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312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312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rovenance:《星》

Date:

Nation:西德

Translator:许广湘

  有谁会想到,德国渔船“迪埃克桑德”号的机械师会是一个石器时代的人呢?但是梅德·金却真是半个恩耶部落的矮黑人(尼格利陀人)。印属孟加拉湾中的安达曼群岛上的原始矮黑人的幸存者,叫做“亚洲俾格米人”。他们的平均身高只有1.5米。

  梅德在部落中由于混血儿的肤色而被看做是一个外路人。梅德的母亲是一个属于恩耶部落的矮黑人妇女,30年前,同梅德的爸爸从前的一个英国殖民军官结了婚。当未成年的梅德被从南安达曼岛的一个教会学校开除后踏进生活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哪里的人。

  他身上的欧洲人气质迫使他不愿意像他的同胞那样,从事采集和狩猎生活。但是,虽然他能讲得一口漂亮的英语,却从他妈妈那儿继承下来发暗的肤色,又使得周围的人都不承认他是属于他爸爸那个种族的人。于是梅德就离开家乡,到大海上去谋生。在轮船上种族混杂的海员中间,他已不再显得特殊了。

  梅德后来只回过一次故乡,到了孟加拉湾中的安达曼群岛。岛上风景奇特,到处是蔚蓝色的湖泊和沼泽,阳光明媚的海滩一眼望不到边,远远可以看到密密的原始森林。印度政府的尼格利陀人教会机构写信告诉梅德,说他的父亲在加尔各答工作,且由于穷困而将他的母亲送回到了安达曼群岛。关于他母亲的命运,就再没有更多的消息。据估计,她是隐居在恩耶矮黑人部落中。

  梅德准备去安达曼群岛。事后梅德曾介绍说:“我当时感到好像是在去寻找失去了的童年。”

  梅德来到布莱尔港以后,就乘船去小安达曼岛,恩耶矮黑人部落就居住在这个岛屿。梅德从有印度和缅甸移民的胡特湾的村子开始,沿着灼烫的道路向北进发,一个印度丛林警察告诉梅德,说矮黑人就在杜贡浦的森林中。

  在道路的两旁,推土机正在吞食着热带丛林中的稀疏地段。在内地的远方,腾起一缕缕烟柱,说明移民还在忙着开垦。步行大约四小时以后,道路在丛林深处中止了。在丛林中穿行的这位海员连一条小径也再找不到了。梅德在矮树丛中迷了路。他已筋疲力尽,又无处问路,一下子就瘫在砂滩上。

  突然间,在梅德面前像幽灵似的站着三个黑皮肤的男人。他们身上除了遮阴的带子外一丝不挂,只有12岁男孩那样高。脸上、胸前和上臂都涂上了一层灰颜色,他们手中拿着弓和箭。

  “我是来找奥纳卢卡依,我的母亲的。”梅德用英语说。梅德感到,这三个恩耶矮黑人并没有明白他说的话,但是他们却怪声怪气地笑了起来,并用手毫无礼貌地摸了一摸梅德的面额。三个矮黑人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于是就把梅德带走了。

  梅德后来谈起此事时说:“我之所以能够得救,是因为我脸上没有胡须,身上也没有毛。”矮黑人根据身上无毛发认定梅德就是他们的同族人。因为矮黑人也是身上除头发外没有任何毛发的。

  3000年前,矮黑人居住在东南亚和大洋洲中一些较大的岛屿上,随后被其他种族赶走了。现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留下来的矮黑人,血缘上已经很不纯了。最后一批纯种矮黑人都退到人迹难以达到的安达曼群岛,像是落到了诺亚方舟中。他们在安达曼群岛还保留着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

  梅德·金追述说:“自从恩耶人被发现以后,外来的入侵者就把我的同胞当做野蛮人或者野兽进行杀戳。”

  从马可·波罗(1254~1324)时代起就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这个来自威尼斯的、周游世界的游行家,把安达曼岛上的人描述成长有狗头的什么都吃的野人。

  自从外来的海员出现以后,对矮黑人来讲,昔日的天堂就变成了地狱。矮黑人成了阿拉伯奴隶贩子、马来海盗和欧洲征服者的牺牲品。这个石器时代的民族开始大量减少。再加上疾病疟疾、麻疹、肺结核和梅毒的传染,这个民族几乎濒于灭绝。

  梅德在丛林的部落中并没有找到他的母亲。但是他却在用树叶作顶的竹屋中呆了一个星期。白天他就同男人一起出去打野猪,抓海龟。他还试着驾驶兽皮小艇去用鱼叉叉鱼和学着到树上去偷野蜂的蜜,而且保证不会被蜇伤。晚上他就和他的同胞一起围坐在火旁听他们闲谈,闲谈所用的语言梅德并不懂,但是他们所用的简单手势和表情他很快就领会了。

  梅德为了迁就这里的风俗几乎丢掉了个人的一切,于是他想走了。关于要走的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像梅德这样的不速之客,也完全可以悄悄地离去。

  在去胡特湾的路上,梅德碰见一个老年的妇女。她头上顶着好几个帽子,手上拿着五颜六色的塑料桶和遮阳伞。梅德看了看这个女人的脸,马上就认出了是他的母亲。这个女人除了恩耶语外还会讲印地语和英语,因而她显然是起着部落和外来移民间的易物商人的角色。她看了一眼梅德的欧洲式装束,即安然地避开了他。

