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南海备忘录 >

第4章

中南海备忘录-第4章

小说: 中南海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景象。    
    1934年公园关闭,作为北平行辕所在地。行辕办公地址设在中南海的居仁堂。李宗仁被蒋介石委任为行辕主任。但身为行辕主任的李宗仁只不过是一个虚职而已,他没有任何实权。正如李宗仁自己所说:“我任北平行辕主任三年,实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呢!”为此,李宗仁权衡再三,决定参加竞选副总统。1948年4月29日,他以1438票压倒孙科的1295票,当选副总统,并于5月20日就职。李宗仁就职后,便向蒋介石坚辞北平行辕主任一职,蒋介石在同意李宗仁的辞呈之时,将北平行辕也裁撤了。    
    1948年12月3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命令:特任傅作义为华北剿总司令。12月26日,傅作义便将剿总司令部由张家口迁到北平这座文化古城,进驻中南海怀仁堂。    
    而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已团团围住了北平城。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策反和打与谈交织等灵活的策略,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见大势已去,最终下定了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决心,率众走出中南海,走出北平城。    
    从清王朝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就中南海而言,新的建设没有,对原有的建筑也未曾修缮,偌大的中南海荒凉而萧条。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7节 京城神秘地

    北平和平解放,改北平为北京,国都定在北京,中南海的疏浚工作全面展开,几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南海恢复了昔日的容貌,再现了它的天生丽质。中共中央搬进中南海,成为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12日,北平市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3月25日,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由河北省西柏坡迁到北平。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等到达北平,在9月21日至30    
    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上,一致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北平改称北京。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并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尊礼炮同时鸣放28响,它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北京也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诞生的这段日子里,人民政府为了改造旧北平,建设新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建设好人民的首都——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5月,北平成立了“都市计划委员会”,这座城市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轨道。    
    北京刚解放时,垃圾粪便触目皆是,大街小巷堆积的垃圾达60多万吨,于是亘古未有的大扫除率先开始。    
    其实,在北平欢庆解放,举行隆重的解放军入城式上,周恩来就给叶剑英发来了电报,叫他速速清理中南海。    
    作为负责清理中南海的负责人周子建,要来一支卡车队和几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连续干了3个月,将中南海打扫得干干净净,使中南海恢复了清洁的容貌。    
    1949年7月,毛泽东在被多次建议的情况下,离开香山双清别墅,搬进中南海,随之中央机关便进入中南海办公。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中南海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隶属于中共中央领导又具有其特殊地位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也设在里面。那幢幢以平房为主的古代宫廷建筑和大片大片的绿化带,从卫星照片上或许可以一览无余,但普通人却只能看见高高的红墙和绿树,而不能涉足其中,为此着实感到神秘。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曾一度向游人开放,供全国人民表达对中南海的神往和对共和国领导人的仰慕之情,这是前所未有的。    
    1989年6月以后,为了安全起见,这个游览项目被取消。如今,中国的领导人,在中南海辛勤地操劳着,精心筹划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为中国的富强腾飞,为全中国人民的富裕安康,呕心沥血。


