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情愿跳舞 >

第5章

我情愿跳舞-第5章

小说: 我情愿跳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妈命我来学习。”
  “学什么?”
  可恩忽然说:“生活真谛。”
  张丹睁圆了眼,“嗄?”
  “学习怎样愉快积极健康进取地生活。”
  张丹看着可恩:“令人妒忌艳羡的你还有什么不快乐?”
  可恩语塞。
  “可是一家不知一家的难处?”
  可恩点头,“对了。”
  两个女孩子一直逛到深夜,腿酸脚痛,谈得不知多投机,她俩在酒店门口分手。
  “李先生说,明早你可搬到他家里。”
  可恩点点头。
  “明早去看故宫及天坛。”
  “长城呢?”
  “我陪你上城顶放风筝。”
  走廊那群少年看到可恩回来,用粤语说:“你也来游学?不如参加我们一起玩。”
  可恩忍不住说:“走廊是公众地方,不宜喧哗。”
  他们听了大笑,用水果皮扔可恩。
  有人点燃灯烛,营造气氛,谈起六弦琴,走廊变成合作社。
  可恩会房锁门。
  半夜她觉得肚子痛,她警惕,莫非是下午那块西瓜惹的祸。
  她跑进卫生间。
  松口气出来,忽然闻到焦味。
  可恩寻找气味来源,打开门,看到对面房间门缝冒出白烟。
  可恩这一惊非同小可。
  她大力敲门,“火警、火警!”
  没有人应,可恩也听不到火警钟。
  她回房取了护照,套上运动衫裤跑鞋,百忙中去过电话同柜台说:“二十二楼火警,快通知消防局!”
  这时,对门的浓烟已经焗到她房间来。
  可恩呛咳。
  她打湿一块大毛巾,遮着头,没命价找救生梯。
  用力推开防烟门,她飞快奔下水门汀楼梯。
  可恩根本来不及害怕,她一直不停地往下跑,不多久,楼梯井里逃火警的人多了起来,许多只穿睡衣,但是很奇怪,无人像惊恐电影里的临记般尖叫,或是争先恐后,他们只是全神贯注一条心逃命。
  走到大堂,已经看到警察,立刻把这几十个人带到街上。
  可恩奔到对面马路抬头一看,呆住了。
  只见二十二楼窗户火舌乱窜,黑烟一团团像巨龙似冒出。
  可恩明白她已逃生成功,适才离死亡只一条线,她浑身发抖。
  消防车呜呜赶到,架起云梯,往高层射水,二十二楼以上住客打破窗户喊救命,整座酒店化为人间炼狱,热气逼到对街,水花、煤灰,纷纷落下。
  警察不许他们再看热闹,前来赶散。
  “让开,危险!”
  可恩想走开,但是受惊过度,双腿不听使唤,咚一声,坐倒在地,警察把她拖开,放她在行人路上。
  正在这个时候,一双大力手臂把她拉起来,“这边安全。”
  就在这个时候,一块招牌落下,正掉在她刚才坐的地方。
  幸亏那好心陌生人把可恩拉到较远地方,想看真他是谁,已经没了他的影踪。
  她伸手抹去脚上汗水,呆呆看着火场,好像过了几个小时,但实际上只有十多分钟。
  可恩忽然镇定下来。
  她取出手提电话,拨到父亲的家,没人听,她只得找张丹。
  张丹正熟睡,被惊醒,知道因由,吓得魂不附体,“你可有受伤?去站在东门那面可口可乐广告牌底下,不要动,我马上叫司机来接你。”
  这时现场已经乱如战场,可恩背起背囊,静静走到远处广告牌下,抬头一看,只见可乐美女正对她挤眉弄眼地笑呢。
  不久,一辆车子不顾交通规则疾驶而至。
  张丹自车子跳出来,“可恩!”
  可恩见到熟人,这才知道流下泪来。
  火灾隔三条街都看的见。
  张丹也觉惊怖,她紧紧握着可恩的手,“先跟我回家去。”
  “我爸呢?”
