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308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308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立即把比格斯关进了单人牢房之中。

  监禁比格斯的单人牢房漆着柔和的浅蓝色,里面的摆设也十分舒适。只是英国女皇的肖像挂满了周围显眼的地方,画面上的女皇仿佛在对囚徒微笑;劝他改邪归正。这使比格斯非常恼火,但警卫们却从不和他争辩,反而将他待如上宾。比格斯只好呆在这里注视着自己的命运。

  轰动西方世界的头号新闻

  比格斯被绑架的消息,像一阵强大的旋风,吹遍了通用英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关注着比格斯的命运,报纸上每天都连篇累牍地报道着他的情况。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件继波兰事件和伊朗局势变化之后的一件大事,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这个消息给巴西的震动特别大,甚至有人提出抗议。塞佩蒂巴足球俱乐部的足球健儿们,立即为自己的头头下半旗致哀。他们认为,比格斯被擒,无疑是一场奇耻大辱。

  消息传到英国,比格斯原先的同伙、现在业已释放的同案犯们首先表示不满。已经退休在家的英国原特工部侦探头目杰克·斯莱珀(曾负责捉拿比格斯行动)发表谈话说:“我希望人们从法律上来慎重考虑一下重新逮捕比格斯的行动。但我对这种绑架方式甚为不满。我曾试图让比格斯本人回国投案自首,或者采用不损害国际法尊严的某些方法去实现这个目的。”

  有关绑架比格斯的世界性的反应,使事态进一步发展,结局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由于巴西当局出面交涉,认为在一个主权国家里绑架一名已经加入巴西国籍的公民,是不妥的。因此,英国当局只得又把花费了重金才擒捕回来的大盗比格斯送回了巴西。

  (原载《周末》22至24期)

Number:4478

Title:“心灵残废者”的忏悔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期

Provenance:《世界之窗》

Date:1981。5

Nation:

Translator:

  “是我炸毁了广岛。”这是伊瑟莱少校内心痛苦的忏悔,终生的不安。

  1945年8月的一天,在日本上空有3架气象飞机直向那些精确得出奇的目标小仓、长崎和广岛飞去,了解气象情况“行”或“不行”。飞向广岛的是一架叫“同花顺”的飞机。

  “同花顺”侦察机的机长是鲍勃·伊瑟莱少校。那天早晨7时30分,伊瑟莱少校从9;800米的高空发现了这头号目标广岛。他看到脚下的云圈不断地扩大,广岛市的轮廓快速显示出来,伊瑟莱让飞机转了个小半圈,他决定把它作为理想的目标,于是就掉过头返航,并通过无线电传送如下报告:“一切正常,可以飞往。”

  报告传到另一架也正在飞往广岛的名为“伊诺拉·盖依”的B29型轰炸机。指挥官看了电文后叫道“是广岛!”谁能知道,这架轰炸机仅仅带了一枚炸弹,却蕴藏了无比巨大的摧毁力。这就是原子弹。

  当时广岛市有240万5000居民,大街上行人和骑车的人正赶着上早班。当地时间7时09分,警报响了,人们发现城市上空有飞机。但当人们认清是一架气象飞机的时候,认为不用担心。居民夜里总被好几次警报所惊醒,已成了常事。广岛时间8时,警报又吼起来了。报警员指出,高空飞行飞机后面一定距离,有第3架飞机正在飞来。这第3架也就是B29,“伊诺拉·盖依”。

  9时14分17秒,广岛大桥的中心在飞机的平行瞄准镜中出现,这就是指定的投掷目标。45秒钟后,一个响亮的讯号表示炸弹将在15秒钟内投掷从无线电传来,“伊诺拉·盖依”的全部人员,还有两架B-29的人,一听到这个讯号,立即推下了厚厚的黑色镜片,罩上面部。

  9时15分17秒,“伊诺拉·盖依”机舱的门启开了,原子弹在空中摇晃了一下,飞机来了一个150(的回转,直冲下落了300米,以避开45秒内就会爆炸的火焰……炸弹一爆炸,就放出一亿度强烈的热量,一堆蘑菇状的云朵已经开始升起,广岛就像张火床。

  最初是一片强烈的光芒,接着而来的是使一切燃烧的可怕的热气;然后是巨风席卷,毁掉了一切,继而又一阵狂雨。广岛不复存在了,爆炸中心再也没有什么人和物的痕迹了,离此远一点的地方,是烧焦的尸体,再远一些的地方,还有几个幸存下来的人,已被烧得惨不忍睹。那里有一小队士兵,正摇晃地前进着,他们的眉弓凹处已成了一个窟窿:眼睛已被烧掉。放射性的狂雨使一些人在20年中受尽折磨,慢慢死亡。这就是广岛惨绝人寰的浩劫。

