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希特勒的末日 作者:[苏联] A·H·希曼斯基 等 >

第64章

希特勒的末日 作者:[苏联] A·H·希曼斯基 等-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用门桥渡河方法,这就大大地减缓了军队渡河的进程。

  柏林战役在大量使用空军方面也是很有教益的。众所周知,参加这次战役的飞机有7 ,500 架。在战役过程中, 3 个个方面军的航空兵共出动91,000 多架次,消耗炸弹14,500 吨。歼击航空兵进行了1 ,280 多次空战。

  苏军统帅部运用空军的艺术首先表现在根据每个方面军地带内的当时情况拟制空军集团军的战斗使用计划。

  白俄罗斯第1 和第2 方面军的空军第16和第4 集团军只详细地计划了战役第1 天的战斗行动,而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空军第2 集团军则计划了全纵深的战斗行动。

  组织空军进攻也有其特点。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的突击集团没有完全集中在进攻时出发地域上,不可能同时使用指定参加战役的全部兵力和使用炮兵火力压制奥得河左岸的防御,这些情况就导致必须进行长时间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①。

  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 方面军没有计划和实施预先航空火力准备,以便保存最大的航空兵力兵器在战役的第一天实施强大的突击。

  【① 白俄岁斯第2 方面军地带上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在进攻前的三个夜间连续实施,使用的兵力是1 个夜航轰炸师和轰炸航空兵第S 军的部分兵力。】

  情况、各方面军的任务和敌军作战特点不同,这对按战役阶段分配空军集团军的兵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空军第16和第4 集团军在突破奥得河防线时的战斗行动最紧张,当时他们出动飞机的架次占全战役出动架次的百分之四十。

  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航空兵在战役的第二阶段比较紧张,当时空军第2 集团军出动飞机的架次占自己出动的总架次的百分之四十。

  同时,各方面军在使用航空兵方面也有一些共同点。各方面军航空兵的主力都集中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各方面军航空兵出动架次平均有百分之九十用于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3 个方面军的航空兵战斗使用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空军集团军的兵力兵器完成每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任务。

  例如,在突破奥得河防线时,为了同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使用了3 ,000 架作战飞机,大约占这个方面军现有飞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在这个地带还使用了远程航空兵的空军第18集团军的主要兵力,他们对敌人沿塞洛高地构筑的防御阵地进行了突击。

  乌克兰第1 方面军在突破尼斯河防线时,使用了空军第2 集团军编成内的8 个军中的6 个。

  在战役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大量使用航空兵的原则。这项原则在抗击敌军格尔利次集团的反突击时表现得特别明显,当时为了袭击那个集团,同时使用了4 个航空兵军,而在歼灭法兰克福—古本集团时也表现特别明显,投入了6 个航空兵军。

  关于柏林战役中航空兵密集使用的程度,对柏林实施的集中突击,特别是4 月25日的突击,可以作为例证。 这一天,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航空兵对法西斯德国的首都进行了两次强大的突击,参加突击的飞机总数大约为1 ,500 架。

  在组织航空兵保障快速兵团与军团投入战斗方面,柏林战役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靠而切实的保障方法是派出足够的航空兵力量,预先按各个独立方向分配强击机兵团,歼击机兵团、部分轰炸机兵团,指定他们各自保障已定的快速军团与兵团,规定航空兵指挥员与合成军队指挥员亲自接洽,这就保障了他们有保持密切而不间断的协同动作的最好条件。

  在柏林战役中,苏军航空兵在组织与实施夜间作战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在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时,还是在冲击火力支援时,航空兵都在夜间进行作战。正如这次战役经验所表明的那样,夜间作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特别措施,首先是保障飞行安全,标示我军的前沿,保障飞机飞向目标,照明目标。

  柏林战役的经验对进一步研究在有大量航空兵参加强攻大城市时如何组织与实施航空兵作战的主要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这些经验中可以看出,在强攻大城市时航空兵能完成各种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摧毁防御工事,歼灭和压制敌人的火器与有生力量,破坏敌军指挥。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使用大量飞机进行密集突击与集中突击,使用小编队进行分批轮番突击。值得注意的经验是空军第16集团军在通向柏林接近地的航线上组织监视—通行哨。监视—通行哨的主要任务是向飞机编队通报空中、 地面和柏林情况,明确攻击对象,必要时改变战斗任务,帮助空勤组进入目标。在这次战役中,监视—通行哨大大地促进了强攻柏林时对航空兵的准确指挥。

  应当指出,组织航空兵强攻柏林的指挥工作中严重的缺点是参加袭击城市的航空兵缺少统一的指挥部,这就降低了航空兵的战斗使用效果。

  在柏林战役中,不仅顺利地解决了预先夺取制空权的问题,而且顺利地解决了牢固地保持制空权到战役结束的问题。解决这项任务的手段首先是在空战中歼灭了敌人的第6 航空队与“帝国”航空队的飞机。在1 ,282 次空战中, 3 个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共歼灭了大约1 ,1 7 0 架敌人飞机,这一点已足以说明问题了。况且在这次战役中,敌人的空军集团在战役开始后的五天内就被歼灭了。在这段时间,3个方面军的航空兵出动的飞机架次占整个战役中飞机出动架次的百分之六十四。为完成这项任务,航空兵及时地转场,不断地增加兵力,从而保障了苏联空军保持住制空权,这是顺利实施整个战役之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柏林战役在组织指挥航空兵力量方面的经验也是有益的。指挥的基础是在战役发展中对航空兵部队与兵团实施集中指挥和局部分散指挥相结合的原则。

