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求职的艺术 -现代生活艺术 系列丛书 >

第2章

求职的艺术 -现代生活艺术 系列丛书-第2章

小说: 求职的艺术 -现代生活艺术 系列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0 喜欢野外地理考察活动。
  71 喜欢舞蹈、雕塑等造型艺术,也希望能演奏乐曲。
  72 愿意协助公安部门办理案件。
  73 能说出常见农作物的生长期和护理常识。
  74 向往当海员和列车员。
  75 崇拜建筑设计师的工作。
  76 乐于在亲朋好友外出购买东西时提供良好的顾问。
  77 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感兴趣。
  78 对生产手表、缝纫机和电视机的工人以及纺织工作十分羡慕。
  79 设计和安装收音机、扬声器、无线电仪器是我爱好的活动。
  80 愿意参加集体劳动。
  81 经常参加物理竞赛。
  82.宁愿先解出这道数学难题再去就餐。
  83 化学题围越难越有趣。
  84 做些动物小实验。
  85 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发病原理很感兴趣。
  86 对国外发射的人造天体发送回来的信息很感兴趣。
  87 喜欢大量收集词汇,校正别人读音的错误。
  88 常给学校黑板报、单位小报写稿,乐于为他们提供可行建议。
  89 游览古迹时,常仔细研究那些遗留的碑刻、诗词和石雕。
  90 能准确说明地球的经纬度对时差的影响。
  91 常常研究艺术理论,查看这方面的书籍。
  92 想象自己作为律师时的能言善辩和法律的威严。
  93 想学开拖拉机,操纵农业机械。
  94 长途汽车司机的生活一定充满欢乐。
  95 能熟练地阅读技术图纸和图表。
  96 愿意并善于同各种性格的人交往。
  97 喜欢同小孩子一起,愿意教他们知识,以自己的生活意识引导他们。
  98 轻工业品展览会很感兴趣。
  99 会使用精密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和计算。
  100 乐于学习新的机器设备操纵方法。
  ●择业方法三原则
  择业方法固然很多,运用技巧常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求职活动中,还是有些共同的原则需特别注意的。如果忽视这些原则,我们恐怕很容易在择业上磕磕碰碰,甚至跌倒下去再起不来;反之,如果现在就留心遵循这些原则,我们会方便许多,自如许多。
  A.正视社会需求的原则。
  对未来职业的方向住选择是青年朋友们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有的职业是个人真心渴望的,但因不符合人家的要求不被录用;有的职业自己的能力条件完全可以适应,但由于个人对它缺乏兴趣不被选择;个人有着一些方面的能力和爱好,但一时又没有社会需求。这就涉及到一个常常会碰到的问题,如何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还处于学习阶段时,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倾向性意见,这种朦胧的职业意识往往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统一。
  当你一旦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时,你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自己的爱好、兴趣呢,还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呢?
  人的广泛爱好和兴趣由于带有个人意识性,它的内容和类型总是无限的,而由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决定的社会分工却总是有限的。因而,并非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都能找到职业的依存点,不可能你喜欢什么就有什么样的职业。在个人意愿同社会需求两者的关系上通常不是个人意愿决定社会需求,而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制约个人意愿。那些不能与职业相统一的兴趣、爱好只能屈于职业之下变为〃业余爱好〃,或者暂时掩藏起来、等待机会,有些青年朋友常忽视这一点,总爱把自己的爱好兴趣置于社会需求之上,放在职业的第一位,这当然不可避免地要陷入择业的困惑之中。
  事实,当前的改革中,无论是大学生分配制度的双向选择改革,还是社会人才流动的合理化改革都力图把个人的爱好兴趣和能力与社会的用人需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
  把社会需求放在职业考虑的第一位,尽量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寻找自己相对理想的职业,这是实现个人爱好和兴趣、能力、社会需求的基本途径。
  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
  B.扬长避短的原则。
  〃扬长避短〃是一个很熟悉的词了。在求职中,能够扬长避短,往往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正确地估计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把它们的作用限制在最低限度内,这是〃扬长避短〃的中心内容。
  一个为人忠实、沉默寡言的人在行政部门干了十好几年,没什么成绩,并不为人注意,可他快退休时研究起考古来,退休后竟先后发表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不久又出版论文集,引起以前同事们的好奇。有人问:他怎么还有如此大的潜能呢?事实上,并非他沉默少言,看似庸庸碌碌,实际上他有自己的长处,只不过长期为不合适的职业所掩盖,长久不得发挥罢了,一旦解开了职业的限制,他有了发展自己长处的机会,虽然迟了点,但毕竟走出了职业的狭隘。扬长避短使他获得了职业的解放和事业的成功。
  〃扬长避短〃要注意两点:
  (1)自知之明。
  唐太宗李世民曾感叹地说:〃人苦不自知耳!〃可见要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人需要自信,但过分的自信必然是妄自尊大。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必将导致自己的失败。正视自己,优点和长处不夸张一分一毫,缺点和短处不掩藏一丝一缕,这样才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过低的估量自己,必然导致自卑,丧失成功的信心。曾经有个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自恃才高气盛,然而到求职时总碰钉子,后来他反省说:我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其实只会说,实践起来不行。通过求职,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2)表现你的长处。
