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第6章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第6章

小说: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赵国面临的最大压力。比如中山国的国土从东面深深插进赵国国土,几乎将赵国裂为两块。这个小国丝毫不把赵国放在眼里,经常袭击赵国,使赵国如鲠在喉。赵国如果想在诸侯中确立大国地位,首先要平定中山。
公元前307年,赵雍正是怀着这个雄心,亲率大军进攻中山。出乎赵雍意料的是,赵国的兵车和步兵很快被中山军队击败。赵国不但损兵折将,连边境一些重镇也被中山占领。赵雍垂头丧气,连小小的中山都对付不了,遑论其他?
谈起战争中各国战略以及兵器的优劣,赵国诸大臣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但是,赵雍偏偏把目光牢牢盯住了与赵国交战并不多的西胡——地处赵国西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很令大臣不解。林胡、楼烦等部落,没有和赵国打过大仗,属于“打一把就跑”的鼠窃狗偷之辈,因此很为赵国大臣看不起。
其实这正是赵雍的过人之处。
赵雍看中了胡人什么呢?胡人和赵国军队作战,都是骑在马上。胡人身穿短衣长裤,总之是一身短打扮,动作灵活,上马下马十分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也很迅速。
赵国就不然了。赵国军队的武器比胡人精良,但绝大多数是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这样的服饰很有威仪,检阅的时候耐看。但要想骑马打仗,就不便了。
当时中原各大国都是以“带甲”的步兵和兵车为主,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骑兵则很少很少,最多也不过五六千骑。
战国时的兵车,既不是今天的坦克,也不是罗马帝国的两轮一马式的“驰车”,而是四个轮子,用一匹马或两匹马、一头牛或两头牛拉的方形车。车上面站着两排兵。
进攻时千车启动,黄沙滚滚,势如排山倒海。防御时则成为一个营垒。这是兵车的优势。但是,一遇到胡人的骑兵部队,毛病就暴露出来。兵车笨重,运转困难。追击时像一群乌龟,心急如火,却无论如何追不上骑兵。还没追几步,敌人早已无影无踪。退却时也像一群乌龟,只有身陷重围,被动挨打的份。还有,兵车只适宜在平坦地方作战,地形稍微复杂一点,有个沟坎什么的,就全完蛋,更不用说翻山越岭。而骑兵呢,攻势迅猛,运转自如,速进速退,动静也轻,一般的小山小河不在话下。
再说步兵。众多步卒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无须论证。以人的两条腿,要想跑过马,那是妄想。因此,说到捕捉战机,长途奔袭,速战速决,只好甘拜下风。
赵雍对此考虑了很久,颇想采纳胡人的骑射战术,进行军事改革。要想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抛弃长袍,像胡人一样短装打扮。短装打扮不但骑射自如,就是在劳动与生活中也很方便。但是,中原各大国是看重礼仪的国家,服装乃礼仪的重要标志,能说改就改吗?
                  李鸿章怎样看服装改革
赵雍遇到的阻力有多大,今天的人也许难以想象。这里且先不说赵雍,只说比赵先生晚了约2000年之久的李鸿章。2000年可不短啊,想一想,跨越2000年,人们的观念应该发生多大的变化?至少对服装变化这样的事总可以接受了吧。可是,请你看看李鸿章对服装改革的态度。
1875年11月,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来到保定,拜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他们两人的谈话,有一段涉及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服装改革的问题,颇为有趣。下面是这段谈话的记录:
李鸿章:对于贵国近来所举(指明治维新)很为赞赏,独对贵国改变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森有礼:原因很简单,只需稍加解释。我国旧有的服制,正如阁下所见到的,宽阔爽快,极适于无事安逸之人,但对于多事勤劳之人则不完全适合,所以它能适应过去的情况,而对于今日时势之下,甚感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式,对我国裨益不少。
李鸿章:衣服旧制是体现对祖先遗志的追怀之一,其子孙应该珍重,万世保存才是。
森有礼:如果我国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话,无疑也会做与我们同样的事情。距今1000年前,我们的祖先看到贵国的服装有优点就加以采用。不论何事,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是我国的好传统。
李鸿章:贵国祖先采用我国服装是最贤明的,我国的服装织造方便,用贵国的原料即能制作。现今模仿欧服,要付出莫大的花费。
森有礼:虽然如此,依我等观之,要比贵国的衣服精美而便利。像贵国头发长垂,鞋大且粗,不太适应我国人民。其他还有很多事不能适应。关于改穿欧服,对于不了解经济常识的人看来,是觉得费了一点。但勤劳是富裕之基,怠慢是贫枯之源。正如阁下所知,我国旧服宽大但不轻便,适应怠慢而不适应勤劳。然而我国不愿意怠慢致贫,而想勤劳致富,所以舍旧图新。现在所费,将来可期得到无限报偿。
李鸿章:话虽如此,阁下对贵国舍旧服仿欧俗,抛弃独立精神而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不感到羞耻吗?
