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张居正 >

第39章

张居正-第39章

小说: 张居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身。虽然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皇上跟前那一群“没根”的男人,却又得罪不起。敬香队伍到了自家管辖地界,好酒好肉款待不说,还得以孝敬皇上置办“香火钱”的名义,大大送上一笔银子。却说来衡山敬香的这一支队伍,领头是内宦监太监章公公。他人还没有离开京城,张居正就写了一封信给李义河,告诉这位章公公原是李贵妃所居慈宁宫的管事牌子,希望李义河慎重对待。就是没有这封信,李义河也不敢怠慢,有了这封信,他更是把它当头等大事来办。在长沙接到章公公一行,为之大排筵席接风,着实热闹了一番。尔后,趁着章公公在长沙还和其他官员有些应酬,李义河又先行动身来到衡山,就地指挥安排章公公一行上山敬香事宜。在李延上山的头一天,李义河就住进了衡山南台寺。衡山上有福严寺、方广寺、丹霞寺、南台寺四大丛林,均是唐朝以前的古刹。其中以南台寺周围的风光最好,而且为施主准备的住房也最为精致,李义河选中这里作为章公公一行上山敬香的居留之所。

  这李义河也的确是一个能上能下的角色,一个官居四品的堂堂按台大人,亲自指挥一应杂役清理打扫寺院客舍。哪里该摆一只椅子,哪面墙上该挂幅画儿,他都要亲自发话。最后还与方丈一起制订出接风“素筵”的菜谱。忙活了一天,人也有些乏了。回到客舍躺在竹椅上闭目养了一会儿神,忽然听得寺院里传来喧哗,命人前去询问,告之说是前来投宿的香客,已被寺中的知客僧回绝了。李义河由此想到众多的游山客身份不明,若让他们滞留山上,其中如果藏了歹徒惊扰为皇上祈福的“钦差”,那自己的十分殷勤也就会全都泡汤。想到此,他便命人火速去找姜风,要他连夜派兵前往各寺院道观,把留宿山上的游山客一律清下山去。

  却说姜风气喘吁吁跑来南台寺,叩见李义河领取指示后,当即面有难色。

  “看你脸上有犯难之意,究竟有何事情?”李义河坐在躺椅上,斜睨着垂手站立的姜风。

  姜风一介武夫,说话直捅捅的:“我这个把总,管带一百来名兵士。这山上各处寺观住宿的游客,多则上千,少说也有几百人,如何一时清得干净。”

  “做一点事就叫苦,这成何体统!”李义河说着就恼下脸来,申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花大把银子养着你们,就指望这时候派上用场,你莫给我低眉落眼做脸色,反正今晚上要把游客清理干净。”

  姜风知道拗不过,便说:“李大人,这任务卑职接下,但我也得讨个章程。”

  “说吧。”

  “如果游客不肯走呢?”

  “撵!”

  “撵也撵不走呢?”

  “你这个把总执行公务,有随机处置之权,这样简单的事,还须问本官?”

  “按台大人,我当然得问。卑职手下兵士,个个手执兵器,如果和游客推搡扭打起来,说不定就会闹出人命。”

  “你想吓唬本官?”

  “卑职没有这个意思,按台大人不要误会。”姜风忙不迭声解释,“去年八月南岳香市,一天上山敬香的游客就有一万多人,卑职手下人维持秩序,就和一些愣头发生冲突,双方动起刀来,还真的闹出了人命。”

  “既是这样,碰到蛮不讲理的人,不等他动手,先拿枷把他锁了。”

  “这也是个话。”

  姜风本是领会的意思,但话说得不得体,李义河也就产生了“秀才遇到兵”的懊丧。姜风还欲问什么,庙里的知客僧走了进来,说是方丈请李义河过去。

  李义河随知客僧走过一个过堂,到了对面厢房,这里也是一排客房,方丈站在一间客房门口,朝迎面走来的李义河施了一礼,说道:“依李大人的意思,我们用碧纱笼把这首诗罩了,不知合不合意,还请李大人过目。”

  李义河跨进房间,这是寺中最好的客房之一,预备给章公公住的。只见雪白的墙壁上安置了一个制作精巧的碧纱笼。内中罩着的是书在白粉墙上的一首诗:

  一枕孤峰宿暝烟,不知身在翠微巅。

  寒生钟磬宵初彻,起结跏趺月正圆。

  尘梦幻随诸相灭,觉心光照一灯燃。

  明朝更觅朱陵路,踏遍紫云犹未旋。

  落款九个字:宿南台寺,张居正并书。

  李义河偏着脑袋盯着墙壁出神,方丈也不知他是在欣赏诗呢还是欣赏碧纱笼。站在一旁等了一会儿后,小声问道:“李大人,这碧纱笼你看做得如何?”

  “很好,很好!”李义河略一点头,扫向方丈的眼风,也就显得格外的兴奋,“十五年前,我与张居正结伴来游衡山,那时他从翰林院编修职位上退下来养病,我从户科给事中的位子上退下来养病。两个六品官,都三十啷当岁,养病在家。无官一身轻,游山玩水,真是不亦乐乎。我们游衡山的第一夜,住在福严寺,第四夜就住进南台寺。那时,你还不是这里的方丈。那夜里,我们两人在寺里就着斋菜喝了一点酒,趁着酒兴,张居正随口吟了一首诗,并让小沙弥拿来笔墨,把这首诗写到墙上。那时候,张居正满脑子装的都是一些出家人的思想。十五年了,我二度上山,见到这首诗如见故友。张居正已由六品编修跃升为一品内阁大臣,再也没得空闲做当年那种出家梦了。不过他的诗留在南台寺墙上,真的成了南台寺的珍宝。明日让章公公住进这间房,他一定也很高兴。”

  李义河提起的这段往事,现在的南台寺方丈虽不是当事人,但老早就听说了。他对张居正留在墙上的这首诗,还是精心保护,只是不曾想到应该弄个碧纱笼罩起来。

  “方丈师傅,这间房平时锁起来,只有像章公公这样的钦差或者封疆大吏来了,才打开让他们一住,你看如何?”

