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650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650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德国人没好感,几年前,他们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杀死了我的母亲。”

  斯通当时在一家原先由犹太人开设的、具有相当规模的进出口公司里任会计主任。1939年纳粹占领了波兰后,这家公司被“接收”了。有一天,“托管”这家公司的德国人带着斯通去见另一个德国人,后者就是奥斯卡·辛德勒。“我认识奥斯卡·辛德勒那会儿,犹太人正处在情况恶化的开端。”斯通说:“当时他想知道我在犹太人中的地位。这不是什么秘密,我就告诉他说我是波兰西部地区犹太人事务处的副主席,同时也是犹太教中心委员会的委员。他很客气地与我寒暄了几句,就离开了。”

  12月3日晚上,辛德勒突然来到了斯通的家里,他们一开始的话题主要是有关文学方面的。辛德勒显得对一些杰出的犹太作家非常感兴趣。但是,谈着谈着,辛德勒忽然转变了话题,说道:“我听说,明天将会突击搜查所有留在这里的犹太人的产业。”

  斯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警告。等辛德勒走了以后,他赶紧将这一消息传了出去,他的许多同胞后来正是因此而逃脱了一场厄运,那是到当时为止德国占领军对犹太人所采取的最为残暴的一次“清洗”。事后,斯通深切地感到,辛德勒显然是想取得他的信任。但是,他却琢磨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自纳粹占领波兰后,许多德国投机商都纷纷来到了这里。辛德勒来自离德波边境不远的兹维道尔镇,不过,他却不同于那些投机商。他所接管的工厂是由商业赔偿法庭判决给他的,而不是从犹太人那里“没收”来的;并且,那是一家已经破产了多年的小搪瓷制品工厂。1940年的冬天,这家工厂重新开工,辛德勒雇用了大约100名工人,其中有7个是犹太人。斯通被他聘为这家工厂的会计。

  辛德勒是个精明而又非常勤奋的企业家,当然,他的机会也不错。当时想找活儿干的人很多,而工资也给得不高。因此,在开工后的一年时间内,这家工厂的工人就增加到了300人,其中约有一半是犹太人。至1942年底,辛德勒已雇用了近800名工人,而其中犹太人达370人。他们全都来自德军在克拉科夫设立的犹太人“居民点”。斯通回忆说:“对于犹太人来说,白天能够离开‘居民点’到德国人开办的工厂里去干活,在当时被视为是很幸运的事。”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辛德勒为了保护他们,甚至不惜篡改了他们的人事档案:老人少写20岁,儿童成了大人,律师、医生等被写成了金工、机工、绘图员等,或写成其他在德国占领军看来是制造战争物资不可缺少的专业技工……与此同时,辛德勒每天晚上都要周旋在德国军官和盖世太保之间,尽量与那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结为“朋友”。据说,他的风度与他所表现出来的“忠诚”使他在这些人中颇得好感。

  他营救了数以百计的犹太人

  随着形势的发展,犹太人的情况在继续恶化着。纳粹加紧了对犹太“居民点”的控制。许多犹太人被送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甚至被当众枪杀;还有不少人由于缺乏粮食和医药,病死或饿死了。但辛德勒的工厂在这种阴郁、恐怖的气氛中仍然维持着相对平静的生活。

  1943年3月13日,纳粹颁布了一项命令,宣布关闭克拉科夫犹太“居民点”。所有的犹太人都被强行驱赶到了设在郊外的普瓦索夫集中营。集中营里的条件非常恶劣,数以百计的犹太人在那里病死或被送往奥斯威辛。显然,纳粹已经开始了灭绝犹太人的罪恶计划。辛德勒的工人也被送到了普瓦索夫,不过他们在白天仍然可以到工厂上班。有一回斯通患了一场重病,让人带口信给辛德勒。请求他能提供一些帮助。结果,辛德勒马上带着药品来到了普瓦索夫,以后又经常去探望他。就这样,辛德勒亲眼目睹了普瓦索夫令人不寒而栗的悲惨状况,这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但是,当时工厂里的情况又何尝是他愿意看到的呢?在疯狂的反犹分子面前,辛德勒也常常会生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且这种感觉在日益加深。他发现,现在与前来巡视的德国官员周旋已越来越困难了,他所惯用的“两面派”的手段也越来越不易施展了。

  有一天,盖世太保到工厂来巡视时,看见一个名叫林莫斯的犹太老人垂头丧气地蹒跚着走过院落。盖世太保问辛德勒,那老人为何这样没精打采。辛德勒回答说,那是因为老人的妻小在几个星期前撤离犹太人“居民点”时死去了。盖世太保的头目听了后,竟立刻命令随从开枪打死林莫斯。“让他到天堂去与他的家人团圆吧!”他狂笑着说完,便走开了。院子里只剩下了辛德勒、林莫斯和那个随从。

  “把裤带解开,然后开步走!”随从对老人叫道。林莫斯只得照办。

  “你这是在破坏我这里的风纪呀!”辛德勒忧心忡忡地说,可那随从只是冷冷地笑了一声。“你这样做会严重损害我的工人们的士气,”辛德勒脱口喊道,“这会影响正常生产的!”但是,那盖世太保却拔出了手枪。辛德勒赶紧大叫道:“放了他吧,我给你一瓶杜松子酒!”听到这话,那随从竟收起了枪,拉着惊魂未定的辛德勒就到办公室却取他的酒了……

  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一事件中取得了经验,辛德勒开始更积极地投入到援救犹太人的行动中去了。在1943年的那个充满恐怖的春天里,他频繁地在暗底里活动着,不断地向纳粹官员行贿,或直接与他们进行智慧上的较量,救出了不少犹太人的生命。

