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 >

第18章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第18章

小说: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某的优点很多,比如精通业务,比如尽忠职守。杨钰莹在公开场合昵称他“小爸爸”,可见他对这颗掌上明珠确实关爱备至。正因为尽忠职守,我相信他在庆功会上留下的眼泪是真实的,其中也饱含了他心中不少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为了保住这棵摇钱树,不让她被别人挖走,也是机关算尽,处处严加防范,使尽手段去笼络住甜妹的芳心。也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身处新时代的岗位职责。可是,其中有没有他个人的私欲呢?    
      新时代方面策划那次踢开我签约的行动,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他们希望尽可能少出钱签下一个歌手,我自然理解。如果我当新时代的老总,也会希望如此。至于具体操作此事的人,别的不说,光是将先同我为杨岗丽所谈判好的代价压缩了一大块,这本身就是一大业绩。争业绩自然是为了争以后在公司说话的分量,有了说话的分量甚至是有了相应的职务,可以为自己赚取大把利益,自不待言。    
      至于后来为杨钰莹“炮打”事件出谋划策的某些幕后英雄,如果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纠缠在她的身边,那他们的动机就真可以称得上是“高尚”了。    
    


一面之词金钱、名利、情感与教训

        
      (由黄晓阳采写)    
      作为老师,你自己费尽心血培养了杨钰莹这样一个学生,你觉得成功吗?    
      我觉得既成功,又失败。作为我的歌坛弟子,杨钰莹当年在歌唱艺术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学生的成功自然也是老师的成功。但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品德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授艺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只有造就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才是真正的成功。愿我的经历,能够引起所有望子成龙的老师和家长们深思。    
      你和杨钰莹这场纷争,焦点其实就是那一纸《师生合约》。因为涉及到一个三七分成的问题,难怪有人说你吴颂今争的其实也是一个“利”字。坦率地说,“利”字在你的心中,占有怎样的分量?    
      利,就是钱。没有钱,固然万万不行,但是有钱,也并非万事都能办成,什么都能买到。我认为,人世间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比如真爱、挚友、事业、健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得的钱财我当然不会拒绝。但如果只是为了钱,那我早就同杨钰莹打官司了。我素来本着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不愿惹是生非。当年杨钰莹在即将成名时开始违约,走红后又同我毁约,给我造成很大损失。身边懂法律的朋友都认为:对方单方面撕毁《师生合约》应给予我赔偿,劝我上法院起诉她。可是我心太软,实在不忍心告自己的学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才帮她推上星途,生怕一场官司下来给她造成负面影响,毁了她的前程,也毁了自己多年心血包装创作的这件“艺术作品”,放弃了用法律手段追究她的权利。    
      可是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宽容和对法律的淡漠,反而换来了我和杨钰莹日后的诸多纠纷,以及新时代10多年来的侵权,让我寒心不已。    
      去年“非典”时期,我为电视台、电台精心创作了新歌《不是我不想握着你的手》、《金子般的心》、《健康人生》,免费提供给他们播放。以此表达我对医务工作者的衷心敬佩!为社会公益事业出力,用音乐艺术形式向社会献爱心,是我应尽的义务。稿酬我可以分文不取,甚至倒贴钱财制作加工歌碟和邮寄。但是,对于恶意侵权者,我将依法索赔,决不姑息!    
      作为一个长辈,面对你的晚辈学生;作为一个大男人,面对娇弱的女子杨钰莹,你是否认为自己曾经做错过什么?哪怕是任何微小的对消弭两人之间裂痕不利的错事。如果有,你觉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长辈,我关心她,爱护她;作为一个男人,我欣赏她,喜欢她。长与幼,男与女,强势与弱势其实也在不断转化。长辈大男人对弱女子学生而言,似乎是强者。但是,当长辈变得年老体衰,而弱女子的美貌赢得了金钱、权势做后盾,强弱也会起变化。    
      当我承受了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的“炮轰”后,除非是冷血动物,心中的怨忿自然是难免的。要说错事,由于自己有时难免感情冲动,意气用事,再加上对媒体过分信赖,导致有时对记者出言不够谨慎,酿成了更大的裂痕。另外,由于以前法制观念不强,对签订合约与履行合同缺乏足够重视,因此面对杨钰莹的悔约行为没有及时追究。在举办作品音乐会时,由于太相信交情,没有同被邀请的歌手签订书面合同,导致了无谓的纠纷。这些都是应该记取的教训。    
      我有一种感觉。无论是你还是杨钰莹,在整个师生恩怨风波中,双方其实都是传媒的牺牲品。你们曾经被传媒利用过,然后又被传媒算计了。同时,我还觉得,无论是你还是她,似乎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自己得到过许多媒体的倾力帮助。你的看法呢?    
      其实,在当今歌坛,由于市场机制与游戏规则不健全,成名后的歌手与成名前的制作人之间闹矛盾的现象相当普遍。我和杨钰莹的师生恩怨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搞成这么大件事,跟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与媒体打交道,真的是一门太高深的学问。我还不及格,今后还得继续努力,用功去学习、去适应。    
    


