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希特勒的末日 作者:[苏联] A·H·希曼斯基 等 >

第3章

希特勒的末日 作者:[苏联] A·H·希曼斯基 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胜利地实施了冬季进攻战役,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 方面军粉碎了敌aA… 集团军群,深入到德国东部地区。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诸部推进到波罗的海沿岸至尼斯河入口处的拉茨多夫之间的奥得河一带,并在河西岸占领了几处登陆场。这些登陆场距柏林约60公里。乌克兰第1 方面军诸部推进到拉茨多夫到彭齐希( 彭斯克,在格尔利次东北10公里) 之间的尼斯河一带,其左翼已到达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的拉蒂博尔( 腊契布希) 地域。

  乌克兰第2 ,第3 、第4 方面军于3 月的下半月重新发起进攻,粉碎了敌“南方”集团军群,到4 月初已挺进到拉蒂博尔、鲁戎贝罗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尼特拉、肖普龙、松巴特尔、奥西耶克( 不含) 。而且乌克兰第2 和第3 方面军在通向维也纳和布拉迪斯拉发的地区展开了战斗。

  南斯拉夫军队在苏军的直接帮助下到达奥西耶克、施德,图兹拉、奈韦西涅地区,在那里继续同德国的“Ⅱ”集团军群的军队进行战斗。

  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第2 方面军继续封锁图库姆斯,利巴瓦( 利耶帕亚)地域的敌“库尔良季亚”集团军群的军队。

  白俄罗斯第3 和第2 方面军在东普鲁士合围了敌“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4 月,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在柯尼斯堡( 加里宁格勒) 地域和泽姆兰半岛彻底肃清了敌叫匕方”集团军群的残部。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在但泽( 格但斯克) 东南地域和格丁尼亚以北地域彻底击溃敌“维斯瓦”集团军群的残部。

  1945年初,西欧战区的战略形势急剧向有利于盟军的方面转化。他们乘苏军冬季进攻的胜利和德国坦克第6 集团军及其他许多兵团从西线调往东线的机会,在3 月下半月重新开始进攻,在波恩至曼海姆一带渡过了莱茵河,于4 月1 日前挺进到布雷达、波恩,卡塞尔,曼海姆,米卢兹一线,合围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鲁尔集团。 在意大利前线,法国第1 集团军占领了法意边界上的塞扎、尼察一线,美国第5 集团军和英国第8 集团军在佛罗伦萨以北的斯培西亚、拉文纳一线作战。

  英国和美国政府催促其军队统帅部准备新的进攻。英、美联军统帅部因而改变了以前慢吞吞的行动计划,急急忙忙向东推进。

  盟军司令部制定的联军进攻计划规定,在合围并粉碎德军最强大的鲁尔集团之后,把主力集中在战线的中央地段,向德累斯顿总方向发展进攻,以便把法西斯德国的武装力量分割成两部分,并同苏军会师。如果情况有利,还设想在战线的南翼从斯特拉斯堡以北地域向累根斯堡、林茨展开进攻,在那里同苏军会师。

  联军在欧洲战争最后阶段的这个战略计划受到英国人,萏—先受到邱吉尔的极力反对。他主张在战线的北翼,即英军作战的地段实施主要突击,尽快攻占柏林,也就是要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英国首相邱吉尔1945年4 月1 日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俄国军队无疑将踏遍整个奥地利全境,进入维也纳。如果他们接着占领了柏林,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自负的观念,似乎他们对我们的共同胜利贡献最大……所以我认为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尽量向东深入德国,柏林如果能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把它拿下来。”

  但是,尽管英国人反对,美军的计划还是通过了。联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指向德累斯顿,但不能认为美军不懂得拿下柏林的意义。1944年9 月15日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写道:“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认为,应该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迅速向柏林挺进,这——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在欧洲战争的整个最后阶段,同盟国的政治首脑和军事首脑均未放弃首先攻占德国首都的愿望。但是,苏军挺进到奥得河,并夺取了距柏林只有60公里的该河西岸的登陆场,这就大大地改变了形势。在这种条件下,联军就很难赶在苏军的前头。1945年4 月14日,艾森豪威尔为修订已通过的战役计划,在给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中写道,最大的愿望是向柏林方向突击,然而“考虑到急需在北线和南线立即展开进攻战,就不得不把向柏林进攻放在第二位,并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艾森豪威尔还认为,在当前这种条件下英美联军向柏林进攻可能导致同苏联军队发生“不幸事件”。

  英美联军统帅部的战略计划把捷克斯洛伐克放在重要地位。邱吉尔在谈到英国人1945年春季的政治与战略目的时指出,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美军进入布拉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3 月23日,英美联军转入进攻。他们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迅速向东推进。德军的鲁尔集团被合围之后,其西部战线实际上已经崩溃了。盟军迅速向汉堡、莱比锡、布拉格方向推进。苏军和英美联军之间的距离已缩小到150 —…200公里。距柏林最近( 不到100 公里) 的盟军前线已推进到马格德堡附近,他们的先遣支队已挺进到那里。但是,要从这个地区准备向德国首都突进,为时已晚,因为苏军已经完成了对柏林的战役准备工作,并转入了进攻。

  艾森豪威尔认为在这种条件下进攻柏林,是不可能的。他写道:“我们已夺取了易北河彼岸的小块登陆场,这是真实的。但应当记住,挺进到这条河的只是我们的先遣部队,我们的主力还在很远的后方。”