  但辛德勒那会儿最想做的事是帮助那些被关在普瓦索夫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当时在波兰的其他集中营早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所以辛德勒十分担心这种劫难迟早也会降临在普瓦索夫。有一天黄昏,辛德勒在与斯通等人经过了一番商量和谋划之后,决定去见一见德占领军的军需总管。结果他如愿以偿,使那个总管相信了他的话,即:原先设在普瓦索夫的一家只是用作修补军队制服的工场完全可以改造成一座生产军需品的工厂。随后,普瓦索夫便成了一个生产军需品的集中营,使那里的犹太人暂时躲过了杀身之祸。

  这件事也使辛德勒与普瓦索夫集中营的司令官阿曼·格尔夫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关系”,因为后者发觉由于有了这个工厂,自己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利用这层关系,辛德勒又以“节约上班时间”为由,要求把工人搬出集中营,住到工厂附近的附属营地去。格尔夫一口答应了。从此以后,辛德勒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将食物和药品送进集中营了。那里的看守都得到过辛德勒的“好处”,因此格尔夫一直被蒙在鼓里,始终不知道辛德勒所做的那些事。

  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

  但辛德勒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在当时的情况下。为“犯法”的犹太人“求情”,无异于引火烧身。然而对辛德勒来说,这仿佛就像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般。“别再杀死我的熟练工人了!”他总是对那些纳粹分子这样说,好些犹太人就是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1944年春天,在苏军的沉重打击下,德军从东线全面撤退。普瓦索夫集中营及其附属营地接到了撤离的命令,犹太人再度面临灾难,辛德勒的关键时刻到了。此时他动用了他的所有“朋友”,并在当地以及华沙的军政要人身上“狠下功夫”:行贿、游说、哄骗、乞求、磨蹭……所谓耍尽了“阴谋诡计”,终于获准将700名男工和300名女迁移到了他家乡附近的布林尼兹市的一家工厂。到了11月份,他属下的所有犹太员工都迁入了新的营房。

  此后,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在辛德勒的带领下,一面假装埋头工作,一面继续与纳粹斗智斗勇,直到1945年春天盟军解放集中营。在此期间,由于苏军在东线节节获胜,在德军撤离奥斯威辛以及其他集中营时逃脱出来的不少犹太人,也都得到了辛德勒所提供的收容和保护。他甚至壮着胆子要求盖世太保将所有被他们追捕到的犹太“逃犯”都交给他,理由是“这有助于扩大军需品的生产能力”。

  辛德勒对犹太人所表现出的同情心和牺牲精神几乎是没有止境的。他为他们用去了他的所有积蓄,还变卖了他妻子的首饰,以换取犹太人迫切需要的食物、服装、药物以及用来贿赂盖世太保的杜松子酒。他还用高价从黑市买来的医疗设备开办了一家专为犹太人服务的地下医院,他的妻子爱米丽则亲自在这家医院里担起为病人做饭和护理的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帝国”行将崩溃的那些日子里,有一天深夜,辛德勒接到了一个从火车站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收容两车厢快要冻僵的犹太人,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在摄氏零下15度的低温下,那两节车厢已经冻成了冰窟。车厢里的约100名犹太人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押解上车的;10天前,纳粹分子就将他们锁在了这两节车厢里。随车的命令是将这批“货物”送到任何愿意接受他们的工厂。但沿途各工厂在得知这些犹太人的情况后,没有一个愿意收留他们。唯有辛德勒他立即就下令火车驶到通往他工厂的的铁路支线上去了。

  车厢门上的锁已经完全被冰冻住了,人们用斧子和乙炔焊枪才好不容易地打开了车门。车厢里的情况惨不忍睹。当那些犹太人被抬下车厢时,就像是一条条冰冻的牛肉。有13个人已经死了,其他的人也已奄奄一息。那天夜晚,以及后来的一段日子里,辛德勒与他的妻子爱米丽带领着人们为拯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病人而日夜操劳着。尽管后来又有3个人死去了,但其他人却在关怀、温暖还有牛奶和药品的作用下,渐渐恢复和健康。对这些犹太人所有的医治救护工作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病人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养病,以免被盖世太保发现后视为“废人”而毙。好在辛德勒早已花大钱买通了工厂里的那些德军警卫人员,他们才没有向盖世太保告发这件事。

  5月9日,苏军解放了布林尼兹。几天后一个早晨,当辛德勒确信他属下的犹太人已无生命危险时,他和他的妻子悄悄地离去了。几个月以后,他才在奥地利重新露面。他说他深知苏联军人对纳粹的仇恨,作为一家纳粹集中营工厂的老板,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苏军的误解而遭到不测。

  在以后的4年里,原先在他那里工作的犹太人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家乡或进了德国的难民收容所。而他自己则在慕尼黑定居了下来,那时,他已身无分文,只能依靠一个犹太福利组织从美国寄来的邮包度日。这个福利组织在获悉他的下落后,立刻决定给予他像其他流落异乡的犹太知名人士一样的待遇。

  在此期间,辛德勒还帮了盟军一个大忙,即向他们提供了一份附有名单的资料,详细地揭露了他在过去的那段日子里曾经与之周旋的那些纳粹“朋友”们的罪行,然而他的某些同胞却因此对他恨之入骨。

  这就是奥斯卡·辛德勒的故事。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去做了这一切呢?

  他的一位同乡在兴奋地向我证实了辛德勒所做的这一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