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

第26章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第26章

小说: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语堂烧婚书
文学家、幽默大师林语堂说过:“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
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驶它。”
林语堂是怎样欣赏和驾驶自己的婚姻之船的呢?在林语堂夫妇欢庆结婚
50 周年的时候,有人请教他们的婚姻秘诀,这对老情人竟快活地抢着说:“我
们是‘金玉良缘’。秘诀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夫妻之间,应当尽量‘给’,
不应该计较‘受’。”
林语堂夫妇早年还有个令人惊异的举动:烧婚书,即把结婚证明书烧掉。
那一年,林语堂对妻子廖翠凤说:“把我们的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有离
婚时才用得着。”廖翠凤也真相信丈夫,即刻把大红结婚书找了出来,让林
语堂付之一炬。
在林语堂看来,婚礼婚书都只是形式而已,婚姻的内容,是两人忠贞不
渝的爱情。
林语堂自1915 年与廖翠凤订婚, 1919 年结婚,两人白头偕老。
他们是幸福的。虽然林夫人谈到因为没有儿子而感到有些遗憾,然而林
语堂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觉得自己已有三个女儿,她们比许多人家的儿子
还有出息!
胡适的夫人是位家庭妇女
胡适,字适之,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鼓吹四方文化,宣传破除传统,
主张婚姻自由,在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很少人知道,胡适的夫人江冬
秀是个几乎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他们的婚姻也不是自由恋爱的,而是父母包
办的。
1917 年12 月30 日, 27 岁的胡适奉母亲胡太夫人之命,回家乡与比他
大一岁的小脚姑娘江冬秀完婚,那时候江冬秀己在胡母身边服侍多年了。虽
然胡适不太愿意,但格于母命,还是赶回家乡结婚了。新婚那天,胡适很高
兴,他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幽默的对联,曰:
三十夜大月亮
廿七岁老新郎
胡适还写有一首新婚杂诗,通俗如话,真挚感人,诗曰:“十三年前没
有见面的相思,于今完结;把一椿伤心旧事,从头细说;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我对不住你。且牢记取这十二月卅日的中天明月!”
胡适成立“怕太太协会”
胡适生逢卯年,是属兔的,他太太江冬秀是寅年生的,属虎的。小兔自
然怕老虎,所以流传有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胡适接到朋友自巴黎寄来的十几枚法国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
谐音恰为“怕太太”,乃戏赠好友,成立“怕太太协会”。以铜币作为会员
的证章。
胡适舍爱求名
胡适的三嫂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曹佩声,比胡适的年龄约小十岁。
1923 年的夏天,三十刚出头的胡适到杭州疗养,住在烟霞洞,而曹佩声当时
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个是“使君有妇”,一个是“罗敷有夫”,
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边,两人相逢,已是“恨不相逢未嫁时”了。于
是,曹佩声向自己的丈夫提出离婚,并很快办妥了离婚手续,在这种情况下,
胡适面临着一个难题。他的妻子江冬秀不是个普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软弱
可欺的妇女,她为此事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上掷去,
幸未掷中。当时的胡适已是很有名气的了,名气与爱情两者不可兼得,最终
胡适还是舍爱求名。这样一来,曹佩声身受的打击可不轻,但她仍在情场失
意的情况下发奋读书,后留学美国。胡适与曹佩声恋爱期间,常常鸿雁传情。
胡适还为曹佩声作了一首诗:
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
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
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
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胡适与陈衡哲的一段情
胡适早年曾赴美留学,据说是婚姻问题迫使他远走外国深造的。
晚清宣统二年,胡适母亲替他订了一门亲,他的未婚妻是两足纤细的旧
式女子江冬秀小姐。胡适当时是一位“新青年”,不想盲婚,遂取得官费出
国读书。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母 亲告诉他的原配一直等着他。
胡适终于感动,婚后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虽然他的婚姻是大团圆结局,但却留下了一段爱情的创伤。
他在美国留学时,一位名叫陈衡哲的女同学对他十分爱慕。陈是金陵人,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俩在美是同校同学,胡年少英俊,陈多才多艺,朝
夕共处。校长对这两位得意门生非常宠爱,认为以学识才能而论,真是天造
地设的一对,便有心撮合两人,自己做一个骄傲月老。于是以校长身份用种
种机缘使二人接近,胡陈感情果然一天天浓厚起来。陈对于胡适的爱是如火
如茶,想尽办法接近,但胡适却有难言之隐,时时以若即若离的态度对待。
校长见此,遂在毕业前半年,探询两人意思,陈女士当然千肯万肯,但胡博
士却沉默不语,暗暗流泪。
到了快毕业时,他们在校园散步,陈衡哲忍不住问胡适,毕业后打算怎
样?是否会和她结婚?
胡适虽然热泪盈眶,但终于以理智控制了感情,诚恳地回答陈衡哲:“我
们同学多年,在学问上得到你很多帮助,寂寞时得到你的鼓励,而大家性情
也合得来,我也希望能有幸福的一天,但是我早已订婚,请原谅我? 。”声
音颤动得不成样子。陈衡哲被这晴天霹雳吓呆了,最后两人抱头痛哭一场,
便分了手。
胡适何以参加总统竞选?
1948 年4 月底的一天,身为北大校长的胡适收到苏醒之的一封信,信中
提及,为迎合当时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竞选总统一事,中华三育研究社
邀请大学生及中外教授500 人,搞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有370 人投胡适的
票,只有130 人投蒋介石的票。可是信中有一句:“现在蒋主席业已正式选
出,特别报导以供一笑罢了。”胡适看到这里,心中只好报以苦笑。
素以学者闻名的胡适,何以参加总统竞选?
