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9·11之后的美国 >

第1章

9·11之后的美国-第1章

小说: 9·11之后的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非常时刻飞往美国
 第二章 旧金山也紧张起来
 第三章 平静小岛出现可疑白色粉末
 第四章 纽约发生惊人空难
 第五章 毕生难忘的风险飞行
 第六章 处处飘扬星条旗
 第七章 纽约空难扑朔迷离
 第八章 美国的新课题——本土防卫
 第九章 2001年的圣诞节
 第十章 “穷国原子弹”威胁着美国
 第十一章 炭疽菌在德国发现
 第十二章 追踪炭疽元凶茫无头绪
 第十三章 怀疑目光投向伊拉克
 第十四章 冷血杀手的详细描绘
 第十五章 登临“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第十六章 参观退役的航空母舰
 第十七章 重造黄蜂号
 第十八章 重温珍珠港事件
 第十九章 阴沉的感恩节
 第二十章 空前严格的机场检查
 第二十一章 航空公司的麻烦事
 第二十二章 十个月前登上世贸大楼
 第二十三章 站在世贸中心废墟前
 第二十四章 几千人过滤瓦砾
 第二十五章 美国最悲惨的一天
 第二十六章 五角大楼遭到重创
 第二十七章 最恐慌的一天
 第二十八章 勇敢的乘客
 第二十九章 “弱势总统”经受考验
 第三十章 第一次全国禁飞令
 第三十一章 布什的讲话
 第三十二章 联大通过恢复中国席位
 第三十三章 重建问题引起争论
 第三十四章 是谁干的
 第三十五章 情报局遭到猛烈抨击
 第三十六章 劫机罪犯浮出水面
 第三十七章 德国发现重要情报
 第三十八章 幕后主谋
 第三十九章 保险公司焦头烂额
 第四十章 特事特办
 第四十一章 惊天动地的官司
 第四十二章 西雅图差一点血肉横飞
 第四十三章 又一桩突发事件
 第四十四章 调查有了惊人的发现
 第四十五章 雷萨姆说出内幕
 第四十六章 缺席审叛本·拉丹
 第四十七章 本·拉丹:魔鬼还是英雄?
 第四十八章 关于本·拉丹
 第四十九章 历史性的改变
 第五十章 无国籍的漂泊者
 第五十一章 本·拉丹的大本营
 第五十二章 聚焦阿富汗
 第五十三章 北方联盟大败塔利班
 第五十四章 探索“九·一一”事件原因
 第五十五章 树敌太多
 第五十六章 不同文明的冲突
 第五十七章 主谋的证据之争
 第五十八章 索要证据
 第五十九章 证据
 第六十章 本·拉丹矢口否认
 第六十一章 本·拉丹的讲话
 第六十二章 一盘录像带
 第六十三章 录像带的真伪
 第六十四章 大象与老鼠之战——非对称战争
 第六十五章 中国军事专家的研究报告
 第六十六章 “神风”攻击
 第六十七章 中国参谋的九个化
 第六十八章 打伊拉克还是打本·拉丹
 第六十九章 “基地”组织曾密谋刺杀克林顿
 第七十章 绯闻影响了追捕本·拉丹
 第七十一章 美国与塔利班的“合作”
 第七十二章 布莱尔的重要策略
 第七十三章 布什的战争总动员
 第七十四章 无限正义行动
 第七十五章 军事打击阿富汗
 第七十六章 塔利班彻底瓦解
 第七十七章 本·拉丹生死之谜
 第七十八章 日本传出惊人消息
 第七十九章 本·拉丹“可能”死了
 第八十章 布什有信心将本·拉丹缉拿归案 
第一章 非常时刻飞往美国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国突然爆发“九·一一”事件,使我深为震惊。因为就在八个多月前的二○○一年一月,我曾经登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也曾经前往华盛顿的五角大楼。

  理所当然,作为中国的纪实文学作家,我关注着太平洋彼岸正处于恐怖主义阴影之中的美国。

  在这历史的非常时刻,在美国发生“九·一一”事件之后一个多月,我准备又一次前往美国,采访“受伤的美国”。

  二○○一年十月十九日下午,我和妻“打的”前往美国驻沪领事馆办理签证手续。

  对于上海来说,这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APEC峰会正在这座东方第一大城市举行。美国总统布什在昨日傍晚六时,从美国飞抵上海浦东机场,踏上中国的红地毯。这是布什总统第一次访华,也是美国爆发“九·一一”事件之后布什总统的第一次出访。

  布什总统的到来,使上海的安全警卫工作紧张到了极点,两万名警察扼守要律,待机而动。因为本·拉丹从阿富汗发出警告,声称第一号暗杀目标就是美国总统布什。不言而喻,中国方面把保卫布什总统的安全作为重要任务。

  原本中国方面要安排布什总统下榻上海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浦东的金茂大厦。然而,在“九·一一”事件中,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姐妹大楼轰然倒塌,使美方觉得“高处不胜寒”。新建的金茂大厦虽然如云中仙阁,在美方看来毕竟缺乏安全感。

  据说,美方曾经建议布什总统住在游弋于上海附近海域的美国军舰上。且不说在军舰上住宿条件比不上五星级宾馆,而且军舰也并不安全,何况让一国总统住在军舰上也太丢中国的面子。