第一部分 撩开中南海的神秘面纱第8节 宝月楼 新华门

    新华门,中南海的南大门。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为他宠爱的香妃所建,当时命名为宝月楼,也称望乡楼。民国初年,袁世凯窃据中南海为总统府,为了欺世惑众,在府门悬挂起“新华门”字样的门匾。    
    新华门,中南海的南大门。南俯长安街,北倚南海,与瀛台相望。明朝时,太液池的开拓和瀛台的营造已具现有规模,只是太液池南岸逼临皇城,却未建宫室。当年乾隆皇帝每临瀛台南眺,总是嫌其平直,没有屏障,为此,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决定依太液池的水阔的瀛台胜景建楼阁。    
    楼阁初定为3层,后改为两层,宽广7间,春日破土动工,秋季告竣。登楼北望,池不觉窄,岸不嫌长,云阁琼台,奇峰古槐,宛似仙境;南望则长安大道,三市五都,玉堂金马,人流熙攘,热闹繁华;西边远山起伏连绵,隐约可见,朝霞夕霭,气象万干。“一泓水镜呈当面,满魄冰轮映举头”,春池秋月,都在楼前。为此,楼阁便以其“池与月适当其前,抑亦有肖乎庶寒之庭”命名曰宝月楼。乾隆手书“仰视俯察”匾额。乾隆在《御制宝月楼诗注》中提到建造宝月楼的原因说:“瀛台皆前明所建,唯南岸向无殿宇,故以楼以配之。”又说:“楼临皇城,俯视可见长安门朝骑。”其实,他的真正用意是在讨得香妃的欢心。    
    香妃,回族和卓氏女,为乾隆宠爱,时常陪伴乾隆跑马射箭。但身处异地,远离故土,深居宫禁的香妃,常常因思念故乡而潸然泪下,乾隆得知,怜香惜玉,便下令将新疆回民迁来一部,在长安街以西建房而居,房屋的形状和格局完全按照回族的传统,并建礼拜寺与宝月楼南北相对,俗称“回子营”。每当香妃思念故土,乾隆就和她登宝月楼南望,见“回子营”如见故乡。所以这宝月楼不是眺望楼而是“望乡楼”。乾隆还专门作过两首《宝月楼诗》,其中一首为:    
    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    
    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    
    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    
    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    
    其实,关于香妃的传说颇多。在清末民初一些无聊的文人,更是信口开河,大加渲染。时至今日,北京城还有两个流传颇广的传说。    
    一说,香妃是回部小和卓木霍吉赞的爱妃,身上溢放一种奇异的香味,美妙无比。乾隆对香妃早有所闻,清朝大军出师平定回部之时,大将军兆惠前来辞行,乾隆流露出了想念香妃,想尽快-睹香妃芳容,亲闻异香的愿望。大将军兆惠心领神会,在平定回部中,特意留心香妃,最后还真擒得香妃,押解京师。乾隆甚喜,大大奖赏兆惠,并把香妃安居西内。可香妃性格刚烈,对人冷若冰霜,无论和她说什么,她都一句不答。乾隆心急,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派宫中善于言辞的来劝导,但香妃并没有改变初衷,而是慨然从袖中拿出一把小刀,说:“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轻易死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皇上如果逼我,我就立即循志而死。”宫中之人听后,只好如实向乾隆禀告,乾隆没办法,只好派人连夜小心守护。这件事被孝圣皇太后知道,便几次劝乾隆不要入香妃住所,还向乾隆说要不将香妃杀死,要不就放她返回故里。乾隆明知香妃不会屈从,但又不肯轻易放她,就这样度过了若干年。一天,圜丘大祀,乾隆先赴斋宫,皇太后乘机宣召,命香妃入宁寿宫,赐她自缢。香妃大喜,叩拜说:“太后天地恩,竟肯遂臣妾志耶!”说完,自缢于旁室。乾隆闻报此事,仓皇赶回宁寿宫,但见香妃已命绝,痛哭不已,便以妃子的礼节厚葬香妃。    
    而另一个传说是:香妃为乾隆所宠爱,“后宫三千,无与伦比”,这就引起了后宫妃女人人嫉恨,于是她们就常在太后面前拨弄是非,太后早就想除掉香妃,就此便找了个借口赐香妃自缢。当然这些传说都只能是姑妄听之而已。    
    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职务,把中南海作为他的总统府。他大兴土木,将宝月楼改建为总统府大门,改名为新华门,从此这新华门便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惯于玩弄权术的窃国大盗。1911年的辛亥革命风暴,使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袁世凯利用清王室四面楚歌的形势,迫使清政府授予他内阁总大臣之职,从而夺取了清朝政府的全部军政大权。    
    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后,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他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在武力镇压革命的同时,施诡计设置“和谈”圈套,以又打又拉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诱迫革命党人就范。    
    在“和谈”的紧要关头,为了清除清王室的阻挠,他利用革命声势,威胁清王室,并暗中指使他的部下两次致电清廷:“请立定共和政体”,否则即“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清廷迫于形势,害怕了,最终接受了皇室优待条件,宣布下诏退位。    
    袁世凯老谋深算,他为了骗取革命党人的信任,不但在清帝退位后,通电赞成共和政体,发誓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而且在清帝退位之前,就向革命党人暗送“秋波”,诡称“项城且不坚持君主立宪政体,唯所处地位则不能直接宣布共和”。    
    袁世凯正是凭着他两面派的手法,窃得了权力。    
    袁世凯窃国阴谋得逞之后,便开始巧妙地伪装自己,来欺世惑众。他在府门悬挂起“新华门”字样的门匾。其实,他梦寐以求的却是袁氏新朝皇袍加身。连他的作风派头也都效法慈禧,在皇宫御园中建造铁路,从新华门铺设轻便铁轨至丰泽园。他经常乘车行驶其间,每车坐数人,由壮夫前后挽拉而行。冬至后,南海水面结冰,他则乘冰床,往返于新华门南海北岸结秀亭之间。冰床如暖轿,由4人推行。    
    袁世凯在改建新华门时,先拆除了一段宛墙,然后在楼的两旁新砌两堵八字墙,使其与南海的宛墙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楼的北面修建了一座大影壁,使人看不到门内的太液池水。    
    如今,我们漫步长安街,走近新华门,望着新华门这座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二层楼,细细欣赏那上面高悬着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匾额,不禁要问那苍劲雄浑的字是出自谁人之手?    
    我们查阅史籍得知,题写“新华门”者为袁励准,号生,笔名恐高寒斋主,是187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弟。他擅诗文,其诗节奏感强,顿挫分明,他酷嗜书画,尤长仿宋元山水画,对宋代米芾的字特别喜欢。    
    袁励准1898年中进士,被命为南书房行走。他同情康有为的变法维新,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监督,1905年创办实业学堂并任校长,1932年辅仁大学美术系当教授。他和琉璃厂各古玩店很熟悉,人们常拿一些书画、古董、瓷器请他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