  在“伊诺拉·盖依”机里的12人,没有丝毫表示过不安和内疚。他们并不感到有罪。作为一个士兵,职责就是要服从来自上级的命令。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也没有在意决定投放原子弹的后果。当记者问杜鲁门,他有生以来最感后悔的是哪件事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深悔未能早些结婚。

  然而,当伊瑟莱少校知道广岛的惨状后,他沉默了好多天,拒绝与任何人交谈。虽然他没有去投放原子弹,但他认为这可怕的劫难的罪责应由他来负。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

  起初,当伊瑟莱少校与这种精神痛苦消极斗争后,又重新飞行,甚至又在长崎上空飞行。但晚间,广岛死者经常在他面前出没。

  复员后,他回到一位叫康莎塔·玛若蒂的年轻演员身旁。他俩是在1943年结婚的。他又在休斯敦石油公司找到了工作。他由于工作认真而得到好评,不久就成为售货部主任。虽然表面上他竭力“像他人一样”生活,但晚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夜复一夜,总使他看到广岛的地狱。他喝酒,不断加重催眠药剂量。不行,广岛还是出现。

  他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一叠钞票寄到广岛去,信封上写明“给受难者”。他写信给广岛当局认错,并且请求他们原谅他。

  使他终生最难以忍受的一件事,无过于他因参加广岛这一次行动而被授予勋章。他努力要毁掉自己的“英雄”形象。

  1950年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要造氢弹。伊瑟莱到新奥尔良旅馆开了一个房间,锁上门,喝了好多瓶催眠剂。他情愿死,这比受恶梦无休止的折磨好得多了。

  1953年初,他伪造了一张金额不大的支票,寄到广岛“受难者孤儿院”,因此被判监禁九个月。他在达拉斯持械攻击商店,然而并不拿东西。律师为他辩护说,他精神失常,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并宣布他就要回华可专门治疗精神病的士兵的精神病医院。他已几进华可,人们确认他是一个“心灵残废者”。

  一天早晨,妻子发现他倒在血泊之中;他用刀子割断了腕部的静脉,又一次被救活,回到华可。6个月后,他痊愈了,被送回家。妻子康莎塔同他离婚了。

  1954年至1959年5年间,伊瑟莱到广岛生活过。他常常上法院,并且不断地重返精神病收容所。他进攻银行却不抢劫;他侵入邮局,却不带走东西。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永远毁掉这个可恶的“英雄形象”。

  伊瑟莱并没有疯。他呼吁放弃最高级武器,疾呼要废除这个作为毁灭手段的原子弹,他发表了一些文章。事后他再次回到广岛,日本人犹如见到一个失而复得的兄弟一样来欢迎他。

  1978年,伊瑟莱因患癌症在休斯敦逝世,时年58岁。他要求火化他的躯体,要像33年前广岛许多躯体一样用火烧掉。

  (据《世界之窗》1981年第5期摘编)

Number:4479

Title: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伦·凯勒

出处《读者》:总第8期

Provenance:《武汉青年报》

Date:19

Nation:美国

Translator:黄才豪、孙秀清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赌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摘自《武汉青年报》19期,黄才豪、孙秀清摘译)

Number:4480

Title:终身大事

作者:萧乾

出处《读者》:总第8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终身大事”是我国著名作家萧乾为他的长篇小说《梦之谷》写的代序。全文分为九节:1.宿命;2.浪漫;3.实际;4.变迁;5.标准;6.灵与肉;7.异与同;8.基础;9.跋。本刊分两期选载其中的3、5、6、7、8节。编者

  3.实际

  朋友讲过一个只有在“文革”时期的中国才会发生的事:据说(因为我并不认识她)有位臭名昭著的伪满大汉奸的外孙女,长得如花似玉,然而苦于身上背了个某某人的外孙女这么个无形的沉重包袱。由于貌美,追逐她的大有人在。她决心要利用自己的外形这笔资本,甩掉那个使她成天坐立不安的包袱。在追逐者中间,她挑了一位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之子。她提的条件是:给我党籍军籍。她一切都如愿以偿了,只是婚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原来嫁了个难以容忍的浪荡子。她抱怨,她抗议,因为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创伤。终于闹翻了。她提出离婚,对方说,离就离。军党二籍也随着婚姻关系一道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