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另一种选择 >

第78章

历史,另一种选择-第78章

小说: 历史,另一种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南京《中央日报》;那更是一味的谴责之声。典型的论调是:〃汪精卫的幽灵;正在沈阳上空徘徊。〃
另一面;哈尔滨的《劳动者报》发表声明:
〃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已经在中国人民头上盘踞了二十余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的腐败和对人民的盘剥变本加厉;各地'接收大员'发国难财的无耻行径举不胜举。这个统治集团势必将把中国人民拖向灾难的深渊。
〃面对这样浅显的事实;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同伟大的劳动者的国家、世界未来的希望——苏联和苏联人民站在一起;用中国工农红军和苏联红军的钢铁步伐;踏破蒋家王朝的迷梦;在世界东方迅速建立一个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让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升起!这才是我们劳动者和共产党人的正确的、必然的选择!……〃
只有《新华日报》保持着引人注目的沉默。
军队内部也出现了骚动。请战书纷纷地打向中央军委——只是要求参战的方向完全不同;一部分要求〃南进〃;一部分要求〃北进〃。
低层的军事会议上;有人掳胳膊挽袖子;有人拍桌子砸板凳;就差当场干仗了。最后在政委的劝阻下达成共识:
〃等待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党中央的一声令下。〃
第三种考虑也在若隐若现:置身事外;保持独立。但只要稍加权衡就明白;这更是一种自杀政策;在国内国际都站不住脚;民心、公理、正义、援助都会丧失殆尽;而且;几乎马上就会造成党内分裂。
……
床头上放着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书名上赫然写着:《怎么办?》
病榻上的领导人头痛欲裂。
(272)
旧金山。
联合国在筹备当中;两个潜在的常任理事国就开始交火;使国际社会颇感挠头。因为初期交火局限于大陆腹地;令人感觉遥远;国际上虽然常有报导;但总体反映尚麻木。毕竟大战方歇;世界需要恢复。
美英开始调停。4月初;贝文外交大臣和斯退丁纽斯国务卿分别约见了苏联和中国外长。表达对两个前盟国之间战事的关切;探索双方的底线。
苏联有在恢复实现蒙古独立前提下;接受停火的打算;但中国政府坚决不妥协;一定要苏联退还全部被占领土;并作出战争赔偿。调停终于无效。
但是中国在地面上迄今还没有发动什么象样的攻势。两处广袤的战场都是中国传统地理概念上的〃塞外〃;大规模兵力调动需要时日。
除了空中;1946年4月的中国西北疆;出现暂时的平静。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中东铁路宾馆。
这座地道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建于1903年;座落在火车站的近旁。在道路直通的不远处那个叫做〃南岗〃的山坡上;可以遥望到宏伟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的高耸的塔尖。那是世界少有的一座全木结构的东正教建筑。
这所宾馆在日占时期还一直叫做〃大和旅馆〃。之所以选择它;就是因为距离火车站的近便。
会谈了3个小时;一个身材魁梧、戴眼镜的中年干部走下楼梯;轻轻地推开宾馆后门;走到夜色中的桧柏丛边;在料峭的春风中掏出手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随后快步地走到霁虹桥一代的栏杆旁边;钻进等候在那里的汽车。
二楼酒店窗口;一身便装的拉甫连季DangerCode;巴甫洛维奇DangerCode;贝利亚安全人民委员目送着他的客人消失在夜色中;慢慢回身;穿上大衣;戴好围巾、礼帽;对着随从吩咐道:
〃好啦;我们'铁路巡视代表团'的使命结束了;坐夜车返回吧。另外给莫斯科发电;那边可以安排王明同志启程了。〃
