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花都高手 >

第77章

花都高手-第77章

小说: 花都高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杨灿这事情闹大了,这秋华波竟然派了检察院来人,摆明是要来核对他们稿件里那些信息了。

    “两位也是百忙之人,请过目吧。”杨灿也不想多废话了,他到不在乎张军还是王军的,直接把公文包里的稿件递给了两人。

    辰然接过稿件,靠在椅背上,翻着前几页看了下,很欣赏地点了点头:“有深度,视角也有,细节抓得很准,很难得,很难得啊。。”

    专业人士嘛看东西的角度与常人不同,稍微过目就能知道大概的水准,南周刊这则报导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确实堪称一流,比其他同类媒体强得不知道多少倍了,让辰然不由看得津津有味,隐约有些拍案叫绝的意思。

    可是随着翻阅到后面,辰局长脸上的欣赏慢慢的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凝重,王海波的与英姿造纸厂名字频繁的出现他胸口都不由有些发闷,不自觉瞟了徐阳与杨灿几眼,心想,这两人胆子也太大了点吧,这种题材也敢碰?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这…。”辰然合上稿件,看着杨灿,疑问道:“杨记者,你确定是稿件里面涉及的人事物都是事实吗?我看其中有些事情结果没还出来吧?”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文化代表(上)

    这样的反应杨灿早就料到了,在面色尴尬的徐阳的注视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了资料,把一叠叠照片放在了张军与辰局长的面前铺开。

    辰局长好奇地拿过那些照片,刚准备问这是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手中那张面貌狰狞的浮尸照片,看着不由胸口发闷,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股强烈的呕吐感涌了上来,不得不把脸移向了一边。

    “这。。到底是…”辰局长忍不住干呕了几声,而旁边张军也是微微皱了皱眉,只是瞟了一眼那相片。

    “这是我们救援的全过程,上面有拍照的具体时间,还有造纸厂那里的采集的水样,至于储化池的案件,应该也已经开始调查了,那些被化学毒剂泡过的尸体,这则报导里,没有任何的我们杂志社评论的地方,只是陈述事实…”

    杨灿虽然平时有些不正经的样子,但是在说这些的时候,字字铿锵有力,神情肃穆,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罕见的正义凛然,竟然让官威颇重的辰局长也是暗里一惊,不敢与他对视,心里有些讶异。

    辰局长与张军看了大概有十多分钟,都没敢说话,由于尺度问题,这些惊心动魄的照片是不能刊登上媒体的,他们心里颇为震惊的是,杨灿手上的资料竟然有这么多,特别是检察院的张军更是心潮起伏,这个小记者掌握的情况竟然比他们还多,这实在是太让人不可意识了。

    “杨记者…你这则报导。。怎么说呢。”辰局长皱着眉头,酝酿着的模样,让徐阳都不由紧张了起来,辰局长深深吸了一口气:“很惊人。。确实是很惊人,简直是超出了报导的范围,更像是公安厅的案件材料了。”

    张军更是自嘲地笑了笑:“我应该把这些带回去给我的收集资料的同事看看,让他们学学看什么采集证据。。”

    “但是…”

    杨灿不由一皱眉,他就烦在一大篇废话后听到这个“但是”,果然辰局长摇了摇头:

    “这报导的中的东西还是超越尺度了,毕竟王海波同志与造纸厂的事情还没立案,如果你这么冒然登出来,王海波同志这段时间工作要怎么开展呢…”说着也像是没主意一般看向了旁边的张军。

    张军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他心里也没底的样子:“我只能说,杨记者的材料我也无法确定真伪,他掌握的情报比我们还多,万一南周刊发稿,会不会引来什么非议这也很难说。”

    杨灿心里一沉,虽然这两位的态度还算是和善,但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毕竟南周刊是一个杂志社一个集体,他为人是嚣张惯了,但是搭上其他人就不得不谨慎一些了,也没说话。

    此时徐阳倒是开始力挺杨灿了,干咳着说:“我知道这样有些冒险,但是我们可以为里面的内容负责其真实性,如果有任何错误,南周刊全权承担责任。”一听张军的这个态度,老徐倒是热血沸腾起来,还真想赌上一把。

    虽然这次就算去掉王海波的那些鸟事,这则深度报道都绝对堪称经典,不过既然辰局长话没说死,徐阳还是有些摩拳擦掌寻思待发的念头。

    辰局长踌躇了几秒,和张军交换了一些意见,最点了点头,看着了杨灿眼,转头望着徐阳。

    徐阳的心都被提起来了,双手紧握,冒着汗。

    “徐总。”辰局长慢条斯理地说:“做杂志,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虽然我知道你这则稿子会很有影响力,但是任何周刊都经受不起一个大的跟头,更重要的不能与相关部门的路线相驳,你也知道,我和秋书记都是干满了这一届,也许就要退休的人了。。”

    徐阳有些气闷,心里难受却也不好说什么了。

    “我们局的意思,不是说你的稿子有什么问题,只是去掉那些敏感的事件,啊~还是一篇很有水准的报导嘛,这样吧,下个季度的省里十佳新闻,让这稿子也加进去,我亲自推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别人的意思很明白了,这事情还真不能蛮干,毕竟秋华波虽然可以在华省帮南周刊遮风挡雨,但是人总是要退休的,辰然也是为了南周刊好,毕竟是有远见的人。