一面之词杨钰莹复出的得失

    杨钰莹复出的得失    
      (由黄晓阳采写)    
      杨钰莹复出歌坛前后,有两次大的主动出击:一次是“炮打吴颂今”事件,一次是自爆与“远华”赖公子的纯洁“初恋”故事。有意思的是,这两次事件之后,她随即紧跟着复出歌坛,分别推出了新录制发行的唱片。如果说这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话,你觉得她这种宣传炒作方式效果如何?成功吗?    
      当今歌坛,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赢得歌迷好感,让听众接受,新人推出要靠宣传炒作,老星复出,同样也要宣传炒作,这一点无可厚非。    
      我以为,高明的复出,成功的炒作,应该是既要提高社会的关注度,起到提高知名度的作用,又能赢得积极正面的社会评价,增加美誉度。    
      炒作有三诫:一是不要试图蒙蔽公众。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诚信是最重要的做人准则,当公众发现你所告诉他们的不是真话,对你的信任度便会大打折扣。    
      二是不要自相矛盾。前面说过是黑,后面就不要说是白,否则只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不要做“损人又不利己”的傻事。不管是抹黑自己的老师当垫背,还是刻意渲染与初恋情人的纯洁爱情故事,虽然能引起媒体一时的热烈追捧,造成轰动效果,但是,公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会保留各自的不同看法。就算复出得再轰动,这两个被当作道具用过的男配角,终会给这台光彩眩目的复出活剧抹上一丝阴影。    
      杨钰莹复出歌坛后,先后推出了两张新唱片,一张新潮之作《故事》,还有一张《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全部翻唱老歌,其销量和反响都远远不如以前你为她写的那些甜歌。你认为她的这两张新碟在艺术上有些什么得失?杨钰莹要想在歌坛东山再起,在歌艺上应该怎么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故事》确实是新歌,新作和创新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如果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盲目地追逐海外所谓的时尚潮流,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只会让喜爱自己的歌迷失望。至于《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可以说是一味怀旧复古。杨钰莹翻唱老歌,我认为是她艺术上的倒退——从孩提时就靠原创儿歌扬名江西,到少女时代靠原创甜歌红遍全国,今天为何艺术上反要倒回去翻唱别人那些老掉牙的古董歌呢?能超得过原唱者邓丽君、周璇吗?记住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发展。    
      杨钰莹的成功,在于你将她带到广州,领她进了歌坛之门,你为她设计了甜歌路线。可对于一个歌星来说,青春是有限的,甜歌这碗饭不能吃一生一世。正是你当初设计的甜歌路线,使今天的杨钰莹在演唱之路走到了尽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看看别人,邓丽君也好、周璇也好,不仅是青春少女时期,哪怕是到了三四十岁,唱的一直还是甜歌,人家都能唱一辈子。    
      遗憾的是,我为她设计的甜歌路线,这条早已被实践证明是她最佳的歌路,却早就被人为地半途而废了。近几年她复出后,一会儿赶时髦,上演港台新潮模仿秀,一会儿又钻进老唱片,翻唱古董歌。可惜,都无人喝彩。    
      令人欣慰的是,这都与我设计的甜歌路线无关。大家最爱听的,还是她刚出道那几年唱的那些甜歌,至今百听不厌,拥有大批忠实的歌迷。我为其中有不少自己的作品而自豪。    
    


一面之词对杨钰莹的爱与恨

        
      (由黄晓阳采写)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识杨钰莹,至今已经20多年了。你曾经因为她而失望,曾经因为她而痛苦,曾经因为她而愤怒,经历风雨之后的今天,你对杨钰莹的情感,又是怎样的?还恨她吗?双方有可能和解吗?    
      首先,作为自己亲手创作的一件精美艺术品,她的艺术形象永远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喜爱20年前童年时天真烂漫的她,欣赏10年前青春少女时纯洁美丽楚楚动人的她。而对于现在的她,因为没有机会直接面对面接触,感觉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看不清楚,真是弄不懂她。对我而言,爱与恨都已成过去,关注杨钰莹倒是已成为惯性。    
      去年,曾经有江西的读者投书南昌的《江南都市报》,为我们这两个所谓江西名人的不和而操心,该报曾辟出版面,连续几天展开讨论,希望帮助我们解开心结。北京、广州、江西的几位热心朋友也曾尝试从中调解斡旋,希望促成我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惜这些努力都被杨钰莹身边的人挡了回来。    
      以前,总是有人安慰我说,不要跟杨钰莹计较,她还太年轻,不懂事,等她长大了,自然会明白你对她的好。后来,她三十岁了,有人劝我说,她是长年纪不长心,什么事都由人摆布,不要记恨她。也许,等她哪一天一觉睡醒,发现自己错了,自然会向你道歉。    
      不知道是否能有这么一天?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师生恩怨纠纷、甜歌官司风波,你的心情如何?    
      作为一名以音乐为天职的文化人,陷身于这些无谓的纠纷,心情之糟糕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风风雨雨的5年里,因为“炮打”事件与甜歌官司引发的恩怨纠纷,耗费了我许多时间、精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我的音乐创作与生活。报刊媒体上的一些相关报道,不仅在专业同行圈子中歪曲了我的形象,还在公众面前混淆了视听,损害了我的声誉。    
      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