这还得从1947 年说起,当时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军事上节节失利,美
国当局对蒋家王朝的命运很担心,于是想到了老朋友胡适,希望以胡代蒋。
为了求得美国的帮助,蒋介石也假意顺从美国主子的意图,原则上同意胡适
出任行政院长,并做总统候选人。当年12 月,胡适到南京出席“中基会”董
事会。12 月16 日傍晚,外交部长王世杰奉蒋介石之命到胡适下榻之处,与
胡适谈一番,把蒋介石的意思告诉了胡适。平素很少涉足政坛的胡适对行政
院长及总统候选人这两项耀眼的桂冠也有点眼热心跳。但他毕竟对老蒋有所
了解,几夜辗转反侧,在19 日离宁前,给王世杰留了一封信,言称自己身为
北大校长,愿致力教育和学问,无意于政坛。实际他心里明白,他身为一介
书生根本无法在翻云覆雨的政坛上与心狠手毒的蒋介石抗衡。蒋介石见王世
杰劝说无效,又使出花招,通过报纸大造舆论,迫胡就范。
1948 年1 月,报纸上登出李宗仁准备作副总统候选人的消息,胡适在11
日致信李宗仁表示赞赏、支持,恰好13 日北平《新生报》登载《假如蒋主席
不参加竟选,谁能当选第一任大总统》一文,文中提到了胡适的名字。李宗
仁14 日回信给胡适,认为虽然蒋介石当选的可能性很大,但为了“表现民主
的精神,以学问声望论,先生不但应当仁不让,而且是义不容辞的。”一时
间胡适也被舆论捧得迷迷糊糊。
3 月,胡适又到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而后又参加了3 月29 日开
幕的第一届国民大会。30 日晨,蒋介石又召见王世杰,讲明因现行宪法规定,
总统受到的约束太大,不如握有实权的行政院,自己有意千担任行政院长,
但又不愿总统职位落入除胡适之外的他人之手,希望胡适能参加竞选。王世
杰当即乘车到鸡鸣寺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找到胡适,无奈人多眼
杂,无法密谈。王便约胡到中山陵旁的一块小草地上,添油加醋地把蒋的意
思告诉了胡适。胡适听完,心有所动,提出先让他考虑一下。31 日晨,王世
杰将会谈情况向蒋作了汇报。蒋介石听后,让王世杰再做胡适的工作,力促
胡适鼓足勇气接受这个要求。下午3 点,王世杰又找到胡适面谈到晚上8 点。
在王世杰的再三劝说之下,胡适也想当个不管事的总统,便来个“犹抱琵琶
半遮面”,说自己愿听从蒋介石的意见,一切由蒋定择。随后,蒋介石在4
月3 日晚约见胡适,表示支持胡适竟选总统,自己则愿当行政院长,要不两
人交换。
4 月4 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临时全体会议讨论总统候
选人的提名,蒋介石假意提出胡适,在场的只有胡适的好友吴敬恒、学生罗
家伦同意,其余的人均反对。善于体会蒋介石意图的张群站起来说:“并不
是总裁不愿当总统,而是依据宪法规定,总统是一个虚位之首,所以他不愿
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如果想出一个补救办法赋予总统以紧急处理权力,他
还是要当总统的。”这一下子,委员们恍然大悟,当即推张群、陈立夫、陈
布雷带此意见面呈蒋介石,蒋立即同意。张群又把这个党内决议带到国民大
会上,由莫德惠、胡适、谷正纲等721 名国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请制定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案》,要求“给予大总统以实际上无限的权利。”经
过一番“讨论”,这个提案以1624 票赞成, 421 票反对或弃权而通过。此
时国内外记者也发表了蒋不愿当总统候选人,有意让给胡适,国民党中央委
员拒之的消息。蒋介石见他的多个目的逐一达到,便让王世杰转告胡适,说
自己的计划因中央委员反对而无法实现,了结了这一骗局。实际上蒋介石出
此手段,一是为了缓解美国的压力,同时也让老美知道自己还是颇有实力的;
二是拿胡适当挡箭牌,压一下自己的政敌李宗仁,不让总统或行政院长的职
位落到李宗仁手中;三是他深知自己做做表面文章,他的势力不会让胡适得
逞,既遮人耳目,又达到自己不能公开达到的目的。蒋介石见总统权力扩大
后,便亲自到总统候选人评论会上讲话。追述自己如何跟随孙先生参加革命,
如何誓师北伐,定都南京,削平内乱,领导抗战。最后他说:“我是国民党
党员,以身许国,不计生死,我要完成总理意志对国民革命负责到底。我不
做总统,谁做总统?”
当然,竟选总统总不能一人,既然胡适连提名都得不到,便又拉了一个
居正。4 月19 日,国民大会进行选举,蒋介石以2430 票当选,陪选人居正
只得269 票。
胡适见此情景,从总统梦中醒来,又致力于学问,埋头于《水经注》的
研究。
胡适的男人“三从四得”妙论
胡适有一次与闻一多、徐志摩等聚餐,席上,他对闻一多说:“你们湖
北有三杰,一文一武一名伶,文人就是你,武人是黎元洪,名伶是谭宝培。”
闻一多也笑着说:“你们安徽也有三杰,也是一文一武一名伶,文人自然是
你胡先生了,武人是段祺瑞,名伶是梅兰芳。”徐志摩在旁听了,连连称妙。
有一天,胡适讲笑话时说起,古时候的女子要三从四德,现在的男人也
有“三从四得”。别人问他,男人的三从四得是什么?胡适笑着说:“三从
是:一、太太出门要跟从;二、太太命令要服从,三、太太说错了要盲从。
四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