    不过出乎张军意料之外的,虽然徐阳略微有些不悦,但是当他提出要南周刊这些材料提供给省检察院的时候,杨灿却一口答应了。

    离开了省文化局,告别徐阳回了家,杨灿也稍微有些失落,略微有些烦躁,看着电脑上的资料不断的更新,越发有些郁闷,这次确实是他想的太简单了,他刚才看了那位辰局长的想法,也知道这次主要还是因为那天,自己在秋华波的病房里锋芒太胜,让这些领导都对自己有所顾忌,这才想稍微压了压南周刊,这老徐是替自己还了债。

    他倒是也知道这次这则深度报导要完全发稿肯定是困难重重,不过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难免感到有一丝丝压力,新闻越是敏感,各方的压力就越大。

    不过这次他的收获到也是不小,回来后就得知了国健集团已经参与了这次重新围堰乡的政府公开的招标,负责人竟然是马依依那小妮子,秋华波还真想办法把她扶上位了,以自己跟马依依的关系,也算是奸商与媒体的强势联盟了,以后南周刊在商业方面的影响力也肯定会透过马依依那边继续拓展。

    我还就不信了,我就不能把南周刊变成呼风唤雨的国际级杂志,就算有再多的阻力,杨灿心里的野心可从未熄灭过。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文化代表(下)

    自从他来了杂志社之后,南周刊一直顺风顺水,这次是首次遇到不可抗拒的阻力,确实让他认识到了自己在大局观上稍微欠缺,当初他之所以能在那些领导名前那么嚣张,就是因为他清楚秋华波的立场,借了势头,但是今天辰局长的话倒是提醒了他。

    秋华波终究会退休的,自己如果太过张扬态度对于南周刊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就拿这次过审批的事情来看,他当然能一意孤行发行这次《围堰乡洪水》的全稿,但是这种鲁莽的方式,不仅会让文化局那边对南周刊的印象减分,更加会让他刚刚建立起来秋华波与田国立的这方的联系减弱,给他们留下不识大体的印象。

    杨灿反复着点击着自己的鑫浪维博,银幕上粉丝数已经接近十万了,不断得思考着辰然今天意识里的一个念头,这位文化局的局长在与自己谈话间,意识中不断闪现着两个词这,“网络”“韩寒”。

    难道他是在想南周刊想要挣脱枷锁,只能借由网络媒体的势头吗?

    韩寒。。韩寒…为什么辰局长看着自己,会想起韩寒这个登上时代的80年作家的名字呢?这位年少成名青年文化领袖,个人影响力巨大,其博客上犀利的文章被无数网友转载,被奉为经典,并随后破凭借其影响力创立了《独唱团》这本单期销量过百万…

    这些跟自己有什么联系?

    而韩寒能走从纯粹他小说的受众群而达到现在这种巨大影响力,是从博客这个网络渠道而来的,2008年之后,正是因为韩寒把他的博客重心从私人话题转移到公共话题,尤其是时政话题后,他才开始名声大燥。

    一流的文字+正确的立场+永远的热点,就造就了全球游览第一的博客。

    确实,在国内还没有任何媒体人敢像他那样直白的批评,揭露那些丑恶社会现象,媒体人身上的枷锁重重,反倒是衬托了韩寒犀利,而随着他的名气日益增大,也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一股巨大的舆论压力,让那些想要拿他开刀的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话语权的重要性。

    想到这里,杨灿猛然像把之前所有的纠缠在一起的思绪都明晰起来了,不由挑了挑眉毛。

    是啊,自己一直在杂志社发展的这条单一路线上猛冲,不断正面挑战权威,却忘记了还有很多灵活的方式可以同样达到这个目的。

    他为什么不可以像韩寒那样用网络这个载体来慢慢建立自己个人的品牌形象,然后反过来用个人的品牌形象来带动杂志社的发展?

    韩寒,郭敬明那些年轻一代的作家创办杂志不都是用的这种方式吗?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记者,除了文笔这一项以外,现在自己手中的资源远远的胜过韩寒,既能够拿到众多新闻的内幕,也会慢慢拥有杨秀雅那些明星的维博关注,还有商政两届的盟友。

    南周刊现下虽然因为影响力不足存在很多钳制,但是在自己个人层面自由度却大得多…在国内,网络无疑是最具自由度,最有话题性媒体载体,既有不乏利用网络操作成名,也有不少人被网络人肉搜索的痛不欲生,什么十大最美XX;,芙蓉姐姐的人物都因为这个载体一夜成名。

    而此时,杨灿脑海中现在浮现中多的一个词确是“网络审判”。这个是词是近年来“媒体审判”出来的衍生字眼,由于网络上的自由发言的特点,网民的话语向来都是肆无忌惮,在热点问题上,很容易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对热点中的人事起到绝大的影响。

    抽着烟的流浪汉会因为一张照片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重新获得新生,房地产局长手里握着一盒烟的照片就能让他身败名裂,一本笔记牵出一则腐败大案…

    而这些事件中传统媒体只是扮演一次又一次被网络绑架的角色,最多算是个跟随者的角色,那么如果这个角度反过来呢?利用网络来制造悬念与声势,传统媒体来扮演讲解者呢?

    想到这里,杨灿猛得一拍大腿,心里立刻有个个主意,拿起手机联系了正在杂志社罗成。

    “罗编,你晚上加班,让勇子帮我修改几张照片,打上马赛克,要能在网上的公布的不违规的。”

    “记得照片要模糊,要真实,除了关键的地方之外,清晰度也绝对不能让其他平面媒体用来转载。”

    “把我们稿件不需要报导整个事件,关于英姿造纸厂与王海波那些敏感词带过一些,全部换成化名。”

    “联络徐总,我们商量一下,这次的深度报导,我们再压两个星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