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39章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39章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森豪威尔在竟选总统的过程中,不得不正视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
  1951年5 月,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考虑
  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放风试探。
  6 月23日,联合国,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表示:苏联政府认为朝鲜交战双方应开
  始谈判。
  两天后,北京,《人民日报》说:中国人民拥护这一建议。
  当天下午,美国田纳西州,社鲁门表示愿意参加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谈判。
  与此同时,美国务院训令驻莫斯科大使柯克就马立克的演说询问苏联政府的意见,苏联
  的答复证明马立克所表达的是苏联官方的意见。
  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之间举行了许多次会议,建议下一个步骤应该由李奇微
  发表一个声明,表示愿意同共产党司令员进行谈判,杜鲁门批准了这个声明。于是,6 月29
  日便把这项声明发给李奇微,并训令他在当日华盛顿时间下午6 点钟将声明广播出去:
  “总统训令你在东京夏季时间星期六上午8 点钟将下列电报用无线电指明发给朝鲜共产
  党军队司令员,井同时向报界发表:
  我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通知你们如下:
  我得知你们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
  的停战,并附有维持此项停战的充分保证。
  在接到你们愿意举行这样一个会议的通知之后,我将指派我的代表。那时我并将提出我
  方代表和你方代表会晤的日期。我提议这样的会议可在元山港内一只丹麦医院船上举行。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李奇微(签字)“
  彭德怀给李奇微的复电是7 月:日由北京广播的。他同意为“举行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
  和平的谈判“而进行会晤,并建议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作为谈判地点。
  双方联络官于7 月7 日首次会谈,7 月10日代表团举行首次会议。
  1951年秋天,会议地点从开城移到板门店。
  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艾森
  豪威尔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1952年10月24日,艾森豪威尔发表竞选演
  讲:“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
  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
  12月2 日至5 日,他巡视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目睹了美国士兵生活困苦、士气
  低落,美国力量在前途渺茫、拖延不决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回国途中,他在威克岛和“海伦
  娜“号重巡洋舰上连续召开新的内阁成员会议,讨论调整美国对朝鲜和远东的政策。
  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个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2 年6 个月零26天。
  朝鲜战场的形势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并不妙。1953年1 月29日结束的“丁字山”战斗,
  伤亡比例是9 :1 。艾森豪威尔上西点军校时的同学范弗里特哀叹说:共军阵地十分坚固。
  接替范弗里特职位的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泰勒中将。泰勒也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等待
  他的是更惨痛的失败。仅3 、4 月间,志愿军就出击100 余次,歼敌3 万人以上。
  更叫艾森豪威尔头痛的,是朝中军队在朝鲜东西海岸作了充分的抗登陆准备,美军利用
  其海军优势,再演仁川登陆的如意算盘,也难以实现了。
  1953年3 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
  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自从1951年7 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以来的
  1 年半中间,一度动荡不定的战线已经稳定下来了,共方已经抓紧了这个时机在他们那边构
  筑了强固的工事。如今,再发动攻势就更困难了。“
  艾森豪威尔认识到,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
  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
  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
  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
  艾森豪威尔被迫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
  1953年4 月11日,双方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
  5 月22日起,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3 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
  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他告诉尼赫鲁说,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
  6 月间,当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李承晚又坚决反对“任何使朝鲜处于分裂状态
  的协议“。这位78岁的韩国总统通知美国说,他要求:
  “第一,不可更改地答应,如果停战后90天以内召开的国际政治会议没有能统一朝鲜
  的话,美国就帮助大韩民国以武力统一朝鲜。第二,同意如果政治会议开会90天而仍然没