  在组织与配置航空兵指挥所方面取得的有益经验值得注意。空军集团军的指挥所与方面军司令员指挥所配置在一起或配置在它的附近。航空兵兵团的指挥所通常同陆军集团军司令员的指挥所配置在一起。向陆军的各先遣兵团都派遣了空军引导军官。这不仅能同合成军队首长建立稳定的联系,而且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他们的请求。

  在柏林战役中,组织与实现航空兵指挥方面的新情况是在空军集团军范围内集中使用雷达设备①。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指挥大量航空兵的效能,是顺利解决夺取制空权这一任务的最重要手段。

  【① 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空军第16集团军。】

  柏林战役对解决组织各航空兵兵团之间的协同动作的任务是极有教益的。

  从这个经验中可以看出,在有数个方面军的许多空军集团军、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的航空兵兵团参加的战略性战役中,他们之间的协同动作的组织工作,以及他们尔后在战役进程中作战的协同动作,均应由统一的中心负责实施。当时试图解决这项任务的方法是空军司令员、空军主帅A .A .诺维科夫前往战役地域。但是,各空军集团军在战役中的行动还是没能达到必要的协调一致。各空军集团军之间的协同动作在突破防御时,尤其在消灭被围的敌军集团时被破坏了。

  柏林战役在歼灭被围集团的各种方法方面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首先是由被围的德国法西斯军队部署的态势与特点决定的。

  被合围在柏林东南森林地的法兰克福—古本集团曾千方百计想冲出合围圈,同柏林集团直接汇合起来,希特勒曾不止一次要求他们这样做。

  这个集团作战的特点是非常积极主动,尽力保持统一整体,不让分割成若干部分。法兰克福—古本集团配置密集,有大片森林和良好的道路,这使敌军指挥部能够在需要的方向上迅速建立强大的突击集群,在突破正面狭窄地段上取得相当大的优势,不止一次企图向西突围。敌军两次得以突破合围圈的对内正面,但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终究未能完成他们所担负的任务。乌克兰第士方面军从翼侧进行了突击,敌军集团就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于5 月1 日被彻底消灭。一个200 ,000 人的军团在7 天内就被解决了。

  这一战果的取得首先是由于苏军统帅部掌握了组织合围与歼灭敌军的高超艺术。

  那么,这些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指挥部在战役企图中已预先规定,为了实施机动来合围柏林方向上的德国法西斯军队,使用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部分兵力向柏林以南实施辅助性突击,先把敌人第9 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分割开, 把他们同柏林集团隔离开,并建立积极作战的合围对外正面与对内正面。

  第二,各方面军的合成兵团和坦克兵团以及航空兵的大量兵力参加对被围敌军集团的向心突击,其目的是把该集团分割成若干个孤立部分,继而把他们逐个歼灭。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使用了5 个合成集团军( 第3 集团军、第69集团军、第32集团军、近卫第3 集团军带坦克第25军、第28集团军的部:分兵力) ,以及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大部分空军。

  第三,预见到敌军集团的作战特点,正确地判定了他们作战的主要方向。这就能预先在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可能突围的道路上集中相应的预备队,并建立了3 道防线,纵深达15—20公里。

  第四,及时向受威胁方向机动兵力兵器,以粉碎敌军的突围行动。

  第五,正确地使用了快速兵团与军团,以挫败敌人的突围:企图。

  同已突围出来的敌军集团作战的主要方法是对他们的翼侧实施强大的突击,把他们分割成若干部分,从各个方面把他们迅速“围起来”,制止他们向两翼扩展。

  最后,大量集中使用炮兵和航空兵对粉碎法兰克福—古本集团起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指挥部掌握了高超的军事艺术并采取了措施,所以一个编成庞大的敌军集团尽管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力求避免被分割,但最终还是被分割成3 部分,这就加速了他们的最后灭亡。

  消灭柏林集团和强攻柏林,则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前边已经指出了,在这里苏联军队面对的是强大的敌军,他们利用现代大城市为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拼命地进行抵抗,一直继续到最后时刻。然而这个敌军集团在7 天之内终于被歼灭了。

  那么,保障胜利完成这项极其复杂的任务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 这些因素应该归结为:首先是为强攻柏林造成了有利的兵力兵器对比。达成这种对比的方法是组织了强大的军队集团参加作战,预先粉碎了柏林方向上的战役预备队和敌军统帅部从柏林城防部队中调来加强柏林外围防御的兵团。此外,敌人未能使用其第9 集团军的主力来防守柏林。

  苏军统帅部为了对柏林实施最后的决定性突击,集中了数量庞大的技术兵器,首先是集中了对夺取城市起重要作用的炮兵,这一做法具有重要意义。参加强攻柏林的两个方面军共拥有1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