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399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399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对肉类食品总有各种偏见。对某些人来说,烤狗肉是一种美味,而其他人则讨厌它;青蛙腿肉在有些地方被当作是佳品,而在另一些地方则对其感到可怕;鹿肉为常备之好菜,马肉却不然。

  欧美人的祖先并不总是把鱼归入肉类。当时据教会规定,在星期五和斋戒日时用鱼代肉。十六世纪时,英国政府意识到,为发展海军和造船业,需要在渔民和海员中开展一次大竞赛,因此建议每周定两天为“吃鱼日”一方面使更多人到海上工作,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肉价。但此计划明显难以推行,故终被放弃。

  两个世纪后,乔治王三世改善道路的计划取得部分成功,但这成功却要归功于鱼。鱼很易变质,当其腐烂时发出的令人恶心的气味曾被怀疑是产生瘟疫的原因之一。当时的道路质量很差,因此把鱼运往市场的速度慢得可怜。主要是为了把鱼尽快运到目的地,道路才因此而得到改善。

  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吃昆虫所具有的偏见厉害得叫人吃惊。不过蝗虫、毛虫和白蚁仍常被作为食物。罗马人却认为昆虫的幼虫是第一流的佳肴;在中东地区,油煎蝗虫或是烤蝗虫十分受人喜爱(据说它们尝起来象鸡肉)。实际上,昆虫确为一种高蛋白食品。为把它们引入我们的食谱,人们做过很多尝试。

  也许是由于牛奶难于保鲜,瑞士人首创了“冻乳脂”。十六世纪时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改进了此方法,通过放入白糖或蜂蜜使其变甜。这种配方传到了美国,1777年纽约城一个糖果商宣布,他把这种几乎每天都可以吃的东西称为“冰淇淋”。

  我们的祖先相信人的性格及气质与食品有直接关系。因此他们吃那些最凶猛的野兽的肉,用战败者的尸体大摆酒宴,以此增加他们的精力和勇气。

  对于饮食与种族特性的关系,也有一些推测。几十年前,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把世界上的民族分为肉食性民族,或叫好战民族,和素食性民族,或叫爱好和平的民族。他把欧洲的吃肉者列入好战民族之中,而东方的素食者则属爱好和平民族之列。

  饮食习俗不断变化着。然而使人脸上无光的是其中的新花样却少得可怜。这种改变是循环的,今天流行的东西可能在几年之后消失,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们将重新出现。菠菜曾是西方人喜吃的蔬菜,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了。但不要耽心,它会回来的。

Number:4777

Title:严禁偶像的国家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沙特阿拉伯严禁一切偶像。工艺品中的人物塑像,儿童玩具“洋囡囡”,以及商店橱窗中的模特儿等等,都在禁例。他们认为这类偶像都是为了顶礼膜拜而造,而崇拜偶像是与伊斯兰教的戒律背道而驰的。所以任何人不得携带人物雕塑、洋囡囡等入境。如果发现敢于私自夹带者,则人犯正法,偶像砸碎。商店中的模特儿都是无头之鬼,儿童玩具娃娃“洋”得出奇,都是有身无头。据说,学校中上图画课画人是绝对禁止的。曾见过十字路口特设的交通牌上,画着几个无头行人,还写了一行大字:“横穿马路,注意车辆!”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这种状况在逐渐改变。政府对玩具和艺术品人物雕像的限制也在不断放宽,只要不是为了膜拜而造,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了。

Number:4778

Title:机器人竞选总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今年,是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年。一架机器人正忙着准备参加总统选举。这架机器人名叫“莉贝卡”,是美国莉贝卡机器人公司的产品。现在,它受到一个称为“女界企业”的机构的支持。这个机构郑重其事地向华盛顿的联邦选举署要求办理提名手续,替机器人发表了候选资格的声明。

  这一下可难倒了联邦选举署的官员。有的官员说,让机器人参加竞选,简直是在开法律的玩笑。

  然而,莉贝卡机器人公司的发言人对此作了反驳,并举例说,美国《时代周刊》就把机器人选为“1983年度风云人物。”

  据说,支持机器人竞选的人们正在帮“莉贝卡”草拟演说词。

Number:4779

Title:土豆“击沉”潜艇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驱逐舰奥班农号曾因击沉一艘日本潜艇而被国防部授予一枚纪念章。今年一月中旬,美国的通讯社披露了击沉日潜艇的经过。

  当时,这艘军舰正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巡逻,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换气。同时,对方也发现了“奥班农”号。这一突然的遭遇,使双方都惊慌失措。日本潜艇本来是装有鱼雷的,但因大部分人员已爬上甲板“换气”,来不及拖延了;“奥班农”号虽然抢先向潜艇指挥塔开了火,但在慌乱之际,竟无一命中目标。日本潜艇迅速掉转头向“奥班农”号冲过来,很快便接近“奥班农”号舰炮的射击死角,使它的舰炮火力无法发挥作用。舰上的美国士兵由于猝乱的变化,来不及拿出轻武器,便赶忙抓起储存在甲板小舱里当莱吃的土豆,向潜艇打去。顿时,土豆如雨点般落在潜艇上。潜艇上的日本士兵以为美国人向他们投来的是水雷,便惊恐万状,连滚带爬地往艇内钻。