  一直点头应承却不说话的方丈,见李义河问上脸来,只得答道:“李大人提议极好,老衲照办。”

  一直跟来看热闹的姜风,这时冷不丁插上一句:“听说张居正要当首辅。”

  “你听谁说的?”李义河问。

  “祝融殿的老道人,十五年前,张阁老在那里抽了一支签,按台大人不是跟在一起么?”

  李义河听了这句话尽管心里头热乎,但表面上却不得不板起面孔训斥:

  “你大小也算是吃皇粮的人,怎好如此信口开河?啊,真是的,你为何不去执行公务,却跟来这里?”

  姜风又是抱拳一揖,说道:“回按台大人,卑职还有一事须得请示。”

  “请讲。”

  “清理山上游客,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开赶呢,还是有所分别。”

  “一律开赶。”

  “如果游客中也有官身,怎么办?”

  “哦,这大约不会吧。”

  “眼下就有一个。”

  “谁?”

  “刚刚卸任的两广总督李延。”

  “李延?”李义河大吃一惊,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追问一句:“你说是从广西庆远卸任的那个李延?”

  “正是。”

  “他现在何处?”

  “福严寺。”

  姜风接着把他遭遇李延的事情讲述一遍,李义河感到事情真是太巧。大约两个月之前,他奉张居正之命秘密去了一趟庆远街,尽管殷正茂闪烁的态度令他不满,但他仍从别人口中探到李延贪墨的一些蛛丝马迹,如今在朝廷敬香队伍到来之际,李延又突然出现在衡山,这究竟是赶巧儿的事呢,还是李延要来这里同什么人接头?李义河顿时多了一份警惕。思忖一会儿,他突然一改对姜风的生硬态度,拍拍他的肩膀,亲热地说:“走,回到我房间去,就这件事情,我们再好好谈谈。”

  听着觉能老和尚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寺院后门吱响了一下,接着复归于静。“孤鹤”这才起身沿着台子周边的石栏杆走了一圈,然后拣了一个石凳,与李延隔着石桌相对而坐。觉能和尚走后,李延的心情忐忑不安,虽然他求访异人的心情迫切,但眼前这个人出现得过于突然,又叫他放心不下。趁着孤鹤散步之时,他偷偷打量,见他身穿一件三梭布道袍,月光下分不清道袍的颜色是青还是黑。头上戴了一顶很有仙家气韵的忠静冠,脚上穿着白布袜,蹬了一双麻耳草鞋。虽看不清他有多大年纪,但从下巴上那三绺长须来看,恐怕也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

  刚坐定,孤鹤先开口说话:“李大人,你从庆远一路走来,恐怕老是提心吊胆吧。”

  这第一句话就让李延心里发怵。但他毕竟是当过两广总督的人,稳稳神,便用半是不满半是试探的口吻说道:“先生怎好这样说话。”

  孤鹤一笑,讥刺道:“常言道,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李大人现在也算是落难之人,怎么能够还像两个月前那样,对人颐指气使?”

  李延被噎了一下,抱拳又问:“请教先生尊姓大名,是何方高人?”

  “方才已经说过,相逢何必曾相识,你叫我孤鹤好了。”

  “孤鹤先生,你好像对我的情况很熟悉。”

  “是啊,”孤鹤目光闪烁,让人感到有一股逼人的寒气,“高拱是你座主,这是天底下人都知晓的事。如果不是有这层关系,两广总督这样的要职,怎么会轮到你?”

  这等于当面掴人的耳光,李延脸上挂不住,恼怒说道:“孤鹤先生,我与你素不相识,你怎好这样当面羞辱别人。”

  孤鹤答道:“忠言逆耳利于行,李大人,如果三年前你上任之初,身边有我这等人向你说真话,你就不会自恃有高拱这样的后台,而为所欲为不顾后果,以致落到今日的下场。”

  李延一怔,觉着这位高人说话虽然难听,但句句是实。不免长叹一声,接着问道:“依先生之见,往后我的祸福如何?”

  “大人自己怎样看呢?”

  “先生既然什么都知晓,我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李延回道,“我的前程祸福,都连在恩师座主身上。”

  孤鹤点点头:“此话不假。”

  “可是,我现在担心的是,座主首辅之位难保啊。”

  “大人为何会有这层忧虑?”

  “或许这里头有天意。”

  李延接着把在福严寺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孤鹤听得仔细,接下来说:“天意难违这话不假,张居正与高拱,一个是太师,建极殿大学士,一个是少师,文渊阁大学士。都是封侯拜相之人。一入内阁,就算是应了天意。至于他们两人往后谁为首辅,这要看当时的造化。”

  “依我之陋见,所谓造化,就是人事浮沉,听说明日要来一位章公公上山敬香,为皇上消灾祈福,说明皇上病情不轻……”

  李延说着把话头打住,他发现孤鹤把头扭向那块“极高明处”石碑,似乎在倾听什么。

  “孤鹤先生?”李延喊了一句。

  孤鹤“哦”了一声,把头掉回来,说道:“我听到石碑后边有的声音,似乎是只野兔子。请李大人继续说。”

  断了这一下,李延突然觉得方才说的都是闲话,于是言归正题,问道:“先生说过,今夜你要为我开释解脱法门。”

  “是的。”

  “何为解脱法门。”

  “就是一了百了,万事皆休。”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