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122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122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开心灵的迷宫。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

  羞怯感

  羞怯感通常伴随着高尚的亲昵之谊。这种情感几乎总是出现在爱的感受的总和中。

  性的羞怯或腼腆这个概念是有它完全特定的内涵的,它同羞耻概念的内涵不尽相同。前者表现的是两性关系的一个方面。后者表现的则是人与人的道德关系的一个方面。人的羞耻感同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有关,而性的羞怯则是害怕伤害两性关系的精神美。

  羞怯就是极力掩盖男女两性接触和亲昵温存。羞怯往往表现为谈论这种关系时的拘谨。羞怯是一种“道德和审美反射”,自我监督的表现,即使和所爱的人单独在一起,即使在亲昵的环境中,也避免直接提到有关肉欲、色情的一切。因此,这种文明社会所固有的情感担负着特定的文化功能。羞怯是心灵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示它比肉体优越,羞怯是人的道德观念对性的裸露所持的批判态度,是人高于动物的特定形式。

  康德写道:“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但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即使在它太过份的时候也仍旧如此。”但是,康德又指出,人的羞怯“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给大自然最合乎情理、最必不可少的目的也要蒙上一层神秘的罩纱,以免由于过份粗鄙地了解这些目的而对人的本性苏醒的终极目的造成反感或至少是冷漠,而人的本性最精微的和最强烈的倾向都是和这种苏醒联系着的。”

  羞怯具有特定的外部表现。突然脸红,血液涌向面部的条件反射,是羞怯的第一个标志。性的羞怯的第二个标志是,用手、衣服或其他东西掩盖身体的某些部位。

  甚至在特别推崇裸体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就一直存在着表现一定的内心活动的女性羞怯反射。一些伟大的艺术品时代的审美观和道德观的遗迹便是见证,伯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克尼德的阿佛罗狄忒”和梅底奇的阿佛罗狄忒都是裸体雕塑。但是,它们都反映了羞怯感、拘谨感,虽则表现得很含蓄隐约。最高尚的妇女形象米洛的爱神阿佛罗狄忒也闪烁着娇羞的魅力。那随便披在身上的衣服从大腿上落下来,袒露出女神那美丽动人的裸体。一些古希腊艺术史专家认为,米洛的阿佛罗狄忒雕像那只短缺的左手本来是在托着从腿上滑落的衣服,可见,古希腊的大师们很懂得羞怯作为女性美的属性是多么重要。

  人们把性的神秘变成生理和心理享乐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之后,不能不认识到这一发现给文明带来的危险。人类存在的一个神奇的宝藏被打开了。人们成了使身心陶醉的强烈享乐的主宰。

  但是这种享乐会对人产生危害,对它应当有所节制。不加节制的、直接的性刺激会使异性处于长期兴奋状态,导致双方关系混乱无度,最终将损害人的健康,破坏社会的秩序和组织。

  许多民族对裸体的歧视是十分严厉的。印度南方,自古以来就有妇女必须连嘴巴也要遮盖起来的习俗。

  羞怯不仅仅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反射,不仅仅是控制性欲的一种形式。它还执掌另一种极其重要的职能。羞怯抑制肉欲因素的直接作用,给它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因而推动着想象力。换句话说,羞怯唤醒两性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从而减弱了纯粹的生理作用。

  爱情的实现要求双方的肉体关系及精神关系具有一定的和谐。妇女(她是“诱惑”的主要对象)的羞怯促使两性关系获得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性的发展,促使爱情在恋爱双方交往中的身心因素和谐配合的基础上充分发展。

  自然的性嫉妒

  爱情同表现极不相同的嫉妒心有关。这种情感在学术著作中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解释。嫉妒心究竟是什么:是一剂缓慢奏效的剧毒呢,还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衡量爱情的尺度呢?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人们就一直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旧为那些体验到爱情的欢乐和痛苦的男男女女所关心。性的嫉妒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那令人痛苦的冲动,在诗歌和小说中,在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中都有所描写。

  研究者对嫉妒的地位和意义看法是不一致的。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情感是性爱的组成部分。它证明精神欲望的强烈程度。另一些作者则认为嫉妒并不是爱情所固有的一种情绪,而是两个人关系中的阴影,是他们关系的毁灭性和悲剧性发展的原因之一。

  霍布斯探讨并阐释了人的亲昵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他写道:当一个人担心“爱情得不到报答”的时候,这种情绪就“叫作嫉妒”。事实上这种情感始终看管着性欲,仿佛对它实行监护。

  斯宾诺莎指出嫉妒的两个方面:既怨恨爱的对象,又妒忌那个对占有爱的对象造成威胁的人。这一切都造成情绪的特殊分裂,给美好的爱情罩上了一层阴影。长期的折磨破坏了人的最甜蜜的感受。

  嫉妒是恋爱者的复杂的内心感受。这种情感在不同人的身上具有十分不同的色彩。它给意识造成致病的伤害,可能表现为如下几种基本感受:由于遭冷遇而感到自尊心受折辱,由于缺少所爱的人或者由于环境不利而感到不满足,对已失去的一切感到惋惜,对所思慕的人依依不舍,有时甚至怨恨,对造成自己痛苦的人表现出仇视。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嫉妒都可以被形容成“野蛮的情感”、“动物的遗迹”、“利己主义”等等。这些评语不足以概括生活中的各种事例。真正的爱情并不排斥某些可以归入性嫉妒范畴的情感。其实就内容、就含义而言,这两个概念是部分吻合的。

