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544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544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度过凄苦的难关。生平首遭,我总算了解到下列这句话的真义:“天使睇视那无限的荣耀,竟至于浑然忘我。”

  死囚的美感经验

  内在生活一旦活络起来,俘虏对艺术和自然的美也会有前所未有的体验。在美感的影响下,有时连自身的可怕遭遇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从奥斯维辛转往巴伐利亚一集中营的途中,我们就曾透过车窗上的窥孔,凝视萨尔斯堡附近山峦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美景。当时,如果有人看到我们的面容,一定不会相信我们是一批已放弃了一切生命和获释希望的俘虏。

  有太多太多的实例(多具有英雄式的特质)足以证实:冷漠的态度是可以克服的,躁怒的情绪也可以控制。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皆处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

  在集中营呆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一片面包让给别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若晨星,却已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且有其目的。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集中营俘虏虽与悠闲的生活和创意的生活无缘,但人世间有意义的,并不只是创意和悠闲而已。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我时常想起集中营一名女郎的事迹(我亲眼看到她死去),她的事迹十分简单,简单得不足一道。读者听了,也许会以为是我杜撰的,然而我却觉得这宛如一首诗。

  这位女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然而当我同她说话,她却显得开朗而健谈。她说:“我很庆幸命运给了我这么重的打击。过去,我养尊处优惯了,从来不把精神上的成就当一回事。”她指向土屋的窗外,又说:“那棵树,是我孤独时唯一的朋友。”从窗口望出去,她只看到那棵栗树的一根枝丫,枝丫上绽着两朵花。“我经常对这棵树说话。”我一听,吓了一跳,不太确定她话中的含义。她神智不清了吗?她偶然会有幻觉吗?我急忙问她那棵树有没有答腔。“有的。”答些什么呢?“它对我说,‘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

  超越当前的困境

  我还记得自己的一个亲身经验。有一次,我随着漫长的队伍由营区步向工地。由于穿了双破鞋子,两脚满是冻疮和擦伤,几公里的路程下来,我痛得几乎掉泪。天气十分寒冷,凛冽的风飕飕吹着。我脑海里不断想着这种悲惨生涯中层出不穷的小问题。今晚有什么吃的?如果额外分配了一截香肠,我该不该拿去换一片面包?两星期前获得的“奖金”,到现在只剩下一支香烟,该不该拿去换碗汤?充做鞋带的一根电线断了,我如何才能够再弄一根来?我是否来得及赶到工地,加入我熟悉的老工作队;或者我必须到另外一个可能有凶恶监工的队里去?我该如何博取酷霸的好感,好让他分派营内的工作给我,免得我老要长途跋涉到工地做苦工?

  这种叫人满脑子只想着这些芝麻小事的处境,我实在是厌倦透了。我强迫自己把思潮转向另一个主题。突然间,我看到自己置身于一间明亮、温暖、高雅的讲堂,并且站在讲坛上,面对着全场凝神静声的来宾发表演说。演说的题目则是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那一刻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立场看来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我就用这种办法让自己超越;在困厄的处境,我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苦难全部变成我手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了。斯宾诺莎在他的名著《伦理学》里就曾说过:“我们只要把痛苦的情绪,塑成一幅明确清晰的图像,就不会再痛苦了。”

  精神防线

  对未来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的俘虏,必然难逃劫数。随着信念的丧失,精神防线亦告丧失,此后,自然甘心沉沦,一任身心日趋衰朽。

  信心丧失与全然放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一次我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例子。我那位资深舍监傅先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兼词作家。有天他对我吐露心事:“医生,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我做了个怪梦。梦中有个声音告诉我,我可以许个愿,只要我说出想知道什么,我的一切问题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答。你猜我问了什么?我说我想知道什么时候我可以看到战争结束。你懂得我的意思吗‘我’可以看到!我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获释,我们的痛苦可以告终。”

  “你什么时候做了这个梦的?”我问。

  “1945年2月。”他答。当时,已是3月初。

  “你梦中那个声音怎么回答?”

  他凑到我耳边,悄悄耳语道:“3月30日。”

  傅先生告诉我这个梦的时候,还是满怀希望,深信梦中那个声音一定是铁口直断。然而,预计的日子渐渐接近,营区的战讯却全不像是我们即将在预计当日获释的样子。到了3月29日,傅先生突然病倒了,全身发高烧。3月30日,也就是预言中他会看到战事结束、痛苦告终的日子,他昏迷不醒,失去知觉。3月31日,他死了。从一切外在迹象看来,他死于斑疹伤寒。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因此,我们不是问生命的一般意义为何,而是问在一个人存在的某一时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用概括性的措辞来回答这问题,正如我们去问一位下棋圣手说:“大师,请告诉我在这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没有所谓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没有不错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势,以及对手的人格型态而定。

  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因此生命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应该颠倒过来。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覆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爱的意义

  爱是进入另一个人最深人格核心之内的唯一方法。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精髓,除非爱他。借着心灵的爱情,我们才能看到所爱者的真髓特性。更甚者,我们还能看出所爱者潜藏着什么,这些潜力是应该实现却还未实现的。而且由于爱情,还可以使所爱者真的去实现那些潜能。凭借使他理会到自己能够成为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而使他原有的潜能发掘出来。

  苦难的意义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我下面要引证一个清晰的例子:

  有次一位年老的医师来看我,他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此后,他就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沮丧。现在我怎样帮助他呢?我又应该跟他说些什么呢?我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请问医师,如果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呢?”他说:“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我回答他说:“您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而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现在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他不发一语但却紧紧握住我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我的诊所。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作者弗兰克博士,是一位精神医学家。他曾是纳粹集中营里的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大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失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

Number:5291

Title:诗五首

作者:卞之琳

出处《读者》:总第170期

Provenance:名作欣赏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无题(一)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无题(二)

  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

  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

  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

  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

  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皱纹,

  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无题(三)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的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沾污你给我写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无题(四)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怀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你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出一片轻喟,

  今朝收你两朵微笑,

  付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无题(五)

  我在散步中感谢

  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为是有用的,

  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Number:5292

Title:人在边缘

作者:邢晔

出处《读者》:总第170期

Provenance:现代人

Date:1995。3

Nation:

Translator:

  最是静夜里独对寂灭的星空,伤痛的心灵仿佛置身幽暗的祈祷词,那幻爱,那正自飘零的名字。

  最是飞车喧嚣的街市,在陌生的表情间穿行,阳光是如此灿烂,但它下面的那份寥落、寂寞,却又如此地近,如此自如地冷却心情。

  人在边缘,在黑暗与光明,浮躁与宁静,欢悦与痛心。

  你聪明的,能不能告诉我,哪种情形更为真实,更与我的世界贴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