森有礼:毫无可耻之处,我们还以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正如我国自古以来,对亚洲、美国和其他国家,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采之用于我国。
李鸿章:我国绝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才不得不采之外国。
森有礼:凡是将来之事,谁也不能确定其好坏,正如贵国400年前(指清军入关之前的明朝),也该没有人喜欢现在(清朝马蹄袖等)这种服装。
李鸿章:这是我国国内的变革,绝不是用欧俗。
森有礼:然而变革总是变革,特别是当贵国强迫做这种变革,引起贵国人民的忌嫌和反感。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1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这一场唇枪舌箭的论争说明了什么呢?从李鸿章谈话可以看出,当国权臣对服装改革至为反感,甚至有不共戴天之势。2000年之后的人竟然对服装变化还抱持如此僵化的态度,就可以想象赵雍当时面临的困境了。
                  改革预热
赵雍知道,改穿胡人的“西服”,是移风易俗、更新观念的重要事件。一下子要改变全国的生活方式和军事制度,阻力不会小。他虽然手握君主大权,也不便轻举妄动,于是先找他所信任的大臣暗中商量。第一个召见的就是楼缓。
赵雍说:“赵国四周都是危险的敌人,如果没有强大的战斗力保护自己,只有灭亡。”
楼缓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沉默着点点头。
赵雍说到主题:“怎么加强战斗力呢?咱们打仗都靠步兵或者是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结果吃了不少亏。我准备干一件大事,改穿胡人的衣服,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我知道这件事将会有很多人反对,可是我不怕。历史上有高度美名的人,当时大都是受到世俗的谴责。你看如何?”
赵雍停下来,看着楼缓。
楼缓兴奋地说:“我过去听你提到过这个意思,也想了好久,觉得这个主意有道理。咱们仿照胡人的衣服,也就能学到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我赞成!”
赵雍松了一口气,接着又召见*重臣肥义。他对肥义说:“赵氏先祖创下的基业,我们要很好地发扬光大,不但要保卫好我们的国家,而且要开疆辟土才是。为此,我打算下令全国,一律抛弃传统衣冠,改穿胡服,加强骑马射箭的训练,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我知道,一旦这样做,就会遭到强烈反对,上上下下闹翻了。你看怎么办呢?”
肥义要比2000年之后的李鸿章更有眼光和魄力,他说:“我听说,做事迟疑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对自己的行为如果总是疑虑,也不可能成名。你既然决心要移风易俗,就别考虑那些人怎么议论了。凡是要建立大功业的人,从不拘泥于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也从不跟成群结队的人磋商。愚昧的人对已经成了的事情尚且愚昧无知,聪明人在事情萌芽的时候就已经看清楚了。愚昧的人安于现实,聪明的人才能瞻望前程。你主意已定,别再犹豫了!”
赵雍高兴地大笑起来,说出了一番颇具叔本华哲学意味的话:“我不疑惑穿胡服这件事,我是有点担心天下人耻笑。唉,你说得对。痴汉子高兴的事情,聪明人替他哀伤;愚蠢人所讥笑的事情,贤明人却仔细地审视它。世上人如果都顺从穿胡服的决定,赵国将会得福。算了!即使全国都反对我,我也这样定了。西北诸胡部落和中山的国土,我一定要得到!”
赵雍得到两个重臣的理解,心里多少有了点底。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雍竟穿着胡服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打扮,一时惊呆了。
赵雍问众大臣,新的打扮怎么样。大臣们觉得这件事未免太丢脸了,没有人吭声。赵雍环望一周,他的叔叔公子成没有来,心里立刻明白了。原来公子成听说赵雍要改穿胡服,认为是奇耻大辱,干脆称病不上朝。
                  服装激辩(1)
反对的情绪在德高望重的皇族前辈——赵雍的叔叔公子成身上集中表现出来了。守旧势力自然奉公子成为首,坚决抵制胡服。
赵雍先是派了侄子王绁前往公子成家里,做说服工作。
王绁拜见了公子成,对他说:“大王已经穿上了胡服,多么希望您和他一起穿胡服会见群臣啊。在家里顺从父母,在朝廷顺从君主,这是古今的准则。现在,叔父大人不肯更换胡服,大王担心天下人将会议论纷纷。改穿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换个花样娱乐消遣,而是为了迎接艰苦的战斗,建立救国救民的不朽功业。我听说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是好的行为。任何一项事业,有皇亲国戚鼎力相助,就一定能够成功。大王想仰仗您的支持,来完成胡服骑射的伟大事业,恳求您改穿胡服吧!”
公子成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知道君主改穿了胡服,恰好我有病在身,不能行动,因此没有去朝拜。现在国王派了你来,我正好也有话说。我听说中国是聪明才智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万物财宝聚集的地方,是圣人推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的地方,是最讲究诗书礼乐的地方,是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方,也是远方外国最向往的地方,是蛮夷作为楷模的地方。现在大王舍弃这一切,却效法蛮夷,穿他们的衣服,习他们的战法,改变传统文化,违背固有风俗,远离中国习惯,已经激起百姓的愤怒。这是一种叛逆行为,愿大王三思。”
王绁无功而返,回报赵雍。赵雍叹道:“我知道叔叔不是真病了,他害的是政治病。”于是,赵雍亲自出马,到公子成家探望,亲自做细致的说服工作。
赵雍对公子成说:“穿衣服是为了保护身体和实用,讲究礼仪是为了有利于事业成功。圣人因地制宜制定礼节,是为了方便国人有利国家。南越的风俗是什么呢?把头发剪得短短的,在身上和胳臂上刺上花纹,衣服大襟开在左边(传统中国服装大襟开在右边)。吴国的风俗是什么呢?把牙齿染黑,额上刺花纹,用鱼皮做帽子,用粗针粗线缝纫。各地风俗虽然不同,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做事利落。这些例子说明,背景不一样,使用工具也不一样;面对的困难不一样,制度也会有差别。”
赵雍看公子成默不作声,又接着说:“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有利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