  长处不被表现出来,仍然毫无意义,只有〃扬长〃,我们的能力和优点才可能被别人承认,作为求职者来说,如果有〃长〃不扬,是坐失良机的错误,他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前面说过的那位考古学者,由于他早年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长处,结果在与他很不相适应的行政部门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若不是后来走出这一职业的局限,一身的〃武艺〃何处可用?更不必说有什么事业成功了。
  在求职中表现自己的长处,让择业对象充分注意到你的长处是很有益于今后的发展的,但是须特别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夸大其辞,自我标榜,甚至目中无人,非我莫属。一个考查者固然欣赏有长处的人,但他往往更反对这种一叶障目的小人,相比之下,他倒宁愿要一个老实忠厚的人而放弃那种时时想高于领导之上的人。
  C.广种薄收的原则。
  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已使稳定职业者的根基发生了动摇,那种企图找一个又轻松又高薪而且稳定的工作的思想,现在看来显得太保守太不合实际了。求职就业的灵活性和自动性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广泛地求职以争取更多的机会对求职者来说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张某是理工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连续两年拿一等奖学金,如果按照正常毕业分配的方式,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并非难事,但他决定自己联系自己的分配单位。在分配前三个月,他先后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两百多家大单位寄去自己的简历和求职申请书,到分配前一个多月,他收到了十好几家公司的回函,要求张某前去试一试。结果在这十几家公司中有九家决定录用张某。这时的张某已主动权在握,向这些公司提出自己的条件,最终他如愿以偿,去了一家效益好、工资高,有前途的公司。张某的求职方法博得了同学们的钦佩,他摇摇头开玩笑说:此无他,广种而薄收耳。
  广种薄收是达到优中选优目的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广种薄收呢?
  首先要对职业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查。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兴趣,确定自己大致的择业倾向,然后看看有哪些部门和单位,哪些单位有可能去,有可能再了解这些单位有关的情况,把那些被筛选出来的单位做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其次,要向这些有意愿期望的单位寄发自己的简历和求职申请书。如何取得用人单位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很关键的一步,在信函联系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良好成绩、奖励证明是很重要的。
  然后要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积极接受用人单位的反馈,反复比较几个可能性较大的单位,作出最佳的选择。
  ●择业心理误区种种。
  A.误区一:〃不合我兴趣的工作我不干〃。
  这是青年择业者常犯的毛病。兴趣与职业之间是相通的,它们的统一无疑带来个人能力和利益的提高,而且愉悦精神。但兴趣与职业又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兴趣在职业市场上找不到依靠,有的兴趣则需要在反反复复的寻觅中找到依靠。
  有效而现实的方法是先接受一份你不烦感的职业,等待更好的机会。
  B.误区二:〃名牌单位才有发展前途〃。
  名牌单位效益一般较好,工资和福利都高,但名牌之所以为名牌,根本在于其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除了能多拿几块钱还能做什么呢?
  那些有待发展的小企业,需要各方面的真正人才,在那里你更能展示你的才能。如果你是一个胸有大志,有所作为的人,弃易就难是明智的选择。
  C.误区三:〃找个稳当的职业,安安心心过一生〃。
  进入这个误区的人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犯了错。
  从主观上来说,真正的稳定因素首先在于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什么时候,什么规章制度都不会把那些勤劳肯干、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人排斥于职业之外。
  从客观上来说,以往职业的超稳定状态早已被打破,企图找一个又轻松又挣钱又稳固的职业靠一辈子的想法是不实际的。
  D.误区四:〃女孩子如何能干大事业〃。
  这句话早让人批得体无完肤,但在求职者中,这一想法并不罕见。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的影响已过去了,代替它的是职业劳动中的现实。
  〃女人事多〃这是女人找工作相对难的主要原因,但千万不要以为女人就注定受世界的冷落。那些仪态大方,雍容优雅的公关人员不多为小姐吗?
  高科技研究单位穿大褂的女士不也怡然自乐,更不必说白衣天使们。
  走出这个误区需要两个法宝:自信和能力。
  E.误区五:〃我的设计是取代我的老板〃。
  蹈入这个误区的人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有时甚至颇具浪漫色彩。它很适合青年人主宰自己命运,掌握自己前途的迫切愿望,本来无可厚非,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思想并非天方夜谭,但对于大多数求职看来说,具有更多的能力和积极的上进精神比这种穷叫唤更容易带来你的发展。
  如果你的能力可以达到你老板的水平,你会日益被重用的,如果你才能不够,如此设计又有什么意义呢?
  F.误区六:〃我的事业在远方〃。
  〃打起背包走天下〃,〃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确实浪漫有加,表现了强烈的自立意识和大丈夫气势。但仔细一想:为什么事业只能在远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