  G·戈普金斯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写道;“如果能夺取柏林,我们就去夺取它了。若能做到这一点,对我军是个重大的胜利……”。

  柏林战役前夕西线的战略形势就是这样。

  在判断欧洲的军事政治形势时,首先要从公认的情况出发,那就是苏德战场1945年仍同前几年一样,依然是决定性的战场。德军统帅部以它武装力量的大部分对抗苏联军队。

  至1945年4 月1 日,德国武装力量的总数量是:263 个师,14个旅,82个师级战斗群、残缺师,残缺旅、战斗群,这些单位全折合成师,相当于325 个师。

  德国这些武装力量按战场区分如下,在苏德战场上有167 个师,其中有32个坦克师、13个摩托化师,还有60多个战斗群,残缺师和残缺旅。这些单位共折合成195个师。

  在西线抵抗英美盟军的德军有57个师,其中包括4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18个师级战争群,残缺师和战斗群。

  这些单位共折合成?o个师。其中大部分师是在苏德战场上受到重创后被调到法国去进行休整的。这些兵团根据最后“超总体”动员,其兵员才补充到50—60%,而且主要是50—60岁的老年人和16—17岁的少年。

  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师部预备队大约有11个师。

  法西斯德国首脑们继续进行战争的政治和战略计划又是怎样的呢? 尽管他们的战争已经输定了,但德国首脑们,首先是希特勒,不甘心承认自己的失败,继续寻求使战争拖延下去的出路。他们把主要希望寄托在盟国在战争中随时可能发生完全意料不到的变化上。希特勒及其周围的人们希望英、美、苏三国之间出现磨擦。而且德军统帅部认为,这些磨擦应该随着战争接近结束而加剧起来。法西斯头领们想方设法加快上述分裂。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施展了许多挑拨性的计谋。其中之一是1945年3 月,他们向伯尔尼派去K ·沃尔夫将军和一组军官,同英美盟军指挥部建立联系,并进行关于德军向盟军投降的单独谈判。英美参加这次谈判的是美国的欧洲战略事务部首席专员A ·杜勒斯。这次谈判继续了两周左右。由于苏联采取了措施,才戳穿了上述勾结的阴谋。苏联政府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了一份特别公函,坚决要求停止这种单方面谈判。这时,罗斯福也感到,德军统帅部派代表到伯尔尼的谈判性质是很明显的。他在答复苏联政府的公函时写道,德国沃尔夫将军所追求的唯——目的就是“在各同盟国之间散布怀疑和不信任。”

  为达到上述挑拨的目的,希特勒分子提出一个口号;‘宁肯把柏林交给联军,也不让俄国人进入柏林。”德军第9 集团军司令官布塞将军在1945年4 月5 日举行的各军军长和集团军各勤务主任的会议上宣布: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训令,在任何情况下这条战线都要守住,无论如何,第9 集团军都必须守住柏林,即使美军从背后打我们。

  总之,希特勒统帅部的战略企图象从前一样,占首要地位的是东线,首先是柏林方向,在那里预计展开决战。

  应该指出,在1945年2 —3 月间,德军统帅部企图阻止我军继续向西进攻,在波美拉尼亚和匈牙利组织了两次强大的反突击。但这两次反突击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德军最高统帅部预料到苏军要向柏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于是就在这个方向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准备坚守柏林这个法西斯德国的军事、政治、行政中心。

  德军统帅部集中主要注意力,准备沿奥得河西岸进行坚守防御,因为他们认为柏林的防线应该在奥得河。第9 集团军的基本兵力预计在争夺奥得河防线的主要地带的作战过程中投入战斗,已编成的预备队集结在柏林以北。

  希特勒统帅部战略企图的实质是不惜任何代价在东线坚守,制止苏军进攻,企图利用这段时间同美国和英国达成交易,以避免无条件投降。

  苏军最高统帅部正确地判断出法西斯德国领导集团的政治与战略行动计划,认为戳穿敌人这些挑拨性诡计的最佳方法就是迅速粉碎柏林集团,神速地攻克柏林。 
   
第四节 柏林方向的战役战略形势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部署
 
  在波兰,东波美拉尼亚( 波莫瑞) 西里西亚战斗结束和苏军挺进到奥得河与尼斯河之后,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仓猝地开始准备在柏林方向进行决战。

  他们首先决定迅速建立必要的预备队。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在3 月末和4 月上旬从第1 道防线撤回几乎全部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这些师匆匆忙忙地补充了人员、兵器和物资。

  建立预备队的另一个办法是恢复以前在战斗中被击溃的部队与兵团。解散在过去的战斗中已完全丧失元气的个别部队与兵团,其人员用于补充其他部队。

  在法西斯组织的领导下,大力组建了国民突击队营。仅在柏林市内就组建了大约200 个这样的营。同时准备组建所谓“便衣队”( 苏联叛徒) ,派到苏军后方活动。

  为加强扼守通向德国中心要害地域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希特勒统帅部调配了大量人力与物资器材。约德尔上将投降后的供词提到:“为了在俄国人开始决定性进攻之前保障东线部队获得必要的补充,我们不得不解散整个后备部队,即全部后备步兵、坦克兵、炮兵和专业兵部队,军事学校,高级军事院校。”这样使上述两个集团军群的指挥部能够补充部队与兵团的人员和技术装备。到4 月中旬,步兵连的人员达100 人,步兵师的人员达7 ,000 —8 ,000 人。

  德军统帅部为了准备决战,不仅竭力增加在柏林战略方向上防御的军队数量,而且竭力提高军队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