两年前;日本即将投降、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南萨哈林岛(日本称谓〃南桦太〃)、日本北海道、千岛群岛之时;在满洲的进击路线是沿着中东铁路(1933年改称〃北满铁路〃)展开的。30万兵力由牡丹江和满洲里两个方向;东西对进;在哈尔滨会师。
日本投降后;根据盟国和苏联之间达成的协议;承认苏联对于北海道和千岛群岛的占领;以及苏联以股份形式享有北满铁路一定的使用权;同时;进入中国东北的苏军在45年底前完成撤军。只保留一个铁路警备旅;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沿线分开驻扎、该旅拥有两列铁路装甲巡逻车。
贝利亚搭乘其中一列;当夜离开哈尔滨。他很不满意自己的这次东方使命。
中共的态度始终不明朗。虽然没有明显的敌意;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善意。对于苏联几次积极的、充满热情的建议;始终没看到他们把这抛出的绣球接过去。想约见一下毛泽东的要求也被〃毛正在生病〃的理由搪塞掉了。
出现各种前景的可能性都存在。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必须周密地估计到一切前景;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在这个战略方向上……
(273)
蒙古。乌兰巴托。
4月15日;春季〃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人民军总司令霍尔洛DangerCode;乔巴山在这里宣布:
时至今日;共和国的领土已经全部得以收复;8万名蒙古人民军——其中绝大部分是骑兵;以及机械化部队;已经全部从欧洲战场回到祖国。随时准备消灭任何敢于来犯的敌人。
同时他还宣布;蒙古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他感到高兴的事情还有;不久的将来;乌兰巴托也会通铁路了——苏联境内从贝加尔湖东岸的俄罗斯城市乌兰乌德;到苏蒙边境的蒙古城市恰克图(原名买卖城)的200公里已经铺轨。蒙古境内的300多公里也开始修建路基。
当下;乔巴山命令蒙古骑兵第二旅;尽快把抓到的数万名中国战俘押送到铁路工地。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梅尔。
病中的史迪威一早就坐在门廊下的楼梯口;等待他的客人——乔治DangerCode;巴顿上将和马克斯韦尔DangerCode;泰勒少将的来访。
客人们准时到达。
〃哈罗;乔!〃巴顿老远的高声打招呼;他仍然是那么神气活现;穿着经过自己剪裁的、略显夸张的军装;身材高大;嗓门尖锐、洪亮。〃我的上帝;你怎么能坐在这里?这是风口啊;你会着凉的;乔!〃
〃乔治!两年不见;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起来?〃史迪威回敬道。
当史迪威向他们张开双臂时;发现泰勒忧郁地注视着他的面庞。
〃怎么啦马克斯;不认识我这张老火鸡脸了?〃
〃将军;您比我上次见到你时……又瘦多了。〃泰勒伤心地说。
史迪威挥挥手;〃这不重要;马克斯。既然你们来了;快告诉我;有些什么消息——好消息或者坏消息?〃
〃好消息几乎没有。坏消息就是——第三次裁军方案下来了;军队将彻底恢复和平时期体制;总数保持在250万人以下;我的101师这次也在裁撤之列*。艾克当了参谋长;他还是决定保留82师。我很难过;我们全师都很难过。〃
*史实。被撤编的101师1956年恢复。
史迪威同情地把手放在泰勒肩上。
〃行啦马克斯。你不是即将就任西点军校第40任校长了么?是我们母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吧?还是麦克阿瑟?至少军队还是欣赏你的。……前些日子国会那边还来通知我;让我就任什么'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这种伤心劳神的差使!〃
〃见鬼!乔;不要答应他们!〃巴顿在一旁高声抗议道。
〃是啊乔治;我知道你就会是这个态度。〃史迪威笑起来脸上和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对他们说:不行;我干不了这个。那样我要生病的!结果;我真的生病了。〃
〃还有一些坏消息……有的你们可能都知道了;例如中国和苏联在蒙古打起来了——规模还不算小。〃