  梅德呆呆站在那里。梅德从前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当他的生身母亲不认他的那个瞬间,恨他自己是遗弃了这个女人的他爸爸的后代。他终于领悟到,他已是一个除了籍的恩耶人。但是正如梅德自己所说的:“于我的损失绝对没有给恩耶人的损失大。再过一代人的时间,恩耶人作为一个民族将会消失。”

  (据西德《星》周刊)

Number:4489

Title:自由女神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期

Provenance:《文化娱乐》

Date:1981。7

Nation:

Translator:郑安华

  她是美国的象征,却是法国雕塑家的杰作……

  在世界上,跟这样巨大雕塑像一样齐名的艺术品寥寥无几。这就是那高达93米,俯瞰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高高耸立在那里,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那么,谁能说出这位雕塑家的名字呢?

  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巴托尔迪是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的多产的艺术家。他于1834年8月2日出生在一个居住在法国的意大利家庭。在青年时代,他就酷爱雕塑艺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巴托尔迪在街头目睹了一桩使他永生难忘的事件。当时一些共和党人在街上筑了路障。那天傍晚,一位年轻姑娘手执火炬,高呼“前进!”口号,冲越过路障。波拿巴的士兵向她开枪,当场将她打死。巴托尔迪被这情景吓呆了。从那以后,这位无名的姑娘成了他理想中的自由的象征。

  这位艺术家要雕塑巨像的念头是他在埃及的一次旅行中产生的。在埃及游历期间,他的一本本素描簿上画满了古埃及的大型雕塑。他写道:“那些镇静自若、宏伟庄观的花岗石雕塑使我心旷神怡。他们那既慈祥又冷漠的眼神好像藐视当今世界,极力注视着无限漫长的未来世界。”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是巴托尔迪在1865年遇到当时法国著名自由主义者,美国和美国民主的热情赞美者爱德华·拉布莱后才开始构思的。意识到美国将要在1876年庆祝独立一百周年,拉布莱提议法国应该向美国赠送一件可观的礼物。这个提议激发了巴托尔迪的想象力。他建议雕塑一座自由的纪念像,并主动提出愿意奉献自己雕塑艺术的才能。

  他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位模特儿。在一次婚礼中,他巧遇让娜·埃米丽巴赫·皮瑟。她是一位美丽的,具有女神般体态的浅黑形白种女子。巴托尔迪成功地说服了她为他那“照亮全球自由”的女神像作模特儿。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然而,自由女神像却更像他母亲那古典的严俊的面容。1869年,自由女神像的图案已初步画好。但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不得不使他推迟这宏伟的工程。他放下凿子,拿起刀,参加战争。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巴托尔迪要雕塑纪念像的决心却更大了。他渴望着亲自到美国看看。于是他于1871年6月远航美国。当轮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驶入纽约港的时候,他被那伸向海湾的贝德罗岛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自由女神像一定要建在这里。”他想道,“就在这里,人们最早觉察,发现新世界;就在这里,自由的光辉照耀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为了求得人们对工程的支持,他在美国游走了三个月。一回到巴黎,他就急于要动工。但是经济来源问题仍悬而不决。1875年1月,拉布莱创建了法美联合会来筹款。作品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他们只要求美国为自由女神像提供基座。没等到筹款运动的结果如何,巴托尔迪就在一个大厅里开设了一个雕塑室。当时原料的选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知道没有保护雕塑像的前扶架,女神像是不能在高空中矗立的。铁、铜和石头却太重。因此,他决定用铜片镶钉的办法,但是空心的巨像怎能抵御来自浩瀚大海的强大风力呢?

  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很快制作了一座不朽的巨像,并设计了一座由四只脚嵌入基座的8米深的石选台,形似铁塔架的铁结构。三个分杆,每个15厘米厚,用来坚固铁结构。然后再将女神像的“铜”皮一块一块地镶到“骨架”上去。1875年6月,女神像已成形,神像的四肢的模子先用石头和石膏制成,然后用木头复制。工人们把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骨架上,用铁锤锤打成形。

  1875年11月,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自由女神像摆在宴会厅里。从那晚以后,法国开始大量捐款,而美国却迟迟不感兴趣。

  巴托尔迪坚信自由女神像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876年他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一百周年博览会。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巴托尔迪把自由女神的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仅仅手的食指就长达2.44米,粗为1米多,指甲为25厘米厚,十二个人可以站在火炬的边上,参观者望而生畏。

  从费城运往纽约,这只大手轰动了美国,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法国要向他们国家赠送的礼物的艺术之美。几星期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巴托尔迪却一举成名,美国国会立即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贝德罗岛也被确定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当巴托尔迪回到巴黎时,埃菲尔的框架已经在他雕塑室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不久以后,自由女神像以她那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巴黎。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并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

  女神像胜利完工了,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灰色方领长大衣,飘系着蝶形领带的黑头发、黑胡子的人在卢昂港码头上焦急地踱步。他就是巴托尔迪。他亲自负责把女神像装上军舰运往纽约。包装女神像那重达120吨的铁和80吨的铜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巴黎运往卢昂需要一列有70只车厢的火车。当时最大的起重机用了16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宝贵的神像部件装上车。

  1885年6月17日,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