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空间之心 >

第321章

空间之心-第321章

小说: 空间之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风月大陆里主角叫什么名?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回忆起梦幻空间的情节?这两本可是当初红火的如日中天啊!

至少我是不能了!

可是我还记得北京战争,还记得英雄志,即使记不太多,但是我一看到北京战争这书名,我就会在心头涌起一股热流,一股对国家民族的热诚热血。想到英雄志,即使我不能把它的情节完整的复述出来,但是其中那种悲壮的感觉,却立即涌上心头。

因为这些书,已经把它们的精神,铸入了我的灵魂中。

即使是紫川,也是在让人看的“爽”的同时,深深的感受到了阿秀对爱情,对国家的那种精神,当然,还有帝林,斯特林。这些书能让人记的住,无一不是因为其中的精神所在。至于情节……天下文章一大抄,分散开来,其实情节也都大同小异。

拿紫川来说,主角被冤枉,女主角变心,情人是敌人,这些个桥段,可谓俗之又俗,可是紫川就能用这些情节把读者“骗”住,让读者分为霜派宁派,争个不休。即使俗,可是读者还是爱看!

因为紫川有着自己的精神所在。

那么,怎么样,写出自己的精神呢?

再次引用那位编辑的话:“作为创作者,一定要看清自己的内心:你要表达什么?宣泄什么?展示什么?你在灵感的最初闪现时,是什么样的状态?这需要创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什么都不作,只潜心去寻找自己、批判自己,再发现自己。经历这一段痛苦之后,创作者会准确地把自己定义出来。那好,不管你是结构主意者、解构主义者,这时候你就应该想办法去把你的主义放大到极至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让读者看到文字却无法立刻叫出作者名字的作品,只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的初级状态,让它或它们见鬼去吧。”

你想写作?你想把你的文章给大家看,让大家叫好?那么你就要在写文章之前,考虑清楚:你要表达什么?宣泄什么?展示什么?你在灵感的最初闪现时,是什么样的状态?

而这些东西,就是你小说的精神。

没有精神的小说,就好象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纵使文字再华丽,也不过是一朵假花,或者是一具精美的木偶。

找到你小说的精神,然后,再让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个性,符合你小说的精神。比如我的网游,就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孩,用来代表我要表达的东西。而反派,则是代表和我要表达的理念相反的人格。不管你的人物怎么塑造,至少有一点你别忘记了:你的人物,要符合你所要表达的东西!你塑造的人物可以不是和你要表达的精神站在同一阵线,但是一定要和你表达的精神有所关联。

最后,才是情节。

为什么我要把情节放最后?方才我已经说了:一部小说要写的有人看,只要情节好就够了。如果要有人记的住,那么就必须还要写出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而如果要打动人,则必须要有让人感动的精神,也就是小说的灵魂。

只要文字通顺,那基本上就能有人看,但是要让人记住小说的人物,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要打动人,才是一部小说最难做到的。

所以,一部好的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小说的精神。

人物,是为了表达精神而塑造的;而情节,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安排的。

现在新人写手最大的毛病,就是只构思了一个庞大(往往架构都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庞大),或者有趣的情节,让人物只是作为演绎情节的道具,完全没把人物当人,而只是一个道具。这样,自然就被人说是“人物空洞”。

如果你把轻重的位置换换,把情节只作为人物塑造的工具,在每一个情节写出来只前,都先想想:“我这个情节写出来,对人物的塑造,有些什么帮助?”那么,就没人会觉得你的人物空洞了。

你可能要问,那么我的情节怎么办?

其实,当你真的为你的人物确定了一个性格的时候,给以了几个主要人物真实的性格与灵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已经不需要去费力思考情节了……

因为当你已经习惯用情节去塑造人物的时候,你的人物就会在你的脑子里,开始自由的进行他们的生活。然后因为他们性格之间的矛盾,演绎出各种多资多采的故事!

你的人物,活了。

这么说好象太抽象了,那么就举个例子吧。

男主角是个现实,狡猾残忍,对社会不信任的人。女主角是天真浪漫,善良,对所有人都相信的人。两个人遇到敌人投降求饶的时候(这样的情节即使是100%的战斗类书内都有。)先不管敌人是真想投降还是假投降,这个时候,就算你不事先想好以后的情节,你的主角,也自然会因为性格上的矛盾,展开起情节来。按照我们给人物开始设计好的性格,男主角会想杀了那敌人,而女主角会要求饶了那敌人,然后再视男主角对女主角的重视程度,决定是不是杀了敌人。杀了的话,女主角定然是对男主角不满。这个时候,按照女主角的性格又会出现两个情节分支:柔顺的性格会服从,倔强的性格会和男主角对抗。而如果男主角重视女主角不杀,那又会因为敌人的性格,决定以后是做主角的敌人,还是朋友。

看,这么一来,只要你决定好主角的性格,那么就不愁没有情节的发展了。简单点说,其实当你的大概架构与人物性格塑造好后,小的情节细节,根本不用再操心,因为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什么?你不知道他们的故事该怎么发展?呵呵,你看了这么多的书,难道还不知道么?即使没有看书,你长这么大,总接触过不少人不少事吧?