  “他到鞍山洽谈生意,明早回来。”
  说完这几句话,两个女孩像劫后余生般乘车逃离现场。
  原来张丹与母亲住在一幢新建的小公寓,一开门,张母吓一大跳。
  张丹说:“可恩,你先把身上煤灰洗一洗,我得与派出所联络,说明你已无恙离开灾场。”
  张母连忙斟出安神茶,让神情呆滞得可恩喝下去。
  可恩忽然说:“我累了。”
  她随便在客厅一角躺下,蜷缩成胎儿那般,预备入睡。
  张丹连忙把她拖到自己床上,替她遮上被子。
  张母忍不住说:“可怜的孩子,她父母呢?”
  张丹摇摇头:“嘘。”
  她急急拨电话联络各方面。
  天缓缓亮了。
  张丹终于联络到老板李志明,他自飞机场直接赶来张家。
  进门时可以看得出他心震胆裂。
  “在房里。”
  李志明推门一看,女儿躺在小小床上,一脸泥灰,像她幼时玩的黑人哥利乌洋娃娃,最奇的是仍然背着背囊。
  他轻轻掩上门,没声价向张家母女道谢。
  一时心酸,他低声说:“真没想到带大一个孩子是那样辛苦。”
  他是老板,张丹不敢搭嘴,假装没听见。
  上头说过的话,通常与没说过一样,除非事后他愿意承认。
  喝杯热茶,他又动气。
  “我要控告这个游学团及这间酒店。”
  可恩醒来,呆呆地看着父亲,像是不认得他似的,然后问:“妈妈呢?”
  李志明把女儿紧紧抱在怀内。
  他把她接回家去,请来医生来替可恩检查。
  摊开早报,火灾新闻图片已经刊出。
  可恩记得她逃生时只看见门缝有白烟,没想到几分钟已酿成巨灾。
  李志明打锣似找前妻。
  “这没心肝的女人去了何处,这女人疯了。”
  可恩劝:“已经没事,不用找她了,她十年未有放假。”
  李志明颓然坐下。
  可恩轻轻问:“可是叫妈妈来把我带走?”
  “不,不。”李志明张大嘴。
  可恩低头,“你看我,爸,走到哪里,麻烦就跟到哪里,先是害父母离婚――”
  “不关你事,是我俩意见不合,”李志明毅然站起来,“雨过天青,否极泰来,不要再找她,你说得对,让她开开心心放假,我们从头开始,我替你另外找营地。”
  可恩破涕为笑。
  父女因祸得福,可恩肯定父亲仍然爱她。
  父家宽大舒适,设备与西方先进城市豪华公寓无异,大厦地库有私家泳池及健身室,可是可恩没有时间。
  她急于参加学习。
  可恩对张丹说:“我的资历不够,只能够到这个营地。”
  张丹一看,“不,你不适合。”
  “为什么?”可恩说:“你看,大同地区小学聘请暑期班英语教师,愿以教授中文为交换条件,我正适合。”
  “你可知大同在何方?”
  可恩摇摇头。
  张丹取出地图,“离北京四五个钟头车,在呼和浩特及包头以东,是个小地方。”
  可恩啊一声,“你怕我不习惯。”
  “你是城市人,那处没有汉堡及超级市场。”
  可恩抬起头,“至少让我试一试,我想证明我不是父母的包袱,这些年来我不住为他们制造麻烦,现在我改过自新,想争口气。”
  张丹想一想:“在市内也可以争气。”
  可恩摊了摊手:“市内?你看,清华大学建筑系夏令营:参观北京城新旧建筑,设计新型四合院,欢迎各国建筑系同学参加,名额有限……我够资格吗?”