〃又是见鬼!〃巴顿再次抗议道;〃马克斯;这怎么是坏消息呢?蒙古啊!该死的、我可爱的蒙古!这是好消息!没准它会再次证明我们生命的意义!呼隆隆隆……〃他用双拳比划着驾驶的样子;向着泰勒开去;嘴里依然不停:〃蒙古啊;我早就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过;广阔!任你驰骋!这种感觉……马克斯;你难道会拒绝她么?〃
〃乔治啊乔治……你今年是61岁还是16岁……〃史迪威呵呵大笑。
巴顿兴致不减:〃真正的坏消息是我们那些吃闲饭的国会议员!他们还在大口地吞食和平麻醉剂!鼓动国家袖手旁观;无视危险!或者说……〃他突然压低了嗓门;警惕而诡秘的巡视一下四周;〃或者说;是我们麻木不仁的总统先生;他压根就没有当过兵;不会了解军人的想法……〃
〃别探头探脑的;乔治;这里没有别人。〃史迪威让巴顿放心。
〃是啊;人们普遍对这场冲突漠不关心;对战争失去了兴趣。何况又是在那么遥远、偏僻的内陆腹地。〃泰勒接过来说。〃报纸偶尔报导;也只是放在第四版的角落里。〃
〃但是对于我们——我们三人来说;那里并不遥远。我们都在那里打过仗。〃史迪威苍老的下巴上又勾勒出坚硬的线条。
〃我在欧洲;耳朵里灌满了苏联坦克如何如何厉害、凶猛……〃
〃你以为不是吗;乔治?这一点不必怀疑。〃
〃总要见识一下才能判定。〃巴顿心有不甘。
〃你不会有机会的;乔治。随便想想就知道;美国不打算卷入。那里没有我们的利益。〃
〃那么我退出这该死的现役!作个志愿兵总可以吧?以个人身份去!他们喜欢我——我是说我那些兵。他们会说:嗨;喜欢满嘴胡说的高个子老头!欢迎你回来!就是这样。〃
〃你的那些兵没有参战啊!你去那里帮助谁呢?〃泰勒饶有兴趣地问。
〃是吗?没有参战?该死的;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战争已经开始了啊!他们没有听到召唤么?这是真的吗?他们也被和平主义药水给麻痹住了么?〃
〃天啊乔治;你难道不看报纸;也不听广播吗?〃
巴顿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段时间我迷在马球里……这次休假很长……一般来说;我喜欢看头版新闻;毕阿特丽丝;她喜欢听音乐……你知道;她很磨人的……〃
〃喂喂;志愿兵;〃史迪威道;〃你去了;连投靠谁都没有搞清楚;难道你想跟着花生米干?〃
〃这也……可以考虑!呵呵;乔你先别摇头;〃巴顿兴奋地想起了什么;〃那位大元帅——你叫他花生米?什么道理?他可是送给我一幅很珍贵的中国画呢;我的客人们都知道;作者是郑板桥——这足以证明他对我的好感;大元帅不会拒绝我的。〃
〃你会上当的;乔治。〃史迪威摇头。〃花生米不懂得战争。他会把你的手脚捆死;让你急出病来。而且你会发现;你没有坦克;至少;没有足够的坦克。那么在苏联人面前;你最终甘拜下风。〃
(274)
苏联。乌拉尔山;叶卡捷琳堡。
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斯大林元帅视察了这里的工业地带;并在这个以前俄罗斯女皇名字命名的城堡中召开了最新的最高统帅部会议。
会议原计划在伊尔库茨克举行。很少离开莫斯科的斯大林元帅本来也想趁他有生之年;看一眼他辽阔的东方国土;看一眼他从24岁被沙俄政府流放那次以后再从未涉足的、令人回忆的西伯利亚;凭吊一下200年来那些俄罗斯勇士开拓者们的业绩;增加一点对于沙皇巨大遗产的感性认识。
可是专列一过乌拉尔山他就感觉不对头了。车窗外偶尔瞥见的人影中;亚洲面孔开始增多。有些小火车站里;积压的军用物资和军火列车随处可见。如果有敌对分子引爆这些军火;那么……
熟知敌方和己方运用暗杀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斯大林元帅;历来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
为此;他从不乘坐飞机;除了绝对必要;也从不离开莫斯科。偶尔乘坐专列;警卫工作也是极其森严。
斯大林当下命令:停车;顺便检查乌拉尔地区工业状况。同时通知;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改在在叶卡捷琳堡召开。这个距离;相对莫斯科来讲;对于远东的将领们已经是近了一大节了。
会议上;莫洛托夫首先介绍了欧洲形势:
战后;各国普遍在进行着恢复性的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欧洲的边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