  莎士比亚在他那篇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中写道:“在爱情统治的王国,以拨弄是非为能事的嫉妒自愿充当着卫道士”,“它是一个告密者、一个不祥的奸细,是引起纠纷、诽谤和烦恼的祸根”,“它时而是谎言的传播者,时而又是真情的报信人……”。

  洛贝·德·维加说,嫉妒“是天赐的奖赏”,“它是爱情的保证”,像“阴影”一样,象征着强烈情感的来临。喜剧《霸占草料的狗》中的狄安娜吐露真情说:“爱神真狡猾……我爱是因为我嫉妒……”

  博马舍笔下的主人公、活泼快乐的费加罗,根据苏姗姗的嫉妒,确凿无误地发现了她的爱情。所以他无疑有权当着那些伪君子们高呼:“嫉妒万岁!”

  显然,嫉妒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恰成对照的表现形式。这使得三个世纪以前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把嫉妒划分成不公正的嫉妒、无根据的嫉妒;公正的嫉妒、情理之中的嫉妒。第一种嫉妒以无端的猜疑为出发点,第二种嫉妒起因于“缺乏信心”。

  这两类嫉妒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某些人身上的自私的嫉妒,可以称作醋意。愤怒和疑心、自私和仇恨发泄出来就会给爱情造成创伤,就会虐杀亲昵情感的生命力。

  醋意有它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它的根源首先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探索:小市民的教育,把恋爱对象视为私有物的观念,对男子和妇女人格的扭曲认识,有些人性情孤僻,过分敏感等等。有时嫉妒是由于纯粹病原因素引起的,如严重的神经系统障碍、顽固的偏执狂、虐淫狂等等。对性生活中的这种反常现象应该作具体的、个别的分析。

  和具有不良后果的醋意相反,嫉妒作为自然而正常的情绪通常只触动人的心理的微妙琴弦。

  自然的性嫉妒在爱的情感的总综合体中起着激励作用。法国作家安德雷·莫洛亚说过:“最能使人产生眷恋之情者莫过于嫉妒。”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所著《婚姻的悲喜剧》中的一位女主人公曾开导她的女婿如何才能验证妻子是否爱他以及如何唤起她的爱情。这个女主人公说:“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古老方法:激起她的嫉妒心。这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她的爱情还没有熄灭,它在这种情况下总要表露出来的。”

  美国诗人朗费罗《西班牙大学生》中的维克多里昂说:“我嫉妒世上所有的眼睛,让它们都瞎了吧!”

  嫉妒感就其细腻而文明的表现而言,乃是一种纯洁的隐痛,一种完全相互溶合的愿望,以及由于这种愿望无法实现而给爱情幸福带来的一丝哀愁。这种深藏在意识中的潜在忧虑使亲密之谊的感受变得更加宝贵。

  嫉妒心只要坚持高尚情操的立场,就不会导致猜疑、侮辱、暗中监视、相互仇恨,不会造成自寻烦恼、对意中人的不信任气氛。它只意味着由于失去交往的分分秒秒而感到伤心和惋惜,由于意识到可能失掉亲爱的人而感到潜在的忧虑,渴望亲密的关系永远圆满。这种嫉妒是爱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爱情作为进化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不像享乐主义信徒们所强调的那样,仅仅是痛苦的反面。在人的生活中,满足具有一些社会要素,这些社会要素起着价值的、行为上有效的作用。满足不仅仅是肉体的享乐,它还是审美的、道德的、心里和生理的完整享受。

  爱情的快乐如同人类所有的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这种快乐决不会长期“晴空万里”(连一片透明的薄云也没有)。如果没有不快乐作陪衬,则快乐也会显得平淡。感受总是一幅色彩比较鲜艳的情感镶嵌图画。“晴空万里”的爱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要消失。爱情的幸福是不就离开陪衬的感受而单独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爱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换句话说,使人的心境略添烦恼的嫉妒是爱情所固有的。它表示男女双方关系深厚,并且通过无形的途径促使双方相互追求。至于说表现为互不信任、暗中监视、跟踪、举止粗暴的那种不可遏止的嫉妒(或者说是醋意),就其本质而言同爱情是水火不容的。它破坏恋爱双方的关系,侮辱他们的人格,玷污亲密无间和相互尊重的情谊。

Number:3906

Title:语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谈话者,就得注意说话中用标点符号。不要用冒号,那意味你要说的小标题;避免用分号,那表示的是事后的思考;可是多用句号,那表明你说完了。特别要用问号,那将邀请别人开始谈话。

  ──佩尔汉

  谈话就像一餐很好的饭,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亚力山大·汤姆

  我们越多做事,就越能做事;越是紧张,就越得闲暇。

  ──黑兹利特

  很少有什么事比发现别人与自己的感觉相同更能安慰人心。

  ──Faber

  父亲能为儿女做的最重要的事,是爱他们的母亲。

  ──Hesbury

  15@

Number:3907

Title:文史典故二则

作者:安希孟

出处《读者》:总第54期

Provenance:外国史知识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俄狄浦斯情绪”,心理学上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倾向,亦称“恋母情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