每个成名作家都是最成功的贼,他们会从各个地方盗窃能源为自己所用(当然剽窃同行的作业是本门最可耻也是最笨的方法),甚至会从与幼儿园小朋友的交流中,偷来自己根本不具有的或者已经遗失的内在素材。当然偷窃固然重要,能够总结合升华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就好象我刚才说的,紫川里那些让人为之争论的东西,都是用一堆俗不可耐的三流情节组合起来的:主角被冤枉,女主角背叛,情人是敌人。而怎么把这些俗套的东西,组合成一个经典的故事……一是要看作者的文笔,二来嘛,就是要看这些琐碎的俗套情节,是不是符合你的人物,符合你的精神了。

精神,决定人物;人物,决定情节;而环境,为了情节真实,而服务。

当你按照顺序,一一社定好基本的东西后,等待你的,只有最最基本的——

谴词造句。

当你看到你的手把这么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讲述出来,把这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塑造出来,把这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出来,把这一个虚拟的世界真实的表现给读者时……

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写作,真的是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ps:如果你看了这些还不腻,眼睛还没有离开这个文章,那么不妨再做一个实验:1、将你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用一分钟时间说出他们的内心特质。然后找个画漫画的,让他读你的作品后,把这些人画下来。如果他对角色的形象描绘与你对这些角色的初衷形象有出入,那你就可能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把这些角色写跑了?或者,这些角色为什么给阅读者的印象是模糊的?

2、用一句话(50个字以内)将你作品的内容概括出来。如果发现这个过程很难,或者需要的时间很长,那么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当初究竟是个什么想法和冲动,逼着你非动笔不可?当然如果是丰厚的稿费逼迫那就另当别说。

还有一点你可以全当我放屁,这点就是寻找主流。我一向认为,投机取巧地走些偏门并不难,但这些人永远不会是上台面的作家。只有在主流环境中成为赢家,才是真………的作家。比如琼瑶、金庸包括又咸又湿的贾平凹、器官强悍的卫慧,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里做到最强,他们娴熟地掌握主流社会可以包容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们是成功的。很多骨子里缺乏自信的人,偏爱反逻辑、反长伦、………共性,尽哗众取宠之能事,也充其量能玩出个昙花一现。可能你已经明白,我说的主流并不窄义,而是合情类型的意思,所以你不要把我当作是八股党。

一?小说的创作程序这里的想法是一个一个加上去的,就是说先要有背景设定,才能去资料收集,接下来再去写人物细部分析,然後用前面三个要素去写内容大纲,之後才是去写内容,然後再修改。

1。『背景设定』2。按照【背景设定】来做『资料收集』3。以【资料收集+背景设定】来做『人物分析(设定)』4。以【人物分析+资料收集+背景设定】来写出『故事大纲』5。集合【故事大纲+人物分析+资料收集+背景设定】来做『内容撰写』6。依照【内容撰写+故事大纲+人物分析+资料收集+背景设定】来『修改』二?故事发展的基本原则1。时间的顺序就是说,在小说的发展里面,时间轴要让读者清楚的知道,让读者知道你故事进行的流程,进行到了哪里,即使要回溯过往,也要写明时间,让人家知道现在进行到了哪里。如果时间轴一乱,就好像你正在说故事,却没有照顺序说,也没有连续,让听的人,自己去组合,你说的内容,这样的故事,我想听的懂的人并不多吧。

2。发展(广义空间的概念)的顺序就是说,在小说的发展里面,空间的概念要清楚的表示,可以让人感受到画面是怎麽发生的,不要写出来之後,让读者不能对事件的进行和这个空间的具体化,对於动作和景色,还有人物的描写,要合乎常理,如果有特殊的想法,一定要加以说明,例如空间描写…

3。中心(中心思想)即是主轴,也就是这部作品的主要想法,这是不能违背的,如果你的主轴是跟着你的主角走的话,结果主角前後矛盾,那她的主轴也会跟着破坏,依此类推,每一种主轴类型,都有她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在小说中是不能破坏的,除非你有特殊理由。

4。逻辑小说必定要符合,而上面三点也要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才成立。这里的逻辑并不是指日常生活的逻辑,而是作者赋予小说之中的逻辑。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前後矛盾。

三?故事发展的基本条件与限制1。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是背景,即使你的时间乱跳,也要有一个系统让角色遵循;而空间就是要依照拟定出来的空间概念去走。

2。表现媒介的限制第一、必须确定你的表现媒体例:网路。

网路上的的表现媒体为电脑,电脑的显示介面为萤幕,受限於萤幕的特性,在网路上留下的文章,就必须顾虑到这一层,注重分段清楚,每篇的长度也要考量。

第二、读者的限制必须考虑你的作品读者群,写出来的东西要给谁看,来控制作品的文学的层次和品味的层次,去符合一个读者群以红楼梦和西游记为例,由於某些人因口味(习惯与嗜好)和品味(阅读观)的不同,有人偏向红楼梦而也会有人偏向西游记。这就是读者的限制。

第三、作者的功力某些的人作品构思虽好,架构也大,但是功力(笔力)不足。不能清楚表达意念,反而引起反效果,让人不想阅读,抑或说,读不懂他的作品。也就是说,当一名作者在构思故事情节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自己能表现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