  肩“产生解决办法时,就重新恢复战争。”
  6 月6 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他在信中说:“现在已
  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以战争来进行统一朝鲜的斗争呢,还是以政治
  和其他方法来追求此项目标……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和大韩民国有必要接受停
  战。我们没有理由为了希望以武力达成朝鲜的统一而使这一苦难丛生的战争拖长下去。“艾
  森豪威尔还答应:“美国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国会拨款的条件下,准备继续给予大韩民国以
  经济援助,这将使它得以在和平状况下恢复它的饱受摧残的国土。“
  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说:“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
  一贯要求应该把中共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作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
  惜。与此同时,韩国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城市到处爆发了
  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 月26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他说明了
  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韩国重新建设,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
  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
  “‘联合国军”的指挥之下。7 月11日,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为了尊重艾森豪威尔的
  意志,他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的实施,同一天,李承晚写信给杜勒斯说,虽然他对于停
  战条款心存疑虑,但是他将放弃他的信念而对美国的政策让步。他向杜勒斯提出保证,虽然
  韩国不同停战发生关系,但是韩国政府将遵守停战,以便“给联合国一个通过政治协议来统
  一。朝鲜的机会“。
  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
  消息在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象欧洲胜利日
  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白宫发出的公开言论都降低了调子。克拉
  克将军对新闻记者说,“在这一时刻我欢乐不起来,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践了他结束战争的
  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
  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
  被俘人数约39.8 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韩国除外)共损失2 .9 万人。
  美国评论家约瑟夫·格登认力:“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
  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
  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
  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
  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在美国公众看来,朝鲜战争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影响了战后的经济繁荣。从1945一
  1950年,也就是从日本投降到朝鲜战争开始,尽管美国仍有一些小的经济的和政治的风
  波,但确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舒心惬意的时光之一。随着萧条的结束,美国人满心希望能购买
  汽车、打球娱乐,他们不愿再为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尤其到了1952年和1953年,朝鲜战争
  演变到相互反复争夺几座山头的乏味程度,人们的心境更是如此。就是从报纸上看到数以百
  计的美国士兵在‘伤心岭’。‘无名高地’丧命时,也并不能激起公众对战争的大力支持。
  这场‘苦涩的战争’几乎变成了美国的核战争。1953年7 月,战争根据停战协定而结
  束了,朝鲜仍然是一个分裂的民族。今天,大约4 万名美国部队仍在那里服役,作为针对北
  朝鲜的一种牵制性防务。美国新一代士兵军人时时发问:‘我在世界上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干
  什么?‘——这也正是从1950年6 月起,许多美国人所问的问题。“
  (3 )彭德怀说:把烈士的名字都记下来!
  28日上午,开城松岳堂,志愿军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这是一座新建的大厅,背靠
  松岳山。1950年6 月25日,李承晚向三八线以北发动进攻时,炮声就是从这里响起的。今
  天,松岳堂内,长桌上铺上了洁白的台布,桌上放笔墨文具,摆上了插着鲜花的花瓶。朝中
  两国国旗挂在墙壁上,使会场增添了几分威严。
  上午9 时半,彭德怀走进了大厅。三四十个新闻记者也一下子拥了进来。
  签字仪式开始了。工作人员将停战协定文本放在彭德怀面前。彭德怀从容不迫地戴上了
  紫红边的眼镜,然后拿起毛笔,一丝不苟地在协定文本上签上了彭德怀三个大字。记者们争
  抢着拍照,水银灯光一下子全部聚集在彭德怀身上。
  签字之前,志愿军谈判代表团负责人考虑,这次签字仪式非同一般,是朝鲜人民和中国
  人民经过3 年多浴血奋战所取得的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的象征,应该隆重举行,并拍摄电影
  留作历史性的纪念。为此,准备给彭德怀制作一套同别的谈判代表一样的料子军装,以备签
  字时穿用。彭德怀很严肃他说:“为什么要更换新军装?就是因为要拍电影吗,你们的心
  情,我是理解的,无非是想给人们留下个好的印象。但我认为那样做并不见得好,起码不够
  真实,人们还会说我彭德怀变了。不要小看一套军装,它要耗费农民多少劳动成果呀!大家
  都知道,我们刚建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