  也曾经考虑让布什总统住上海的别墅。中国方面曾提议让布什总统住上海西郊宾馆,那是毛泽东、邓小平来上海时常住的地方,也是英国女王曾经下榻之处。那里不高,也就不那么“寒”。不过,如果恐怖分子驾机像撞击华盛顿五角大楼那样俯冲攻击,自然是防不胜防的。何况那里离上海虹桥机场不远,飞机起降十分频繁。

  最后,双方还是商定,布什总统下榻于上海南京西路五星级的波特曼酒店。那里不高也不矮,处于闹市之中,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布什总统抵达上海波特曼酒店之后,晚上八时多,江泽民即去看望,作礼节性拜访。

  十九日上午,布什总统前往江泽民下榻的西郊宾馆“睦如居”进行会谈。中午,江泽民设宴招待布什总统。

  我恰恰在这个当口上,前往位于上海淮海中路与乌鲁木齐路交叉口的美国驻沪领事馆办理签证手续。

  就在APEC会议刚刚结束,二十四日一早,我接到通知,签证已签发。 

第二章 旧金山也紧张起来
  就在我准备前往美国的时候,小儿子从旧金山给我发来E-mail,告诉我旧金山也紧张起来了!

  恐怖分子的袭击,本来集中在美国东部的纽约、华盛顿。旧金山地处美国西海岸,在“九·一一”事件之后,一直太平无事。然而,从11月1日起,旧金山也骤然吃紧了!

  旧金山属于加利福尼亚州,紧张的消息是从州长加利·戴维斯(GrayDavis)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11月1日,戴维斯在洛杉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美国情报部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恐怖分子已经把加利福尼亚州的四座大桥列为袭击对象。

  戴维斯说,这四座大桥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洛杉矶的文森特·托马斯大桥以及加州南部港口城市圣迪哥的科罗拉多大桥。

  戴维斯说,恐怖分子将袭击的时间定在11月2日至11月9日。也就是说,就在新闻发布会的翌日,加利福尼亚州的这四座大桥就可能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

  一位记者致电美国司法部,要求证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宣布的消息是否可靠?

  美国司法部答复说,这个情报并不“很可靠”,目前还缺乏有关这个恐怖威胁的详情。

  这位记者又问戴维斯州长,情报是否可靠?

  戴维斯州长回答说,他的情报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加利福尼亚州警察厅。

  戴维斯州长又补充说,他作为一州之长,除了宁信其有,别无选择。

  戴维斯州长用很坚定的口气说:“最好的准备就是要让恐怖分子知道,他们的计划已经露出马脚,我们已经准备好大网,正在等待他们。”

  戴维斯州长着力于布置那张“大网”。他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已指示州警察厅协同联邦调查局加强对这四座大桥的保护,并增加了预备役士兵和海岸警卫队加强大桥附近水面、桥墩的水下部分,周围的高速公路以及州内其他重要交通设施的安全检查。

  戴维斯州长还宣称,他已经指定一名有着二十三年经验的前联邦调查局的高级侦探、五十七岁的乔治·文森作为他的特别安全顾问,负责和协调加利福尼亚州的安全工作。

  戴维斯州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一下子就传遍了全世界。就连我在上海所订的报纸上,都很醒目地刊登了恐怖分子即将袭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消息,有的还刊登了身穿迷彩服的美国士兵在旧金山金门大桥上站岗的大幅照片。在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我还见到美国国民保卫队加强保卫旧金山机场的报道。

  我的儿媳打电话来,告诉我旧金山气氛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紧张,家家户户都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她也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买了一袋大米、几箱矿泉水……

  这么一来,一向平静的旧金山,充满了备战气氛。我这次去美国,第一站就是旧金山。 

 
第三章 平静小岛出现可疑白色粉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旧金山变得紧张的时刻,我的小儿子给我打来电话,他家所在的阿拉米达小岛上,发现可疑的白色粉末!

  阿拉米达是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岛。2001年初,我就住在那里。每天清早,我和妻在海边散步,面前便是宽广的旧金山海湾。对岸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那就是旧金山。经常看见小松鼠在树林里蹿腾。海鸟、野鸭,成群结队,在草地、沙滩栖息。

  在这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怎么也飞来恐怖的阴影?

  小儿子在电话中说,电视台刚刚播出消息,他们家邮区的那个邮局,发现一罐白色粉末,怀疑是炭疽菌!

  阿拉米达邮局收到的那罐白色粉末,后来被证实与炭疽菌无关。

  此后,在旧金山,警方连续接到二百来起关于白色粉末的举报,经查核,均与炭疽菌无关。

  在忙碌之中,我和妻订购了美国西北航空公司11月13日从上海飞往纽约的机票。这机票可以中停旧金山,我们先在旧金山下来,住些日子,再从旧金山飞往纽约。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我打好行李,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11月12日,灾难再次降临纽约!

  那是在纽约当地时间12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也就是北京时间12日晚上十时十七分,距离我从上海飞往美国的起飞时间只有二十小时!就在这时候,灾难再次降临纽约,美洲航空公司(AA)的587航班坠毁在纽约市人口稠密的昆斯区,机上二百五十五人全部遇难!飞机的坠落,又使地面上至少有八人失踪,四十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包括在救援工作中受伤的消防人员和警察。

  纽约“一一·一二”空难,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这次空难,有着特殊的背景:这次空难,不早不晚,发生在“九·一一”恐怖事件两个月的时刻!

  这次空难,不早不晚,发生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启程飞往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的时刻!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怖分子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