  日本潜艇一面迅速下沉,一面加足马力仓惶逃遁,结果撞在海底暗礁上而葬身海底。

Number:4780

Title:点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科威特,人们打电话是免费的。

  世界上每年用于广告的费用估计至少达1;110亿美元。美国最高,平均每人约236美元。埃塞俄比亚是广告费花得最少的国家,平均每年每人连10美分都不到。

  西班牙是外国游客去得最多的国家,每年超过4;000万。

  最不拥挤的飞机场在波斯湾国家卡塔尔,那里仅有一个机场,而且只有一架民航机。

  美国每年拍摄的影片数量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之大,无巧不有。那种用双手手指作穿绳绷线的游戏,不论是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北美的印地安人,还是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及非洲人,其玩法竟完全一样。

Number:4781

Title:重整旗鼓的日本女排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环球

Date:1984。2

Nation:

Translator: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国内,女排按实力就分成两大派:一个是基地设在大阪的贝家派;另一个是东京的属于日立电器公司的日立派。贝家队是六十年代初主张“跟我来”的著名教练“魔鬼”大松博文训练的队伍,曾连续获得1962年、1966年两次世界锦标赛和1964年奥运会的冠军,在日本国内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身材矮小的“东洋魔女”取得的成就震动了世界排坛,大松博文本人也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并于1967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大松离队后,由贝家派的嫡系小岛孝治继续担任教练,贝家队也改名为尤尼奇卡(大阪一个商业集团的名字),日本国家女排仍多次以她们为主组成。可惜,自1968年至1973年的6年时间里,日本女排又参加了两次奥运会,一次世界杯赛,一次世界锦标赛,但这4次大赛的冠军却都被苏联队夺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排协才决定由担任日立队总教练多年的山田重雄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山田重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的风格和“魔鬼”大松迥然不同,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也不一样,他主张启发并尊重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大声呵叱或惩罚运动员。山田上任后,率领以日立队和尤尼奇卡队为主组成的日本女排,传奇式地接连夺取了1974年世界锦标赛、1976年奥运会和1977年世界杯赛的“三连霸”冠军,开创了日本女排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此后,山田重雄重返日立公司任职。日本国家女排主力队员中虽然日立队、尤尼奇卡队各半,主教练仍由小岛孝治担任,但成绩却一直不理想。

  到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20年来始终保持世界前两名的日本女排竟被挤出前3名之外,日本排坛朝野上下为之哗然。这时,日本排协才决定撤换小岛,并破天荒地第一次让一位妇女生沼澄江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可惜,生沼带领的日本女排在当年的亚运会上又遭败绩,日本女排面困难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排协不得不重新倚重日立派。1983年3月11日,江上由美等6名日立队选手被评为1982年度全日本最佳女排运动员。6名最佳选手被一个队囊括,自1966年以来在日本还是第一次,这是意味深长的。在这同时,日本排协又多次敦请山田重雄再度出山,重掌日本女排兵符。但是,山田一再推托年纪大了,又患心脏病多年,不宜再担当这项重任。他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32岁的米田一典任主教练,而他本人只准备担任领队或总教练。1983年3月25日,日本排协正式宣布,任命米田一典为国家队主教练,负责日本女排的组建与训练。此后日本女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原属尤尼奇卡队的著名主攻手横山树理,二传手小川和子等相继离队,在12名队员中,除防守出色的广濑美代子一人仍是尤尼奇卡队的队员外,其余全部都换成了清一色的日立派选手。

  日本女排虽然调整了近半数队员,更换了主攻手和主二传,但由于主力队员换成了清一色的日立选手,反而更加“如鱼得水”,很快实现了全队默契。山田重雄和他统率的女排的目标,是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打败中国队,重新夺取世界冠军。

Number:4782

Title:美国女排的两颗“黑珍珠”

作者:宗耀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世界知识画报

Date:1984。2

Nation:

Translator:

  弗洛·海曼和丽塔·克罗克特是美国女排的两名黑人运动员。海曼现年29岁,身高1。95米,是当今世界女子排球场上的第一长人。克罗克特比海曼小两岁,身高只有1。73米,可是她跳起摸高可达3。22米,即比女子排球网高出近一米,试想从这样高的地方砸下球来,将有何等的份量!在比赛场上,海曼和克罗克特按对角线取位,同为美国女排的主攻手。近年来美国女排突飞猛进,是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的主要威胁。1982年在秘鲁举行了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预赛中两国于契克拉约城相遇。海曼和克罗克特在比赛中叱咤风云,经常从距球网一两米开外发起高点强攻,屡屡突破中国队“天安门城墙”般的拦网,最后竟以3比0战胜了中国女排,然而在决赛时却负于了东道国秘鲁队,获得了世界锦标赛第三名。各国报纸盛赞美国女排,说她们将实现“加利福尼亚之梦”(加利福尼亚是塞林格教练组建美国队之地),更称海曼和克罗克特为两颗闪闪发光的“黑珍珠”。“自由世界”里黑人的自由受到种种限制,这两颗“黑珍珠”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来的。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