论是:心脏大了3倍,肝脏扩大,还有肺水肿,肾脏亦有毛病。    
    毛泽东得悉后,指示中央医院全力抢救。经过何穆、金茂岳等名医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林育英的病才稍有好转。    
    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躺在床上,时常回想自己参加革命的艰难历程和党内复杂的斗争,十分怀念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堂弟林育南和战友恽代英、李求实等,一股对王明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一天,他与一同住院的原一二○师政委关向应谈起王明把持中央领导权期间,残酷打击迫害为党的事业作过很大贡献、又有很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重要领导干部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人的情况,激起关向应的同情与关注。    
    他们决定一起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上书,建议中央重新给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人作政治结论,肯定他们勇于与王明作斗争的英雄业绩。    
    很可惜,他的这项工作刚刚开始,病情又突然恶化。    
    林育英感到:自己已经不行了。    
    1942年2月,林育英得知林彪已从苏联回到西安,心里很高兴。此时,林育英很思念林彪,希望能与他见一面。    
    恰在这时,林育英的一位老部下因事要去西安。他临出发前,来看望林育英。林育英得知他马上要到西安去,拉着他的手说:“麻烦你带个口信给我的堂弟林彪,我快不行了,希望他早日回延安,我想与他见见面,对他说几句心里话。”    
    这位老部下到西安后,马上将林育英的口信转给了林彪。林彪得知堂哥的病情很重,决定提前离开西安。    
    2月14日,林彪乘坐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一辆卡车回到延安。他匆匆吃过中饭,先到延安交际处看望了老父亲林明卿后,连忙去看林育英。林彪走进窑洞,见躺在床上的堂哥已面目全非,喊了一句“八哥”,泪水便夺眶而出。    
    林育英望着难过的林彪,也不知说什么好。    
    沉默一阵后,林彪仔细询问了林育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林育英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我的病情很关心,而且尽了最大的努力。只是我的病太重……”    
    “八哥,”林彪轻声地说,“你要坚强些,也许你的病会好的。”    
    林育英艰难地摇头,表示好不了。他们谈了一阵,医生查病来了。    
    林育英见时间不早,对林彪说:“育容啊,今天见到你,我有几句话要说,也算是我的嘱咐,你要好好记住。”    
    林彪点头道:“你讲吧。”    
    林育英说:“我们林家三兄弟参加革命最早的是育南,最早去世的也是育南,他实际是受王明迫害而死的。他蒙冤而逝,死得太可惜,我总惦记着这件事。近来,我与关向应同志多次谈过这件事,也向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反映过,希望党中央对他和何孟雄、李求实等同志的问题重新作个结论。党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你回来了,要把这件事与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再谈谈。育南是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才华横溢,能文能武,很了不起。在那非常时期,发现并勇敢地站出来反对王明路线,没有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是做不到的。而且他反对王明路线,既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他还是我和你的革命引路人。他的冤屈,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路线和大是大非问题。我们如不为他说句公道话,对不起党,也对不起他。”    
    林彪说:“这件事我记住了。”    
    林育英又说:“我活不了多久,尽管革命的路还很长,相信胜利终归我们共产党人,遗憾的是,我看不到那一天。我们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胜利的只有你了。你还很年轻,有很好的前途。但是,任何人的前途,既要靠党的培养,又要靠自己努力。毛主席多次与我谈到过你,说你很有军事才干,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在苏联时,看过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著名文学批评家和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篇评论文章,其中有一段写得极其精彩,至今令人难忘。他说:历史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历史道路铺展在原野之上,时而尘土弥漫,时而肮脏不堪,时而越过泥潭,时而穿过人烟绝迹的密林。谁害怕尘土沾身,弄脏皮靴,谁就不必去从事社会活动。我希望你也记住这段话,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信念,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林彪点点头,表示记着了。    
    这一天,林彪在林育英的窑洞一直呆到很晚才离开。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33节 死后也要望着党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3月5日,林育英用微弱的声音将警卫员、秘书及妻子涂俊民叫到身边说:“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深以为憾。我虽未为我们的党和革命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但尽了力。我死后,请组织上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青年文化沟——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    
    3月6日凌晨1点1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    
    中共中央负责人李富春、彭真、邓发以及林彪等前往照料。当日下午,中央成立了林育英治丧委员会,由李富春、林彪、邓发等人组成。遗体移入延安中央大礼堂。    
    林育英去世,林彪甚为悲痛,几次暗暗落泪。他作为林育英的亲属,既要照料悲痛欲绝的嫂子涂俊民,又要招呼来看望的客人,还要与中央有关领导人商量办丧事。因而,他甚为忙碌。    
    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    
    据当时的《解放日报》报道,林彪曾多次向采访他的《解放日报》记者表示,他的堂哥林育英是一位有远大理想、品德高尚,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的坚定革命者,其事迹十分感人,他准备办完丧事之后,设法搜集他堂哥的资料,编写一本纪念集广为散发,以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可惜,林彪后来因工作太忙,没有精力做这件事情。    
    林育英的遗体移入中央大礼堂后,灵堂设在礼堂内,致哀的半旗低垂在礼堂顶端,灵堂外用蓝、白色布帷扎成的牌坊上面写着:“工人先进,战士楷模”。灵堂四壁遍悬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送的挽联和花圈,吊唁的个人与团体代表,脱帽步进灵堂,向林育英遗体敬礼,然后登堂瞻仰遗容。棺柩两旁,站立着中央直属机关党组织派的4位灵丧护卫员。    
    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林彪、叶剑英等,也轮流为林育英守灵。    
    本来,治丧委员会通知8日开始吊唁,但7日各界人士自发先期前往吊唁者达500余人。许多人在林育英遗体前泪流满面地说:“我们一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心里很难过,等不到8日那天……”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34节 主席亲自抬灵柩

    1942年3月8日,延安细雨纷纷。    
    上午4点至9点,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向林育英的遗体告别。这一天,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题了挽联: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朱德、叶剑英、陈云、李维汉及林彪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3月9日,中央决定公祭林育英。    
    公祭之前,毛泽东对朱德、任弼时等人说:“林育英是一位很好的同志,对革命的贡献很大,他的去世,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同志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为表示我们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我提议,他的灵柩由我们几个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抬到桃花岭。”    
    朱德、任弼时都表示赞同。    
    上午9点,林育英的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了仪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读祭文。中央领导号召大家学习林育英对组织忠诚、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好品德、好精神。    
    祭礼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岭上,又亲自为他下葬。这是毛泽东一生惟一的一次给人抬棺、下葬。之后,毛泽东还亲自为林育英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的墓碑。    
    据笔者所知,从延安到北京,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中,只有林育英享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