  张丹不语,嗯,高不成低不就,的确不好办。
  “我想体会农村生活。”
  “大同又不至于是农村,地图上找得到的地名不算过分偏僻,但是,你一定会觉得无趣。”
  也难怪,可恩想,她的确一向叫人看低。
  “请你替我报名。”
  “问准李先生再说吧。”
  “也好。”
  晚上,张母对女儿说:“可恩怪可怜。”
  张丹微微笑,“妈不如可怜自家女儿,李可恩吃腻了牛腰肉想尝尝菜根香而已。”
  “那场火警……”
  “的确吓人,两死二十伤。”
  “可恩算命大。”
  “的确是,她说是一块西瓜救了她一命。”
  “外国长大孩子真是怪怪,七情上面,毫不藏私。”
  “这是她的优点,可是妈妈怎么不称赞我。”
  “你最乖,又勤学又会养家。”
  翌日,李老板送她一只金刚名牌手表,张丹爱不释手,十分感激。
  她这样说:“李先生,我一定好好为公司服务。”
  李志明内心感慨,人家的女儿如此明敏乖巧。
  他说:“你明年毕业,我这里有职位等着你。”
  张丹喜不自禁,“是,李先生。”
  “可恩想去大同?”
  “正是。”
  “让她去吸收一点生活经验也好?”
  “可要我陪着去?”
  李志明想一想,“不,让她独自参与。”
  张丹暗暗点头。
  她帮可恩添置日用品。
  可恩的衣物统在火灾失去,本来对时装最敏感的她这时已经变得无所谓,任由安排。
  她对张丹说:“今早才做噩梦,太阳晒到脸上,我以为火烧,吓得哭出声来。”
  张丹恻然,“你这样一说我更不放心,不如放弃大同之旅。”
  “不,我想去增广见识。”
  “可恩,我自幼没有父亲,家母教书把我带大,生活清贫,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共勉之。”
  可恩喃喃说:“可怜的张丹,可怜的可恩,可怜的每个人。”
  张丹握住她的手摇晃,“你父母都在世上,又有能力,可怜什么?瞎说。”
  “张丹,你若想来北美进修,可叫家父做担保。”
  “你要帮我美言几句。”
  就这样说好了。
  过两日,可恩由司机炯叔开公司吉普车前往大同。
  一路上加两次油,忽然大雨,道路泥泞。
  油站有年轻人想乘顺风车,被炯叔一口拒绝。
  可恩试探说:“反正有空位。”
  炯叔摇摇头,不作解释。
  后座摆满可恩需要的干粮、电器、衣物。
  可恩想说:我只去四个星期,二十八天,一个月不到,何用整个军队的行李。
  但是父亲一贯以物质纵容她,溺毙她,以补偿人力不足。
  这个时候,可恩渴望见到妈妈。
  平时总嫌她罗嗦,据母亲说,可恩五六岁就会得敷衍,但凡妈妈多说几句,她便“是,是”心不在焉地打发老妈。
  母亲越管她越想越轨,趁她搞离婚手续忙不过来,她像逃出囚笼的猴子。
  已经来到悬崖边缘,往下看,迷津深达千丈,心惊胆战,现在想起来,像有一把利刃,在后颈磨来磨去,叫她浑身冒汗。
  长途车坐得人脚步麻痹。
  炯叔说:“车后有一壶热咖啡。”
  可恩说:“你也来一杯。”
  “我不喝那个,我有热茶。”
  “炯叔是哪里人?”
  “我的家在山西。”
  “可是一块瑰丽的土地?”
  他咧开嘴笑,“比起江南江北,那处比较贫瘠。”
  可恩看向窗外,诧异问:“为什么都是黄土?”
  “戈壁的沙土一直往东南迁徙,国际专家与本地人才正设法应付。”
  “啊。”
  “在山明水秀江南长大的你,不知有这个大难题吧,黄沙已掩到有些乡镇的后门了。”
  可恩忽然叫:“咦,火车站,为什么不让我乘火车?”
  司机又笑。
  “又是不放心,”可恩颓然,“对我没有信心。”
  “乘火车比较辗转,得先往呼和浩特,再南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